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三明地名纵横
48615000000033

第33章 部分村(社区)地名(1)

第一、梅列区

大源村位于梅列区陈大镇,国家AAAA级瑞云山风景名胜区即位于大源村;以地势开阔,水源充足得名;辖大源、高源、斑竹溪3个自然村;高源工业园、四星级亿龙山庄国际大酒店、瑞云山水墅别墅区坐落境内。全村有山地1733.33公顷、果园80公顷、农田52.67公顷。大源村制作花灯的历史已有三百余年,久盛不衰,远近闻名。每年的元宵节,大源村都会有迎神、赏花灯、放孔明灯活动。前一天,村民上瑞云山的庙里请下菩萨,全村人们聚集在一起,打米果,吃素菜,准备着各式花灯。当晚,举行盛大的闹元宵活动,家家张灯结彩。全村各家各户的大人小孩带着自做的各式花灯,广场上排成三列,比美,比好,比新,比手巧,比创意。整个村庄灯火通明,人山人海,鞭炮齐鸣,唢呐声声,锣鼓喧天,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至2012年,大源村已连续举办了十四届花灯节。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七日(定光佛生日),村中佛、道两教信徒都会在瑞云古寺举行祭祀活动。该村曾荣获市、区文明村称号。

棕南村位于梅列区陈大镇,国家AAAA级瑞云山风景名胜区与省级金丝湾森林公园之间,距市区12千米;旧由棕榈、南岐两村合并,故名。全村共有前坑、底坑和南岐3个自然村。境内群山环抱,风景优美,蜿蜒的碧溪穿村而过,是远近闻名的生态村。村内资源有钼、符山石、钙长石、白云岩、芒硝、钛铁等;主要农产品有葡萄柚、红苕、芥菜苗、枇杷、酸莓、大芋头等。2010年,梅列区农业局引进“水果之王”——蓝莓,在棕南村建立三明市首家种植面积为50亩的南歧麦特金果蓝莓基地。蓝莓也称越橘果,原产北美及我国长白山、大小兴安岭,是生长在地球上的最古老的水果之一。2010年,棕南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

长溪村位于梅列区陈大镇,三明市区北部,距市中心10千米,取所辖自然村长岭茂、溪垅村首字为名。村舍沿溪散居,主产水稻,竹木资源丰富,曾有圩市。长溪村辖坑源、红岭、溪垅、山口4个自然村,有山林1200公顷(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315公顷、省级生态公益林98.12公顷)、耕地84.33公顷。该村土质肥沃,气候温暖,主要种植毛竹、烟叶、柑橘等经济作物。境内大佑山海拔1276.3米,属白垩系火山凝灰岩,构成相似雁荡山的流汶岩景观,有红豆杉、三尖杉等珍稀树种,猕猴、岩羊、狗熊等野生动物,是集考古、民俗风情、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该村汉剧口头相传流传至今。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茂安堡,是一座集生活起居、军事防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晚清大型围廊院落式建筑。

碧溪村位于梅列区陈大镇,三明市区北部,距市中心13千米。以境内的碧溪为名。村中聚落沿碧溪两岸伸展。碧溪村是陈大镇最大的建制村,位于明溪、沙县、三明的交界处,属边老少乡村,辖村头、村尾、神坑、池下等4个自然村。在土地革命时期作为苏区地下交通线,是苏区明溪与沙县间的交通要道。民国20年(1931),中共沙县特别支部创立人之一马凤城到梅列区域秘密开展工作,发展党员,成立了碧溪党支部。民国23年1月,东方军解放沙县期间,派出工作队到碧溪,帮助当地党组织成立了碧溪乡农会苏维埃政府。碧溪乡农会积极配合红军工作团发动党员、群众帮助红军筹款、筹粮,支援红军攻打沙县。同年5月,红军驻扎碧溪期间,为支持配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碧溪村民为红军带路,组织村民救护队,为红军煮饭、抬送伤员等,为红军夺取战斗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碧溪村现存革命遗址有碧溪村农会旧址、红军路、把门石战斗遗址。

羊口仔村在三明市区北8千米,属梅列区洋溪镇,因位于洋溪汇入沙溪的交汇口处而得名。羊口仔村位于三明市区与沙县之间,北连新街、孝坑,南接陈大镇,东与徐碧接壤,西与沙县相邻,是“三明——沙县市县一体化”的重要衔接点,交通便捷,205国道、鹰厦铁路横穿境内;辖羊口仔、半路洋、殿峡3个自然村,有农户170多户600多人、山林667公顷、耕地30.87公顷。羊口仔村地处风光秀丽的沙溪河畔,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其中马林桥是一个综合休闲旅游景点。华盛集团、雪津物流等17家企业入驻该村。羊口仔逐步形成以农业生产为主、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现代城郊型经济。该村主要民俗有逢年过节举行游园、包米粿等活动;曾荣获省级文明村、市级明星村等荣誉称号,是三明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新街村位于梅列区洋溪镇,梅列区南郊,锣拔顶北面山脚下盆地中,为洋溪镇政府所在地,东邻下坑、上街两村,南与连茂交界,西连羊口仔村,北与沙县接壤,距三明市区中心14千米。村建于民国28年(1939),因是新建村落,当时命名为新街;旧为沙县洋溪公社新街大队。新街村辖后坪、中山、水尾、村尾、街南、街北、郭山、城头8个自然村,农户400多户1600多人、林地900公顷(其中毛竹丰产林167公顷)、耕地113.33公顷、蔬菜34公顷。新街村大多数人为明、清年间由闽南、闽北一带移入定居繁衍,有清末古民居建筑十多座以及建于清末水尾万福石拱桥。南山下兴化寺规模较大,分上中下三殿,抗战时期,福州高级中学初中部迁至此寺办学,现古寺已荒废,仅存遗址。逢年过节,该村举办迎烛桥、闹花灯、包米粿等活动。该村主要种植毛竹、黄花菜、柑和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等农作物,是市区、沙县生鲜蔬菜供应地之一,曾荣获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区文明村、区敬老模范村等荣誉称号。

孝坑村位于梅列区洋溪镇,三明市区北偏东,锣拔顶山脚下,东与锣拔顶雷达区相望,南与邻村相隔,西与徐碧接壤,北毗邻三元区中村乡草洋村。据当地相传,原为廖姓在此地开基创业,后余姓继承,为表纪念之意而取“孝坑”之名。孝坑村辖下村、白玉坂、乾头、孝坑、下西坑、棉竹山、池山、杨仔岭8个自然村,有农户近300户1100多人、竹林334公顷、农田167公顷。该村主要种植水稻、毛竹、笋、柑橘等农作物,有小型水力发电站4座,邮电通讯设施完善,移动通讯信号全覆盖,有农家书屋、村级卫生所、运动健身场所等,曾荣获区级文明村荣誉称号。该村还每年举办农民运动会、快乐夏令营活动,逢年过节举办迎烛桥、闹花灯、包米粿等民俗活动。

连茂村位于梅列区洋溪镇,三明市东南部,锣拔顶山脚下,东与洋溪镇政府所在地接壤,南连锣拔顶,西与孝坑村交界,北邻羊口仔村,取驻地自然村“连江茂”的首尾两字为名。“连江茂”之名中,“连”是村人姓氏,“江”是江水长流,“茂”是繁衍茂盛之意。全村土地总面积16平方千米,辖东华、西华、圳后、连江茂等自然村,有农户近200户近700人、耕地68公顷、山林472公顷(其中毛竹山207公顷)。该村是乡毛竹产地之一,种植柑橘和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等农作物,有香心厂、花枝竹厂和竹篾加工厂等。村内有4座分别供奉真武大帝、南海观音、太保公、清水祖师古寺庙,逢年过节开展有庙会、迎烛桥、闹花灯等民俗活动。

饱饭坑村位于梅列区洋溪镇,三明市区北偏东20千米处,锣拔顶山脚。相传此地因吃不饱饭而得名,地名包含着当地无数代人期待过上富裕生活的良好愿望。当地还有另一传说,明正德皇帝下江南时路过该村,饥渴难忍之时受到该地村民盛情款待,吃得极饱,故下旨赐名饱饭坑。大跃进时期,此村曾被改名为“光明村”,但并没有带来光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饱饭坑村也像其他农村一样,开始推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毛竹丰产示范区”。经民政部门批准,村民们一致同意将村名重新改回叫“饱饭坑”村。饱饭坑村人生活的变化,使饱饭坑人深切地感受到,是党的富民政策带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该村辖饱饭坑、官田2个自然村,有农户160多户600多人、耕地65公顷、林地207公顷(其中毛竹164公顷、杉木林27公顷)。该村是乡毛竹主产地之一,有竹乡食品厂,年产腌笋20多吨,销往全国各地;同时,种植柑橘和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等农作物。村辖区有菩萨岩、后洋岩古寺庙2座,逢年过节举办庙会。

列西村属梅列区列西街道,位于三明市区北部沙溪西岸,梅列区的西部,是梅列区三个“城中村”之一,东临沙溪河,西邻三钢集团公司,南接列东大桥,北与陈大镇接壤,鹰厦铁路从中贯穿。列西村辖区面积约14平方千米。据《列西沿革》一文载:列西“春秋时期先为吴地,后属越国,秦时属闽中郡,汉武帝时属东冶县,三国以后属建安郡,唐代时因方言而称为‘尾历’”。据《列西吴氏族谱》载:后晋开运二年(945),赵匡胤起兵灭周建立宋朝。原居三明三元的吴八郎之子吴念一为宋银青光禄大夫。吴念一告老后,迁居沙屯(现梅列区列西)龙谷遂家(现列西龙岗片),为列西吴氏开基始祖。《列西吴氏族谱》的“疆域图记”中有一段对古村镇列西的描述:“梅列水西距沙城五十里许,一水如带。上接诸邑以流之派,下通十闽首府之潮。基布星罗约千余户,平来龙远自汀归发迹,近从紫云台振起太祖奔腾数十里,逶迤起伏百垓岭顿起星辰。棘咽过脉分为两支:一支由纱帽峰自北南转身西兑,穿田涌起大阜王字人首卸下平,基座震颜祖,是为封侯、富华、仁义三坊之基。一支由凉伞峰自南趋北转身乾亥,席卷铺舒展阳盂入首平,中取突巽已定向,是为龙谷坊之基。”列西罗、林、吴三大姓差不多都是在宋代时迁徙至列西的。宋代时,列西以其位于沙溪河畔的地理优势,已成为一个物阜民熙的村镇。列西著名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正顺庙也是建于宋代。明万历十四年(1586)列西地开始建筑城堡,称为“历安堡”。清代时,人们以方言谐音,将“尾历”改称“梅列”,以沙溪河为界分为列东、列西二地。

圳尾社区位于梅列区列东街道。圳是田边水沟的意思。在没有开发以前,梅列圳尾是一片田野,现已建设为三明市繁华市区。社区设立于1985年,面积0.4平方千米,2011年辖3个小区,25个居民小组,1873户6009人,其中常住人口5462人。社区内有市教育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科技局、武警三明支队、三明卫校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圳尾社区是三明市模范社区,乔石、李瑞环、丁关根、宋平等中央领导曾莅临视察。李瑞环同志视察后欣然命笔题词“好在共建,贵在坚持”。该社区曾荣获全国模范居委会、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先进文化社区、全国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

梅岭社区位于梅列区列东街道。相传以前在该地多有种植梅花,故得名梅岭。梅岭社区东起新市北路,西至列东三优街,南接东新一路,北抵东新二路,住宅楼81幢,住户2160户6736人。片内有市总工会、市邮政局、市财政局、市实验小学、三明第一医院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市政府所在地。社区居民以市直机关工作人员为主。该社区曾荣获省依法治省工作先进单位、省科普示范社区、市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

第二、三元区

莘口村位于三元区莘口镇,三明市区西南部11千米处,为莘口镇政府驻地;曾名杉口,后以谐音改为莘口。该村两面临溪,村落密集于溪间平地,原为沙溪水运码头,为闽西北木材、闽笋、土纸及农副产品集散地,集市繁华,素有“小上海”美称,后因兴建公路,水运业渐渐衰退。村中古迹有清代所建祥云桥。

柳城村位于三元区莘口镇,在三明市区西南12千米;原名坑头,清代当地武举人邓天羽(康熙十一年中举人,官任嘉定知县),以美化家乡意改为柳城之名。该村是闽笋重要产地。村口有一清代立的界碑,上书“盗贼匪类、赌博花会、染瘴畜肉、强乞恶丐不得入境”字,在现代也有很好的警示意义。

眉山村位于三元区岩前镇,三明市区西20千米处,因村中聚落密集山脚,有山迫眉睫之势故得名。该村盛产木材、毛竹。清刑部主事邓文铿退休后居于此地,其所栽“文铿竹”尚存。眉山村内有一座正方形青石碑,碑文镌刻于元至正十一年(1351),记述邓氏家族建三教堂(儒、释、道)的过程,该碑文的发现纠正了一些学者认为三教合一崇拜始于明嘉靖的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