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士卒勇敢杀敌,就要激励部队的士气;要使军队夺取敌人的物资,就要用财物作奖赏。所以在车战中,凡缴获战车十辆以上的,就要奖励首先夺得战车的人。并把敌人的旗帜换成我军的旗帜,与我军的战车混合编组,对俘虏的兵卒要优待和使用他们。这就是所谓愈战胜敌人就愈是增强自己的道理。
所以用兵贵在连胜,而不宜旷日持久的作战。
所以懂得用兵作战的将帅,是民众生死的掌握者,是国家安危的主宰。
谋攻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①为上,破军次之;全旅②为上,破旅次之;全卒③为上,破卒次之;全伍④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⑤,其次伐交⑥,其下伐兵⑦,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愤橹⑧,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⑨,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⑩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大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彻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注释】
①军:这里泛指军队。
②旅:五百人为一旅。
③卒:百人以上为牢。
④伍:五人至百人为伍。
⑤伐谋:以计谋迫使敌人屈服。伐:讨伐。
⑥伐交:通过外交手段瓦解敌人之间的联盟,扩大、巩固自己的盟国,孤立敌国,使之屈服。
⑦伐兵:以武力战胜敌人。
⑧轒辒(fé坟温)。古代攻城用的四轮车。用排木制作,外面蒙生牛皮,可容纳十人,用来运土填塞城壕。
⑨距:为攻城而堆积成的土山。堙(yí因),土山。
⑩非战:不用交战的办法。
必以全争于天下:要用全胜的战略争雄于天下。“全”即上文所说的“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全伍”。
谓:告诉。这里是命令的意思。
縻军:束缚军队。縻(mí迷):原义为牛辔,引伸为羁绊、束缚的意思。
同:干预。
政:指军队的行政事务。
权:权变、权谋之术。
任:指挥。
虞:备,有准备。
御:驾驭。此处是制约、牵制的意思。
殆:危险。
【译文】
孙子说:指导战争的原则是,使敌国完全地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会次一等;使敌人全“军”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它的“军”就是次一等;使敌人全“旅”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它的“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它的“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它的“伍”就次一等。因此,百战百胜,还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经交战而使敌人屈服,这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上策是挫败敌人的战略计谋,其次是挫败敌人的外交,再次是战胜敌人的军队,下策是攻占敌人的城池。攻城的办法是不得已而为知的。制造攻城用的巢车和昐了,准备攻城器械,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完成;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三个月才能完工。将帅抑制不住焦躁愤怒的情绪,指挥士卒象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士兵伤亡三分之一,而城墙还是攻不下来,这就是攻城的危害。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靠直接作战,夺取敌人的城堡而不靠硬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须旷日持久的作战。一定要用全胜的战略争胜于天下,这样,军队不致于疲惫受挫而胜利却可完满取得。这就是以计谋攻取敌人的致胜法则。
所以,用兵的法则是,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他,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他,有两倍于敌的兵力就分散他,与敌人兵力相等就抗击他,兵力少于敌人则要退却,实力比敌人弱就要避免决战。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只知道硬拼坚守,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将帅是国家的辅佐,辅助周密,国家就会强盛,辅助有缺陷,国家就会容易衰落。
国君危害军队的情况有三种:不了解军队不可以前进而命令它前进,不了解军队不可以后退而命令它后退,这叫束缚军队;不了解军队的内部事务而主持军队的行政管理,将士就会迷惑;不懂得军队的权谋而干预军队的指挥,将士就会疑虑。军队既迷惑又疑虑,那么,各诸侯国乘机侵犯的灾难时刻就到来了。这就叫做扰乱自己的军队而致使敌人获得胜利。
预知胜利有五个方面: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胜利;懂得多兵与少兵的不同用法的,能胜利;军队上下意愿一致的,能胜利;以有准备对待无准备的,能胜利;将帅有指挥能力而国君不加牵制的,能胜利。这五条,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所以说,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打一百场仗都不会有什么危险;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可能胜利也可能失败;不了解敌人也不了解自己;那就每战都必定失败。
形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①,以待敌之可胜②。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③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④不能使敌之可胜。⑤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⑥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⑦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戍⑧,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⑨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⑩。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奚者,形也。
【注释】
①不可胜:指己方不可被战胜的条件。
②可胜:指敌人可能被战胜的条件和机会。
③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不可被战胜的条件在于要克服自身的弱点,能够战胜敌人则在于敌人有机可乘。
④能为不可胜:能够创造不被战胜的条件。
⑤不能使敌之可胜:不能使敌人一定会被我战胜。
⑥秋毫:鸟兽在秋天长出的细毛,此处用来比喻事物极其微小。
⑦聪:听觉灵敏。
⑧忒(tè特):差误。
⑨修道:政治修明。
⑩政:主其事为“政”,此处引申为主宰。
度:指度量土地的大小。
量:指计量物质资源。
数:指计算兵源多寡。
称:指衡量双方实力情况对比。
胜:指双方优劣胜负之现状。
镒、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镒为二十四两,一两为二十四铢,镒比铢重五百多倍。“以镒称铢”、“以铢称镒”喻指两军实力非常悬殊。
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仞。
奚:山间流水。奚(xī西)同溪。
【译文】
孙子说:以前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先要做到不会被敌人战胜,以等待机会去战胜敌人。不被敌人战胜的主动权在于自己,能够战胜敌人则在于敌人有疏漏。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够做到不会被战胜,而不能做到则会使敌人一定被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但是不能强求的。
要想不被敌人战胜,就要进行防御;要战胜敌人,就要采取进攻。采取防御是因为兵力不足,采取进攻是因为兵力有余。善于防御的人,就好像隐蔽于极深的地下;善于进攻的人,就好像行动于极高的天上。所以,既能保全自己又能取得完全的胜利。
预见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认识,就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经过激战取得胜利,普天下都说好,也算不上高明中最高明的。这就好比举得起秋毫算不上力气大,看得见日月算不上眼睛明亮,听得见雷霆算不上耳聪一样。古时候所谓善于指挥作战的人的胜利,都是战胜了容易战胜的敌人。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打的胜仗,没有智慧的名声,也没有勇武的战功。他的战胜是不会有什么差错的。之所以没有差错,是因为他的作战措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上,战胜的是已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会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又不放过击败敌人的机会。因此,胜利的军队总是先有了胜利的把握而后才同敌人进行作战,失败的军队则是先同敌人交战而后企求取得胜利。善于指导战争的人,必须修明政治,确保法制,所以能够掌握战争胜败的主动权。
《兵法》说: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数,四是称,五是胜。敌我所处地域的不同,产生双方土地面积大小不同的“度”;“度”的不同,产生双方物产资源多少不同的“量”;“量”的不同,产生双方兵员多寡而不同的“数”;“数”的不同,产生双方军事实力强弱不同的“称”;“称”的不同,最终决定战争的胜负成败。胜利的军队较之于失败的军队,就象用“镒”称“铢”那样占有绝对优势;失败的军队较之于胜利的军队,就象用“铢”称“镒”那样处于绝对劣势。胜利者指挥作战,就象在八百丈高处决开溪中积水一样,这就是军事实力的“形”!
势篇
孙子曰:凡治众①如治寡,分数②是也;斗众③如斗寡,形名④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⑤是也;兵之所加,如以段⑥投卵者,虚实⑦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⑧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⑨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⑩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统统弩,节如发机。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切之山者,势也。
【注释】
①治众:管理人数众多的部队。治,管理。
②分数:指军队的组织编制。
③斗众:指挥人数众多的军队去战斗。
④形名:本指军队作战时使用的旌旗、金鼓等联络、指挥工具,此处引申为“指挥”。
⑤奇正:古代军事术语。一般来说,以变化莫测的手段,实施出敌人意外的攻击为“奇”;采用常规战法为“正”。在兵力使用上,守备,箝制的为正兵,机动、突击的为奇兵;在作战方法上,正面进攻的为正兵,迂回、侧击为奇兵;在战略上,堂堂正正的为正兵,突然袭击为奇兵。
⑥碫(duà段):磨刀石,这里泛指石头。
⑦虚实:实力所在为“实”,反之为“虚”;有备为“实”,无备为“虚”。此处是以实击虚的意思。
⑧五声:我国古代用宫、商、角、微、羽来区分声音的高低,称为“五声”。
⑨五色:青、赤、黄、白、黑。
⑩五味:酸、咸、辛、苦、甘。
势:态势、气势。“势”是军事力量在战争中的运用和发挥,表现为迫使敌人处于被动地位的威慑力量。
鸷(zhì至)鸟:鹰、雕之类凶猛的鸟。
节:节奏。在军事上表现为发起进攻的接敌距离。短近的接敌距离可造成急促的进攻节奏,锐不可挡。
扩(kuò扩)弩:张满待发的弩扩;把弓拉满。
发机:触发弩机。机:弩机,类似枪上的扳机。
纷纷纭纭:旌旗翻飞、纷乱错杂的现象。
斗乱:在纷乱状态中指挥战斗。
浑浑沌沌:混乱不清。
形圆:把军队部署成四面八方都能应付自如的圆阵。
战人:指挥士卒作战。
危:危险,此处指地势高险。
【译文】
孙子说:管理大部队如同管理小部队一样,这是军队的组织编制问题;指挥大部队作战如同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这是指挥号令的问题;统帅全军,能够做到一旦遭到敌人进攻而不失败的,这是“奇正”的战术变化问题;军队进攻敌人时,如同以石击卵一样,这是“避实击虚”的正确运用问题。
作战都是用“工兵”当敌,用“奇兵”来取得胜利。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法变化就像天地那样无穷无尽,像江河那样永不枯竭。入而复出,是日月的运行;去而又来,是四季的变换。乐音不过五个,然而五音的变化就听不胜听;颜色不过五种,然而五色的变化就看不胜看;滋味不过五味,然而五味的变化就尝不胜尝;作战的战术不过“奇”、“正”,然而“奇正”的变化就无穷无尽。“奇”、“正”互相转化,就像顺着圆环旋转一样,无首无尾,谁能穷尽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