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三明地名纵横
48615000000003

第3章 市县(市区)地名(1)

第一、三明市

三明名称的由来,有其特定的涵义。

就狭义而言,三明是市区所在地之名,古称三元。宋时,三元为沙县二十二都的一个小村庄,直至明代中叶才辟墟设镇,明清设三元里,民国时设三元镇。民国28年(1939),三元镇从沙县划出设立三元特种区。民国29年,以三元镇为基础,增划毗邻的沙县、明溪、永安县部分地方设置三元县。1959年2月,三元县成立三明人民公社,下辖城关、中村、莘口、岩前、雪峰、盖洋、夏阳、胡坊8个农村人民公社。市区分设城关、中村、莘口、岩前4个农村人民公社。1961年8月,城关人民公社管委会改为城区办事处,下辖城关、列东、列西3个分社。1970年,设地辖三明市,下设城区办事处与陈大、岩前、莘口、中村4个公社管委会和荆西镇政府。198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三明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原地辖三明市改为省辖市;市区分设市辖县级的梅列、三元两个行政区。

在广义上,三明泛指现今整个省辖三明市的辖区范围。

三明境域位于福建中部连接西北隅,地处北纬25°30′~27°07′,东经116°22′~118°39′,东依福州,南靠泉州,西南接龙岩,西濒江西,北连南平,全境土地总面积22959平方千米。地理位置介于闽西北山地与闽西南山地两大地形区之间,闽中大谷地贯穿中部,西部为武夷山脉南段主体,东部为戴云山脉北段主体,杉岭山脉南段、玳瑁山脉北段以及宝台山脉和龙栖山脉蜿蜒境域。

夏、商、周时期,三明境域分别属扬州地、七闽地、楚国地。秦汉时期,三明境域隶属闽中郡及扬州会稽郡东冶县。三国时期属吴国,隶属建安郡。吴永安三年(260),境域内设有将乐、绥安2县,其为三明境域最早的建制县。晋朝全境皆隶建安郡。东晋太元四年(379),设置沙戍堡(现沙县)。义熙元年(405),绥安改名绥城。义熙年间,升沙戍堡为沙村县。南北朝陈光大元年(567),建安郡改名丰州;三明全境隶丰州。隋开皇九年(589)丰州改名泉州;大业二年(606)泉州改名闽州;隋大业三年闽州改名建安郡,境域内有建安县与邵武县,其中建安县属建安郡,邵武县属抚州。唐武德元年(618),建安郡改为建州。乾封二年(667),设黄连镇。开元十三年(725),升黄连镇为县,隶建州。开元二十九年,设置尤溪县。天宝元年(742),改名宁化县,隶临汀郡。至大历十二年(777),境域内已有沙县、将乐、尤溪、宁化4县;其中沙县、将乐县属建州,尤溪县属福州,宁化县属临汀郡。乾元二年(759),在原绥城县地置归化、黄连两镇。五代时,三明境域属南唐。南唐保大四年(946),黄连镇改为永安场,归化镇改为归化场。中兴元年(958),升永安场为建宁县,升归化场为归化县。至中兴元年,境域内有将乐、沙县、尤溪、归化、建宁、宁化6县;其中沙县、尤溪县属剑州,宁化县属汀州,将乐、建宁、归化县属建州。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剑州为南剑州。元符元年(1098),设置清流县。至南宋咸淳七年(1271),境域内有将乐、沙县、尤溪、归化、建宁、宁化、清流7县;其中将乐、尤溪、沙县属南剑州,泰宁、建宁县属邵武军,宁化、清流县属汀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将乐县自邵武路改隶南剑路。三明境域内仍为7县,其中尤溪、将乐、沙县属延平路,泰宁、建宁县属邵武路,宁化、清流县属汀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改路为府。景泰三年(1452),析沙县新岭以南地、尤溪宝山以西地设置永安县。明成化七年(1471),析宁化、清流、将乐、沙县4县部分地设置归化县(现明溪县)。嘉靖十四年(1535),设置大田县。明隆庆元年(1567),设置宁洋县。至隆庆元年(1567),境域内有将乐、尤溪、沙县、清流、泰宁、建宁、宁化、永安、归化(明溪)、大田、宁洋11县;其中宁化、清流、归化县属汀州府,将乐、尤溪、永安、大田、沙县属延平府,泰宁、建宁县属邵武府,宁洋县属漳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大田改属永春州。雍正十三年,宁洋改隶龙岩州,其余归属不变。

民国3年(1914),福建省辖区设闽海、厦门、汀漳、建安4道;沙县、将乐、泰宁、尤溪、建宁、永安县属建安道,宁化、清流、归化、宁洋县属汀漳道,大田县属厦门道。民国23年,实行行政区督察专员制,福建省划为10个行政区,三明境域分属第三、四、八、九行政区。民国24年,福建省调整为7个行政区,三明境域分属第二、第六、第七行政区。民国29年,新设三元县,隶属第二行政区。民国35年,福建省调整为9个行政区,三明境域分属第二、七、九行政区。民国36年,又调整为7个行政区,三明境域分属第二、六行政区。

1950年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布告,成立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4月份改称为永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下辖永安、三元、明溪、清流、宁化、大田、宁洋、德化县人民政府。同年10月,德化县划归晋江专区。1956年3月26日,国务院下文撤销永安专区,即将其所辖的三元、明溪县划归南平专区,永安、清流、宁化、宁洋县划归龙岩专区,大田县划归晋江专区,6月份正式实行。同年7月9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34次会议通过决定,撤销宁洋县,将三元县与明溪县合并为三明县,归属南平专区。1958年4月,三明辟为福建省重工业基地后即成立三明重工业建设委员会,为党政合一领导机构,负责领导三明工业区的工业建设以及各项市政建设与管理工作,直属中共福建省委、省人委领导,并与南平地委、行署双重领导三明县。1959年2月,在三明县行政区域范围内成立了相当于地、市一级建制的三明人民公社,其行政领导机构三明人民公社筹委会由三明重工业建设委员会与三明县人委合并而成。三明市人民公社筹备委员会下辖城关、中村、莘口、岩前、雪峰、盖洋、夏阳、胡坊8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0年1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三明人民公社筹委会改组为省辖三明市人民委员会(1960年5月,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1次会议通过设立三明市)。1961年11月,永安、清流、宁化3县由龙岩专区划归三明市管辖。同年12月,恢复三明县建制,以雪峰、盖洋、夏阳、胡坊4个人民公社的行政区域作为三明县的行政区域。1963年4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明专员公署,将三明市由省辖市改为地辖市。同年5月,大田县由晋江专区划归三明专区。1964年4月,三明县复名为明溪县。1968年10月,成立三明专区革命委员会,为党政合一的领导机构。1970年6月18日,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从南平专区划归三明专区管辖。同年12月,三明专区革命委员会改称为三明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3月,三明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三明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地辖三明市改为省辖市,撤销三明地区行政公署建制,实行以市带县的管理体制。新设立的三明市辖12县(市、区)。

至2011年末,三明市全市总面积22959平方千米,辖梅列、三元2个市辖区,永安市1个县级市,明溪、清流、宁化、大田、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9个县,共12个县级政区;下设13个街道、59个镇、70个乡,共142个乡级政区;共有164个社区、1735个行政村。全市户籍人口273.35万人,常住人口251万人。

三明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是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明市还是福建省的重点林区,也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国家林业局确定的全国集体林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唯一试点和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全市资源丰富,是全国南方集体林区综合改革试验区,享有福建“绿色宝库”的美誉,林木品种繁多,森林覆盖率达76.8%,活立木蓄积量1.15亿立方米,是全国四个活立木蓄积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设区市之一。全市已发现金属和非金属矿种79个,已探明储量的矿种49个,大宗的有煤、铁、钨、铝、锡、锰、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蓝宝石等,其中煤炭储量5.8亿吨,主要矿区有福建省永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所辖永安、大田上京矿区,年生产原煤178万吨。

三明是福建省主要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省级商品粮基地县有永安、明溪、清流、宁化、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等9个,其中除永安外的8个县还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全市耕地面积18.935万公顷,人均0.075公顷;可利用草地面积3.4万公顷,园地面积7.15万公顷,林地面积183.5万公顷。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占福建省的85%,再生稻和超级稻示范推广面积福建省最大,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名列全国前茅,再生稻再生季最高单产曾七次刷新世界记录。宁化、清流两县是福建省四大烤烟生产县之一。建宁莲子、黄花梨、猕猴桃,永安贡鸡、吉山老酒、飞桥莴苣、洪田脐橙,沙县板鸭、扁肉,明溪肉脯干、蓝宝石,清流嵩溪豆腐皮、油茶,宁化客家酒娘、河龙米、银杏,大田糟兔,尤溪金柑、山麻鸭,将乐擂茶、西山纸、龙池砚,泰宁仙草糕、锥栗等土特产品,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三明是全国重点革命老区。全市12个县(市、区)有7个中央苏区县、11个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化、清流、明溪(归化)、泰宁、建宁、将乐、沙县、永安(待确认)八县曾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明境域参加红军达2.3万人、游击队员1.44万人、赤卫队员1.36万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了征战足迹。宁化县是红军长征四个出发地之一。三明境域有许多至今保存完好的革命文物,如宁化红军医院旧址、长征集结出发地、北山革命纪念园,清流林畬毛泽东同志旧居,建宁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泰宁红军街等。

三明是亿万世界客属乡亲的祖地。自东汉开始,已有中原汉人陆续南下,迁居宁化石壁等地。宁化的石壁成为南迁的中原汉人的主要聚居地,并形成完整的客家民系,所以就有了“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之说。从宋代始,大批客家人又以宁化为据点,开始向广东、广西、江西、四川、湖南等省以及闽西、闽南、闽北和港、澳、台等地迁徙拓殖。因此,石壁被称为“客家摇篮”、“客家祖地”。据考证,台湾有源流的94姓中,由三明直接迁台且在当地姓氏人口中占有一定数量的主要姓氏有巫、李、陈、黄、丘、张、刘、罗、连、萧等姓,占28.7%。从1995年起,由海内外著名客家社团首领共同发起,将每年的10月定为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月,并于10月16日在石壁客家公祠举行盛大的公祭仪式。一年一度的世界客属祭祖大典,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客家后裔前来晋谒,被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1.2亿客家后裔公认为“客家人的总家庙”。2010年11月,三明市获得目前世界上联系最广、影响最大的华人盛会之一的第25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举办权。

三明工业基础雄厚,是福建省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拥有冶金、化工、煤炭、机械、纺织印染、塑料、造纸、森工、建材、电子、医药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重点发展了冶金、林产、机械、矿产、纺织、化工、建材、生物医药八大产业集群,全市规模以上(指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710家,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94家,福建省最大的钢铁、化肥、水泥、煤炭等企业都在三明。全市的国家、省、市级投资区、开发区共有16个,其中国家级有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1个,省级有三明经济开发区、海西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金沙园、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尼葛园、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梅列经济开发区、三元经济开发区、尤溪经济开发区、将乐经济开发区、宁化华侨经济开发区、泰宁工业园区、建宁工业园区、明溪工业园区13个;市级有沙县金古工业园、大田京口工业集中区2个。2011年,三明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032.7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