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是人类大脑和各种感觉器官的所在。眼、耳、口、鼻负责人体大部分信息的采集,大脑则负责所有信息的加工分析,做出最后的判断并发出指令。这些神奇的功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独特而珍贵的礼物。在不经意间让我们感受着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体味着生命的美妙。拥有它们时感觉很自然,但您可曾想过,如果不慎失去了它们,后果将是多么的严重。所以,请从今天开始关注它们的健康,从“头”开始!
第一节大脑的保养
一、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的堵塞和破裂统称为脑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又被称为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脑中风)。原因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正常神经功能缺失,从而引起相关症状。起病急骤,常出现意识障碍、言语不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发病率、病死率和病残率均较高。脑血管意外是神经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危重病,也是人类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每年都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脑血管意外有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脑出血最为多见;后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和脑栓塞。以脑血栓最为多见。脑出血和脑血栓约占脑血管意外的80%。脑出血、脑血栓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数是因为脑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因脑动脉瘤、血管畸形等所引起。脑栓塞多见于患有某些心脏病如心脏瓣膜病、心内膜炎等的中青年人群,这些心脏病会形成血栓栓子,脱落后堵塞脑血管造成脑栓塞,堵塞肺血管则造成肺栓塞等。导致脑血管意外的最基本原因是动脉硬化与高血压,以及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等。情绪激动、用力太过或血压突然降低、血液凝固性增高等为常见发病诱因。
以下五类人易发生脑血管意外:高血压患者,特别是不正规治疗、血压控制不好者;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使全身血管壁结构发生硬化改变,易发生堵塞或破裂;高血脂患者,有脑血管异常者,如患有先天性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患者;吸烟者,研究表明,吸烟严重影响心脑血管功能,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概率显着升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高血压患者众多,且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他们的血压升高速度缓慢,患者逐渐适应,即使血压升到很高也不觉得难受,如果不测血压根本发现不了。这部分患者长期不进行降血压治疗,造成他们发生脑卒中的概率高。高血压引起的脑卒中,以缺血性居多。这是因为高血压患者大多有血管粥样硬化,血管的弹性差且多有堵塞狭窄,如果血压因各种原因降低(如睡眠时、降血压过快或过大),血流通过量会急剧下降,导致脑缺血。血流变慢还会诱发血小板凝集,导致脑血栓。当然,如果血压快速上升(如情绪激动、降血压药服用量不足等)又容易引起动脉粥样斑块破裂,造成脑出血。
二、常见的脑血管意外
1.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缺血性脑血管病按病因可分为血栓形成性和栓塞性两大类。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常见于中年以上的人,多是因为脑动脉在已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了痉挛,是脑血栓形成的前驱表现。表现为局部脑功能的突然失常。出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行走不稳、流涎、言语不清、吞咽不畅等症状,多在短时间内消失,一般持续数分钟到30分钟,多数在几分钟至15分钟内恢复,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一般在2分钟左右时间达顶峰。不遗留重要功能缺陷,通常无意识障碍。但远期发生严重脑、心血管病的概率和远期死亡率都非常高。
(2)脑血栓:脑血栓是因局部脑动脉栓塞导致血供不足或中断,继而导致其供应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病前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常在睡眠中或安静时发作,可有头晕肢麻、暂时性神志不清等前期症状,逐渐产生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症状逐渐加重,数小时至数天达高峰。据统计,大约1/5的病人死于首次发病。急性期有意识障碍者,病死率最高,无肢体瘫痪或轻度瘫痪者预后好。死亡原因主要为肺部感染、复发卒中或心肌梗死。首次脑梗死后1年、5年、10年的累积卒中复发率分别为8%、28%和28%。
(3)脑栓塞:脑血管被血液中不正常的栓子堵塞称为脑栓塞。多数栓子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的,尚可有肿瘤栓子、感染性栓子(如肺脓肿)、脂肪栓子(见于长骨损伤)以及寄生虫和虫卵等。病理解剖研究发现,近50%的脑梗死是由脑栓塞所引起。
2.出血性脑血管意外
(1)脑出血:脑出血多骤然发病,多因情绪激动、过度用力或高度紧张诱发。症状因出血部位和出血量而有差异。发病时可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呕吐,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口眼歪斜、肢体偏瘫、意识障碍等,最后进入昏迷,肢体可有阵阵抽搐或强直发作、频繁呕吐。
30%左右的脑出血患者死于急性期。急性期有意识障碍的病死率超过1/4,无肢体肌力障碍的预后最好。死亡原因在急性期主要为脑疝,在慢性期则为心肌梗死和呼吸道感染。
(2)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劳动或日常生活中,突然剧烈头痛,迅即出现脖子硬、恶心、呕吐、烦躁、怕光、怕声、少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
三、脑血管意外的预兆
脑血管意外发病率高、症状重、病程长、康复慢,并且与一般疾病相比,一旦患病将很难恢复至病前的状态,故须特别重视预防,中老年人更是如此。40岁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者,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能够在发病前注意到并重视一些预兆现象是很有意义的。据统计,大多数脑血管疾病在犯病前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预兆征象。这些预兆常在发病前的几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一旦发现这些现象,应立刻休息或停止一段时间的工作并请神经内科医生诊治。及时采取诊治措施,就有可能防止它进一步发展,即使已发生脑血管病,也能获得早期治疗。这类疾病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据资料显示,出现卒中征兆的患者在1年内约有40%会发生卒中,因此必须及早就诊。
脑血管疾病预兆表现多种多样,归纳如下。
1.运动功能失灵由于脑供血不足,支配人体运动的神经功能失调,常见的表现有口角歪斜、流口水,言语困难,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失灵,持物掉落,走路不稳,突然跌倒,肢体痉挛或抽动等。
2.头痛尤其应注意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中老年人如果原来患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突然发生严重头痛,伴呕吐,甚至出现短时神志不清,即使这些症状短时间内消失,也应立即就医及时检查。
3.突然出现短暂的视物不清或短暂双目失明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还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及意识障碍。或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
4.突然吐字不清或失语短者持续几十秒,长者持续十几分钟至数小时后恢复。
5.精神方面的改变
(1)记忆障碍。突然回忆不起近来发生的事情,记忆消失一般持续数小时后好转,在记忆遗忘时间里,心情常局促不安。
(2)原因不明的智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思考问题感到费力,工作效率降低。
(3)嗜睡。
6.经常偏身麻木中老年人如果常左右侧半身发麻,应考虑是否脑内有小血管病变。如果麻木同时伴有一侧上下肢乏力或不自主地抽动,更应注意。
7.鼻出血特别是频繁性鼻出血,提示血压控制不良,应及时就医。
8.舌痛多因舌微血管炎导致,这种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尤以60岁左右的女性老年人为多。医学研究表明,微血管炎的发生与全身动脉硬化、血脂增高和血黏度增高密切相关。临床医生在为舌痛的老年人检查时,发现大部分患者有动脉硬化和血脂增高,100%的患者有血黏度增高。这说明舌痛的老年人,存在微循环障碍,血液供应不足,使舌体局部静脉淤血,产生丙酮酸的多肽类代谢产物,刺激舌神经产生舌痛。因此,老年人舌头出现麻痛、麻木、肿胀、活动不便时,应进行口腔和全身检查,防止脑血栓。
9.哈欠连连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动脉管腔变得愈来愈窄,脑缺血缺氧加重,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时,会引起哈欠反射。在缺血性卒中发作前5~10天,频繁打哈欠者可达80%左右,是重要的报警信号。
动脉硬化的信号:“老年环”与“耳垂皱褶”
“老年环”是指眼角膜周边出现的一圈灰白色的环状痕迹。“耳垂皱褶”是指耳垂有一条或几条深沟。
角膜内没有血管,它靠巩膜边缘的血管以及眼球内的房水供应氧气和营养。角膜是异常物质易于沉积的部位,因为它没有血管,所以沉积物难于被吸收。“老年环”就是因为血液中脂质沉积于角膜边缘所致。有专家认为,出现“老年环”表明动脉有硬化。而且患有脑动脉硬化的人,绝大多数有“老年环”。而“耳垂皱褶”是因耳垂内毛细血管硬化重建造成的。
因此,认为“老年环”与“耳垂皱褶”可以作为诊断老年人动脉硬化的信号。
四、保养与预防
脑血管作为大脑的能量和氧气的供给通道,必须时刻保持通畅。然而在病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并不会感觉到什么症状,容易让我们忽视它。当血管被堵塞50%时,人一般还不会有感觉,当堵塞70%时才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慌、胸闷气短、肢体麻木等症状。动脉硬化是长时间形成的,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预防,注意保养。
1.保养血管请参看上篇,这里只强调一点——降血压。
有效控制血压,是高血压患者预防脑血管意外的重要措施。首先,要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用药,不能盲目地自己选择或看别人用哪种药就选哪种药。其次,要控制血压达到目标值,即140/90mmHg;糖尿病患者要更低一些,最好控制在130/80mmHg。第三,要平缓降血压,避免血压波动过大。还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高血压患者要树立长期服药、终身治疗的观念,切不可血压一正常,马上就停药。
2.生活细节预防日常生活中积极地做好养生,对于预防卒中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脑硬化等疾病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正确服药并定期复查。在日常生活中也需注意以下细节。
(1)慢起床:尽量做到“三个3分钟”。即在清醒后躺3分钟再起身,在床上坐3分钟再下床,在床边站3分钟后再活动。
因为人体的血压在起床前后会有骤然的变化,在血管弹性差或有粥样斑块时,易引发血管意外。
(2)保持血压、血糖平稳: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规范服药,高血压病人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压药物的调整。每天第一顿药最好是在晨起时服,不要吃完早饭再服。
(3)避免情绪剧烈波动:狂喜、暴怒、忧郁、悲哀、恐惧和受惊都会诱发卒中。据搜狐网报道,重庆市一着名球迷,竟然在观看中超首轮重庆队与北京队的比赛过程中,因认为当值主裁判对北京球员的犯规视而不见被气得引发脑梗死。
(4)防止便秘:每天定时大便,多吃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辛辣、油炸食品。夜间床头放杯水,醒来就喝几口,避免出汗过多、血液浓缩。
(5)戒除不良习惯,如吸烟、酗酒等。
(6)适量运动:要根据身心情况锻炼身体,每天有氧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注意不要选择爬山、跑步、打球等激烈运动项目。但是,运动锻炼也要有一定的强度,如每天坚持散步,做体操或打太极拳,以增强体质,并持之以恒,一般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20~40分钟,运动量以不剧烈增加心率为宜,或心率虽明显增加,但经休息片刻后,便逐渐恢复正常,且不伴有胸闷、气短、咳嗽、胸痛等,自我感觉良好为宜。避免劳累和从事屏气用力的活动。
(7)合理营养:膳食营养均衡是心脑血管病患者日常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宜食清淡,少食肥甘,忌饮食过饱。多吃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辛辣、油炸食品,少喝酒。饮食宜多样。米面杂粮都要吃,宜多食鱼类、豆类、山楂、大蒜、鸡蛋、牛奶、瘦肉和菌藻类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降血脂。少吃动物油、糖、奶油及咖啡,不要喝凉水或吃冷的食物。晨练或晚上睡觉前最好喝一杯蜂蜜水(糖尿病人可喝温开水)。每天不少于6杯水。
这样便于稀释血液,保证血管畅通。可适量饮用绿茶和少量红葡萄酒。
3.夏冬两季重点预防
(1)夏季细节:高温天气诱发脑血管意外的原因主要有3个:
一是天热时人体血压就会偏高;二是高温容易使人产生激动紧张情绪,致使血压突然升高;三是大量出汗,血液黏稠,容易发生血栓。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者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情绪激动。
①坚持服药。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要坚持服药,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
②清凉的环境。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使用空调维持室内温度在24℃左右。温度不可降得过低,温度低也会使发病机会加大。并容易因室内外温差过大而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