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进青铜峡:塞北江南的发源地
48637100000027

第27章 开创历史新纪元——当代文化拾萃(3)

一、民国档案的接收和整理

宁朔县解放后,中共宁朔县委便立即组织10人接收国民党宁朔县党政档案,并及时进行整理和妥善保管。青铜峡市档案馆现保存民国宁朔县政府文书档案(永久卷)174卷,所属年代为1937年至1949年。其主要内容有:宁朔县党部征收新党员指令、训令;宁朔县国民党员入党申请书、国民党员名册、优秀国民党员名册、党务工作调查表、国民党员审查报告;党部执行委员会训令;国民党电报文件、县党部及区分部的各种会议记录;国民大会选举名册、选民清册、参议员调配名册、政府分函、警察局案卷、国民党各区分部分册、档案花名册、国民党三青团及登记表(册)、政治档案案卷、户地统一清册;土地房屋所有证存根1.84万张,户地统一清册30卷,县区域图1张,马鸿逵视察青铜峡水利工程照片20张等。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档案工作

1954年,宁朔县委、县人民政府分别设立了2个档案室,由机要秘书兼管档案工作。1957年,宁朔县档案馆接收了县委和县人民政府两个档案室的1014卷档案,同时加强了对各机关单位档案整理工作的指导。1959年,按照中央发布的《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精神,县档案馆对全县党政部门档案集中立卷归档。1960年,对接收来的15.6万份文件,进行了检索、鉴定。

“文化大革命”期间,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严重破坏,县档案馆保存的县妇联、县商业局等部分部门档案被抢或被涂改,一些公社档案也被烧毁。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档案工作按照国家档案局“恢复、整顿、总结、提高”的方针,逐步走向正轨。县档案馆、党政机关部门档案室、公社档案室,清理“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文件8511份,对需要长期保管的档案进行了立卷归档。随着档案馆基础设施不断建立完善,县属各机关单位、团体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各乡镇整理具有永久、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由县档案馆陆续接收。至1980年共接收县委、县人民政府、武装部、整风“反右”办、路线教育办、团县委、检察院、农业开发办永久长期档案3197卷;1982年~1990年共接收市委、市人民政府、落实政策办公室、计委、妇联、农机局、供销联社、组织部、纪检委、审干办公室、公安局、县团委、宣传部、工业交通局、监委、总工会、统战部永久、长期档案5350卷;1991年~2002年年底共接收市委、市政府、组织部、监察局、统战部、区划办公室、公安局永久长期档案5320卷。

收集的资料和实物主要有:中央及各部委、自治区颁发的奖章、奖旗、奖状、纪念章等共165枚(面);上级领导人出席青铜峡县重要会议所拍的照片25张;撤销机关单位和体制改革中更换名称单位的印(章)模257枚;市志资料8本;《教育志》《民兵志》《体育志》《审计志》《组织史》《邮电志》各1册;《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技术总结》1本;城镇规划、城镇建设及农、林、水、牧地形地质图资料2100份。

三、开发利用

1950年~1976年,档案馆收藏的档案主要为领导机关和领导者服务。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档案的利用范围不断向社会各方面扩大,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订国民经济计划,干部考核、任免、奖惩,落实政策,编史修志都起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档案的开发利用率,更好地为全市经济建设服务,自1984年起,馆内组织工作人员先后编写了《全引目录》《案卷目录》等多种检索工具。还利用馆藏资料编写了《青铜峡市组织机构沿革》《青铜峡市大事记》青铜峡市历届《党代会简介》《团代会简介》《妇代会简介》《工代会简介》《青铜峡市建制与行政区划》《青铜峡市干部任免名录》《青铜峡市档案年鉴》等资料汇编。

四、依法治档

198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颁布以后,市档案局为增强社会公民的档案意识,加大了宣传《档案法》的工作力度,利用集市向群众宣传《档案法》。通过举办文书立卷学习班、办板报,向各单位印发小册子、散发宣传单,领导电视讲话、咨询,举办展览、举行《档案法》知识竞赛等形式,宣传档案在经济建设中的历史性作用。同时,每年分期分批地对机关单位、乡镇、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执法监督、检查。1992年开始,档案局先后制定了《查阅档案须知》《查阅档案规则》《档案库房管理制度》《干部职工学习工作制度》《卫生制度》《门卫岗位职责》《办公楼管理规定》等制度,从而使档案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2000年,按照自治区档案局、吴忠市档案局的要求,市档案局建立了自治区第一家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月17日,市档案局制定了《关于建立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施方案》。市委办、政府办联合向各单位发出《关于建立青铜峡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征集图片资料的通知》。经过7个多月的筹备,于当年11月10日在市档案局举行了青铜峡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自治区档案局、吴忠市档案局、吴忠地区七县市档案局、青铜峡市四套班子、市直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揭牌仪式。市档案局向全市各乡镇、企事业单位发出《关于组织干部职工、青年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通知》,先后有立新川滑石沟村、营门滩村、瞿靖镇、叶升镇龙门村、蒋滩村、市武警中队、邵刚乡玉泉村、邵南村、小坝镇、市第二小学、市职教中心、市农工部等单位的数万名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参观了教育基地。通过参观,使大家详细地了解了青铜峡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市档案馆馆藏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声像档案、照片档案、印模档案和各种图书资料,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各个方面的活动情况,是各项事业发展的真实历史记录。

第五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86年11月19日,经青铜峡市委第21次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青铜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文联成立初期,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借用宣传部、组织部会议室办公,办公条件比较差。

1989年3月至6月,市文联深入自治区、市属厂矿,驻青铜峡部队以及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工会、宣传部(科)、政治部、党办等部门,进行文艺事业发展状况和业余文艺人员的摸底调查,下发登记表2800份。全市计有各类文艺人才553名,分类建立档案。

1989年9月15日,文学工作者协会、音乐工作者协会相继成立。10月5日,美术工作者协会、戏曲工作者协会也宣告成立。1990年2月21日,摄影工作者协会成立。

市文联自成立后,坚持每年都组织书法家义务为军烈属、贫困户、个体户及机关干部和职工书写春联。每年的5月23日,都以不同形式举办“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周年”的纪念活动。

1993年以后,配合有关单位先后开展了“迎新春”音乐演唱会、“三月风”少儿画展、“双拥杯”美影书展等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1998年以后,青铜峡市文联注重履行联络、协调、服务的工作职能,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注重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克服人员少、经费少等困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编辑出版了《青铜峡市少儿歌曲集》,成为全市小学和初中一、二年级音乐补充教材,并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后自治区第一本少儿歌曲专集。1999年,创办《青铜峡文苑报》,坚持贴近群众生活,突出地方特色,服务经济建设,扶持新人新作,追求个性,提倡多样,办出特色,形成风格的办报宗旨。每月18日出版,每期印数2500份,其中,对外交流赠阅80余份,成为青铜峡市对外宣传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

2000年,由市文联倡议发起,在市文化馆举办的“青铜峡市千禧龙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中,共收到95个单位、239人的556件作品,筛选后共展出375件,经评选有138件作品获奖。成功地举办了青铜峡市第一、第二届少儿器乐大赛,获奖率达到55%。此项活动已形成规模,在全市有较大影响。同年,市文联对几年来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成绩突出者予以表彰奖励,并授予“优秀民间艺人”称号。

树立精品意识,精心作好“五个一工程”的规划、征荐及评奖活动。1998年初制定印发了《青铜峡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规划(草案)的通知》。围绕全市“五个一工程”,市文联注重扶持新作,培育新人,对重点作品和重点作者予以大力扶持。每年都举办全市“五个一工程”作品评奖活动,精心挑选优秀作品上报吴忠市及自治区参加“五个一工程“评奖活动。市文工团侯洪章创作的眉户剧《大棚情缘》获全国2000年度“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2001年3月,编辑出版了《创业者之歌——青铜峡市先进人物事迹汇编》(主编丁宏山)。该书收录了68篇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先进人物事迹纪实报告,这是青铜峡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开辟了青铜峡市文学艺术的新天地,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创举。2002年3月,编辑出版了《大河吟风——青铜峡市文学戏剧作品集》(主编丁宏山)。这本集子荟萃了全市80名作者1998年以后创作的100篇文学戏剧作品,全书18.8万字。该书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市文联及广大文艺工作者奉献给全市人民的一份珍贵的精神食粮。2002年10月,由市文联、市双拥办联合编辑出版的《古峡双拥潮》(主编丁宏山、沈学文)。全书共计26万字,分为8个章节,全面反映了全市军民精诚团结、鱼水相依、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美好品格。该书的出版发行,为青铜峡市新世纪的双拥创建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典型。

市文联始终围绕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也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马效忠、王跃先、韦长义、刘泽民、崔美、谢树虎、黎旭雯、戴文烈等9人被香港和世界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国当代文艺家词典》收录,文联进入了文明单位和吴忠市卫生先进单位行列。截至2002年,市文联下设文协、剧协、音协、舞协、美协、书协、摄协、铝厂文协八个协会,共有正式会员610人。

近几年,市文联编辑出版图书颇为丰硕,有青铜峡市文学作品集《烛窗心影》和《情殇》,有《侯洪章戏剧作品集》《天边犟兵》(作者刘志海)、散文集《“骆驼”的罗曼史》(作者鲁兴华、包作军)、《月亮的回音》(作者李振娟)、《风流云散》(作者兰淑芳),还有长篇小说《河媚》、诗集《心灵的花园》、散文集《行吟古峡》《捧着黎明奔跑》,长篇小说《大道无痕》等。

文联组织编印的书籍有:《涛头猎旌》《烛窗心影》《浇铸辉煌》(宣传部文联)《长河飞歌》《大河吟风》《创业者之歌》《古峡双拥潮》《共筑连心桥》《青铜峡少儿歌曲集》《青铜峡美术书法摄影集》等,这些书作对积累和传播青铜峡历史文化,宣传青铜峡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六节文化积累与传播

对青铜峡历史文化进行积累和传播的一位重要人物是俞益谟和他的《朔方广武志》。《朔方广武志》在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由湖广提督俞益谟、拣选知县高嶷纂修,南河功授副使道俞汝钦、固原守备李元臣(均系广武人)等编辑刻印而成的一部专志。《(新修)朔方广武志》二卷,对广武地区地理山川的记述简洁、准确,为我们研究青铜峡地区的军事、山川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尤其是对“一代名将,千古文人”俞益谟记述详尽,为我们今天研究本籍历史人物及其地方历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对青铜峡历史文化的积累和传播中值得一提的是宁朔县知县周克开,前已述及。这位“皆有惠政”“颇具见识且有作为”的官员,理政之余曾编修《宁朔县志》稿。但因未刊行,志稿遗失,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青铜峡的图书出版近几年成绩斐然,先后正式出版了由吴怀章校注的《康熙朔方广武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由吴怀章编着的《古峡揽胜》,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由青铜峡市党史编纂委员会编辑的《中共青铜峡历史大事记》,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由青铜峡军事志编纂委员会编辑的《青铜峡军事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由青铜峡市志编纂委员会编辑的《青铜峡市志》(上、下卷),方志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由青铜峡旅游局编辑的《宁夏青铜峡旅游》,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等。修专志30余部,出版年鉴10余部,文联组织出书1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