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转型期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
48631200000019

第19章 转型期失业与就业问题研究(10)

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努力引导妇女树立市场就业理念;二是继续抓好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落实,广泛开展就业帮扶和以输送家政服务型人才为重点的劳务输出工作,积极拓展妇女就业空间;三是继续以社区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开发适合妇女自身特点的就业岗位;四是针对我省劳动适龄妇女的薄弱环节继续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工作,增强广大妇女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五是以事业单位和第三产业为重点,充分挖掘适合女性自身特点的就业潜力,不断提高该领域妇女的就业比例;六是充分发挥妇联、工会、共青团等组织的优势,推动妇女就业工作;七是继续抓好督察工作,通过加强劳动执法检查,维护妇女的劳动权益;八是学习浙江丝绸业发展经验,充分利用我省的基础资源优势和发掘“蜀锦”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四川纺织工业,努力增加妇女就业岗位。

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研究

四川省就业局就业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领域发生了巨大变革,计划经济体制下隔离城乡劳动者就业、以指令性方式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统包统配的计划就业机制,逐步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市场就业机制过渡。在这一过程中,我省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得以应运而生和不断完善。就业服务各项功能的发挥,对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省人口多,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再加之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化,对我省就业服务提出巨大挑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拓展就业服务功能,充实就业服务内容,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以良好的服务推动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落实、就业规模的扩大和就业结构的调整。

一、就业服务的产生、发展和主要作用

就业服务产生于19世纪末的工业化国家中,其目的是为解决工业化大生产中出现的失业和企业用工需求问题。我省的就业服务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初开始起步,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培育,不断发展并逐步形成体系,其发展主要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就业服务初创阶段、20世纪90年代就业服务体系逐步成型阶段和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建立完善阶段。我省就业服务的主要职责包括:收集、整理和发布劳动力市场信息,包括供求双方信息;进行求职和招工登记;开展职业介绍和工作安置;参与失业保险金的管理和发放;采取适当措施促进劳动力在行业间、地区间流动;参与就业政策的制定;管理劳动力市场项目;定期分析研究职业变化趋势,失业原因,残疾人、青少年等特殊就业群体的就业安置,职业指导,劳动力市场组织形式分析等问题,等等。

当前,就业服务是我省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其中一项具体工作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是由三个要素组成的:一是对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二是健全市场就业机制;三是实行城乡劳动力的统筹就业。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就业工作的实践证明,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服务。在政策既定、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就业服务功能发挥得是否充分,对就业工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就业服务功能发挥得好,才能提高劳动力市场信息透明度,促使扩大就业与发展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使劳动力配置更加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从而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就业服务在这方面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就业岗位既定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而且还表现在物质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可以开拓更多的就业渠道,缓解总量失衡。只有就业服务功能发挥得好,让求职人员得到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和及时有效的职业培训服务,才能促进求职人员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就业能力的提高,为他们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创造条件。只有就业服务功能发挥得好,把服务领域拓展到城乡各类求职人员和用人单位,才能使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更深更广的范围内展开,保证劳动力市场公正、健康的运行和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开展,促进劳动力流动,推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构建。只有就业服务功能发挥得好,才能够弥补劳动力市场的缺陷,塑造更加公平有效的市场,使市场竞争就业中的弱者得到应有的扶持和帮助,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就业方面的道德风险,确保所有失业者得到公平待遇,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二、近年来我省公共就业服务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省加强了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以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创业指导、劳务输出、社区就业服务、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各项就业服务工作得到有效开展,促进了就业门路的开拓、就业渠道的疏通、劳动者就业能力的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等,就业服务在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对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1998年到2004年末,我省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累计为2128万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免费职业介绍服务,其中介绍成功1294万人。与此同时,还普遍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职业指导服务。通过多种形式的职业指导,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其市场竞争就业的能力。

(2)组织开展免费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服务。1998年以来,我省先后实施了三期再就业培训计划。截止2004年底,全省累计组织1373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再就业培训,培训后有83.8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2003年开始,我省还按照国际劳工组织SYB培训模式开展创业培训试点和推广工作,到2004年末,共组织32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培训后有11万人创办了小企业,有8500人自谋职业,并带动2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3)开展面向困难群体的再就业援助服务。1998年,我省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再就业援助大行动”。2003年,我省启动和实施了再就业救助工程,将“4050”人员、夫妻双下岗(失业)、单亲家庭抚养未成年子女,以及身体残疾的下岗失业人员确定为再就业救助对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再就业援助服务活动,形成了我省再就业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亮点。2003~2004年,全省共帮助161万名就业困难对象实现了再就业。

(4)推进社区就业服务。1999年以来,我省加强了创办社区就业实体、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和开展社区就业服务工作。到2004年底,全省社区就业实体达31万个,累计吸纳安置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26万多人。

(5)组织开展农村就业服务。按照城乡统筹就业的要求,近几年我省强化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和有组织的劳务输出等项服务工作。1998~2004年,全省各级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直接组织的劳务输出约106万人,平均每年约为15.3万人。

各项就业服务工作的开展,为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缓解我省巨大的就业压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据统计,从1998~2004年末,我省累计有3473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保持了全省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三、当前我省公共就业服务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就业服务建设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业形势的变化,服务对象及其需求的日趋多样化,以及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推动就业服务特别是公共就业服务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当前我省就业的基本形势:一是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三碰头”,这三部分人形成的庞大求职者队伍与有限的就业岗位间形成的就业总量矛盾尖锐。二是尽管我省劳动力供大于求,但技术工人却供不应求,劳动力市场中“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的现象十分严重,劳动力素质与就业岗位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三是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困难群体再就业难度大。我省有一大批年龄大、缺乏技能,或家庭有特殊困难(如“零就业”家庭)的就业特困人员,缺乏竞争就业能力。四是就业形式日趋多样化,过去正规的、全日制的就业形式,已发展为现在包括季节工、小时工、计件工等多种灵活的就业形式,这些就业形式多数存在就业不稳定、就业周期短等问题,需要经常地为其提供就业服务。这些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就业服务方式、扩充就业服务内容和改进就业服务方法。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越来越活跃的劳动力市场,我省公共就业服务自身却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政府能够投入的经费有限,特别是一些财政比较困难的地区就业服务经费来源还不稳定。由于投入不足,信息网络不健全,就业服务手段落后,提供公益险就业服务的对象范围较窄,免费服务难落实,也无力设立专门项目来开发岗位安置困难群体就业。二是公共就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服务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再就业的效果不理想,服务态度也不能令人满意。部分再就业培训项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培训后再就业率不高。三是随着街道社区服务网点的建立,就业服务工作队伍扩大,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四是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主要是全社会的就业服务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尚未得到协调发展,对非劳动保障部门开办的就业服务机构和职业介绍机构缺乏规范的准入标准,各类就业服务机构、职业介绍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的运行规则和行业规范尚未形成,就业服务的社会化管理与运作的方式比较松散,工作的协调性和统一性有待加强。

可见,不论从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充分发挥就业服务在促进就业中的特殊功能的外在因素,还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改革发展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开创我省就业服务事业新局面的内在要求来讲,我省就业服务工作都必须上台阶、上档次。

四、进一步加强我省就业服务的思路和措施

针对我省就业服务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公共就业服务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今后进一步加强我省的公共就业服务,应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就业服务体系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依托,以向服务对象提供更好的人本服务为目标,以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把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作为就业服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大力加强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把我省就业服务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促进全省就业局势稳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总的来讲,应突出体现在实现“三大转变”、夯实“两个平台”和培养“一支队伍”上。

(一)实现“三大转变”是建立公共服务制度的核心内容

一是服务对象上,从主要为城镇需要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服务,向为城乡需要就业再就业的各类求职人员提供服务转变。目前,我省巨大的就业压力不仅体现在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身上,我省约有15万名城镇新成长劳动力,还有近1000万名需要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他们的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将会给社会安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根本缓解我省的就业矛盾,为实现和谐社会奠定基础,就业服务对象必须从过去只为部分群体服务变为为所有求职者服务。

二是服务方式上,从对劳动力供求双方提供有偿服务,向为城乡各类求职人员提供公益险服务转变,即对城乡各类求职人员提供免费服务。就业服务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公益险服务,是为所有城乡各类求职者提供一种公平的求职就业环境,它不是以谋利为目的的。从我省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对所有求职者实行了免费服务,才可能对所有求职者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公平服务。可以说,这既是新时期对就业服务的要求,也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顺应国际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