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民间疗法
48624200000015

第15章 点穴疗法(2)

第二节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点穴疗法有着非常广泛的适应证,凡是内、外、妇、儿、五官、神经各科的许多疾病都可用点穴疗法治疗。尤其是各种痛证如头痛、牙痛、胃痛、腰痛、风湿痹痛等,各种麻痹、瘫痪如面瘫、偏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等,如坚持使用点穴疗法,都会取得很好的疗效。

二、禁忌证

1.急慢性传染病、急腹症、化脓性关节炎等。

2.恶性肿瘤、严重心脏病、肺结核等。

3.各种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

4.外伤、骨折、骨裂等。

5.严重皮肤病。

6.孕妇忌用合谷、三阴交,慎用肩井、昆仑、至阴及腹部、腰骶部穴位。新生儿及婴儿忌用头部穴位。

第三节临床应用

一、面神经麻痹

1.掐指甲根、指关节2~3遍。

2.轻点内眦、内眦上、迎香、四白、颏孔、颏三角。

3.按压内眦、内眦上、内眦下、垂根穴及压痛点。

4.嘱病人笑或鼓气,点麻痹肌3~5遍。按压并向上推动麻痹肌。

5.上眼睑下垂者,用较重手法按压内眦后,一手将上眼睑捏起,另一手挤捏上眼睑的下缘。

注意事项:面神经麻痹应注意周围性和中枢性的区别。病人除接受点穴治疗外,还应坚持每日用手掌推摩患侧面部,或用鲜姜捣烂涂搽,对顽固病例可配合针灸治疗。

二、卒中偏瘫

1.上肢瘫痪者,掐指甲根、指关节;下肢瘫痪者,掐趾甲根、趾关节各3~5遍。

患肢痉挛,应由轻到重持续地掐患肢指(趾)甲根、指(趾)关节部。

2.轻点患肢刺激线,上肢以2、3、5、6条线为主,下肢以1、2、4、5、7条线为主,穴处手法应稍重,点的次数要多。上肢瘫痪者,以较重手法点胸背部刺激线。点用主要穴位,上肢可用合谷、曲池、肌汇、臂外、臂内、肘内;下肢可用麻筋、腓中、胫中、浮郄、阳下、起膝、股外、臂外、腰眼、髂后。

3.患肢选3~5个敏感穴位,施按压、按拨或按转手法3~5遍,以有麻、热感为佳。上肢常用穴位有合谷、臂臑、肩髃、肩前;下肢常用穴位有腰眼、臀外、委中、委阳、承山、阴陵泉。

4.肌肉萎缩、食欲差及体弱者,在胸腹部施拍打法。

5.每次治疗结束前,再施以轻点患肢刺激线的缓解手法2~3遍。

注意事项:上述治疗方法,可适用于脑性瘫痪、脑炎后遗症、脑挫伤、脊髓灰质炎等疾病引起的瘫痪;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瘫痪,可根据具体病情特点增减以上点穴手法和穴位。

三、卒中失语

1.由舌伸缩不灵引起者,可以用示指按压舌根数次,再以纱布包住舌体向外牵拉。

2.舌外伸者,按压颏底、颌底、颌角。

3.由面部肌麻痹引起者,可以纱布包住嘴唇,以拇示指捏住向外牵拉,轻点颏孔、迎香、四白、垂根、面部麻痹肌。

4.发不出音者,按压天突、人迎穴。

注意事项:本症多为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偏瘫并同时伴有口眼?e3be斜、流涎水、言语不清或失语等,可综合应用药物、针灸、头针等治疗。

四、外伤性截瘫

1.用常规治疗手法,其中用重点手法(根据病人的耐受力)点胸、腰椎两侧刺激线及胛内、角内、内下、腰眼等穴位。

2.在手术部位或骨折两侧1.5~2寸处,上下选2~3个敏感点,反复按拨、按转,以肢体有灼烧感为度。

3.大小便失禁者,按压、按拨坐结、股内、耻旁、曲骨和脐中至耻上穴连线上的任意一点,用腹式呼吸法,呼气时拇指缓缓向下按压,触及椎体,下腹部、尿道向下有麻、胀、灼热感为佳。

4.腹肌肌张力低的病人,可抓拿腹肌,也可采用腹部拍打法。病人以腹式呼吸法,将气吸足,术者以拍打法,拍打脐部及脐部以下。开始可拍打5~10次,随着病人气力的增加,可逐渐增加拍打次数和力量。

5.属颈椎损伤者应多提拔颈或扭转头颈部。

注意事项:病人骨折愈合稳定后或内因固定手术刀口愈合后,即可进行点穴治疗;对有合并症者应及时进行治疗,护理人员还要坚持帮病人做患肢被动运动或按摩治疗;外伤性截瘫进行点穴治疗,一般损伤轻、病史短者疗效好,损伤重、病史长疗效较差。

五、各种畸形的治疗方法

1.足外翻连续按拨三阴交、阴陵泉,重点为小腿内侧刺激线。

2.足内翻连续按拨丰隆、足三里,重点为小腿外侧刺激线,可配合按压足背法。畸形严重者,用特制金属丝网固定整形。

3.仰趾足、弓形足均可用按压足背法矫形。仰趾足,重点按拨足背及小腿外侧刺激线。

4.足下垂按拨足三里、丰隆、承山及跟腱,重点为小腿外侧刺激线。配合压膝整足法或推足按膝整足法整形。

5.膝过伸如主要由后侧屈肌引起者,按拨委中、委上、扶下;主要由股前部肌引起者,按拨前棘下、股中、膝眼、股内;前后两侧肌同时受累者,应同时治疗。

6.膝关节挛缩用整膝法整形。重点按拨股前、股后及小腿后3条刺激线。

7.髋关节松弛按压棘中、髂凹、臀外、沟中,重点按拨股内及臀部刺激线。

8.髋关节挛缩按压臀部整形。重点按拨股外、股内、股前3条刺激线。

注意事项:病人可结合针刺、中药等治疗方法,也可坚持在患肢部捶打,每日捶打2~3次,每次200~300下,并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功能锻炼。

六、颈椎病

1.掐指甲根3~5遍,轻点上肢3~6条刺激线及颈、胸部刺激线2~3遍。

2.沿痛线走向轻点2~3遍,由轻到重按拨痛线、痛点3~5遍。一般体位治疗后,再取受限姿势治疗。

3.用推拿按摩之拨伸颈部法和摇头颈部法复位治疗,疼痛严重者,严禁扭转,可采用拔颈法。

4.亦可用颈部扳法治疗。

5.轻点上肢3、6条刺激线及颈、胸部刺激线2~3遍。肩臂痛明显者,术者可用双手向上提拔患肢。

注意事项:点穴治疗颈椎病可解除颈神经及脊髓血管、交感神经压迫,并能镇痛、解痉,加强组织的适应性和耐受力,增强肌肉、韧带的支撑力量,因而可使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消失。

七、落枕

1.掐手指甲根3~5遍。

2.轻点上肢3、6条刺激线及颈、胸部刺激线2~3遍。

3.沿痛线轻点2~3遍,由轻到重按拨风池、完骨及痛线、痛点3~5遍,一般体位治疗后,再取受限姿势治疗。

4.有颈部小关节紊乱者以颈部扳法复位。

5.轻点颈、胸部刺激线。

注意事项:一般落枕经点穴治疗即可治愈。如有扭伤史或病程较长、受风寒气候影响重者,可配合物理疗法、中药洗剂、热敷等。

八、肩关节周围炎

1.掐指甲根、指关节。

2.轻点刺激线第3、6条,穴位手法应稍重。

3.按压合谷、曲池、肘外,按拨、按压举臂、肩内、肩前、肩井及痛点3~5遍。

4.取受限姿势按压、按拨痛点、痛线及紧张痉挛肌5~7遍。

5.缓和手法,再轻点第3、6条刺激线。

注意事项:本病采取点穴治疗,效果较好,轻者一般治疗1个疗程,重者一般2~3个疗程。但肩关节粘连者必须坚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治愈。病情重者,可结合电疗、针刺及药物治疗。病人应积极进行功能恢复锻炼,即将患肢向受限方向活动并捶打患肢。

九、肱骨外上髁炎

1.轻点前臂外侧痛线2~3遍。

2.按压、按拨前臂外侧痛线,按压肱桡关节下2~3分处痛点时,手未能应者力量可稍重。

3.取受限姿势按压痛点及痛线数遍。

注意事项:可用热醋洗患处,每日2次。治疗期间患肢不宜于疲劳。

十、腕关节扭挫伤

1.掐患肢指甲根、指关节2~3遍,轻点前臂刺激线及合谷、腕背、手三里、经渠、阴郄、曲池、臀外等穴位。

2.选取痛点、痛线及受限姿势,反复按压、按拨痛点、痛线,取受限姿势按压、按拨痛点、痛线。

3.双手握住腕关节,由轻到重左右旋转5~10次。

注意事项:腕关节肿胀明显者,可用热醋洗患处。在治疗期间应适当休息,避免腕关节疲劳。

第四节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特点

点穴疗法具有简单易学、经济方便、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等特点,因此数千年来深受群众喜爱,在民间广为流行。

二、注意事项

1.术者应做好手指及器具的消毒,经常修剪指甲。操作时环境温度要适宜,避免有风直吹治疗部位。

2.施术时手法应由轻到重,由缓到急,循序渐进,最后再以轻柔手法,对小儿、妇女、老人或久病体虚、过饥、过饱以及初诊病人施术时尤须注意。病人极度疲劳、醉酒时不可进行点穴治疗,饭前、饭后1小时内不宜进行点穴治疗。

3.施术过程中,如病人出现头晕、恶心、心悸、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等现象,应立即停止施术,让病人平卧,头部放低,饮用一些温开水或温糖水,使其逐渐缓解。

4.点穴治疗后,如出现皮下瘀血,无需处理,1周内可自行逐渐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