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三明地名纵横
48615000000055

第55章 部分人工建筑名称(6)

将乐华山森林公园1984年开辟为森林公园,游览面积达21.8公顷;1985年,铺设盘山水泥路和鹅卵石路约4000米,其中登山台阶3000多级,并新建华山门楼1座;至1986年,“望龟”、“听松”、“立雪”、“步月”4亭相继建成,并移植亚热带林木40多种5000多株。

将乐河滨公园位于将乐县金溪河畔三华桥两侧,1982~1985年,结合开展“文明月”活动,将该地建成河滨公园,1986~1990年,逐步完善公园设施。公园面积约2.67公顷,其中溪北公园约2公顷,溪南公园约0.67公顷,共植花木百余种4000多株。溪北公园由老人公园、儿童公园、三华文化娱乐园组成,建有“望江楼”、“三龙亭”、“六角亭”、“望溪亭”和假山、鱼池,配有石桌石椅。儿童公园内购置安装航天飞机、电动起伏汽车、电动转椅、滑梯、摇船等游乐机具。三华文化娱乐园设电视录像厅、旱冰场、电子游艺室和棋类活动室等。溪南公园建有“李寄斩蛇”雕塑1座。

将乐上河洲公园位于将乐县城区东部金溪河与龙池溪交汇处,占地13公顷,总投资1亿元,于2012年竣工。园内各类步道总长4.5千米,其中木栈道1千米,铺设花岗岩路面和广场2.5万平方米。园内设置雕塑广场、叠水广场、缤纷舞台、滨江长廊等,多条长凳可供人们锻炼身体和休息。公园以种植桂花、银杏、罗汉松、香樟、紫薇等珍稀树木56种为主。公园既注重自然风貌,也不失人文气息,尤其在建筑物周边,配植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罗汉松、竹等,以提升公园的文化品位。公园建设将乐现代元素、传统文化、客家文化和苏区文化浑然一体,构成园林绿化、健身休闲、文化底蕴与水光山色的有机结合,较好地实现了景观、功能、生态三者的和谐统一,是将乐县建设宜居、创业、休闲“生态山水城市”的一个民生项目。

泰宁湖滨公园位于泰宁金湖北岸、小东门至杉津桥之间,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1983年动工,1985年建成。园中建有两座六角亭、喷水池、石拱桥,沿金湖有长廊,并有钢筋混凝土水磨石桌椅数十张,供游人憩息。

泰宁儿童乐园位于泰宁城东金湖畔,占地1.6万平方米,1984年9月动工,1985年6月建成开放。园内有液压航天飞机一组6架;电动双轨小火车一列,5节车厢,小铁轨280米;镀金彩绘换质游龙转机1台;还有旱冰场、游艺室、滑梯、木马、秋千等娱乐器械。

泰宁青廉小公园1984年建于泰宁县青廉街口,占地300平方米,设小亭,栽种花木,是青廉街居民游憩的地方。

泰宁垆峰山森林公园1984年11月动工修建,占地2万平方米。该公园顺山势建造,山上种植四季松、雪松、龙梅、广玉兰等珍贵名树60余种,近千株。山顶建有1座革命烈士纪念亭,亭内竖着革命烈士纪念碑。从山麓至纪念亭路上,铺设花岗石台阶,两侧均有护坡栏杆。

建宁桂园位于建宁县东门北万桂坊,始建于1984年,1986年竣工,占地10000余平方米,内有假山、花台、喷泉、水池、长廊、双亭等建筑,处处石径相连,碧水萦回,整体看来玲珑剔透,清丽典雅,是县城人民游乐小憩的好去处。

建宁儿童公园位于建宁县东门南端,与桂园同时建造,遥相呼应,占地近2000平方米,建有秋千、转椅、滑梯、翘翘板等设施。

第五、土堡

安贞堡又名池贵城,位于永安市槐南乡洋头村,距永安市区75千米,由清末太学生、当地大财主池占瑞与其子池云龙为防御匪患而建,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堡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历时14年完工,占地约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是福建省罕见的大型民居建筑。

安贞堡坐西朝东,前半部呈方形,后半部呈半圆形,基础用大松木垫基,地面以三合土铺成,四周回廊小道里外三层相通,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堡前有一块可容数千人的露天练兵场。堡正面两侧有凸出5米的角楼,用以扩大防卫角度,对进攻正门的来敌给予夹击。正门为一道用巨石砌成丈余高拱形大门,上有“安贞堡”三个大字,两旁书一对联:“安于未雨绸缪固,贞观沐风谧静多。”正门前后有两重,前重是两扇六七寸厚的木板门,后重是一道大铁门。正门顶上设有两处灌水孔,用以防范火攻。堡内建筑分为二进,左右对称,穿斗与抬梁式结构相结合,随地势逐次升高,远眺其屋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城堡的木建筑分为上下两层,每层有内走廊。全堡共有房间350间,厅、堂、卧室、书房、粮库、厨房、厕所齐全,还有水井和下水道,可容千余人居住。堡内墙四壁布有射击孔180个、眺望窗90个。堡内装饰华丽,飞禽走兽、牡丹吐艳、孔雀开屏、腊梅迎春等壁画和屋檐上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等故事的浮雕人物造型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1991年,安贞堡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安贞堡升格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复兴堡为国民党台湾党部旧址,位于永安市燕西街道文龙村。旧址为清代中期始建的方形土堡,占地面积1979.6平方米。抗战时期,先后在此设立福建省中央银行、福建省邮政管理局。1943年11月,中国国民党中央直属台湾党部奉命从漳州迁设于此,直至1945年11月。2009年11月,复兴堡被列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泉上土堡在宁化县翠江镇东北35千米的泉上镇泉上村内,为明代建筑,能居住两三百住户。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四次反“围剿”后的1933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等率领以红三军团为主的东方军从赣入闽,采用“围点打援”战术首战于此,攻破土堡,全歼国民党52师156旅两个团,毙旅长、团长等官兵数百人,活捉团长、县长、营长以下官兵近千人,周围各地土豪劣绅逃往土堡的也全部落网成擒。

田螺寨在宁化县翠江镇东北21千米,属于湖村乡石下村,因位于田地间田螺形高地上而得名。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在此地建兵工厂,能造子弹、手榴弹、炸药等,对支援红军作战起到了重要作用。1934年11月4日田螺寨被国民党飞机炸毁,今仍存围墙旧址。

灵地土堡位于清流县灵地乡灵地村。土堡垒有两座:老土堡和新土堡。

老土堡始建年代约在明末清初,为黄子良所建,是清流境内早期的土堡之一。老土堡为四方堡,坐北朝南,东西堡墙长44米,南北堡墙长40米,外加护堡沟5米宽,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堡墙高11米,内外两面均为特制厚砖所砌(34×17×11厘米),每块砖重达13公斤,用作堡墙材料极为坚固;第一层堡墙高7米,厚2.5米;第二层堡墙高4米,厚0.5米;跑马道宽2米,贯通全堡;1米多高的墙上还开设有内宽外窄的瞭望窗,对外可射击。堡门2个,分别设于南北堡墙处,为双开木扇门。从土堡建筑特色来看,这是一个拥有护堡沟的四方堡,其防御功能突出,类似宁化的泉上土堡,护堡沟宽5米,深2米,蓄满水更使土堡易守难攻。堡内为二进单层木构建筑,加上堡楼有100余间房,可供众多族亲避难安居。

新土堡为黄子良之孙黄先鵾所建,始建于雍正末乾隆初,是一座府第式土堡建筑。新土堡坐北朝南,东西堡墙长80米,南北堡墙宽70米,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与老土堡不同的是,新土堡的堡墙为夯土墙,厚达4米;堡门设于南北堡墙处,堡门均为圆拱石门,高1.8米,宽1.6米,门道长4米,为双开木扇门,门板厚15厘米,外包5毫米厚的铁皮并上铆钉,异常坚固。堡墙高11米,第一层堡墙高7米,厚4米;第二层堡墙高4米,厚向上减至1米,中间1.2米处开有外窄内宽的瞭望窗,每面9个;堡回廊宽3米,贯通全堡;堡墙四角均有通往堡回廊的砖砌楼梯,宽度可容4人并肩而上。堡内建筑结构与老土堡基本相同,只是拥有更多的房间,共有300余间。堡内生活设施齐全,一口数十米深的水井足可解决堡内人员的吃用水问题。堡内还挖有半亩大的池塘,十分方便堡内人员的洗漱用水。

邓家田中土堡位于清流县邓家乡田中村。田中村原有两座土堡,即上土堡和下土堡,堡主分别为邓承郁和邓承御两兄弟。田中村《邓氏族谱》载:基先祖邓宗元是崇安镇将邓光布的后裔,从荆村(今三元区荆东)迁居清流县余朋;至第二十九世裔孙邓八郎与其兄邓七秀又由余朋迁徙邓家乡田中村开基;至第四十二世裔孙邓起祯,生有三子,长曰承郁,即是上土堡的堡主,三曰承御,即为下土堡的堡主。

上土堡位于田中村的大片阳田中,坐北朝南,东西堡墙宽40米,南北堡墙长56米,加上堡前半圆形池塘(56×14米),占地面积共2800平方米。该堡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历时三年竣工。整座土堡呈四方堡,堡门2个。堡正门设于南堡墙靠右,为砖石圆拱门,下半部为块石垒砌,上半部为砖,高2.4米,宽1.6米,门道长3.3米。另一门设于北堡墙靠中,不与堡正门处于同一直线,式样与正门同,高2.2米,宽1.5米。堡墙的墙基全部采用块石垒砌,高达1.5米。堡墙为生土夯筑,高8.85米,其中一层堡墙高5.8米,厚3.3米;二层堡墙高3.05米,厚0.6米;二层回廊宽1.7米,贯通全堡;墙上共设有22个小圆拱形的瞭望射击窗口。堡内建筑中,沿四周堡墙建有数量不等的二层木构屋,设有上堡墙的通道。堡内中间还建有南北堡门中间分界的东西朝向的二进砖木结构屋,其中东向的面积较小,西向的较大,都为单层结构,共有200多间房。堡内还设计有小池塘及照壁等。

下土堡位于土堡西南面,两者相距不远。该堡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却早于上土堡竣工,因1994年的一场火灾后已完全塌毁。

芳联堡位于大田县许思坑村(距县城8千米),始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南北各长60米,高约9米的外围,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拥有160间房,是一座府第式堡垒建筑。该堡分二十二栋,堡后呈半圆形,前为两层,其他三面为三层,左右共设三门,两边各一角楼。外围墙体石基厚达2.3米,土堡二层走廊长达230米,围墙共有40余个窗口,可凭窗自卫和通风。芳联堡建筑风格独具匠心,结构严谨,显示出古代民俗建筑的独特风俗,是大田县保存较为完整的土堡之一。

裕德居位于尤溪县中仙乡华阳村,建于清前期。当地人又把裕德居叫成“下寨”,因为还有一个“上寨”,但上寨已经倒塌,只余一处废墟。裕德居依山而建,层层往上建筑,共四进,有100多个房间。

水美土堡位于沙县城郊西面的水美村。水美村距沙县城关约十来里,现属沙县凤岗街道一个行政村。相传,水美原称水尾,当地住民因为“尾”字的原因,将村名改为“水美”沿用至今。

水美村土堡群系由双吉堡、双兴堡和双元堡组成,为村里张姓族人所有。堡主的先祖来自本省安溪张氏移民。据张氏《岭美后贤宗谱》载:其十三世祖张志广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5)率元知、元齿、元叟、元曹四个儿子由安溪蓬莱移居延平府沙县九都垅东水尾后底乡(今凤岗水美村),为入沙县张氏一世祖。

入沙县第三世祖张锺开(字君雕,号达世)于“道光十八年(1839)自构房屋一座,坐申寅兼庚甲,上下两栋,号聚成堂,土名匏包丘”。他生四子:洵华、洵第、洵秀、洵章。水美村的双吉堡,为张锺开与其四个儿子合建,由张锺开居住,称为祖屋,亦称敬美堂。双吉堡属围龙屋土堡,前方后圆,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9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420平方米),为殿堂式二进式房屋,四周砌有堡墙,因处于山地之上,地势较高,其中前堡墙为砖砌式矮墙,高度为1.3米,墙外放坡,分上下两个坡台,全部石砌;左右堡墙全为块石砌就,高约4米,依地势上升,显得层层叠叠,后堡墙呈半圆状,亦由块石砌就。整座土堡由远处眺望,依山傍田,气势宏伟。该堡于前堡墙右边处设有一门楼,南北朝向,大门正对着来水方向,所谓水主财是也。另在右堡墙设有一偏门,朝向东方,取“紫气东来”之意。另左右堡墙中段向外折出,全部由毛石砌就,相当于炮楼,可有效进行防守;后龙堡墙中间最高处,设有后炮台,亦为防卫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