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三明地名纵横
48615000000030

第30章 乡镇(街道)地名(18)

将乐县内闻名遐迩的银华洞位于漠源乡地村石灰山中,距玉华洞约13千米,成因与玉华洞相同,属喀斯特地貌,全洞有4个洞口、5个洞厅,已开发游览面积3000多平方米。洞内石色白晰,如银似雪,晶莹透亮,因而得名。1992年,将乐县政府对银华洞进行投资修建,并正式对外开放。乡内还有雪峰山、天柱山、漠山、三绮岭、亭岭等景观,高山深峡,植被繁茂,清流飞瀑,景色迷人。

第十一、泰宁县

杉城镇位于县境中部,东与将乐交界,南与下渠、梅口接壤,西与大田毗邻,北与朱口、上青、新桥相连,为县人民政府驻地。泰宁因位于武夷山脉中段的杉岭支脉之阳(东南面),别名“杉阳”,因杉城镇政府驻地在县城,故名为“杉城”;又称金城镇、杉阳镇。

此地宋、元时期,为绥城乡清泰里、崇礼乡高平里各一部分;明、清时期,县城从清泰里划出单独成为在城里,并直隶于县;民国时属城区、一区,后为炉峰镇、部分地区曾先后属西南乡、弋梅乡;1931年6月~1934年7月期间,成立了城市区苏维埃政府(驻地县城),辖8个乡苏维埃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2月属县第一区;1956年更名城关镇;1958年属于红旗公社;1959年12月红旗公社改名为城关公社;1961年10月城关公社划分为城关、下渠两个公社;1981年6月城关公社更名为杉城公社;1984年9月改为杉城镇。2011年末,杉城镇辖民主、水南、胜一、胜二、红卫、红光、南会、吕家坊、八里桥、东石、王石、长兴、梅桥、邱洪、洋川、调村、丰岩、南溪、磜溪、帐干、大坪共21个行政村与同兴1个农村社区及城东、北洲、炉峰、和平、水东、水西6个社区,辖区总面积226.5平方千米,总人口40895人。

杉城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县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主产区,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全镇有耕地面积1600公顷,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烟叶、蔬菜、食用菌、水果、锥栗、茶叶、笋干、雷公藤等,土特产有锥栗、茶油、红菇、笋干、金湖美味鱼、银鱼、武昌鱼、鲑鱼、药材等。境内矿藏主要有金矿、高岭土、石英、钾长石、硅石等,其中金矿地质储量矿石量7429万吨。

杉城镇历史上人才辈出,曾出现过“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盛事,仅宋代就有两名状元、23个进士,宋代名人朱熹、李纲等曾在此讲学,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境域部分属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区,有寨下大峡谷、状元岩、李家岩、栖真岩等丹霞地貌景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书第古建筑群,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街.红军标语,还有朱德周恩来同志旧居、东方军总部旧址、古城墙、状元岩石刻、丹霞岩石刻、邹应龙墓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近年来规划建设的新徽派翘角仿宋古城建筑更是别具一格。

朱口镇位于泰宁县东北部,东南邻将乐县,西南连杉城镇,东北与原龙湖镇接壤,西北与上青乡交界,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2.1千米。驻地村因处于几条河流的交叉口,且镇南水口右侧有红色的朱石崖,故名“朱口”。

此地由宋至清,为绥城乡乐城里,以及崇礼乡高平里的一部分;民国时属东乡、二区,后分为上东乡、下东乡;1931年6月~1934年7月期间,成立了朱口区苏维埃政府(驻地朱口),辖7个乡苏维埃政府;1950年2月属二区(区公所设朱口);1956年下半年改称朱口区;1958年成立为红星公社;1959年12月红星公社与上游公社合并,改名为朱口公社;1961年10月,龙湖、新桥、上青公社从朱口公社析出成立;1984年9月朱口公社改制为朱口镇;2005年,龙湖镇撤销建制,行政区域并入朱口镇。2011年末,朱口镇辖朱口、音山、石辋、寨色、王坑、赤坑、擎布、梅林、源色、里家源、龙湖、官田、游源、南坑、洋发、渠高、神下、黄厝、垇头19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236平方千米,总人口29101人。

朱口镇是三明市首批5个县域次中心镇和17个中心乡镇之一、三明市经济十强镇。全镇耕地面积2613公顷,是福建省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烟叶、水稻制种、小籽花生、食用菌、西瓜、黄豆等,其中小籽花生是三明市第3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境内矿藏主要有铁矿石、云母、钾长石、白石英、绿柱石、瓷土等。

朱口镇文化底蕴深厚,当地唐朝就有八坊、七街、四十九巷的规模格局,现存古迹有建于宋朝绍兴年间的宝盖岩和建于明朝崇祯年间的青云塔,还有赤岭塍新石器时代遗址、舍利塔群、龙湖童氏宅院、邹勇夫墓、龙湖福善王庙、朱口肖氏大厝、朱口肖氏官厅等文物保护单位。境内拥有部分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区,其中石辋大峡谷是极具开发价值的景区景点之一。福建地方剧种梅林戏即发源于朱口镇的梅林村,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镇内还有独具地方特色的朱口花灯和龙湖“包糍节”等民俗活动。

龙湖镇在县境东北部,东、北、西部与邵武市交界,东南与将乐县接壤,南连朱口镇。驻地龙湖村位于龙湖溪上游出口处的平坦谷地上,洪水季节,泛滥成灾,一片汪洋,百姓喻为孽龙在湖中作祟,故此得名。此地清朝时属乐城里,叫龙湖保;民国时期改为上东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县第二区;1958年属红星公社;1959年红星公社与上游公社合并成立朱口公社;1961年10月从朱口公社分出成立龙湖公社;1984年9月改龙湖乡;1991年11月,龙湖乡改为龙湖镇;2005年,龙湖镇撤销,并入朱口镇。

上青乡位于县北部,南连杉城镇,北界邵武市,东接朱口镇,西靠新桥乡。乡驻地距离县城15千米。驻地村有“山青水秀”之称,故称“尚青”,后从简写为“上青”;还有一说,上青村明朝时叫上新圩,后叫上青圩,乡名因此而来。

此地由宋至清,属绥城乡清泰里;明清时期为尚高保;民国时属北乡、五区、二区,后为崇高乡,期间崇高乡与安仁乡(即今新桥)曾合并为崇仁乡;1950年4月属县第四区(区公所设新桥);1956年下半年改称新桥区;1958年新桥区改为上游公社;1959年12月,上游公社与红星公社合并,改名为朱口公社;1961年10月,从朱口公社分出成立上青公社;1984年9月改为上青乡。2011年末,上青乡辖川里、永兴、江边、东山、上青、三南、崇际、三地8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90平方千米,总人口10934人。

上青乡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上青板桥龙灯文化是泰宁县历史与地域文化色彩的代表,始自唐开元中兴盛世,至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近年来,泰宁十分重视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加大对桥灯文化的保护力度,多次组织比赛和不间断的活动,弘扬桥灯文化,同时积极研究申报文化项目,以传承和延续民间民俗文化活动。2008年,泰宁上青乡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是文化部首次以部门规章形式确立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也是国务院认可的以地域命名的文化艺术之乡评选。

上青乡植被丰富,山清水秀,境内部分属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区,已开发的景点有上清溪、九龙潭、红石沟。境内除拥有“世德堂”、“福堂”、“树德堂”等历史人文景观外,还有九龙潭、普陀岩、落石湖、天门等10余处自然景观。茶油、豆腐、黄花菜、泥鳅干、笋竹等优质天然的野生绿色食品是上青的一大特色。乡境内储藏大量的高岭土、瓷土、金矿等。

新桥乡位于泰宁西北部、闽赣边界线上武夷山脉的东南麓,西北通江西黎川县,西连建宁县,东接上青乡,南邻杉城镇。乡驻地原名漈口,又叫安仁,清雍正二年(1724),在街口北溪河上建“新泰桥”后得名新桥。

此地宋至清,属绥城乡清泰里;民国时属北乡、五区、二区,后为安仁乡,期间安仁乡与崇高乡(即今上青)曾合并为崇仁乡;1931年6月~1934年7月期间,成立了新桥区苏维埃政府(驻地新桥),辖11个乡苏维埃政府;1950年4月属四区(区公所设新桥);1956年改称新桥区;1958年新桥区改为上游公社;1959年12月,上游公社与红星公社合并,改名为朱口公社;1961年10月从朱口公社分出成立新桥公社;1984年9月新桥公社改为新桥乡。2011年末,新桥乡辖新桥、大源、大兴、水源、王明、坑坪、枫源、汾信、岭下9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91.8平方千米,总人口8246人。

新桥乡境内有海拔千米高峰10余座,其中以峨嵋峰为最,海拔1713.7米,为福建省第三高峰,2001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是福建省动植物保护最为完好的地带,高山沼泽地面积达1平方千米,为福建省独有,有国家及省重点保护动植物82种。同时峨嵋峰也是佛教圣地,峰上千年古刹“庆云寺”是台湾首尊肉身舍利慈航菩萨剃度出家之道场,名闻八闽及海峡两岸,是闽台佛教交流的重要窗口,已开辟为海峡西岸“慈航文化园”。

乡内大源村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重的古村落,是闽赣古道上的一个边境小村,也是闽赣出入的要道关隘之一,历代多有战将在这里镇守杉关,村内至今尚存着大量古代建筑。2010年大源村被国家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新桥乡内其他名胜还有东窑古瓷窑址、西窑古瓷窑址、邓植将军墓、庆云寺遗址、宝石黄氏家庙、西源邓氏宗祠等。乡内还流传着有历史活化石之称的大源傩舞、赤膊灯,以“傩舞粗犷,桥灯清丽”的独特风格,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大田乡在泰宁县境中部偏西地区,西北与建宁县交界,东与杉城镇相连,南接梅口乡。驻地村因村边有大坵田“百担塅”,意为年产百担谷的大块田,而得名大田。

此地宋至清时为崇礼乡大田里;民国时期,属于西乡、四区、一区,后为瑞田乡;1931年6月~1934年7月期间,成立了大田区苏维埃政府(驻地大田),辖7个乡苏维埃政府;1950年4月属县第一区;1956年下半年改属第三区(弋口区);1958年弋口区改为红专公社;1959年12月红专公社改名为梅口公社;1961年10月从梅口公社划出成立大田公社;1984年9月大田公社改为大田乡。2011年末,大田乡辖大田、料坊、金坑、谙下、鱼川、北斗、垒磜7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138平方千米,总人口7086人。

大田乡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金、高岭土、石英石、钾长石等,其中金矿主要位于垒磜;瓷土矿主要位于谙下和金坑,储量达2亿吨以上;钾长石矿主要位于金坑,年产矿2000吨。大田乡内有金龟寺、读书山、金龙山等丹霞地貌景区,均属于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的组成部分;另外还有灯盏窑窑址、八十坵郎官第、下排邹氏祖屋、上塅杨氏太和堂、料坊邹氏新厝等名胜古迹。乡内至今流传着独具魅力的大田“蚯蚓灯”,始于明代初年,至今已600余载,由于此灯没有龙头、龙尾,盘灯时形状酷似蚯蚓故称蚯蚓灯,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口乡地处泰宁县境中部偏南,南接大龙乡,北抵杉城镇,东连下渠乡、开善乡,西靠建宁县濉溪镇原金溪乡。乡早期驻地梅口村因原处杉溪与濉溪交汇口,其村落散布如梅花状而得名。在池潭水库建成后乡政府驻地迁至拥坑村洋地。

此地由宋自清,为崇礼乡大田里、高平里的各一部分;民国时期,属于南乡、三区,后为弋梅乡;1931年6月~1934年7月期间,成立了梅口区苏维埃政府(驻地梅口),辖7个乡苏维埃政府;1950年4月属于县第三区;1956年第三区改称弋口区;1958年区公所由戈口迁至梅口,同年8月弋口区改为红专公社;1959年12月,红专公社改名为梅口公社;1961年10月,梅口公社划分为梅口、大田2个公社,梅口公社驻地迁至拥坑大队的洋地村,仍沿用梅口名称;1984年9月改为梅口乡。2011年末,梅口乡辖拥坑、麦坑、大洋、水磜、梅口、茅店、茜元、廖元、谢家坪9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176平方千米,总人口61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