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工作结束阶段。
清洗结束,关闭清洗水箱的排污阀,打开水箱进水阀开始蓄水。
当两个水箱水位接近时,打开清洗水箱的出水阀门,将水箱进口盖盖上并锁好。
做好相关记录,送至物业管理公司工程部备案。
(4)水池的维护管理
水池应定期清理池底,检查四壁有无沉陷、裂纹和渗漏。外部定期粉刷、修补,金属构件进行刷漆防腐。储水池每年应彻底清洗一次,并送水质样品到有关部门检验,水质必须合格。
2.小区给水管道的维护
小区给水管道多数是埋地敷设,隐蔽在地下、使用年限较长,日常的维护工作分为巡回检查和定期清扫。巡回检查主要包括查看有无重物覆盖在管线上、堵住阀门井盖;管线上有无开挖和新建建筑物;管理人员还应定期打开井盖,进入井内清扫污泥、杂物。
小区给水系统经常出现的故障之一是漏水,漏水不仅造成供水压力和流量达不到用户的要求,而且增加经常性运行费用,所以检漏是日常维护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检漏的方法有直接观察、听漏、分区检漏等,可根据具体条件选用。
①实地观察法是从地面上观察漏水迹象,如排水检查井中有清水流出,局部路面发现下沉,路面积雪局部融化,晴天出现湿润的路面等。本法简单易行,但较粗略。
②听漏工作一般在深夜进行,以免受到车辆行驶和其他杂声的干扰。所用工具为一根听漏棒,使用时将棒的一端放在地面、阀门或消火栓上,即可从棒的另一端听到漏水声。越靠近漏水点,漏水声会越大,这一方法的听漏效果凭各人经验而定。
半导体检漏仪是比较好的检漏工具。它是一个简单的高频放大器,利用探头将地下漏水的低频振动转化为电信号,放大后即可在耳机中听到漏水声。
③采用分区检漏时,需关闭该区管网四周的所有阀门并不许用户用水,只有一条装有水表的管线和该区管网接通,如果水表指针转动,则说明该区管网漏水。该方法一般只在允许短期停水的小范围内进行。
3.室内排水管道的维护
室内排水管道常见的故障是漏水或管道堵塞,因此,在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中要及时发现漏水点,疏通堵塞管段。
通常,排水管道漏水的原因是管道接口不严或管件有砂眼及裂纹。而管道堵塞的原因则是施工过程中砖块、木块、砂浆等进入管中,或是因为使用不当,有硬杂物进入管道停滞在拐弯处所致,所以要做好宣传工作,教育用户爱惜各项排水设备设施,不要向下水道倾倒剩饭剩菜及其他废物,也不要随意改动排水线路。对于破坏排水设备设施及其他造成排水管道堵塞的行为或现象,一定要杜绝,对有关人员要追究其责任,从经济上或从其他方面加以惩罚。
4.小区排水管道的维护
小区排水管道在建成后,为了最大限度地延长其使用年限,必须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排水设施必须保持经常畅通。所有排水管道、检查井、雨水井、化粪池等必须严加保护,严禁向排水设施和构筑物内倾倒垃圾、煤灰、瓦砾及其他各种杂物。
要经常检查、冲洗或清通排水管道。对排水管道必须定期进行清通,以防管内沉积物过多,影响管道的输水能力。管道清通的主要方法有水力清通和机械清通两种。
水力清通就是通过水的压力对排水管道进行冲洗,以清除管道污泥。水力清通可以利用管道内污水自冲,也可以用自来水冲洗。当管道淤塞比较严重,淤泥已黏结密实,采用水力清通效果不好时,以及在没有条件进行水力清通的地区可采用机械竹劈疏通、钢丝疏通、开挖疏通等方法进行清通。
对管道进行维修可分为大修和小修。小修项目有:检查井门、井盖,检查井上部的破损或少数砖的脱落等。一般来说,小修可以在不影响排水管道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当管道损坏严重时应进行大修,在大修时,往往需要断绝污水的流通。
凡单位或私家新建、改建下水道(包括临时设施排放水),如需接入市政排水设施,必须经管理公司统一上报市政维修处或所在区城建部门审批,按指定位置接入。凡接入公用排水设施的单位的排水系统,应按时自行维护及清疏。开挖道路安装地下其他管线时,不得擅自移动和损坏下水道设施。
(二)通风、空调系统的维护管理
1.通风、空调系统的管理
空调通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系统,其正常运转除了要求配备高技术素质及高度责任心的操作运行人员外,还依赖于科学的管理制度。
(1)制定操作规程
按空调机、制冷机及其辅助设备使用说明书并与制造厂商一起制定设备操作规程,保证制冷机及辅助设备得以正确、安全地操作。操作规程包括如下内容。
①空调机操作规程。
②制冷机操作规程。
③冷却塔操作规程。
④水处理设备操作规程。
⑤水泵操作规程。
⑥换热器操作规程。
⑦其他设备操作规程。
(2)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①岗位责任制。规定配备人员的职责范围和要求。
②巡回检查制度。明确定时检查的内容、线路和应记录项目。
③交接班制度。明确交接班要求、内容及手续。
④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规定设备各部件、仪表的检查内容。
⑤清洁卫生制度。
⑥安全、保卫、防火制度。
(3)做好下列记录
①运行记录。
②交接班记录。
③水质化验记录。
④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⑤事故记录。
2.空调、通风系统的运行
(1)运行前的检查
掌握空调、通风设备的技术操作规程和方法,做好开机前的准备和检查工作。根据当天的室内外气象条件确定当天的运行方案。
(2)开机
启动风机、电加热器和其他各种空调设备,使空调系统运转,向空调、通风房间送风。
启动设备时,只能在一台转速稳定后才允许启动另一台,以防供电线路因启动电流太大而跳闸。风机启动要先开送风机,后开回风机,以防室内出现负压。风机启动完毕,再开电加热器设备,设备启动完毕,再巡视一次,观察各种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3)运行
①按时检查调整,使润滑油、水、制冷剂等在空调系统运转中保持正常范围。
②在运转中要按时记录,了解各种仪表读数是否处于正常值范围,如出现反常现象则要及时设法排除,必要时关机检修。
(4)停机
关闭空调、通风系统各种设备,先停电加热器,再停回风机,最后停送风机。停车后巡视检查各设备是否都已停了,该关的阀门是否关好,有无不安全的因素。检查完毕方可离开值班室。
3.空调、通风系统的维护
(1)灰尘清理
空调、通风系统灰尘来源主要是新风、漏风、风管内积尘,及回风从室内带出来的灰尘等,运行人员要经常进行清理,尽量防止空气污染。
①经常检查并及时更换空气过滤器。新风等粗效泡沫塑料过滤器要经常清洗,15~30天清洗一次;风机盘管过滤器30~40天清洗一次;中效玻璃纤维过滤器当阻力为初阻力的两倍时,其他型号过滤器当达到其规定终阻力时要更换。更换安装过滤器时,不能污染滤料,安装要严密并且不漏风。
②保持空调、通风系统洁净。经常打扫空调箱、风机箱等,并定期上漆防锈。上漆要牢靠,不起粉尘,必要时要打扫风管内部。经常检查堵漏,尽量减少系统漏风点。消声器的消声材料要保持干净,当其积尘量大时需清洗或更换。
③要保持房间环境整洁,确保空调、通风房间室内正压。
④定期测定送风和室内等的含尘量,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
(2)巡回检查
对设备状态要进行巡回检查,做到心中有数,出现问题及时维修,对暂时维修不了的设备,应采取应变措施,待非使用期时维修。
巡查的具体项目包括:送回风机、水泵、电动机是否有异常声音,轴承发热程度如何,传动带松紧是否合格;空调箱、风机箱、风管等内部是否有锈蚀脱漆现象,水阀门是否严密,开关是否灵活;风管、水管保温是否有损坏;各个部位的空气调节阀有否损坏,定期检查风管的防火装置是否完好,固定位置有否变化;定期清洗、更换的设备(如各级过滤器等)是否已到清洁更换限度;及时排放盘管内的积气,定期清洗,清除水垢;配电盘、各种电器接线头是否有松脱发热现象;仪表动作是否正常等。
(3)仪表检定
定期检验和校正测量、控制仪表设备,保证测量准确可靠。
(4)系统检修
中央空调设备系统的维修保养一般委托专业公司负责,大型商业大厦一般都聘用专业技工或指定专人负责空调机的运转和日常维修保养。
(5)空调机组的维护保养
窗式、分体式及柜式空调器的养护如下所述。
①使用期间每周宜清洗一次过滤器或过滤网。如果过滤器上的污垢太多,可用含有少量中性洗涤剂的温水或冷水清洗,然后用自来水洗净晾干后安装。
②应经常清洗面板,清除污垢和灰尘,不可泼水清洗,以免造成事故。
③在经过4~5年的长期运行后,空调器因污垢和积尘太多,运行效率会大大降低,最好拆卸下来彻底清洗。
④室外机的冷凝器每两个月清洗一次,用氮气或毛刷吹除肋片表面的灰尘和其他沉积物,清洗时应停止风机的运行。
(三)电梯系统的维护管理
1.电梯的使用管理
加强电梯的使用管理,需要明确管理职责,建立管理制度,重视电梯安全使用的控制。
(1)明确电梯的使用管理职责
这是电梯投入使用后首先要落实的一项管理措施。电梯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电梯配置的数量,设置专职司机和专职或兼职维修人员,负责电梯的驾驶和维护保养工作。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电梯司机和专(兼)职维修人员须经政府主管部门进行电梯业务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岗位证后,才能上岗操作。
(2)建立电梯使用管理制度
①岗位责任制。明确电梯司机和维修人员的工作范围、承担的责任及完成岗位工作的质和量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制定得越明确、越具体,就越有利于在工作中执行。因此,在制定此项制度时,要以电梯的安全管理为宗旨,将岗位人员在驾驶和维修电梯的当班期间应该做什么工作及达到什么要求进行具体化、条理化、程序化管理。
②交接班制度。对于多班运行的电梯岗位,应建立交接班制度,以明确交接双方的责任、交接的内容、方式和应履行的手续。
交接班时,双方应在现场共同查看电梯的运行状态,清点工具、备件和机房内配置的消防器材,当面交接清楚并签字认可。同时明确交接前后的责任。
若正在交接时电梯出现故障,应由交班人员负责处理,但接班人员应积极配合。遇较大运行故障,当班人力不足时,已下班人员应在接到通知后尽快赶到现场共同处理。
③机房管理制度。机房的管理以满足电梯的工作条件和安全为原则,主要内容如下所述。
非岗位人员未经管理者同意不得进入机房。
机房内配置的消防灭火器材要定期检查,放在明显易取部位(一般在机房入口处),经常保持完好状态。
保证机房照明、通信电话的完好、畅通。
经常保持机房地面、墙面和顶部的清洁及门窗的完好,门锁钥匙不允许转借他人。机房内不准存放与电梯无关的物品,更不允许堆放易燃、易爆危险品和腐蚀挥发性物品。
保持室内温度在5℃~40℃范围内,有条件时,可适当安装空调设备,但通风设备必须满足机房通风要求。
注意防水、防鼠的检查,严防机房顶、墙体渗水、漏水和出现鼠害。
注意电梯电源配电盘的日常检查,保证完好、可靠。
保持通往机房的通道、楼梯间的畅通。
④安全使用管理制度。这项制度的核心是通过制度的建立,使电梯得以安全合理地使用,避免人为损坏或发生事故。
⑤维修保养制度。为了加强电梯的日常运行检查和预防性检修,防止突发事故,使电梯能够安全、可靠、舒适、高效率地提供服务,应制定详细的操作性强的维修保养制度。在制定时,应参考电梯厂家提供的使用维修保养说明书及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结合单位电梯使用的具体情况,根据日常检查、周期性保养和定期检修的具体内容、时间及要求,作出计划性安排,避开电梯使用的高峰期。维修备件、工具的申报、采购、保管和领用办法及程序,也应列于此项管理制度中。
⑥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电梯是建筑物中的大型重要设备之一,应对其技术资料建立专门的技术档案。对于多台电梯都应有各自单独的技术档案,不能互相混淆。电梯的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电梯的井道及机房土建设计图和设计变更证明文件。
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出厂试验记录及装箱单。
安装、测试、试验、检验、验收的记录和报告书。
使用维修保养说明书,电气控制原理图,接线图,主要部件和电气元器件的技术说明书等随机技术资料。
设备档案卡。设备档案卡是以表格、卡片的形式将每台电梯产品的名称及性能特征、技术参数和安装、启用日期、安装地点等内容表示出来,具有格式清晰、内容详细、使用方便等优点。
(3)加强电梯安全使用的措施
电梯安全使用的有效控制包括电梯行驶前的安全检查、行驶中的安全操作和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措施3个环节。
①电梯行驶前的安全检查。电梯能否安全合理地使用,与电梯司机和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工作责任心、掌握电梯的知识和驾驶、维修电梯的技能及处理紧急情况的经验和能力有关。电梯司机除了做好轿厢内部和层站部位的清洁卫生外,还应认真对电梯进行行驶前的安全检查。检查的主要项目有如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