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研网.构建和谐交通,促进交通发展[Z].2005—07—04
[2]李宏.论和谐交通[J].交通标准化,2007(8):38—42
[3]王波.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设施的评价方法[J].都市快轨交通,2007(4):40—43
[4]宁乐然.论加强对公众的交通安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3):81—82
[5]陶绍兴.以效率与公平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J].科技信息,2007(4):137—138
[6]石京.交通公平性的衡量角度与模型描述[J].铁道工程学报.2009(1):97—101
[7]李硕,杨运平.试论城市交通应遵循公平原则[J].城市公共交通,2006(5):31
[8]王庆云,于强.关于交通公平的理论探讨[J].综合运输,2007(8):5—9
[9]王怀相.公平运输的定义与评价思路[J].综合运输,2006(5):10—11
[10]谭霞.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公平[J].湖湘论坛,2007(2):12
[11]谢雨蓉.交通运输发展中应着力解决的公平性问题[J].综合运输,2008(4):13—17
[12]谢雨蓉,陆华.社会弱势群体面临的交通公平问题及对策[J].综合运输,2008(9):36—38
[13]谢雨蓉.影响我国交通公平的若干因素[N].中国改革报,2008—08—13
[14]张鑫,刘涛,李宏印.对公平与效率的学理思辩[J].理论界,2004(5):44—45
[15]施维克.论我国城市交通政策中的公平原则[J].城市问题,1997(3):40—42
[16]冯浩.交通运输社会公平性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研究[R].交通运输发展中的社会公平问题研究子课题,2008:3—10
[17]刘苗.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系统分析与评价[D].吉林大学.2006
[18]交通部.全国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
[19]叶小斌.关于农村公路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J].经济师,2007(5):191—193
[20]王彪.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公路,2008(1):16—17,20
[21]刘小刚.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交通财会,2008(3):20—22
[22]楼苏萍.农村公共交通的投资[J].宁波党校学报,2006(2):39—43
[23]张冬.农村公路建设问题不容小觑[J].科技创新导报,2008(6):48
[24]张宏华.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J].山西建筑,2008,34(8):298—299
[25]付毅.农村公路交通现状及交通安全设施选用[J].山西建筑,2008,34(18):203—204
[26]夏廷堂.农村交通事故多发的因素[J].驾驶人心理,2007(3):8—9
[27]马洪永,韩桂芬.农村交通事故增多的原因及对策[J].山东农机,2005(6):27—28
[28]蒋斌.农村客运交通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公安学刊,2005(5):72—73
[29]杨文才.浅谈农村公路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08,7(14):48—50
[30]马文田.中国农村公路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探讨[J].中州学刊,2008(3):57—59
[31]凌建荣.完善农村客运网络,满足农民出行需求[J].江南论坛,2005(10):44—45
[32]费志荣,刘小明.我国西部地区综合交通发展的重点[J].综合运输,2008(4):4—8
[33]邹俊万.中国西部交通发展的战略问题[J].学术动态,2000(2):18—21
[34]费志荣.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考[J].综合运输,2008(8):4—7
[35]熊和金.管道运输是西部交通运输的首选方式[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0(6):237—240
[36]谢进城,周密斯.对我国西部交通建设投融资问题的思考[J].新疆投资与建设,2001(1):11—14
[37]赵鹏,郭海燕,刘冰.我国老龄人口交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综合运输,2006(6):35—38
[38]苏鑫,路峰.建设和谐社会无障碍交通环境的对策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7(8):46—48
[39]建设部,民政部,残联.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Z].2001
[40]韩燕华.老龄社会城市无障碍交通环境综述[J].山西建筑,2007,33(25):77—78
[41]欧阳鹏.城市机动性与反社会排斥:国外城市无障碍交通规划对策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08(8):61
[42]林晓言,李红昌,高薇薇.中国交通运输外部性制度分析及内部化政策[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9):127—129
[43]李连成,吴文化.我国交通运输业能源利用效率及发展趋势[J].综合运输,2008(3):17—20
[44]姜燕玲,刘应宗.略论城市和谐交通及其建设[J].山东大学学报,2006(5):107—109,111
[45]贺玉龙,杨立中.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较优势[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12):12—14
[46]李学慧.美国综合运输管理体制的研究与启示[D].北京交通大学,2008
[47]付为.快递企业多种运输方式选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48]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1
[49]中国交通年鉴1999—2010
[50]历年铁路客运时刻表
[51]Inge Mayeres,Stef Proost.Reforming transport pricing:an economist’sperspective on equity,efficiency and acceptability,Center for Economic Studies—K.U.Leuven,2002(9):1—2
[52]Todd Litman.Evaluating Transportation Equity.Victoria Transport Policy Institute,2006(3):3—4
[53]潘昭宇等.北京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改善对策[J].城市交通,2010,8(1):53—59,73
[54]孙孝文.和谐交通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
[55]张宏.北京道路交通事故特点分析及对策[J].才智.2011(9):295
[56]赵金涛,刘秉镰.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5(1):19—21
[57]毛保华,孙全欣,陈绍宽.2008年综合交通结构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9,9(1):10—18
[58]刘敬青.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30年发展回顾[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9(1):24—30
[59]乐园.我国水路运输管理体制[J].水运管理,2009,31(11):13—15
[60]彭明田.中国民航信息系统现状及发展展望[J].计算机工程,2005,31(Z1):61—63
[61]李连成.资源环境友好型的交通运输发展途径[Z].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2007
[62]马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农业考古,2009(6):266—268
[63]苏顺虎.依托铁路运输优势适应货运组织改革促进多经企业物流业务加快发展[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32(6):1—8
[64]傅选义.高速铁路与资源节约[J].中国铁路,2010(12):25—28
[65]谢家友.内河航运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7(10):218—219
[66]吴澎.中国内河航运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水运工程,2010(2):11—15
[67]陆克从.我国内河航运发展策略[J].中国水运,2009,9(2):12—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