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五千年帝王之谜全集
48597000000037

第37章 隋唐五代篇(10)

上元元年(760年),78岁的玄宗病逝于西内的甘露殿。唐肃宗正在病中,忽然听到父亲病逝,心情郁悒之下自己的病势也更加严重。第二天颁布诏令让太子李豫监国。过不多久肃宗也命在旦夕。这时宫中又发生内乱,张良娣与李辅国本来是内外勾结,唇齿相依,后来李辅国专权,张良娣也受到他的挟制,以此两人产生了许多嫌隙。等到肃宗病得快不行了,太子李豫即位已经是迟早的事,李辅国见机转到了太子这边,以为自己将来打算,并且暗中帮李豫对付张良娣。

张良娣恨李辅国咬牙切齿,便想先除去他而后快,她召见李豫说:“李辅国久典禁兵,制敕都出自他的手里,而且擅自逼迫上皇,犯的罪上天都不会饶恕他!他心中所忌讳的只有我与你二人,现在皇帝正在弥留之际,李辅国连结程元振阴谋作乱,应该先下手诛杀了他们!”李豫声泪俱下说:“皇上病得这么厉害,不好去向他请示,假如忽然杀了李辅国,必然会使皇上震惊,这件事慢慢再说罢。”又含糊应付了几句,张良娣说:“太子先回去,慢慢商议也好。”

李豫前脚刚出去,张良娣便召来肃宗的次子越王李系进来密议。张良娣说:“太子过于仁弱,不能诛贼臣,你可不可以担负起这个重任?”同时许诺除掉李辅国后顺便废了李豫让李系做皇帝,李系本来非常痛恨李辅国,便一口应承下来。接着张良娣命内监段恒俊挑选了二百个精壮的宫卫太监,给了他们兵器衣甲,潜伏在肃宗病卧的长生殿内外。同时假借肃宗名义矫诏让李豫前来长生殿,企图在李豫进来时乘机杀了他。

不料事情泄了密,程元振听到张良娣的阴谋急忙告诉李辅国。当下二人号召党徒去探听消息。恰好李豫接旨到来,正要进殿门,李辅国、程元振立即上前拦住说:“宫中有变故,殿下千万不要轻易进去!”李豫说:“有什么变故?现在有中使奉旨召我,说是皇上大渐,我难道就可以怕死不进去么?”程元振说:“社稷事大,殿下还是应该慎重。”说着指使手下簇拥李豫去了飞龙殿。

接着程元振与李辅国诈传李豫的命令,号召禁兵闯入宫中搜捕越王李系、段恒俊。张良娣听到兵变的消息,急忙跑到肃宗的寝室内躲避。不料李辅国胆大妄为,竟带着禁兵闯入肃宗的寝室,当着肃宗的面去扯张良娣的头发。张良娣哀求肃宗救命,肃宗一急闭住了气,上下颤抖着嘴唇说不出一句话。李辅国将张良娣拖了出去,并将依附张良娣的几十个人一起用链子牵到冷宫拘禁起来。享寿宫女内监都惊骇而散,52岁的肃宗独自卧在床上没人去管,受到这一场惊吓,不一刻就咽了气。李辅国见肃宗死去,就用绳子勒死了张良娣。其他越王李系、段恒俊等也被诛杀。张良娣有一个儿子只有3岁,取名为李侗,李辅国想要斩草除根,便亲自去捕杀李侗,待去了才发现这个3岁的孩子早被吓死了。

过了四天后,李豫即位,历史上称为代宗。李辅国手握兵权,军国大事全由他说了算,甚至对代宗说:“大胆内里坐,外事自有老奴处分。”朝野上下只知道有李辅国,不知道有代宗。

唐肃宗李亨不是好色的皇帝,他一生中几乎只宠幸了张良娣一个女人。张良娣的名字已经不可考,良娣只是一个封号。不过张良娣也确实出类拔萃,不论在长相、智谋,还是性格上,她都称得上非常出色的皇后,关键是填补了李亨天生懦弱的缺点。但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在处境危险的境遇下张良娣表现了一个女人最闪光的那一面,而在坐享其成的时候她又不惜一切为自己的亲生孩子打算,导致了宫廷的一系列变故。是是非非难有评价的标准,或许人性的险恶正是环境的复杂所促成。

唐代宗李豫

帝王档案

李豫:762年-779年在位,原名李俶,肃宗李亨长子,性格沉着内敛。李豫自幼性温和敦厚、相貌出众、才情过人,忧国忧民,贤明通达。他是戎马一生的马上皇帝,在战火之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储君。在位17年,安内平外,治理父祖辈留下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欧阳修曾评价他为:“代宗之时,馀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病死,终年55岁,死后葬于元陵(今陕西富平西北30里的檀山)。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

唐代宗皇后沈氏下落之谜

唐代宗李豫是一位富有才情的皇帝,他为自己的一生谱写了一首至情至性的帝王笙歌。他的一生,戎马一生,痴情一生。他的苦痛,战乱涟涟,百废待兴,与爱妻天涯两茫茫。

代宗皇后沈氏,原籍浙江吴兴(今湖州),出身世家,玄宗开元末年(741年)被选入东宫为宫女。时肃宗李亨为皇太子,赐沈氏予广平王李豫(李亨长子,后来的代宗)。沈氏美貌如花,又贤淑纯良,故而深得李豫宠爱,于天宝元年(742年)为李豫生下长子李适(即日后的德宗)。

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叛唐后进逼长安,玄宗带着杨贵妃及诸皇子皇孙仓皇出逃,李亨、李豫、李适自然都在其中,而诸皇子皇孙的妃妾及一大群皇亲国戚却被遗下未及逃走,被叛军俘获,从西京长安劫掠到东都洛阳,其中就有沈氏。

李亨在灵武称帝后,封长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至德二年(757年),李豫收复东都,在掖庭中找到了已被关押一年多的沈氏。乾元元年(758年),李豫被立为皇太子,但并没有明确沈氏的名分,也没有把她迎回长安,而是让她一直住在洛阳宫中。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沈氏从此失踪。

李豫即位后,于广德二年(764年)立长子李适为皇太子,同时下诏寻找沈氏。虽派人到处寻访,十余年却始终一无所获。其间经常有人声称自己是沈氏,比如有个尼姑就曾谎称是太子之母,但后来都发现是冒名顶替。大历十四年(779年)代宗驾崩,太子李适即位,于次年建中元年(780年)遥尊生母沈氏为“睿贞皇太后”,在含元殿具册立牌上皇后朝服,李适亲奉册伏拜痛哭不止,左右群臣皆泣。

为了寻找生母,德宗李适采纳了中书舍人高参的建议,任命睦王李述为奉迎使,沈氏族人四人为判官,派使多人分行天下,四处寻访,多方查找,同时对沈氏家族大加封赠,以期母子团聚。

建中二年(781年),消息传来,沈太后在洛阳找到了,长安城中一片喜悦。然而,很快就证实所谓的“沈太后”只是高力士的一位养女,因为年纪相貌酷似沈氏并与之在宫中有所接触,诱于名利而行冒充之举。德宗左右都很气愤,纷纷请求对之治罪,而思母心切的德宗不但不予治罪,还对身边的人说:“只要能找到真正的生母,我受一百次骗也没关系。”从此之后,冒名者越来越多,然而,终德宗一生,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沈太后。

德宗在位26年而崩,长子顺宗即位并于七个月后驾崩,由其长子宪宗即位。此时,寻访沈氏的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仍无音讯,有司建议予以停止,同时发诏,在肃章内殿为沈氏发丧,上太皇太后号,建衣冠冢于代宗陵并立神位于代宗庙。

沈后一生命运多艰,屡遭离乱,结局更是千古之谜。

唐宪宗李纯

帝王档案

李纯:806年-820年在位,顺宗李诵长子,性格刚明果断。宦官逼李诵退位后,立他为帝。在位15年,唐代中后期最有作为、最有闪光点的一位皇帝。在形式上将唐帝国重归一统,历史上称为“中兴之主”。审时度势,一改前朝对藩镇妥协的政策,结束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可惜将军权交给了宦官,致使宦官作乱,自己也被宦官毒死,终年43岁,死后葬于景陵(今陕西蒲城西北13里金帜山)。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庙号宪宗。

唐宪宗独爱青楼歌妓之谜

永贞元年(805年)八月,在位仅八个月的唐顺宗在宦官俱文珍的逼迫下禅位给太子李纯,自称为太上皇。李纯即位,是为宪宗。宪宗力图削平藩镇割据,先后平定了剑南西川、夏绥、浙西、淮西、淄青的叛乱,收回了江淮财赋,其他藩镇也相继降服朝廷。

浙西观察使李铸厚赂权幸,得到了盐铁转运使的肥职,史称其“割剥六州之人以富其家,或劫杀其身而取其财”,后来被调为镇海节度使。夏蜀叛乱平定以后,朝廷又树立了一定的威信,藩镇多畏惧入朝。李铸的心里也忐忑不安,宪宗授李铸左仆射,遣使到京口讯问他入朝的行期。李铸杀死留后王澹举兵造反,兵败后被械送京都。

李铸被擒的时候,身边有一个姓郑的侍婢跟随着他。夜里李铸撕自己的衣襟,在上面写下自己内心的冤屈以及以往治理军政的功绩,并说他自己是被张子良所出卖。写完后,李铸对郑氏说:“你把这份状子藏在裙带里。假如我有机会当堂申辩,就会成为宰相或者杨、益二州的节度使;假如没有申辩机会,就要受到极刑了。一旦我不在人世,你一定会被没入掖庭,皇帝问起来你就把这份状子给他看。”郑氏含泪应诺。

李铸被送到长安城西南腰斩。当时,京城起了弥天大雾,三天都不消散,有人还听到鬼哭的声音。果然不出李铸的预料,唐宪宗从李铸的侍婢手中得到他留下的帛书,内心颇为疑惑他的冤情,从皇宫里取出几件黄衣赐给已死的李铸及其子弟,命京兆府收葬了李铸。

李铸叔父的儿子李鸽是宋州刺史,听到李铸谋反的消息恸哭了一场,强令妻子奴婢,无论老幼,都根据脖颈的尺寸制成枷锁,自拘到观察使面前请求治罪。朝廷怜悯他们,所以从轻发落。

李铸的宗属大都官居要职,过着养尊处优的奢华生活,挑选的歌妓婢妾都是冠绝于时的美色。他到浙西吃了败仗之后,没收后配在掖庭的婢妾中,除了这个姓郑的,还有个姓杜的,都是姿色艳丽,举世无双。

姓杜的婢妾名叫杜秋,历史上也称做杜秋娘(娘是古代妇女的泛称,不属于名字的一部分)。杜秋娘是唐金陵人,入宫以后得到了唐宪宗的宠幸。说起杜秋娘可能许多人不知道,但是提及一首非常有名的《金缕衣》应该都有印象,其诗如下: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诗就是杜秋娘所作,写的是光阴易逝,青春难留,要在最年轻的时候恣意欢乐,不要等到年老体衰的时候空自后悔哀叹。这首诗也是杜秋娘传奇一生的真实写照。

杜秋娘原是金陵的一个青楼歌妓,她天生丽质,即使不施朱粉也远远地超出了一般的女子。而且谈吐诙谐,能歌擅诗,成为纨绔公子声色场中追逐的对象。镇海节度使李铸听说了她的艳名,便去与杜秋娘相会,一见之下十分倾心,于是要将她带入府中充为侍妾,杜秋娘也欣然相从。李铸娶秋娘为妾时已67岁了,而秋娘芳龄只有15岁。“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意思是人不风流枉少年,但是风流也离不开权势财富作底子。李铸看中了杜秋娘色艺双全,杜秋娘也看中他的权势。

李铸的府中艳妾如云,都是一时之选,但是杜秋娘一首《金缕衣》就足以让她们失色。李铸对杜秋娘极为宠爱,等到李铸死后杜秋娘作为罪犯的家属被没入掖庭,她顾眄依依的窈袅身影深深地吸引了唐宪宗。宪宗心动之下便召幸了杜秋娘。因为她才貌过人,一度受到宪宗的宠爱,给她赐名为杜仲阳,做了宫中女官。

宪宗的皇后郭氏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孙女。父亲郭暧娶了升平公主,着名的《打金枝》就是郭暧与升平公主之间的轶事。因为郭子仪功烈卓着,所以朝廷对郭氏与别的宫妃不同。郭氏生下了穆宗李恒。元和元年(806年)进册为贵妃,元和八年群臣先后三次请宪宗立郭氏为皇后,当时宪宗后宫多嬖艳,怕郭氏得到尊位后钳制他不能肆意,因此找借口推脱。

后宫里的美女虽然很多,但杜秋娘凭借她在青楼为歌女的阅历深深吸引着宪宗,始终在宪宗的心里占有一席之地。

宪宗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安史之乱后,唐朝内忧外患已经病入膏肓,不是一时可以挽救的。宪宗后期开始服用丹药追求长生,丹药多有毒性,他的性情变得暴躁易怒,经常无故斥责或诛杀左右宦官,弄得宦官人人自危。元和十五年(820年),宦官陈弘志毒死了宪宗,穆宗李恒继位,秋娘这时已三十多岁,但风韵不减当年,她又被穆宗召幸。为了掩人耳目,穆宗命杜秋娘为皇子漳王的褓姆兼教师。穆宗也很短命,杜秋娘后来又经历了敬宗与文宗两朝。文宗大(太)和年间,漳王受诬陷被废除,唐文宗诏赐杜秋娘归老还乡。

等她被朝廷弃置回家时衣食无着,过的是朝不保夕的生活。一些名士听到她既老且穷的困境都十分同情哀伤,杜牧为此写下一首长诗,记叙她的身世经历。后世以杜秋娘泛指美女,比如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有时也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

郑氏当初是李铸的婢妾,郑氏及笄的时候,有相士说她将来会生下一个天子,当时李铸心有异志,便将她纳为侍妾。李铸败亡郑氏没入宫掖后成为郭氏的侍女。那时候太皇太后郭氏是宪宗的贵妃,宪宗在贵妃宫里出入时看见郑氏姿容艳绝,便召幸了她。郑氏本是个有罪的人,忽然得到宪宗的宠幸使其他嫔妃都十分气愤,一腔郁闷发泄在郑氏身上。只要宪宗不在眼前,郑氏便会受到包括郭氏在内的后宫嫔妃的随意打骂,但她想到自己罪婢的身份,只得将眼泪往肚子里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