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综合运输体系的社会公平性与和谐性研究
48634600000028

第28章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社会和谐性(14)

因此,加强对广大农村交通法规的普及工作是做好农村交通建设工作的基础。通过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宣传和教育,使农村居民了解安全参与农村公路交通的正确方式,掌握避免农村公路交通事故伤害的正确方法,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主动遵守法规规定,形成在农村公路交通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可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海报、墙报等宣传媒体,通过农村公路交通事故案例,使农村居民认识到参与农村公路交通是一件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社会活动,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和技能,才能安全地参与农村公路交通,避免道路交通事故带来的伤害和损失。

第三,提高农村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机动车驾驶员是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减轻道路交通事故伤害和损失的关键因素,针对许多农村地区机动车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驾驶经验不足、驾驶水平不高的问题,应以安全教育为主,改革培训制度,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的同时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水平,保障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以安全教育为主,多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推进交通安全宣传社会化的进程。积极探索与农村交通安全形势相适应的新方法、新措施,让广大驾驶人员深刻感受“无证驾驶”、“黑户车”、报废车、“三无”摩托车上路行驶和低速货车、农用车、拖拉机违法载人带来的严重危害和后果,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安全驾驶。

改革农村的驾照培训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便利的驾照培训和车辆办证条件。整顿农村地区驾驶员培训机构,坚决查处不具备驾驶员培训资质的驾校,规范驾驶员培训和考核过程,杜绝交钱买证、代替考试等现象。同时要考虑到我国农民的经济收入普遍偏低,而目前驾驶证和车辆牌照办证费用偏高,有些农民不是没有办证的意识,而是没有办证的经济承受力。

同时我国目前农用机车培训制度不完善,培训场地一般设置在县城内,农用机车进城又不方便,以至于许多农民不愿去参加培训。所以应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性的农村机动车驾驶员驾驶技能培训。利用志愿者服务、公益性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多种形式和途径,采用灵活、合理、适度的方式和教程,针对农村机动车驾驶员开展公益性的驾驶技能培训,提高农村机动车驾驶员的驾驶经验和驾驶技能。

2)完善农村交通安全设施

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有限,目前在农村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往往把资金投入到道路本身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尽可能增加通车里程,而忽视了道路安全设施的设置与完善。甚至一些农村公路没有任何交通安全设施。农村公路通车以后,由于行车条件大为改善,行车速度也将大幅提高,一些安全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而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

农村公路的交通环境比较复杂,在急弯、岔口、视距不良、路侧险要等路段都必须设有一定量的交通安全设施,才能有效改善行车的安全性。所以在农村公路快速发展的同时,要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为目标,保障农村公路行车的安全。在农村公路上,由于技术水平低,缺乏足够的、稳定的资金来源,所以完全按照需求来设置交通安全设施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针对我国农村公路实际的经济、技术状况,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理想的使用效果为原则,合理地选用、设置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逐步完善。

由于交通事故带有很强的突发性和偶然性,而且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成本所涉及的因素较多。所以,交通安全设施的选用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对于农村公路来说,在选用时还要受到技术水平和资金的限制,不能够完全按照需要进行选用与设置,因此在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选用前,提出“以经济性为前提、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当超前、合理决策”的选用及设置理念。

以经济可行性为前提,具体来说,可行性的意义是“做到或实现的可能”,对于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选用来说,可行性观念至关重要。由于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低、资金短缺,所作出的每一个决策都必须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否则通过决策所投入的成本就成了无效成本。

安全设施的设置在不能同时保证驾驶员生命安全和其他损失较小的情况下,就应以尽量避免死亡事故作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的理念,即在容易引发死亡事故的危险路段适当提高设置标准,而在其他路段则可适当降低设施选用的标准,以充分体现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建设的人性化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当超前。决策是面对未来,而未来意味着不确定因素,因此,决策时应预测未来活动中将出现的各种变化,充分估计其风险,权衡代价与效益。为此,一方面要提高决策者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利用反馈功能进行决策调查,使成本的投入更为合理。对于农村公路来说,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本着适当超前的原则,适当提高交通安全设施的标准,以避免道路改扩建后,由于原有安全设施标准较低,而必须进行二次投资所造成的成本浪费。另外从长远角度出发,还应适当增加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投资百分比。

目前,在我国一般公路建设中,用于交通安全设施的比例约占公路建设总投资的3%左右,与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然而大多数农村公路安全设施的投资还远远达不到这个比例。根据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研究结果,在交通标志上每花费1元,就可在事故损失上节约21元,可以看出,增加交通安全设施的投资比例,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更何况这是一项毕其功于一役的民心工程。合理决策影响交通安全设施投资成本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在当今技术不断更新、各种设施不断推陈出新的情况下就更为突出。因此,仅凭借个人的经验,主观作出判断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来进行决策,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选用应该针对我国农村公路实际的经济、技术状况,遵循低造价、设置简便、易于保养,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理想使用效果的原则,对各类常用的交通安全设施的形式、功能、造价等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到适用于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

3)加强运营管理,改善交通环境

第一,加强车辆的管理,规划农村农用机车服务网。近年来,一些报废车辆、无牌无证车辆由城市转向农村,超载、人货混装等现象在农村非常普遍。农用运输车特别是三轮农用车和拖拉机运输车大多没有全国统一的规范标准,生产厂所在地区或省的有关部门一经认定,就可以生产销售,使得许多农用载客车辆和大量超标超规农用车辆得以生产、销售和使用,这是引起农村交通事故、造成交通混乱的直接原因。

要解决农村交通安全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农用机车的安全使用问题,只有严格控制农用机车销售市场,加强农用机车的管理力度,才能通过提高农村运输机动车辆的技术质量、安全标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农村地区机动车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农村地区机动车上牌领证,通过纳入管理体制,加强机动车年检与保养,消除机动车安全隐患。为促进机动车的上牌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切实减轻农村地区机动车税费负担。农村地区机动车无牌无证行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机动车税费负担较高,因此政府应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出发,制定优惠政策,减少农民的机动车上牌税费,以最低的收费吸引农民群众主动上牌落户,促进农村地区机动车上牌领证。

机动车管理部门深入乡村,提供机动车上牌服务。农村机动车车主不愿上牌的另一原因是嫌麻烦,因此机动车管理部门可以采用巡回的方式,深入农村,为农村机动车车主提供便利的上牌服务,提高农村机动车上牌率。由于机动车长期运转,必然使机件产生磨损和松动甚至损坏,若不及时检修和保养、消除隐患,不仅使车辆的机械效率降低,而且会引起机械故障,严重时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公路、交通、农机、工商、保险等部门和行业,都应将与农民交通有关的机械销售、维修、燃油供应、道路维护、意外保障等纳入工作的重要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简化手序、降低费用、上门服务、开发农村机械小保险、建立农村用油专用通道等方法,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实现农村交通城市化的管理。

第二,大力发展农村客货运输。由于客运交通不发达,农民出行主要靠农用机动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一旦发生事故往往是群死群伤的重大交通事故。因此在农村应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庄发展当地的短途客运,采取政府牵头、农民联合、预存年票等方式发展农村小客运,实现农村客运公交化、网络化、规范化。为促进农业生产模式的改变,走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道路,农机等车辆生产部门应积极开发适宜农村发展需要的生产、交通、运输机械。

政府部门要积极适时地引导农村有资质的村民或专业运输企业,根据实际需要购买各种类型的货运车辆,采取与乡镇、村办企业、供销部门、农资企业进行联营合作等方式,加强信息往来,促进各季节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及农民生活必需品的流通,最终达到拓展农村交通运输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

第三,整顿农村公路周边环境,为农村公路交通提供一个安全的运行环境。

一方面,做好农村公路穿村路段的安全保障措施。完善农村公路穿村路段的交通标志、标线,开发有效降低穿村路段车辆车速的技术,提高路旁居民穿越农村公路的安全设施,提出农村公路路侧经营饭店、旅馆、商店、修车店等的安全规范。

另一方面,加强农村集市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建、改建农村公路时,统筹考虑农村集市的设置,既方便农村居民赶集、交易,又能与农村公路保持安全的距离。对于占道集市,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实施集日交通疏导方案,保障农村公路交通通畅和安全。还有,开展公路路口专项治理工作。以国道和农村主干公路为重点,对公路路口实行专项排查和整治,规范道路开口审批制度,对不合理的公路路口,坚决予以封闭,对不符合公路建设标准的路口建筑物,严重影响行车安全视距的障碍物,予以清除,以保持良好安全行车视线。

第四,推进养护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道路的养护工作可以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和利用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农村公路管理部门应该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养护模式,制定明确的农村公路养护标准,稳定养护队伍或养护承包户,完善乡村道路日常养护工作机制,做到责任明确,设施齐全,养护规范,确保路况良好,保障农村公路的正常使用。

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数据库,为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并逐步制定、总结、完善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针对不同地区农村公路的特点,形成相应的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指导农村公路的具体养护工作。

3.加强政府的交通安全保障作用

1)政府在交通安全教育上的投入

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导致120万人死亡、5000万人受伤,并且,道路交通堵塞和交通污染也成为现代都市的顽疾,日益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阻碍了和谐社会的进程。为了解决交通安全问题,世界各国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总结各国的经验,最根本一点就是,交通安全应从加强公众教育抓起。对公众的交通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是世纪教育。

根据美国交通工程学者威廉·哈顿提出的矩阵模型,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车、路(环境)3个基本要素构成的。这三个要素被称为道路交通系统的“三要素”。其中,“人”是指道路交通活动的参与者,指所有使用道路的人;“车”是指进行道路交通活动的工具;“路”是指供交通使用的设施。

在这三个要素中,“人”是系统的核心,“路”和“车”是通过“人”才能起作用。作为道路交通活动参与者的人,是形成良好道路交通秩序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加强“人”的工作,做好对公众的安全教育,提高全民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意识,使广大交通参与者能够自觉遵守交通公德,自觉遵守交通法律规范,才能保证交通秩序井然有序,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交通安全教育是贯彻国家交通安全政策的先导。交通安全管理任务繁重,工作复杂,其中贯彻实施国家制定的一系列交通安全政策、法律法规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而交通安全教育则是这项工作的先导。各项交通安全政策、法律法规的公布实施,都必须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公众明确其意义、了解其内容、掌握其精神,以便更好地执行。否则,就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同时,随着道路交通的迅速发展、管理规范和管理方式的不断改善,要求人们的交通安全政策、法制观念能同步发展。有效的安全教育在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政策、法制观念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