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运行绩效及存在问题。①运行绩效。上海政策性农业保险在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确保农户生活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成为上海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分散了农业生产风险。二是扩大了财政补贴效用。2005年,上海农险财政补贴2000多万元,当年实际赔付8216万元,相当于农民多获得了6000多万的经济补偿,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放大了4倍。三是增强了防灾能力。在实际运作中,上海市注重防赔结合,一方面,从资金上支持投保农户做好农业灾害预防工作;另一方面,与有关技术管理部门建立防灾防损防疫的业务咨询合作关系,并通过与农技部门联合共保的方式,实现了保险的经济补偿与农技部门的技术服务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农业防灾减灾能力。②存在问题。一是农户投保意识不强。多数农户面临农业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时存在侥幸心理,还没有意识到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在政府支持下,规避农业风险的重要手段,参保意识淡薄。二是抗拒巨灾风险的能力薄弱。上海地处沿海,经常遭受台风侵袭,且台风高发期正是农作物生产或收获的重要季节,一旦发生灾害,就会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上海政策性农业保险资金已达一定规模,但距弥补巨灾风险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三是农业保险经营竞争机制不强。上海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承办机构较少,加之农险险种的绝大多数产品不具有竞争性,使得市场竞争机制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3.简要评析。总体来看,上海模式的实质是政府支持设立专业性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凭借强大的财力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其政策出台的背景是“小农业、大财政”,这种模式仅适用于经济发达且农业占地区产值比重较小的地区。同时,其财政补贴、以险养险、再保险、统保、共保等措施和做法,值得其他地区研究和借鉴。
(二)黑龙江农垦区阳光相互制模式
2005年1月11日,经中国保监会批准,阳光农业相互制保险公司在黑龙江农垦区(以下简称“垦区”)正式挂牌开业,在政府支持下,开始探索相互制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阳光公司是中国第一家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相互制保险公司。为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引入了新机制。
1.模式运行特点。该采取会员制,是被保险者为自己办理保险而成立的法人组织。凡与公司签订保险合同者,自动成为本公司法定会员,会员根据合同约定向公司缴纳保费,公司提供保险服务,出现盈余时,再对会员分配盈余、赠送保险或降低保费。其具体特点为:①保费“三方承担”。即农户承担65%,农垦总局、农场分别代表中央和地方财政承担15%、20%。保费收入由保险社自留50%,向公司分保50%,赔付由公司和保险社按分保比例承担。②承保对象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基本粮油作物及亚麻等经济作物为主。③保险金额按直接生产成本确定。④保险责任为旱、涝、风、雹、冻、病、虫等自然灾害。⑤建立巨灾准备金制度,按保费收入的10%提取巨灾准备金,用于平抑巨灾风险,其使用基准以保险社为单位,当综合赔付率超过120%时,其超出部分动用巨灾准备金弥补。⑥业务办理实行“三到户、三公开”。即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承保内容公开、损失测定公开,赔款兑现公开。⑦实行“四方”核灾定损制度。即核灾定损人员、保险分社、保险社与保险公司共同核灾定损,确保准确率达95%以上。
2.运行绩效及存在问题。①运行绩效。截至2005年底,阳光公司为14.5万户农民的2230万亩粮食作物提供了保险服务,实现保费收入2.28亿元,为5.8万户受灾农民支付已决赔款1.53亿元,提取巨灾准备金2155万元,支付巨灾赔款614万元。②存在问题。阳光公司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展,需要在农村建立保险营业网点、信息网络以及培训农村保险人才,但由于这些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制约着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再如,政策性农业保险缺乏基础建设投资的支持,缺乏信贷资金支持,缺乏再保险支持,谁来为阳光公司保险,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严重障碍。
3.简要评析。垦区的“相互制农业保险模式”是以公司统一经营为主导,以互助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治理经营。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将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身份合一,不需支付股东利息,中间环节少,防灾减灾措施能够落到实处,有利于减少经营风险,降低运行成本。另一方面,会员兼具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双重身份,可以减轻两者之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因此,相互制保险公司具有经营灵活、成本低、投保条件好的特点,适用于道德风险较高的农业保险业务。
(三)吉林安华模式
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7月在吉林省成立。安华公司采取商业化运作,主要经营农村保险、涉农保险、城市保险,并采取“龙头企业+农户+保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保险”的经营模式,为政府代办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综合服务“三农”保险市场。
1.模式运行特点。吉林安华模式制度设计有如下特点:①商业化运作机制。安华公司是股份制商业公司,既开展商业性农业保险业务,也代办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②综合经营“大农险”业务。一是尝试依托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办理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统一组织基地农户参加保险。二是由财政部门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投保农户进行保费补贴,纳入安华公司单独设立、封闭运行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资金账户。三是开发“一揽子”保险产品。安华公司除为农民提供种、养两业的政策性保险业务外,还开办了财产保险、健康保险和责任保险,并积极参与龙头企业的商业保险业务和政府采购中的保险业务。③销售机制灵活。安华公司结合农业生产特点,采取“银保合作”的销售方式,利用省农联社的网络、人员和经营优势,委托信用社代理业务。④建立风险基金制度。风险基金不是来源于保费收入(保费收入不提取准备金),而是来源于财政与社会资助和捐赠、农业保险免税的转化、农业保险利润的提取等,主要用于弥补政策性农业保险赔付不足部分,购买再保险,也可用于防灾防损支出。
2.运行绩效及存在问题。①运行绩效。安华公司代办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涉及种植、养殖业,其中,种植业主要开办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险种,保险责任根据当地的自然灾害风险设置,如风灾、旱灾、雹灾等。2005年,公司实现保险金额153亿元,保费收入5506万元,承保种植作物面积40多万亩,承保养殖畜禽4000多万只。②存在问题。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在试点区域,只有地方财政给予了少量补贴,额度小,覆盖面有限;缺乏再保险机制;没有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一旦遇到洪水、大旱等巨灾,将对农业保险公司带来严重冲击。
3.简要评析。吉林安华公司采取“商业性保险公司代办政策性业务”模式,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采取“龙头企业+农户+保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保险”的经营方式,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较高的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由于安华模式是商业性保险公司代办政策性业务,其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的边界如何划分仍有待完善。
(四)新疆建设兵团中华联合模式
2002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新疆兵团保险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开始探索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在区域外开拓保险业务的试点,并发展成为在全国22个省开展综合性财产保险业务的专业公司。
1.运行模式特点。①兵团内实行种养两业统保,保险公司按当年保费收入19%的比例提取业务费用(含2%的手续费和5%的防灾费)。②建立农业保险基金。当年经营如有盈余,按3∶7的比例建立师、团两级农业保险基金,专项存储,逐年积累,以备巨灾。③理赔办法。在农牧团场受灾时,用当年保费支付,如不足,由师、团两级的农业保险基金支付;如仍不足,由师、团保险公司在当年开办其他险种的经营利润中拿出30%的资金予以补贴;如再不足,由师、团按规定比例筹措资金赔付。
2.运行绩效及存在问题。①运行绩效。公司2005年承保农作物面积1280万亩,保费收入22271.8万元,承保养殖业畜禽208.4万只(头),保费收入6986.7万元,实现农业保险风险基金积累近亿元。通过多年经营,积累了丰富的农业保险经验,初步探索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路子。②存在问题。除了在国家层面上遇到政策支持不足、缺乏法律基础等问题外,由于兵团特殊的行政体制和农业生产体制,使农业保险在向更深层次发展时受到规模和产业的局限,也受到地域环境和技术发展的局限。
3.简要评析。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经多年农业保险实践,建立了符合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规律的运行机制,并凭借强大的组织优势建立了一支农业保险专家队伍,为农业保险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公司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特殊的兵团政策措施,这种模式能否在兵团外顺利推行还要看当地农业保险的基础条件和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