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宗得到牛玉的口供,顿时如获至宝,立刻送给两宫太后去看,要求废掉吴皇后。钱太后对此感到非常意外,觉得其中另有玄机,不同意废后之举。然而周太后却不愿凡事都听钱太后的,虽然她也觉得有鬼,但是偏要与钱太后唱反调,借废立皇后的大事表现一下自己的权威。终于,在宪宗和周太后母子的唱和之下,钱太后不得不让步,同意废吴皇后了。
八月末的一天,心花怒放的宪宗颁下了诏书:“先帝为朕简求贤淑,已定王氏,育于别宫待期。太监牛玉辄以选退吴氏于太后前复选。册立礼成之后,朕见举动轻佻,礼度率略,德不称位,因察其实,始知非预立者。用是不得已,请命太后,废吴氏别宫。”
可怜的吴氏,就这样中了万贞儿的圈套,才做了一个月的皇后,就被废掉,退居西宫,16岁的她不得不在冷清的宫宇里打发自己漫长的人生。
吴皇后被废后,她的父亲都督同知吴俊度过一段牢狱生涯后又被发配登州;倒霉的牛玉由堂堂首领太监落到去南京孝陵种菜,他的侄儿太常少卿牛纶、外甥吏部员外郎杨琮也被撤职,姻亲怀宁侯孙镗也赋闲了。
更倒霉的则是一帮好管闲事又想投机的官员(南京给事中王徽、王渊、朱宽、李翱、李钧),他们不知宫闱隐事,大喇喇地联名上书,要求对牛玉严加惩处,并将此事一查到底,追究大学士李贤的责任。宪宗哪肯让人深查此事,找个理由“大怒”了一场,将这几个上书的全部降职并贬到边远之地。这几位官员恐怕到死,也想不明白自己的马屁到底拍到了小皇帝的哪条腿上。
吴皇后被废,最高兴的人莫过于万贞儿。初婚由父母,再嫁再娶凭自己。宪宗立刻向两宫太后提出要立万贞儿为皇后。然而这一次两位母亲都异口同声地强烈反对。万贞儿出身卑贱、相貌学识都不足,年纪又与太后差不多,让这样一个女人做皇后实在太说不过去了。更何况,当初废吴皇后的重要理由,就是英宗中意于王氏。于是,令宪宗大失所望、让万贞儿咬牙切齿的结果出来了:天顺八年十月十二日,王氏被册立为宪宗的第二任皇后。
万贞儿没有想到,自己挖空心思忙活许久,竟是为王氏争了一顶凤冠。刚开始,她还想给这个十几岁的小女孩设圈套,让她也犯吴皇后那样的错误,只要触怒了宪宗,自己就可以再想办法废掉她。
然而万贞儿没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引起了王皇后及其家族的警觉。王皇后的父亲王镇由于女儿晋封,升为中军都督同知,对自己的前任吴俊的遭遇更是感同身受。他时时提醒女儿一定不要和万贞儿发生冲突,任其所为即可。王皇后听从了父亲的话,对万贞儿始终百般退让,使得万贞儿找不出下手的地方。她也非常明白万贞儿的心思,知道万贞儿想要专宠、想要为皇帝生下庶长子、以后当太后。因此,王皇后不但不主动找宪宗,就算宪宗偶尔出现,她也用各种借口推脱,不让万贞儿觉得自己夺了皇宠或想生嫡子。
渐渐地,万贞儿觉得自己已经在事实上制服了皇后,小皇后对自己千依百顺,自己不必再冒险废后了。她不再公然找王皇后的麻烦,只是背地里不让宪宗亲近王皇后以及其他的宫妃,想让所有的生育机会都留给自己一人。
一年后的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37岁的万贞儿终于如愿以偿,为18岁的宪宗生下了儿子。这个孩子是皇长子,在皇后没有嫡子的情形下,他就是未来的大明皇帝。宪宗兴奋不已,立即派使者遍祀国内诸名山大川,为皇子祈福。随即又为万贞儿上尊号。
在之前明王朝只有贵妃之位,到万贞儿这里却多出了一个字,成了“皇贵妃”。万贞儿终于达成了自己的第一个目的,不但因子而贵,而且还超过了自己的旧主人孙氏——当年孙氏不过是“贵妃”,万贞儿所要到的称号比旧主人还多了一格。
除了万贞儿本人封皇贵妃,她的家人也得以晋升,万贵官至锦衣卫都指挥使,哥哥万通封指挥使、万喜官至都指挥同知,就连大学士万安都跑来跟她套近乎,认她做姑妈。万家真可谓不可一世。
然而万贞儿得意得太早了。尽管官员们四处祈福,老天仍然没有站在她这一边。皇长子连名字都还没来得及取,就夭折了。
万贵妃这时年将四十,生育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对生儿子已经近乎疯狂的万贵妃,一面动用旁门左道告祈,一面到处搜集淫药春方以图捆住宪宗。
宪宗刚即帝位之时,倒还颇有些振兴的举措,还为于谦平反雪冤,但这只是昙花一现,此时的他已经被万贵妃搅得有些发了昏。在万贵妃的唆使下,一个叫王臣的人,因进献房中术而得封千户;一个叫李孜省的则因献春药而官至太常寺丞。大学士万安更是善于体贴“姑妈”,公然把房中术写进奏章里去。“圣明天子”和首辅重臣开了这么个好头,下面效仿之人更是不胜枚举。一时间,大明王朝的重臣们俨然都成了淫棍龟公。他们对百姓疾苦毫不在意,一门心思地钻研“秘术”,学了几十年的圣贤书和程朱理学也拿来蘸春药吃了。不堪忍受的百姓们遂讥讽他们为“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
然而万贵妃再搞多少乌烟瘴气的名堂,也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她已经过了最佳生育年龄,她再也没有怀上过身孕。不再有生育可能的万贵妃越来越变态、越来越恶毒,她自己不能生育,也不愿让别的女人生育。
为了不引起万贵妃的妒火,王皇后不但将原本应该由皇后露面的机会毫无怨言地让给万贵妃,还百般推脱宪宗的召见,据记载,她一生中与宪宗亲近的次数可能还不到十次。但是万贵妃并不以此为满足,因为她的目标是做未来太后。因此,在排除了嫡子出世的可能之后,她也绝不允许其他妃嫔比她先养出儿子来。她逼着所有曾与宪宗发生过关系的妃嫔宫人都立即服用打胎药,由于药量过大过猛,堕胎的宫人身体都受到严重摧残,不但再难于受孕,甚至还有人因此丧命。
然而,事情总有例外。和吴氏、王氏一起被选入宫的柏氏,被封为贤妃,由于她的身份与众不同,在被宪宗召幸后得到了格外严密的保护,从而顺利地在成化五年四月孕满生产,生下了皇次子朱佑极。成化七年十一月,朱佑极被立为皇太子。谁知仅仅过了三个月,小太子就在快满3岁的时候忽然暴病身亡。柏贤妃不久也莫名其妙地跟着年幼的儿子死去了。
人们都怀疑皇次子母子之死,出自万贵妃的手笔,但是谁也不敢诉诸于口。糊涂的宪宗又再次国本无继。
然而,宪宗和世上的人都不知道,在皇宫的角落里,还有一个小皇子正在偷偷地成长。他就是皇三子、未来的明孝宗朱佑樘。
自皇次子朱佑极于成化五年四月出生之后,万贵妃几乎全部的精力就都用在对付皇次子上了,对从前抓得极严的“后宫避孕运动”有所忽略。可以说,朱佑樘的出生,是以二哥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宪宗偶然临幸宫中女史纪氏,纪氏本是广西贺县的瑶族民女,在成化元年瑶民造反失败后,夹带在在俘的几千名男女青年中被送到京城的。由于纪氏姿色超群,聪明伶俐,喜而幸之,因此有了身孕。
后又由于万贵妃宫女不忍心下药,才谎称是“病痞”,就是一个瘤子,胎儿才得以存活,所幸生下。纪氏胆怯,想交由门监张敏溺死,张敏为人善良,想到皇上无子,不忍心,便背着万贵妃偷偷地把皇子养了起来。
这一系列的事情,使万贵妃应接不暇、如五雷轰顶。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费尽心机许多年,居然还有人敢在自己的老虎眼皮底下耍戏法,而且眨眼间就变出了一个6岁大的皇子出来。想到大众竟然如此齐心协力地蒙骗自己、想到纪淑妃母子以后可能会对自己的报复,她怨气冲天之余,不禁又惊悸万般。当所有的人都喜形于色的时候,万贵妃却躲在自己所住的昭德宫里哭天抹泪地咒骂:“我被一群小人给骗了!”
然而万贵妃毕竟不是一个软弱角色,哭完了鼻子,她立即开始疯狂的反扑。
当年六月的一天,纪淑妃在赴宪宗宴请后,在返回的永寿宫后突然暴薨了。
对于纪淑妃的暴死,皇宫内外议论纷纷,有说是万贵妃下毒害死的,也有说是下毒未果后纪淑妃自知不免而自缢身亡的。总之,不管怎么说,万贵妃都是路人皆知的主谋。
这时,离宪宗父子相认之时,仅仅才过了四十二天。大臣们都对皇子之母如此不明不白地死去而感到震惊,纷纷请求调查纪淑妃的死因。其实宪宗自己也疑心是万贵妃所为,为了避免使万贵妃受追究,他放弃了为纪氏申冤的想法,只是追封她为“恭恪庄僖淑妃”,隆重举殡而已。
张敏眼看宪宗皇帝对万贵妃的偏心包庇竟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不禁对自己的结局也忧惧万分。为了不至于在万贵妃手里受活罪,他决定自尽。纪淑妃的丧礼刚过,张敏便吞金自尽了。
这年十一月,在纪淑妃去世四个月之后,朱佑樘被立为太子。
宪宗实在是一个没什么主见的男人。他即位之初,倒还在大学士商辂等人的参与下,做了几件头脑清醒的好事,但是没多久,他就整个儿被万贞儿捏在了手心里。到后来,宪宗与万贵妃宠信宦官汪直、马屁精万安之后,一切就再也不成模样了。商辂遇到这样的上司,也只能因为“力谏罢西厂”而被迫“致仕还乡”了。
从此后,宪宗身边几乎再无一个正直之臣,他名义上是整个大明帝国的主宰,是全天下的依赖,然而事实上他本人却一直没有独立的心理和个性,还整个儿地依赖着万贞儿,万贞儿就是他的主心骨。他每次外出,万贞儿都要“戎服前驱”,为他保驾护航,他才觉得心里安稳。在这样的情形下,他能保护得了谁,就可真是天知道了。
由于宫外朝臣和宫内的周太后、小太子都对万贵妃严加提防,万氏渐渐觉得自己已不太可能除掉这个孩子了。她想来想去,想出了另一个法子:易储。既然要易储,就得有皇子可易。她终于接受了自己再不能生育的事实,决定另辟蹊径,大力鼓励后宫妃嫔多生儿子。
从此以后,万贵妃表现出异常的“贤德”和热情,拼命地把宪宗往年轻宫妃的身边推,若是宪宗有力不从心的表现,她还将自己收藏的春药秘技统统地塞到宪宗手里,一点也不在乎宪宗的身体吃不吃得消。
于是,在万贵妃的监督和春药的鼓励下,才七八年的工夫,后宫中就冒出了十一位皇子、五位公主。
既然有了这么多的选择余地,万贵妃便开始了易储的行动,不遗余力地挑拨宪宗与太子之间的关系。她要求宪宗改立皇四子朱佑杭为太子。
宪宗对太子与万氏之间的死仇当然是心里有数,心中也确实时时忧虑日后万贵妃及其家族的结局。因此,他终于抵抗不了宠妃的哭闹,决心废太子了。
万贵妃推荐给宪宗的新太子人选,是邵宸妃所生的皇四子朱佑杭。
邵宸妃是浙江昌化人,出身贫寒,父亲邵林以淘金为生。由于生计艰难,便将邵氏卖给了杭州镇守太监。太监见邵氏生得美貌非凡,遂将她送进了皇宫。和纪女史一样,邵氏在入宫后学有所成,知书达礼,为宪宗所看中。与薄命的纪女史不同的是,她赶上了好时候,她得宠之时,万贵妃不但不为难宫妃,反而大力支持她们为皇帝生儿育女。因此,纪氏一连为宪宗生下了三个儿子。其中最大的,就是她于成化十二年七月生下的皇四子朱佑杭。这位皇子受母亲的影响,喜好读书,为人端正豁达,很得宪宗的喜爱。
宪宗想要易储的消息,首先就被司礼太监怀恩所知。怀恩在当年太子还宫之时立了功劳,怎么会愿意换人呢!他对宪宗百计劝说,请宪宗收回成命,这可惹恼了宪宗。他一怒之下,竟将陪伴自己多年的怀恩彻职查办,贬到凤阳去看守祖陵了。
正当宪宗打算挑个好日子颁布易储诏书之时,突然频频出现“天象示警”的大事。
成化二十年(1484年)的正月和成化二十一年的五月及十一月,北京连续发生地震;成化二十一年的正月,又发生了异样的星象。这些异兆使宪宗惊惧万分,不停地下诏“减贡献、饬备边、罢营造、理冤狱、宽银课、工役、马价、恤阵亡士卒”,又“大祀天地”,“诏群臣极言时政”、“赦天下”……然而尽管如此之忙,老天仍然不消停。成化二十一年的夏天,泰山也频频发生地震,仿佛是在和北京城里的地震遥相呼应。
侦知皇帝试图易储的御史乘机奏本,说泰山地震等事,是为东宫有变而示警。
这可把宪宗给吓坏了,他不但立即打消易储的念头,而且还颁下旨意,宣布从此不允许任何人擅议储位之事。这道旨意使群臣大喜,却把万贵妃给郁闷坏了。
为了收买人心,也为了奢侈享乐,万贵妃早已将大明后宫内历年积存的七库金银挥霍一空,这也是她急于易储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这个如意算盘打不响了,她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万贵妃已是花甲之年的老妇人,按理来说,作为那个年代的后宫女人,这已该是平心静气颐养天年的年纪。
正月的明宫格外热闹,十几名皇子、公主济济一堂,孩子们在西内太液池上“冰嬉”,宫眷们忙着请客宴饮。正月初九之后,宫中开始耍灯市,准备迎接元宵佳节的来临。
就在大家竞相比手巧、买彩灯的时候,却传来了万贵妃暴薨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