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48580200000034

第34章 中国——东盟农产品物流发展战略与实施(2)

2007年农机对东盟10国出口经营企业3992家,其中:私营企业2532家,出口6.25亿美元;国有企业724家,出口3.73亿美元;三资企业584家,出口2.82亿美元。对东盟出口额居前的10大农机企业是:江苏江动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广西南宁博升贸易有限公司、沈阳金杯进出口有限公司、广西钦州力顺机械有限公司、常州机械设备进出口有限公司、福州金飞鱼柴油机有限公司、山东潍柴进出口有限公司、广西桂花机械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牧羊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华盛农业药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中广西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物流等优势条件,对东盟出口10大农机企业中占有三席。

从中国出口东盟国家农业机械情况分析,东盟正在努力提升传统农业产业,中国是其产业改造的主要支持者;中国农业机械源源不断涌入东盟国家四季常青的山川农田,也为双方农业物流的畅通带来先机。

(2)中国对东盟传统农业技术输出促进了自由贸易区农业一体化进程

东盟传统农业技术比较落后,中国在这方面相对是个强项,自由贸易区启动之后,中国传统农业技术对东盟的输出成为双方农业合作的重头戏,中国的杂交水稻、新种子系列、种植技术、生化技术等对东盟的传统农业改造很有帮助。每年仅种子的输出就使东盟国家受到很大实惠。仅2006年上半年从广西口岸出口越南的杂交水稻种达29批、1965吨、总值110.68万美元,经报检出口的杂交水稻种数量在全国各省区中居第一位。从2003年至2009年,仅广西壮族自治区种子公司便向越南销售了2153多吨稻种。2009年对东盟稻种出口250吨,同比下降96.8%,广西稻种在东盟国家销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越南、老挝等东盟国家的耕种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较低,广西研制的普通稻种算是“高端品种”,对方根本无法接受其价格,广西的种子公司也不想将稻种销往东盟,这就造成广西稻种去年在东盟的销量缩水。在越南中国杂交水稻稻种使用范围很广,仅桂99的相关杂交稻品种就有14个,既有符合越南北部山区的感温型早稻、晚稻品种,又有适合南部高温日照强烈气候的感光型品种。东盟是全球水稻主产区之一,杂交水稻在东盟深受欢迎,当地农民都期望有一天中国的超级稻能降临在当地稻田。至2009年,越南推广杂交水稻种植已达1000万亩,产量较当地常规稻增产20%以上。菲律宾当地的水稻品种每公顷产粮仅4吨,还不能解决人民温饱问题,菲律宾每年至少花4至5亿美元进口粮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菲律宾推广后,每公顷产粮10.37吨,比国际水稻研究所在此地种植的每公顷产粮7吨的产量高出许多。

2008年第三届中国——东盟农垦合作发展论坛暨项目签约仪式上,广西农垦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柬埔寨等多个东盟国家企业和港澳等国内知名企业签约项目34个,签约项目总金额151.68亿元人民币。项目涉及工业园区开发、生物化工、农产品加工、农业种植、技术合作与交流等领域。

我国农业专家认为,我国具有优势技术的传统产业向东盟国家输出具有适用性,按照农产品交易与农业技术转移之间1∶8的国际评估标准计算,中国农业技术输出东盟国家带来的综合效益已经超过300亿人民币,考虑到由此带来的劳动力就业问题解决等连锁效应,实际效果还远远超过这一数字。

(二)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

自由贸易区农业一体化的推进和区域性、国际性竞争力的形成,是依靠区域内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为基础和源泉的。传统农业有自己的生态性、自然性和概念性的优势,但其经济性、规模性、效益性不能和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现代农业相提并论,而且中国和东盟国家囿于资源和技术局限不可能在短期内发展“石油农业”和“化学农业”,只有依靠自身的先天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在世界农业格局中争得自己的份额。

1.特色农业的概念和类型

特色农业是立足于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技术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在一定范围内和大空间区域内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业。特色农业是以特色产品为核心,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特色技术为主导的一个系统工程。特色农业第一表现为生产的区域性。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由于特色农业所要求的气候、动植物物种、技术水平、生产条件比常规农业高,而这些条件并不是任何地方都能满足的,因而特色农业的生产分布范围不像常规农业那样广,地域性特征更加突出。第二,传统的继承性。特色农业是对传统农业的继承和发展,在各个不同的地方,在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发展特色农业既是继承,又是扬弃,是对传统农业精华的发展和提高。第三,产品的优异性。产品的优异性是特色农业区别传统农业的根本标志,是特色农业发展追求的首要目标。特色农业是面向市场的农业,产品的优异性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主要体现在“品质差”、“时间差”、“季节差”、“服务差”,特色农业要求其生产的产品在健康、外观、口感、营养等方面应是优质的,服务上周到,否则就找不到市场,有违发展特色农业和初衷。第四,经济的高效性。特色农业最终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是增加农民和相关经营者的收入。和常规农业相比,在质量、价格、市场上有明显的优势,它的资源利用率高,资本的回报率也高。

特色农业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按其生产对象来分,可分为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特色水产业、特色加工业和特色服务业;按其提供的产品形式来分,可分为产品型特色农业,如特色种养业等和服务型特色农业,如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按其要素构成的重点来分,可分为资源主导型特色农业,如海水养殖、“农家乐”观光旅游等,科技主导型特色农业,如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的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和市场主导型特色农业,如生产优质果品、优质大米的农业;按其基地的建立来分,可分为特色蔬菜生产基地、特色禽畜生产基地、特色水果生产基地、特色糖料生产基地、特色中药材生产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等。

2.中国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分析

我国常见的特色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特色种植业。这是特色农业中比较普遍的形式,特种蔬菜,如反季节蔬菜等;特种粮食,如黑糯米、香米等,它的适应性比较强,许多地方都可根据当地的资源气候条件选择最具适应性的植物进行生产。第二,特色林果业。各地形成的水果之乡,如广西恭城——中国月柿之乡,富川——中国椪柑之乡,灵山——中国荔枝之乡。第三,特色养殖业。这类特色农业需要较强的专门技术,同时需要耐心细致的照料。第四,特色加工业。如竹编之乡、香猪之乡、茶叶之乡等。第四,观光休闲农业。这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产水平提高,休闲时间和能力的加大而兴起的特色农业,如农家乐、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游和桃花节等,这类新型的农业产业,一方面吸引游客来观赏农业的自然景观;另一方面增加农民收入。这类特色农业适宜于大中城市近郊区或交通便利的地方。

然而,具有国际性竞争力的特色农业应该是一种区域性的大优势特色农业,比如美国的现代农业加工、日本的精细农业、欧洲的新型农业、俄罗斯的集群性农业、以色列的沙漠提灌生态农业,在世界农业格局中有着不可复制的位置。不论东盟和中国,都不具备这样一种优势农业的先天或后发的条件。从自由贸易区农业一体化与农业贸易互补性看,中国的优势农业还是在基础庞大的传统农业种群上,而独有的特色正在缓慢形成和发展之中。

从近年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集中度上,可以看出中国的农业优势还在资源性的产品结构上。我国大数量农产品出口仍然集中在谷物、稻谷、小麦、玉米、大麦等原初性粮食上,还有食用油籽、大豆、油菜籽、食用植物油、菜油、豆油、花生油、棕榈油、饼粕、棉花、食糖、茶、花卉和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传统大农业区间产品方面,其优势以数量为胜,加工类产品偏少,所以区域性或者国际性竞争能力不是很强。

和东盟相比,我国的亚热带作物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播种面积、产品种类、总产量还和东盟有一定差距,优势和特色并不太明显。在这个领域,最具有竞争性、合作性,前景也十分美好。

3.东盟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分析

大米、玉米等农产品是东盟传统优势产品,世界三大谷仓泰国暹罗、缅甸仰光、越南西贡都在东盟,许多国家粮食出口在整个国家的外贸中占有重要地位。东盟国家人均耕地面积0.12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一半以上国家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60%以上,农户经营规模小,布局分散,从总体上看,东盟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农业生产手段和劳动生产手段还较为落后,劳动生产率不高,这与中国西南的广西和云南农业发展现状差不多。菲律宾、柬埔寨、缅甸和老挝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产品竞争力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逐渐丧失优势。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在农业上具有相对富饶的土地和廉价的劳动力,如泰国的农业主要以种植园为主,产业化程度高,管理水平高,重视品牌,国际竞争力强。由于境外跨国公司的投资,目前在泰国等一些国家主要农产品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再加上农业经营体制较灵活,东盟国家优势特色农业发展潜力很大。

东盟国家的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尼是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国,与中国的农业结构差异较大,贸易和合作的互补性较强。但东盟的优质大米,水果类的榴莲、荔枝、龙眼、火龙果等,经济作物类的棕榈油、可可、腰果、胡椒、咖啡、橡胶等产品,对中国和世界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4.中国与东盟优势农业互补性合作——以广西特色农业为例

广西与东盟相邻,气候和自然条件差不多,农业优势具有互补性和互通性。广西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汇区,剖析广西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与东盟的合作与竞争,可以直观地窥见自由贸易区农业的融合与竞争态势。

广西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有名的生物富集区之一,目前已发现的野生植物有8300多种,位居全国第三位,野生陆栖脊椎动物929种,为广西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很大的空间。广西的主导产品有:糖蔗,糖料蔗种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50%以上,产糖量占全国的60%左右;桑蚕,广西种桑养蚕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春茧比江、浙一带早一个月,秋茧晚一个月,鲜茧产量仅次于江苏省,广西拥有替代江、浙成为中国最大蚕茧基地的资源优势;木薯,可生产淀粉、酒精,木薯及其加工的燃料酒精有着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亚热带水果,香蕉、菠萝、荔枝、龙眼、芒果、沙田柚、柑橘等是广西的名优特产品;中草药,广西是中草药资源大省区,有中草药4600多种,排全国第二位,全国400多种常用中药材中有70多种主要来源于广西,罗汉果、鸡血藤、广豆根全国总产量90%以上。

广西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我国甘蔗、南亚热带水果、蔬菜、木薯、禽畜、淡水水产、海水水产、香料、油料、茶叶、桑蚕、速生丰产林、松香、中药材、剑麻、烟草等农产品的优势产区和重要生产基地,为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一是食品加工业,2008年,以制糖业为主的食品加工业产值超过800亿元,在农产品加工行业中位居第1位,占农产品加工业比重53.7%。第二是木材加工及制品业,产值为157亿元,占比重10.5%。第三是饮料制造业产值近127亿元,占比重8.5%。第四是造纸及纸制品业,产值107亿元,占比重7.2%。第五、第六位的是烟草制品、纺织业,产值分别为93亿元、76亿元,分别占比重6.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