鹤望兰是芭蕉科鹤望兰属多年生常绿宿根草本花卉,其植株高1米左右,地下具粗壮的肉质根,地上茎则很不明显。鹤望兰的叶分二列对生,具坚挺的长柄,叶柄比叶片长2~3倍,中央有纵槽沟。叶片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约40厘米,宽15厘米,革质,边缘整齐而稍向内倾。花梗从中央叶腋之间抽生,高于叶丛。花序外有总佛焰苞片,长约15厘米,绿色,边缘晕红,火焰状的总苞片内着生着6~8朵花。
鹤望兰的外花瓣为3~4片,橙黄色,内花瓣也为3~4片,舌状,天蓝色花,外瓣同内瓣一字排列顺序开放,艳丽悦目。花苞向一侧平伸,恰与花梗呈45度角,宛如仙鹤翘首远望一般,国人遂以鹤望兰为这种外来植物命名。
鹤望兰的花期自中秋至翌年盛夏,花期长达100天以上。鹤望兰为典型的鸟媒植物,在原产地靠体重仅2克的蜂鸟传粉,一般需人工授粉后才能正常结果。
棕榈科植物——热带的名片
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着种类众多的棕榈科植物,约有217属,2500种以上,人们熟知的有:棕榈、椰子、蒲葵、槟榔等。
它们大大的叶片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随着或干热或湿润的风儿摇曳着,构成了热带、亚热带独特而美丽的风景,说它们是热带的名片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
棕榈科植物是单子叶植物纲槟榔亚纲的一科,多为常绿乔木或灌木,间为藤本。树干通直,不分枝,常被有叶的宿存的基部,有些种类攀援而多刺。茎单生或丛生,地上不分枝(海菲棕属除外)。叶互生,常聚生于树干的顶端,但在藤本中则散生,叶片极大,螺旋状排列,呈全缘、羽状或掌状分裂,叶柄基部常扩大成一纤维状的鞘。棕榈科植物的花通常较小,多为淡绿色,圆锥花序或穗状花序,花被六裂,两列,裂片离生或合生,通常具雄蕊6枚。棕榈科植物的果实为核果或浆果,外果皮多为纤维质,内果皮坚硬。种子富含油分,棕榈、椰子等均是世界上着名的油料作物。
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于亚洲、美洲热带地区。巴西是世界上棕榈植物最丰富的国家。我国约有22属70余种,主产于南部和台湾等省。
棕榈
棕榈,也称“棕树”,是国内分布最广、纬度最高的棕榈科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喜光,但耐寒性也极强,可忍受-14℃的低温,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早的棕榈类植物之一。
棕榈属棕榈科常绿乔木。树干通直,呈圆柱形,不分枝,树干周围包以叶鞘形成的棕皮,树冠伞形。叶片大,集生于树干顶端,掌状深裂,叶柄长而有细刺。
棕榈多栽植于庭院、路边及花坛之中,树势挺拔,四季均绿叶葱茏,是一种极佳的观赏植物。另外,棕榈的树干还可用作亭柱等,或制器具,并可提取棕纤维,制成绳索、毛刷、地毡、蓑笠、床垫等,叶可制成扇、帽等工艺品。在中医学上,叶柄基部的棕毛还可入药,主治咯血、崩漏、便血、下痢等症。
椰子——来自热带的“宝树”
椰子可说是棕榈科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一种植物了。椰树是一种古老的栽培作物,原产地说法不一,有说产于南美洲,不过大多数人认为是起源于马来群岛。现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及美洲的热带海滨及内陆地区。我国种植椰子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主要集中分布于海南各地,此外台湾南部、广东雷州半岛、云南等地也有少量分布。
椰树属棕榈科椰属,为常绿乔木。树干挺直,高可达25~30米,单项树冠,整齐。叶为羽状复叶,全裂,长4~6米,裂片较多,每叶有180~250片小叶,小叶革质,线状披针形,长度超过1米。叶腋处生长有佛焰花序,椰树的雄花聚生于分枝上部,雌花散生于下部;雄花具鳞片状的萼片,花冠开裂为3瓣,革质,花冠呈卵状长圆形,长1~1.5厘米;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数枚,花瓣与萼片相似,但较小。
椰子除了其果实有很大的作用外,其他部分的功用也不小:椰壳可以烧制活性炭或加工成各种器皿、椰雕、乐器;椰干可加工成椰油;椰木质地坚硬,花纹美观,可做家具或建筑材料。椰子的综合利用产品达360多种,在国外有“宝树”、“生命木”之称。
槟榔——醉人的果实
900多年前,贬居海南岛的苏东坡曾即兴写下了“两颊红潮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的诗句,描绘的就是当地的黎家少女嚼食槟榔后面红耳赤目眩,如醉酒一般的情景。
槟榔是棕榈科中的常绿乔木,它原产于东南亚地区,在我国福建、广东、云南、台湾等地也广有栽培。
槟榔树的外貌与椰子树相似,树干高而挺拔,不分枝,叶脱落后形成环纹。叶在顶端丛生,羽状复叶,叶面光滑,总叶柄三角状,有长叶鞘,小叶披针状线形或线形,先端呈截断状。槟榔每年开花两次,花期3~8月,冬花不结果。槟榔每年12月至翌年2月结果,果实长椭圆形,熟时红色,花萼和花瓣宿存,中果皮厚,内含一粒种子,种子富含槟榔碱和鞣酸等。
槟榔的果实可食,南方一些地方尤其是海南等地的人们,有咀嚼槟榔的习惯,愈嚼愈香,醇味醉人。海南人一直把槟榔作为上等礼品,认为“亲客来往非槟榔不为礼”。
槟榔的种子也是中医学上常用的一种药材,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有止泻治痢、杀虫去积等功效,别名“洗瘴丹”。
辣椒——享受“痛”的折磨
除了番茄之外,茄科还有一种我们熟知的植物——辣椒。
辣椒原产于南美洲的热带地区。一直到15世纪末,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辣椒才被带回欧洲,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而辣椒被四川人称为海椒,也正说明它是从海外传入的。下江人尝试辣椒之时,四川人尚不知辣椒为何物。有趣的是,辣椒在中国最先见于江浙、两广,但却没有在那些地方被充分利用,反而是在长江上游、西南地区兴盛起来。到了清代嘉庆以后,黔、湘、川、赣几省已经“种以为蔬”,“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
辣椒,又叫番椒、海椒、辣子、辣角、秦椒等,是茄科辣椒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在热带则是多年生的灌木。辣椒的叶片呈卵圆形,无缺刻,单叶互生。花单生或簇生,呈白色或淡紫色,花萼杯状。辣椒的果实为浆果,通常呈圆锥形或长圆形,有朝天或向下之分;辣椒果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成红色或橙黄色,也有彩色的品种,会呈现出紫色、褐色等,味辛辣或极辣。辣椒的种子藏于辣椒果实中,形状多数为肾形,颜色为淡黄色。
人们通常将辣椒的味道称为“辣味”,而且有不少人对这种“辣味”无比喜爱。事实上,我们舌头的味蕾并没有感受辣的区域,辣椒的辣其实是辣椒中的辣椒素刺激人的神经末梢产生的一种痛觉,既然是痛觉,那为什么喜食辣椒的人,在被辣椒辣得嘴巴发烧、泪汗直流时,还要继续大口地食用这种带来强烈痛觉的植物呢?
辣椒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此外,辣椒中还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叶酸、镁及钾等人体必需的化学物质。辣椒中的辣椒素还具有抗炎症及抗氧化作用,有助于降低心脏病、某些肿瘤及其他一些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慢性病的风险。经研究发现,辣椒可增加人体的能量消耗,有减肥功效。以前人们认为,经常吃辣椒会刺激胃酸的分泌,甚至引起胃溃疡。但事实刚好相反,辣椒素会抑制胃酸的分泌,刺激碱性黏液的分泌,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胃溃疡。只是在胃溃疡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再进食辣椒才会因伤口受到刺激而加重病情。
枸杞——茄科的“红姑娘”
枸杞自古就被誉为生命之树,早在多年前的殷商文化中,就已经有了关于枸杞的记载,古人认为常食枸杞可“留住青春美色”、“与天地齐寿”,因此,枸杞花被称为“长生花”,枝条被称为“仙人杖”、“西王母杖”。秦始皇曾为了长生不老,费尽心机寻求长生之药,宫中被视为三大处方秘药——返老还童丸、七宝美髯丹、延龄固本丸,其中都有枸杞的成分。
枸杞在我国各地均有野生,甘肃、宁夏、青海、陕西、河北、广东等地栽培较多。
从古至今,枸杞在祖国的传统医学中一直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药用价值备受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被人们视为能够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十全十美的滋补极品、神品。其嫩茎、叶可作蔬菜。中医学上以果实(枸杞子)、根皮(地骨皮)入药。枸杞子性平、味甘,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功效,而且还是中医学上常用的防治癌症的药材。地骨皮则有清虚热、凉血的功效,对虚劳发热、盗汗、咯血等病症有良好的疗效。
麦——芒刺下的穗粒“五谷”
“谷”原指有壳的粮食。在《论语》出现前,是没有“五谷”这个概念的,我们在《诗经》和《尚书》中看到的有关农作物的描述是“百谷”。
“五谷”一词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植物分类概念,他们已经懂得通过植物的外形和生长习性来区分不同的作物种类。
在《黄帝内经》中,“五谷”被定义为“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而在《孟子·滕文公》中则称“稻、黍、稷、麦、菽”为五谷,在佛教祭祀时又称“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为五谷。通过现代的植物分类学观点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我们最终将“五谷”浓缩为两个答案:第一种指稻、黍、稷、麦、菽,第二种则是麻、黍、稷、麦、菽。这两种说法结合起来就得到了六种作物,其中麻即我们今天的大麻,是当时制造衣物的主要原料。如果五谷单纯指粮食作物的话,它理应指稻、麦、黍、稷、菽五种。
这五种粮食作物除了菽(即豆类)之外,其他四种均属禾本科植物。据估计,全世界的耕地中有超过90%用于种植禾本科作物。
禾本科在世界分布有660属近10000种,其数量之多,居高等植物之冠。禾本科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普遍很强,足迹遍及全球,是人类粮食和牲畜饲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加工淀粉、制糖、酿酒、造纸、编织和建筑方面的重要原料。
麦
麦是禾本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栽培的种类很多,有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其中尤以小麦、大麦两种分布最广。在这里我们主要讲述一下在我国栽培最为广泛的小麦。
小麦是禾本科小麦属的植物,它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主要的产区分布在我国的中原地区。
在春秋之前,小麦同粟和黍一样是在春天播种、秋天收获的。不过小麦这种作物的幼苗耐寒性很好而种子耐寒性却很差。我国北方春天少雨,土壤干燥,小麦种子很容易受到破坏。随着对小麦生长习性的认识,人们发现我国北方秋季多雨适合播种小麦,冬季的幼苗又能挺过严寒。
到夏初则刚好能够收获从而弥补了粟黍夏季青黄不接的情况。“冬麦”的名称也由此得来。冬麦的播种方式巧妙地避开了北方的少雨季节,由于其具备夏季收获的特点而逐渐成为了北方的重要种植作物。
小麦为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小麦的茎秆中空或基部有髓,有分蘖;叶片呈长披针形;颖花呈穗状花序排列,整个穗子直立,穗轴延续而不折断;小穗单生,含3~5朵花,且穗上部的花不育;种子外面被有颖片,颖片革质,卵圆形至长圆形,外稃为船形,顶端有芒或无芒,其形状、色泽、芒的长短等随品种而异;果实为颖果,通常较大,外形为长圆形,顶端有毛,腹面具深纵沟,不与稃片粘合而易脱落。
小麦的颖果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硫胺素、核黄、烟酸及维生素A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从蛋白质的含量看,生长在大陆性干旱气候区的麦粒质硬而透明,含蛋白质较高,达14%~20%,面筋强而有弹性,适宜烤面包;生长于潮湿条件下的麦粒含蛋白质8%~10%,麦粒软,面筋差,可见地理气候对产物形成过程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面粉除供人类食用外,还有少量用来生产淀粉、酒精、面筋等,加工后副产品均为牲畜的优质饲料,麦秆还可用作编织和造纸等的原料。
稻——沉甸甸的成熟
现在我们在水田中种植的水稻被称为栽培稻,是野生稻种经过人类上万年的栽培、驯化、选择良种等过程而产生出来的物种。科学家们针对水稻及其亲缘关系接近野生种遗传物质的相近程度以及这些物种之间的演化关系开展了长期的研究,希望能够依靠这些研究揭开栽培稻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对水稻起源的认识仍十分肤浅,这和水稻居世界第一大作物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关于水稻起源地,有印度起源说、喜马拉雅山东南起源说、我国华南起源说、淮河及长江中下游起源说等多种观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利用基因或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探讨生物的起源和演化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手段,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利用分子钟原理对类群起源和分化时间进行估计。
现在我国大规模种植的水稻属于禾本科稻属,一年生栽培谷物。水稻的不定根发达,可以帮助植株固定在水田中,而不会因外力轻易移动;茎秆直立,通常高30~100厘米;叶呈线状披针形;花序为圆锥花序,且是自花授粉。小穗为长圆形,两侧压扁,每个小穗含3朵小花,颖极退化,仅留痕迹,顶端小花两性,外稃舟形,有芒;雄蕊6枚;退化2花仅留外稃位于两性花之下,常误认作颖片。水稻的果实属于颖果,是其食用部位,水稻的颖果也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