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转型期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
48631200000038

第38章 转型期社会保障制度研究(13)

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全面推进

四川省社保局退管处

2003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快步伐,务求取得应有成效。同年7月,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贯彻实施意见。两年多来,各地积极探索,勇于进取,推动了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不断发展。2005年6月,四川省组织开展了对11个地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交叉检查评估,从检查评估的情况来看,各地创造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在探索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在党委、政府的重视下,绝大多数地区都能按要求以党委、政府名义联合制定贯彻实施意见。广安、南充、攀枝花、绵阳专门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宜宾不仅在市、县两级成立了领导小组,而且将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任务纳入政府重点目标考核。与此同时,在文件中专门明确经费渠道。如成都市按退休人员每人每年30~60元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并一次性按不同标准向企业收取移交启动费,2005年已向20个区(市)县社区下拨经费329万元;攀枝花市财政局专门制定了落实社会化管理服务八项任务的经费补贴细则,其中,退休人员住院慰问50元/人·次,丧事协办90元/人·次,生存认证每人补助2元和计算机录入退休人员基本信息0.3元/条,把有限的经费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二是基础工作扎实。从检查的11个市的情况来看,除个别市外,绝大部分市都达到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要求。条件好的地区为基层劳动保障所(站)配备了计算机和电子触摸屏,南充市社保局信息中心人员积极钻研,自行研制了《南充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系统软件》,统一安装到下辖的县(市、区)社保局和部分有条件的社区退管组织,基本实现了网络管理。成都市锦江区社保局在街道、乡镇不具备档案管理条件的情况下,积极探索,与区档案局共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专库,较好的解决了退休人员档案存放和查阅问题。三是规章制度健全。大部分市都统一制定了交接办法、工作流程等,并统一上墙告示。四是管理服务到位。确保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为高龄、特困人员提供满意服务,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如成都市部分社区对高龄、多病和特困退休人员建立台账,分类管理,并向他们发放“援助卡”,定期上门走访看望;有些社区每年为80岁以上的高龄退休人员过生日,有的成立志愿服务队。截止2005年8月,全省实行社会化管理188.67万人,占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96.43%,完成全年97%目标任务的99.41%;社区管理人数119.25万人,比例达到63.21%,提前完成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心下达的任务。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这项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工作步伐,降低了工作质量。一是思想认识仍然有不到位的现象,少部分地区至今未按省上的要求出台实施方案,有些地区虽然制定了实施意见,但在推进工作中一般号召多,具体措施少。二是在经费、场地、人员等方面未完全落实。三是发展不平衡,管理水平不高,服务内容单一。主要表现在国家和省重点联系城市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同一地区内区县之间发展不平衡;社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无论是社区管理,还是社保机构管理和委托企业管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管理服务内容不全、活动更多地突出文体娱乐方面的问题,服务内容单一。四是社会化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普遍较差。只有部分地区实行了计算机网络管理,大部分地区只是进行了单机管理,有的只是简单的电子表格录入,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信息管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我省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城市化进程速度缓慢,大量的人口居住在乡镇和山区。据初步调查,全省企业退休人员190多万人中,居住在县城、乡镇和农村的达到近100万人。因此,要落实好中央和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要求,必须立足省情,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新路子。

一、抓平台建设,构筑统一规范的社会化管理服务载体

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是劳动保障部门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重要依托,是开展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主要载体。加强平台建设,对于构建城乡统筹、上下连通的劳动保障服务网络,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全面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地要抓住贯彻国家有关创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契机,通过建立规范统一的机构,把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落实到基层。一是统一机构名称。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及省上的要求,在街道、乡镇设立的劳动保障机构,其名称统一为“××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在城镇社区建立的组织,其名称统一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机构人员,其名称统一为“劳动保障协理员”。二是统一基础台账。以市(州)或县(区)为单位,建立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基础台账,统一基础台账的格式、内容和各项指标口径,全面反映辖区内企业退休人员的信息和基础工作情况。已配置计算机的要建立统一的电子台账和数据库,其他的也要逐步纳入计算机管理,实现基层劳动保障基础数据的规范化管理。三是统一工作流程。要明确管理服务规则,规范办事程序,统一格式,上墙公布,促进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并接受社会监督。四是统一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统一的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运作,促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有序进行。五是统一服务标准。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服务对象满意为落脚点,以中央有关文件要求的八项工作为主要内容,扎扎实实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切实保证“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工作”六个落实。

二、抓网络建设,形成城乡互动全覆盖网络体系

我省退休人员居住分散,遍及城镇和乡镇。因此,必须立足实际,按照“三级政府、四级网络”,即市、县、乡三级政府和市、县、乡、街道四级管理网络的要求,通过广建网络,在全省逐步形成管理机构网络化、管理模式多样化、管理工作规范化、服务内容多元化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在县城,可以把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组织确定建在街道居委会,隶属街道劳动保障所统一领导,委托街道居委会承担辖区内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职责。一个街道劳动保障所可以下辖管理若干个街道居委会服务小组,服务小组按居住相对集中、人员30~50人为一组,公开选聘高素质退休人员担任组长,组织退休人员开展各种活动。在乡镇,则要立足农村“管理人员难配备、活动场地难落实”的客观实际,可采取先点后面,即先行试点后全面铺开的步骤,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乡镇作为试点单位。在试点推进前,要深入调查研究,特别要取得试点乡镇党政的理解和支持。如南充市蓬安县,在推进农村居住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确定把该县河舒区作为试点单位,先后20余次到河舒区协调,就设立“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的场地、人员配备等问题进行了多次磋商,求得了当地党政的支持,同意利用供销社改制后闲置的房屋作为“中心”办公地点,聘请了原供销社主任为“中心”的主任。试点取得成功后,他们一鼓作气,连续奋战,在全县所有乡镇都建立了“中心”,配备了管理人员。目前,该县7个乡镇都建立起统一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并按乡村集中居住的原则划分成立46个退休人员自管互助组织,管理服务的机构网络覆盖了全县各个角落,形成了城乡互动的良好局面。

三、抓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制度是行动的准则,是工作的方向,是确保管理服务工作落实的重要依据。一是要建立宣传制度。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退休人员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既要得到广大退休人员的认同,也要取得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把退休人员视为宝贵财富,而不作为包袱。因此,可采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宣传栏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宣传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具体步骤;还可以采取印发告知书、给退休人员一封信等宣传资料向退休人员进行直接宣传。通过宣传,使政府职能部门和社区克服畏难情绪和推诿思想,使退休人员打消进入社区后无人管理、待遇无法保障、组织生活困难等顾虑,为退休人员顺利移交到社区奠定基础。二是要建立具体管理服务的制度。为使退休人员在移交过程中程序规范、手续清楚,可制定退休人员进入社区管理协议制度,明确企业、社区双方的权利、义务,社会保险机构作为第三方,负责监交的职能。

为规范管理,可制定社会化管理工作流程,明确退休人员进入社区前后企业与社区的具体操作流程。为保证社区对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有序进行,可制定退休人员政治学习制度、档案管理办法、生存认证制度和文化体育活动办法。为加强基础数据管理,要建立统一的退休人员数据库格式,填制人手一份的基本信息表,为每名退休人员发放联系卡。有条件的地区要在社区配备计算机,统一开发应用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软件,努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三是要建立检查考评制度。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主要任务要依靠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来落实,而对基层劳动保障机构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职责所在。因此,要建立统一标准的检查评估制度,每年定期进行检查评估,把工作经费与工作实绩挂钩,奖优罚劣,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在基层得到真正落实。检查评估的标准中,要着重突出以下内容:街道(乡镇)设立或确定的劳动保障事务机构,是否有负责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专门工作人员,在社区聘用服务人员,是否落实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机构有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退休人员有没有固定的学习和娱乐场地;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是否明确,并在办公场所公示;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主要工作有没有开展起来等。

四、抓规范运作,确保服务到位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政策性强,业务繁杂,既涉及到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因此,要求管理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必须带着深厚的感情,具备爱心、热心、耐心、细心,以高度的责任感,把管理服务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使退休人员安度幸福晚年。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通过采取集中学习、以会代训、交流工作经验、外出参观学习和编印学习资料及有关政策文件等方式方法,大力提倡开展“练内功、正行风”和“以真心换人心”的服务活动,使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工作人员尽快熟悉相关政策,提高业务素质,胜任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二是按制度办事,规范运作。严格按照基层劳动保障机构的职责和社会化管理服务制度认真履行责任,并在管理服务活动中,及时了解退休人员的需要和愿望,千方百计地帮助解决。同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制度,总结经验教训,使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逐步迈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内容。首先,要始终巩固“两个确保”成果,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并努力做好特困退休人员家庭纳入城市“低保”范围和重大节日对孤寡退休人员的慰问活动。

其次,要拓展服务内容,在社区内开展社会保险政策宣传、咨询及查询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电信部门建立社会保险语音查询系统或电子触摸屏为退休人员和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再次,要健全退休人员党组织,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定期组织学习,增强党性观念,教育和监督广大退休人员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抵制“法轮功”等不良倾向的侵入。第四,要充分发挥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建立退休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为退休人员提供预防、保健和康复等服务。同时,妥善处理好退休人员死亡后及生存认证工作。第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通过建立“市、县、乡、社区”四级联动的管理服务网络,城乡互动,切实做到多渠道实施保障、多层面开展服务、多形式组织活动,为退休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他们分享社会发展进步成果,安居乐业,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