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颈椎(jìng)瞥见(piē)酣睡(hān)称心如意(chèng)
B.屹立(yì)猝然(cù)琐屑(suǒ)买椟还珠(dú)
C.堤岸(tī)避讳(huì)嗤笑(chǐ)脍炙人口(kuài)
D.倾斜(qǐng)侥幸(jiǎo)刹那(shà)言简意赅(gāi)
2.对横线处选填汉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静(僻,辟)
判断:“僻”有“偏,距离中心地区远”的意思,而“辟”有“透彻”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辟”。
B.约(婉,宛)
判断:“婉”有“美好”的意思,而“宛”有“曲折”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婉”。
C.功亏一(溃,篑)
判断:“溃”有“散乱、垮台”的意思,而“篑”的意思是“古代盛土的筐子”,所以横线处应填“溃”。
D.甜言语(密,蜜)
判断:“密”有“关系近、感情好”的意思,而“蜜”有“甜美”的意思,所以横线处应填“密”。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令营增设了一个“新闻天天报”活动,小明毛遂自荐,当选为新闻采写组组长。
B.经过重新装修,教学楼里里外外焕然一新,给了刚返校的师生们一个惊喜。
C.比赛的失败,让这个缺乏合作精神的主力队员明白了“独木不成林”的道理。
D.我们在学习上不能“行百里者半九十”,而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B.《读〈孟尝君传〉》——王安石——宋
C.《变色龙》——契诃夫——德国
D.《背影》——朱自清——现代
5.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就是将城市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紧密结合,切实提升首都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首都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北京市政府作出决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振兴发展高端产业;全面推行节能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完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从而把北京建设成全国的首善之区。因此,建设“绿色北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符合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顺应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趋势满足人民对宜居环境的需求
B.顺应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趋势符合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满足人民对宜居环境的需求
C.符合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满足人民对宜居环境的需求顺应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趋势
D.满足人民对宜居环境的需求顺应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趋势符合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
二、填空。(共8分)
6.默写。(5分)
(1)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4)《曹刿论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出曹刿对统治者的蔑视,也显示出他的自信。
(5)《岳阳楼记》中既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又表达了作者高远志向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7.名着阅读。(3分)
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许多篇章都写出了儿童天然的兴趣和爱好,体现出作者关心儿童的真挚情怀。作者儿时,读(人名)买的《山海经》,看闰土父亲雪地捕鸟,坐船看目连戏……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美好生活的留恋;对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与三味书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儿童天性的肯定;而在《二十四孝图》中,对故事极度反感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束缚儿童健康成长的封建思想文化的批判。
三、综合性学习。(共7分)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初三(1)班准备举办“走进孔子学院”的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8.在宣传活动的起始环节,你要向大家介绍孔子学院的作用,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2分)
【材料】为推广汉语文化,中国政府在1987年成立“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汉办”,对外承办孔子学院。该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起到了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作用。孔子学院总部设在北京,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兼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孔子学院的建设发展,许多孔子学院的授牌挂牌仪式都有国家相关领导人参加。
主要信息一:
主要信息二:
9.活动中,你要根据下面的材料,为校报撰写一则宣传稿,要求用上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不超过50字)(3分)
【材料一】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发展情况
时间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数量分布
2006年54所孔子学院30个国家和地区
2007年123所孔子学院49个国家和地区
2008年249所孔子学院和56个孔子课堂78个国家和地区
2009年282所孔子学院和241个孔子课堂87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二】中国的崛起和高速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和无限商机,这种情况促进了汉语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
【材料三】中国文化让世界充满了好奇。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院长拉多萨夫·普西奇曾做过一次调查,其中,对“你为什么到孔子学院学习汉语”这一问题,竟然有75%的学生回答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10.为了传播中国文化,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纷纷开设富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并积极组织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展览、演出和活动,以便学员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也为孔子学院设计一门课程及相关活动。(2分)
[参考示例]
课程名称:中国武术
课程内容:介绍中国武术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要流派。配合课程举办中国武术表演活动。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1~13题。(共9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朝服衣冠服:
(2)王之蔽甚矣蔽: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3.邹忌“诚知不如徐公美”的判断源于他的哪两个具体行为?(用原文回答)(3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关山难越》,完成14~17题。(共13分)
关山难越①
龙应台
①他念诗,用湘楚的古音悠扬吟哦: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他考你背诵:……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②他要你朗诵《陈情表》。他用浓重的衡山乡音吟一句,你用标准的国语跟一句。念到“茕(qióng)茕独立,形影相吊”②,他长叹一声:“可怜可悯啊,真是可怜可悯啊。”
③时常,他会突然要你把那只褪了色的鞋从抽屉里取出来给他。
④其实不是鞋,是布。布,剪成脚的形状,一层一层叠起来,一针一针缝进去,缝成一片厚厚的布鞋底。太多次,他告诉你这“一只鞋底”的来历,你早已没兴趣。反正就是炮火已经打到什么江什么城了,火车已经不通了,他最后一次到衡山脚下去看他的母亲。临别时,在泥泞的黄土路上,他母亲塞了这只鞋底进他怀里,眼泪涟涟地说:“买不起布,攒下来的碎布只够缝一只鞋底。儿啊,你要穿着它回来。”
20⑤他掏出手帕,坐在藤椅里开始擦眼泪,眼泪还是滴在那只灰白的布鞋底上。
⑥这种情形早已烙在你十二岁那年的记忆里。那时离那战争的恐慌、国家的分裂、生离和死别之大恸,才十四年。他想穿着布鞋回家看娘的念头,恐怕还很认真很强烈。
⑦他是不是很想跟你说话呢,在命你取鞋的时候?突然又静默下来,是不是因为看见了你幼稚和不耐的眼神?
⑧白天,他穿着笔挺的呢料警官制服,英气勃勃地巡街。晚上,他独自坐在榻榻米上,一边读报,一边听《四郎探母》,总是跟唱那几句:“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飞;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沙滩……”弦乐过门的时候,他就“得得了啷当”地跟着哼伴奏,交叠的腿一晃一晃打着节拍。《四郎探母》简直就是你整个成长的背景音乐,你熟习它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但是你要等候四十年,才明白它的意思。
⑨会不会,当他母亲将布鞋塞进他怀里的时候,他也是极其不耐的呢?会不会,他也是过了数十年,白山黑水艰辛涉尽,无路可回头的时候,才蓦然明白过来?
⑩你要两个在异国生长的外孙去亲近爷爷,讨爷爷欢心。两兄弟不情愿地说,“我们跟他没有话说啊。而且,他不太说话了。”是啊,确实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走路的步子慢了,一向挺直的背脊有点儿驼了,话,越来越少了。奇怪,他的失语,何时开始的?显然有一段时间了,你竟然没有发现。
你说,你们两个去比赛,谁的话题能让爷爷把话匣子打开,谁就赢。一百块。
老大一连抛出几个题目,他都简单地回答,“嗯。”“好。”“不错。”
你提示老大,“问他的家乡有什么。”他突然把垂下的头抬起来:“有……油茶,开白色的花,油茶花。”“还有……蜥蜴。”他说,“灰色的,可是背上有一条蓝色的花纹,很鲜的蓝色条纹。”
他又陷入沉默,不管孩子怎么挑逗。
你对老二使一个眼色,“问他小时候跟他妈怎么样。”
“我妈妈?”他坐直,声音也亮了一点,“我告诉你们听啊——”
孩子们发现奏效了,瞅着你偷笑,脚在桌子底下踹来踹去。
“有一天,下很大的雪,我从学校回家——要走两个小时山路,雪很白,把我眼睛刺花了,看不见。到家是又冷又饿,我的妈妈端给我一碗白米饭——”他站了起来,用身体和动作示意他和妈妈的位置。
孩子们笑翻了,老大压低声音抗议,“不行,一百块要跟我分,妈妈帮你作弊的。”
“我接过妈妈手里的饭碗,想要把碗放在桌上,可是眼睛花了,没有想到,没放到桌上,‘空’的一声碗掉到地上摔破了,饭也洒在地上了。”
老二正要回踢哥哥,被他哥哥严厉地“嘘”了一声要他安静;爷爷正流着眼泪,哽咽地说:“我妈妈好伤心喔。她不知道我眼花,她以为我嫌没菜,只有饭,以为我生气所以把碗打了。她自己一整天冻得手都是紫青色的,只能吃稀饭,干饭留给我吃,结果呢,我把唯一的一碗饭打在地上。她是抱头痛哭啊……”
他泣不成声,说:“我对不起我妈——”
孩子们张大眼睛看着你,不知所措。
他慢慢坐回沙发,低头擦着眼角。你起身给他倒了一杯温开水,说:“爸爸,你教孙子们念诗好不好?”
一阵奇怪的沉默之后,他突然说:“好啊,就教他们‘白日依山尽’吧!”
(有删改)
[注]①本文选自散文集《目送》。作者龙应台,台湾地区女作家,祖籍湖南衡山。②出自西晋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陈情表》。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答祖母而不能遵从朝廷任命的苦衷。“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指的是祖母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14.阅读第①~⑨段,概括出“他”对母亲强烈而执着的思念之情的具体表现。(3分)
15.第②段中“他”要“你”朗诵《陈情表》时,一连说了两个“可怜可悯”,请简要说明“可怜可悯”的具体内容。(2分)
16.文中第段“‘我妈妈?’他坐直,声音也亮了一点,‘我告诉你们听啊——’”一句中加点的“亮”换成“大”好不好?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出你的理由。(150字左右)(5分)
17.文中女儿提示两个孩子问“他”家乡与妈妈这一行为,与上文什么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请你说出女儿成年后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二)阅读《“金属疲劳”不容忽视》,完成第18~20题。(共6分)
“金属疲劳”不容忽视
①常见的金属总是给人一种坚硬无比的感觉。其实,在各种外力的反复作用下,金属也可以产生疲劳,而且,一旦产生疲劳就会因不能恢复而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2002年5月25日,华航波音747-200型客机,由台北中正机场飞往香港途中,坠毁在澎湖外海,机上225名旅客及机组人员全部罹难。科学家经过考察和分析后判定,飞机失事主要是制作飞机的金属材料产生疲劳断裂而致。金属疲劳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单就桥梁而言,仅在1938~1942年的4年时间里,世界各国因金属疲劳而损坏的便有40座。金属疲劳的现象同样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如行走中的自行车前叉折断、炒菜时铝铲折断、挖地时铁锨断裂。
②为什么金属疲劳时会产生破坏作用呢?这是因为金属内部结构的不均匀,造成应力传递的不平衡,从而使有的地方成为应力集中区。它往往出现在金属构件外形突变处,导致构件出现裂纹。另外,如果材料有表面损伤、夹杂物,以及热加工造成的缺陷,也会产生细小裂纹。在力的持续作用下,裂纹会越来越大,材料中能够传递应力的部分越来越少,直至剩余部分不能继续传递负载时,金属构件就会全部毁坏。
③早在100多年以前,人们就发现了金属疲劳带来的种种损害,但由于技术的落后,还不能查明疲劳产生的原因。直到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相继出现之后,人类在揭开金属疲劳秘密的道路上才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并且有了巧妙的办法来对付这个大敌。
④在金属材料中添加各种“维生素”是增强金属抗疲劳性能的有效办法。例如,在钢铁和有色金属里,加进万分之几或千万分之几的稀土元素,就可以大大提高这些金属抗疲劳的本领,延长使用寿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出现“金属免疫疗法”新技术,即引入残余压应力,如采用喷丸、表面冷滚压等方法来增强金属抗疲劳性能,以减少疲劳损坏。此外,在使用金属构件时,对产生震动的机械设备要采取防震措施,以延缓金属疲劳的产生。在必要的时候,进行金属内部结构的检测,对防止金属疲劳也很有好处。
⑤金属疲劳所产生的裂纹尽管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但也有另外的妙用。例如,利用金属疲劳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料机,可以对各种性能的金属和非金属在某一切口断裂处进行加工,这个过程只要1~2秒钟,而且,越是难以切削的材料,越容易通过这种加工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18.结合第①段画线句的内容,说出“单就桥梁而言”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个理由。(2分)
19.第④段介绍了哪几类增强金属抗疲劳性能的办法?(2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借助文章相关知识,对下面的做法作出合理的解释。(2分)
【材料】工作人员在设计金属构件外形时,多避免出现方形或带尖角的孔和槽;并使用磨削、精车加工等方法,对金属构件表面进行加工,增加表面光洁度。
(三)阅读《“凄美”人生》,完成21~23题。(共7分)
“凄美”人生
①从古至今,我们可以领略到各种人生之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淡泊之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一种豪壮之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一种洒脱之美……这些人生之美都令人赞叹。然而,面对“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诗句,我们读出的是一种凄凉却又让人钦慕的人生之美。现实的人生,“凄”者可谓比比皆是,“凄而美”者却少得可怜。可以说,“凄美”人生是一种高境界的人生。
②“凄美”人生,在于它在苦难中不懈追寻丰厚的意蕴。“凄”就是人生苦难,有时苦难本身就是一笔财富,它很可能会成就一种令人敬羡的别样人生。双目失明的二胡圣手阿炳终生贫寒凄楚,正是这苦难的生活体验,增强了他的生命韧性,丰富了他的生命内涵。随着琴弦上流淌出的《二泉映月》,阿炳的人生由“凄”而“美”,谱写了一段永恒的“凄美”传奇。从阿炳的苦难经历中,人们不难认识到,“凄美”人生是一种在苦难中崛起的美丽人生。
③“凄美”人生,还在于它在苦难中依然葆有博大的胸襟。诗圣杜甫,早年应举不第,困居长安十年,虽然过着“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但他的笔端描述的是百姓戍边而生离死别的场景,表现出他们“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的悲怆;安史之乱爆发,尽管自己颠沛流离,但他饱蘸血泪创作出不朽的“三吏”“三别”,诉说着人民无处言说的疾苦;入蜀避难十年,他缺衣少食,居于漏雨阴湿的茅屋,却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撼人心声。从杜甫的人生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凄美”人生更是一种在苦难中升华的美丽人生。
④当然,“凄美”人生并不只属于少数的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由“凄”转“美”的小人物的事例。洪战辉13岁时,父亲疯了,母亲出走,他坦然地接受了现实,勇敢地挑起了家庭重担,带着妹妹打工上学。洪战辉的感人事迹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不少人或许出身贫寒,或许时时处处遭遇着不顺,然而大可不必自怨自艾,只要能够始终保持内心的一份平和与安宁,淡化人生之“凄”,不断地付出努力,小人物也可以通过奋斗由“凄”至“美”,创造出人生的最大价值。
⑤“凄美”人生,令人回肠荡气,更让人肃然起敬。大凡能实现人生之“凄美”的人,在直面苦难与穿越苦难的过程中,他们或有着【甲】,或有着【乙】,往往还有着【丙】。
他们在蔑视现实苦难的同时,还常常把美好带给别人,正如苦难国度里的光明使者。假如你曾站在废墟上歌唱过,你就会更加理解那样一种特别的美。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2.请在文中第③段横线处写一段话,建立论据与分论点之间的论证关系。(2分)
23.仔细阅读文章,请按照文章的论证思路,将下面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
【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达观的心态②深切的体验③高尚的情怀
【甲】处应填:【乙】处应填:【丙】处应填:
六、作文(60分)
24.题目:春满心田
要求:
(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2)字数在600~1000之间。
(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