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俞平伯散文
48615800000054

第54章 语言文学教学与爱国思想(1)

要讨论如何通过语言文学的教学以启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思想,这儿有个先决问题,得先问什么才算是正确的爱国主义。假如我们这思想根本欠正确,就提不到怎样去启发学生们了。简单说来,应是爱国主义跟国际主义好好的结合。

换句话说,我们要有祖国的观点,要有阶级的观点。对咱们一般知识分子说来,阶级的观点是比较生疏的。然而必须掌握了这个观点,那我们一切的爱国的表现方不至落空,也不会引导学生走向错误的路上去。表面上看,“祖国”和“国际”范围有大小,似乎两回事,殊不知正是一件事的两面。横看世界,且更重要,在解决民族国家的问题先须解决阶级问题;反过来说,如不能用斗争的方法解决了阶级问题,最后消灭了阶级,则民族与民族间,国与国之间的隔阂即不能消除,甚至于相互残杀。同理,努力发扬爱国主义的思想,固然很好,却可能的随时随地发生偏差,什么狭隘的民族主义哩,什么国粹主义哩,非历史的观点哩。这些偏差自然必须避免的,但我们如逐个逐个的回避他们起来,实在也够麻烦的。譬如一迈步就怕走错,那谁敢上路呢。我们并无须逐个的避免,逐点去矫正他们,我们只把握住要点,自然不至于迷失路途。这亦未始不近乎常识,我们应当如何热爱我们的国家,我们又如何应当热爱包括全世界的劳动人民哩。即就本国的范围说来,阶级观点,对于爱国思想的教育亦非常扼要。我们虽然爱国,虽然很爱国,却不能无所别择。我们绝不应当无条件的歌颂中华的一切。我们甚而至于不妨爱我们的山河大地。花草虫鱼;但我们绝不该赞美以往的反动统治阶级。所谓独夫民贼呵。我们必须认清劳动的人民,工人跟农民,才是中国的真正主人。这合乎咱们的常识。在历史上岂不正是这样吗?

再说到本题。如何通过语言文学的教学,来启发青年们的爱国思想呢?当然也不妨用口号之类来宣传,但单单口号并不够用。如声声地爱国而不曾切实联系到实际,便会落在空洞的主义教条上去。就语言文学这些课程,从选材上来看,共分三种:

(一)凡说中国有什么伟大的,可爱的,可敬的,都能够帮助爱国思想的教育。爱国也是一种感情,跟找爱人一样,对象虽小大不同,爱则无别。如不能具体地感觉着(即所谓感性的认识)中国有什么可爱的。譬如穿衣吃饭是外国的好,月亮也是美国特别的亮,外国人吃鸡蛋所以兄弟也吃鸡蛋,就是尊拳也不如洋人的五根雪茄烟哩。那还说什么!爱国岂非一句空话吗?上文已说,这热爱虽冲着整个的中国来的,却不是盲目无别,我们至少也该把住这人民的观点。(二)凡高扬中国人民大众的欢乐的,申诉以往被压迫的人民大众的痛苦哀愁的,即是能表现人民的生活实况的。都能帮助爱国思想的教育。这在古典文学中也有些材料,可以节取。(三)凡今日正确地在思想上作领导的文字,表面上不一定跟爱国主义有关,也都能够帮助爱国思想的教育。这个理由,在上文已详说了。

在语言跟文学的教学上,分五点来说:(1)应该充分仔细地解释中国语言、文字、文学的优点,也不必讳言它的缺点。但如过分强调一些缺点,也是错误的。(2)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本国的语言文字。语法研究固须配合实例来说明,此外更须多诵读古今人的模范文字。(3)多方面引证来发挥上面所说三种教材里的爱国精神。(4)文学应该是最正确使用语文的范例,所以练习与创作文艺也能增进对于本国的了解。从翻译工作里可以得到中国与他国语言文字比较的认识。(5)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自己和学生的政治水平,这好像跟语文教学无关,但必须这样才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

就消极方面来看,无论语言文学的教学也罢,提倡爱国主义也罢,总不免时时发生偏差以至于错误的。错误也说不尽呵。既不能备细列举;纵然一一举出了,上文已说过,实际上也回避不了这么许多咧。但一切的错误都从根本上来。好像许多错误,实在只有一个错误。这自然也不是说胶执着马列主义的教条便能够解决一切的问题,要知道这样,就大大的违反了马列主义。所以应用在实际上去,还尽多变化的。

最后说到我的一点简单而幼稚的感觉。咱们的祖先,一般地说来都是爱国的。每每听见说中华立国悠久,难道这净是碰碰运气么?在我们的年代,却使我们更能够发挥爱国的热情,大大的超过古人,而且能够比他们认识更清楚,应该更加能够坚持下去。三五千年来,中国的历史充满了苦难。不错,从苦难里孕育着光明,这是伟大的。但我们得问这苦难,谁受了去,谁担荷得最多、最重,这无疑是劳动人民了。所以现在中国的光荣该归于他们;伟大也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光荣虽不分彼此,照在我们知识分子身上却是很薄的。毛主席说过:“中国的人民,是勤劳、勇敢、聪明的。”这几个形容词用得个个非常恰当。在狂风暴雨中坚忍不挠。终于站了起来,我们要认识中国的伟大,首先要认识人民的所以伟大。我们也必须先站稳了人民的立场,然后方可进一步站到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去。

[附记]

本文对于“语文”无全称语言文学,因为“语文”二字指语言文字呢,还是语言文学呢,有时会发生混淆。我曾经碰到这样的实例;所以在本文不用简称。近来有许多名词实在太长,不能不简略,但亦以不发生疑惑为限。假如有混淆的可能,还似乎以用全称为妥。这是我的私见。

学习宪法草案的感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公布了,六万万人欢腾鼓舞着,这真是天大的喜事。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以后,这将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人民的宪法。我荣幸地曾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所组织的宪法草案初稿座谈会,很早就得到认识它、研究它的机会,愿意谈一谈我自己学习的感想。

我初步认识了真正的民主。我不是学政治法律的,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度那一套所知本来很少。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我不过十一二岁。到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不过十八九岁,那时所憧憬的是贤本主义革命的口号:“平等自由”。大家嚷嚷着的“德先生”,他的全名便叫“德摩克拉西”。从这名称里,也就看出了当时一般的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的倾向。虽然那时俄国的十月革命已震动了全世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研讨和实践已在中国的土地上萌芽了,对我个人说来还是比较生疏的。

宪法草案初稿的座谈会,每星期都有两次,地点离我住处很近,携带着文件去开会,仿佛儿时夹着书包上学一般,心里非常高兴。这是真的学习。会上充满了“畅所欲言”的民主精神,而所学习的,不是别的,乃是即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讨论通过的国家的根本大法,像我这样对政治社会的知识向来很浅的人,得益自然特别的多。

不但学习文件而已。大家还充分讨论。提出意见来,以备宪法起草委员会的参考。这就我来说,极兴奋,极感动。

自己惭愧,实在懂得太少了。像我这样懂得很少的人也来参加宪法草案的讨论,事情虽似微沤般的渺小,但从意义上说。却像沧海一般,非常深长的。翻开历史。几时有过呵!

在我们这小组里,同志们大都是文艺工作者,对于法制不怎么内行。但会场上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对了固然好,说错了也没人笑话。大家都努力地学习和钻研。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及最近的实在情况高度的结合;它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已经取得的伟大成绩,并为新中国更伟大的建设和全国人民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它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宏伟的一篇史诗。它只有一百多条,这样的简单明了,而对于中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却无所不包,对于兄弟民族、妇女、青年、儿童,也无不照顾,真所谓“巨细不遗。毫发无憾”的了。那真是一首史诗。

虽然依我们看来,这般的完美了,但是中央人民政府还广泛地在全国范围内证集大家的意见、预备将来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使它更加完善,使它成为六万万人民的集体创作。像这样彻底民主的宪法,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未有的;它在国际上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大事,因为它也给了世界和平人类以莫大的鼓舞。

祝京市文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