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人和:指军队内部的人际关系和顺、团结,齐心一致。和,和顺,谐和。
②谗慝(tè特):指恶言恶语。慝:邪恶。
③众人:指敌人的部队。
【译文】
用兵打仗的方法,在于部队上下要团结一心。部队团结了,士兵就是不动员、鼓励,也会自行勇敢作战。若将官之间互相不信任、乱猜测,而士兵又不服从命令,忠心耿耿并且有谋略的人得不到重用,士兵中会出现背后议论,恶语谗言不断的局面,这是即便有商汤、周武王的才智,也难于战胜一个平平常常的人,更何况是对付敌国部队呢。
察情
夫兵起而静者,恃其险也;迫①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众树动者,车来也;尘土卑②而广者,徒来也;辞强而进驱③者,退也;半进而半退者,诱也;杖而行者,饥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④者,将不重⑤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因也;来委谢⑥者,欲休息也;币⑦重而言甘者,诱也。
【注释】
①迫:这里指逼近。
②卑:指低、低下的意思。
③驱:这里指前进、进攻。
④扰:这里指混乱,杂乱。
⑤重:这里指敬重、重视。
⑥委谢:这里指推辞谢罪。委,推辞,推托。谢,谢罪,认罪。
⑦币:这里指指绸帛等馈赠礼物。
【译文】
发动进攻之后如果敌人仍然镇静,其中必定会有险诈的行为;敌人被逼近,却出来挑战,那是想诱我军前进;树林摇动,必定是有车队前来;尘土扬得不高却很广,那一定是步兵来了;敌人如果言词强硬,声称要进攻,那是要退却了;敌人半进半退,那就是在诱惑我;敌兵手拄着拐杖行军,是因为太饥饿了;看见有利可图仍然不前进,那一定是很劳累了;飞鸟聚集在军营,营房一定是空虚的;敌人夜间呼喊的,一定是惧怕;敌营内混乱的,一定是将领不被士卒所敬重;敌人旗帜乱动的,必定是阵势混乱了;敌军官容易动怒,必定是部队疲惫了;赏得次数过多,必定是情况窘迫;罚的次数多,必定是处境困难了;来推辞谢罪的,秘定是需要休整;敌人礼厚言辞却很美好的,必定是在引诱我方。
将情
夫为将之道,军井未汲①,将不言渴;军食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然②,将不言寒;军幕未施③,将不言困④;夏不操扇,雨不张盖⑤,与众同也。
【注释】
①汲:从井里取水。这里指掘井引水。
②然:“燃”的本字。
③盖:车盖,避雨遮阳的工具。
【译文】
指挥战道的原则是,军井还没有掘好,将领不能说渴。军中的饭还没煮熟,将领不能说饿;军中的火还没有燃起,将领不能说冷;军中的帐篷还没有搭好,将领不能说疲倦;夏天不用扇子,下雨不张开车盖,与士兵的一切都相同。
威令
夫一人之身,百万之众,束肩敛息①,重足俯听②,莫敢仰视者,法制使然也。若乃上无刑罚,下无礼义,虽贵有天下,富有四海,不能自免者,桀③纣④之类也。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赏罚,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孙武、穰苴⑤之类也。故令不可轻,势不可通⑥。
【注释】
①束肩敛息:意思是收肩屏气。柬肩,收肩,垂手。敛息,屏住呼吸。
②重(chóng)足俯听:意思是双足并立,俯下身下听命。重足,双足并拢。俯听,俯首听命。
③桀: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其为政残暴、荒淫为道。后为商场所死。
④纣:商代的最后一个君主,在位期间,对内横征暴敛,荒淫无道,对外穷兵黔武。周武王联合各部族起兵讨伐,纣兵败后自焚而亡。
⑤穰苴(rángjū):战国时齐国名将。通兵法,善治军,打了不少胜仗。
⑥通:《心书》上作“逆”,为“逆”较妥当,疑此处有误。
【译文】
将帅一人,能让百万士卒,缩着肩,屏住呼吸,又不足并立恭恭敬敬地俯首听命,没有人敢仰视他,这是法令使士兵这样做的。将领如果没有刑罚制度,下属不讲礼义,即使他尊贵而拥有天下,富裕而占有四海,也不能自免其祸,就像夏桀和商纣之类的。即使以一个匹夫的身份制定法令,奖善罚恶,也没有人违抗他的命令,就像孙武、穰苴一类的人。因此,将帅的命令不可轻视,威势不能逆反。
东夷
东夷①之性,薄礼少义,扞②急能斗,依山堑海③,凭险自固,上下和睦,百姓安乐,未可图也。若上乱下离,则可以行间④,间起则隙生,隙生则修德以来之⑤,固甲兵而击之,其势必克也。
【注释】
①东夷:古时对四方边境的少数民族梳称为夷狄。东边的叫东夷,南边的叫南蛮,西边的叫西戎,北边的叫北狄。统称夷狄。
②扞:强悍。扞通“悍”。
③依山堑海:以山为屏障,以大海为掩护。堑:壕沟。
④行间:施行离间。
⑤来之:使动用法,“使……来”,使……归顺。
【译文】
东夷人的特性,轻视礼教,不重视道义,生性强悍、急躁而好斗,他们以山为屏障,以江河为掩护,凭着险要的地形,得以安定、稳固,内部上下和睦,百姓安居乐业,因此他们是不能轻易去攻打、谋取的。如果是上层混乱,百姓离心测可以采取离间活动,离间则能使他们内部产生纷争,有了纷争就可用德政使他归顺,同时用武力进攻,这样,就一定能战胜他们。
南蛮
南蛮①多种,性不能教,连合朋党②,失意则相攻。居洞依山,或聚或散,西至昆仑,东至海洋,海产奇货,故人贪而勇战,春夏多疾疫,利在疾战,不可久师也。
【注释】
①南蛮: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民族的泛称。
②朋党:指共同目的勾洁在一起的同类人。
【译文】
南蛮有很多种族,且本性不能教化,各部落之间朋比为奸,不合就互相攻击。他们多依山居洞而住,有分散的,有集中的,西到昆仑山,东到大海,拥有海产奇货,所以人心贪而且作战而勇猛,春夏之际多有瘟疫流行,对他们适于速战速决,不能长期持久作战。
西戎
西戎①之性,勇悍好利,或城居,或野处,米粮少,金贝多,故人勇战斗,难败。自碛石②以西,诸戎种繁,地广形险,俗负强很③,故人多不臣④,当候之以外衅⑤,伺之以内乱,则可破矣。
【注释】
①西戎:指古时候居住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
②碛石:指积石山。大积石山在今青海西宁西南,小积石山在甘肃夏河西北。
③很:同“狠”,指凶狠。
④不臣:指不愿称臣、不肯服从。
⑤外衅:向外发动战争。
【译文】
西戎人的个性,是勇猛强悍而且贪财好利。有的住在城池,有的住在山野,粮食少,金银财宝多,所以人人个性都勇于战斗,很难打败他们。自积石山以西,西式的部落繁多,地域广阔,地势险要,人们习惯于恃强行凶,所以多不肯服从他人,俯首称臣。应当等待他们对外发动战争,或内部出现了矛盾与混乱,那么就可以趁机打败他们。
北狄
北狄①居无城郭,随逐水草,势利则南侵,势失则北遁,长山广碛②,足以自卫,饥则捕兽饮乳,寒则寝皮服裘,奔走射猎,以杀为务,未可以道德怀之,未可以兵戎服之。汉不与战,其略有三,汉卒且耕且战,故疲而怯,虏③但牧猎,故逸而勇,以疲敌逸,以怯敌勇,不相当也,此不可战一也。汉长于步,日驰百里,虏长于骑,日乃倍之,汉逐虏则赍④粮负甲而随之,虏逐汉则驱疾骑而运之,运负之势已殊,走逐之形不等,此不可战二也。汉战多步,虏战多骑,争地形之势,则骑疾于步,迟疾势县⑤,此不可战三也。不得已,则莫若守边。守边之道,拣良将而任之,训锐士而御之,广营田而实之,设烽堠⑥而待之,候其虚而乘之,因其衰而取之,所谓资不费而寇自除矣,人不疲而虏自宽⑦矣。
【注释】
①北狄:指古时游猎于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②碛:沙漠。
③虏:对敌人的蔑称。
④赍(jī饥):带着、携带。
⑤县:同“悬”。
⑥烽堠(hòu后):烽,烽火,古代边疆在高台上烧柴或烧狼粪来报警。堠:古代探望敌情的堡垒。
⑦宽:放宽,放松的意思,这里引呻为松懈。
【译文】
北狄人居住没有城池,那里有水草,他们随逐而去。形势有利他们就向南侵犯,形势不利他们就逃窜到北。众多的山岭,辽阔的沙漠,使他们足可以自卫。饥饿时,他们就捕食野兽,饮乳汁;寒冷时,他们就睡兽皮,穿皮衣,四处游猎,以以此为职业,既不能用仁德道义来安抚他们,也不能用武力来征服他们。汉军不可与他们作战,有三个方面:汉军士卒边种田边打仗,所以疲惫而怯懦,北狄人只是放牧游猎,所以精力充足而勇敢。以疲劳的士卒对付精力充沛的敌人,以怯懦的士兵对付勇敢的士兵,形势和力量是不对等的,这是不能与之战的第一个原因。汉军善于步行,日行百里,北狄人擅长骑马,每天行军速度是汉军的几倍。汉军追逐他们需要随身携带粮食和武器,而北狄人追逐汉军则是驱快马驮运,驮运与背负优劣已很悬殊,人快走与马跑情形更不一样,这是不可与之战的第二个原因。汉军作战多用步兵,北狄人多用骑兵,争夺有利地形,骑兵快于步兵,快慢相差悬殊,这是不可与之战的第三个原因。如果不得不与之对抗的话,(汉军)最好守住边防。守边的办法是,挑选良将委以重任,训练精锐的部队来防御,多耕田积粮充实补给,多设烽火台来警戒,等待敌人露出破绽的时候乘机攻打,趁他们衰弱的时候来攻取,这就是所谓的不耗费资财而敌人自除,不用让士兵疲倦就能让敌人松懈。
便宜十六策
治国第一
治国之政,其犹治家。治家者务立其本,本立则末正矣。夫本者,倡始也;末者。应和也。倡始者,天地也,应和者,万物也。万物之事,非天不生,非地不长,非人不成。故人君举措应天,若北辰①为之主,台辅②为之臣佐,列宿为之官属,众星为之人民。是以北辰不可变改,台辅不可失度,列宿不可错缪,此天之象也③故立台榭以观天文,郊④祀、逆气⑤以配神灵,所以务天之本也;耕农、杜稷、山林、川泽,祀祠祈福,所以务地之本也;庠序⑥之礼,八佾之乐⑦,明堂辟雍⑧,高墙宗庙,所以务人之本也。故本者,经常之法,规矩之要。圆凿不可以方柏⑨,铅刀不可以砍伐。此非常用之事不能成其功,非常用之器不可成其巧。故天失其常,则有逆气,地失其常,则有枯败,人失其常,则有患害。《经》曰:“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此之谓也。
【注释】
①北辰:指北极星。
②台辅:三台和辅星。三台:是北极附近大熊座中的六颗星,两两而居。《晋书·天文志》中说:“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东二星曰下台。”辅星是北斗七星中“开阳”星的伴星。由于三台和辅星围居北极附近,因此古时常把宰相比作台辅。
③台榭:亭台楼榭。
④郊:古代帝王每年的冬至这一天,都要到都城的南郊进行“祭天”,这种“祭天”的活动就叫郊。
⑤逆气:不祥之气。
⑥庠(xiáng祥)序:庠序,泛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孟子·梁惠玉上》:“谨庠序之教。”
⑦八佾(yì义)之乐:佾: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人为一佾。奴隶社会,舞蹈时用人的多少表示奴隶主之间的等级的高低,《谷梁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
⑧明堂辟雍:明堂:古代帝王诸侯举行大典的地方。辟雍:古代天子设立的学校。
⑨枘(ruì):榫(sǔn损)头,竹、木、石制的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
【译文】
治理国家的方法就好比管理家庭一样。管理家庭的原则就是必须首先树立根本,根本得到了树立,那么其它的细枝末节也就畅直了。所谓“本”,就是事物的开端;所谓“末”,就是事物间的相互呼应。自然界的开端就是天和地,天地相合、就有了自然的万事万物。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没有天就无法产生,没有地就无法生长,没有人就不会有成果。所以君主选拨贤能都顺应上天,就好像天以北极星为中心一样,大臣辅佐君主就像三台辅星拱卫北极星周围,一般官吏则就像是其它的星宿,而百姓就是天空中众多的星辰。因此,北极星永远不会改变,三台辅星也不会失去顺序,其它的星星在天宇的位置也不会产生错乱,这就是天象。所以建造亭台楼榭用以观察天象,制定时节;天子和诸侯在都城南郊祭祀已神灵,以避免不祥的气象,是在教导民众谨记上天是万物的根本;创建宗庙,在山林、川泽建立小庙神祠祈求福祚,这是引发人民去追究大地的本源;设立学校中的礼仪、八佾舞乐,建造明堂辟雍,高墙宗庙,这是教育民众(追念为人的根本)。所以“本”就是伦理道德的准则,伦理道德的要义。圆凿不能够用方柏去相配,铅刀不能够用来砍伐。这就是说如果不是用适当的方法,就不可能把事业做成功;如果不是用正确的工具,就不可能做出玲巧的物器。所以天象如果出现反常的情况,就会产生不祥之气;大地偏离常规,一切生物都将枯萎衰败;如果没有了人伦规矩,那么必然祸害丛生。《经书》上说:“如果不是古代贤王传下来的礼法,就不敢去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