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中国最新校园心理建设指导丛书-青春期心理健康必读
48637400000022

第22章 学习方法(2)

学习方法对学习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和培养具有自学能力与创造精神的新型人才都有重大意义。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矛盾双方对立的统一,“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主动摄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培养独立自学能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将来在知识上引起的连锁反应是无穷的。反之,如果不懂学法,或者采用不科学的学习方法,那必然会事倍功半,在未来的事业中也很难有成就。所以,叶圣陶先生教导我们:“教,是为了达到今后不需要教”,“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生以之的习惯”。

(第五节 )学习方法与心理卫生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一个只会被动地学习,不会主动探求知识的人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必将遇到许多困难,甚至无法适应周围的环境。只有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掌握科学的方法是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勤奋、少说空话是必不可少的,成功之门不会向懒散者和浮华之人敞开。但是,光有勤奋和不说空话是远远不够的。世界上勤奋刻苦之人并不少,可许多人终生勤奋,到头来却无所成就。有的学生夜以继日拼命读书,却成绩平平的情况在中学并不罕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倍功半的情况呢?其原因之一,就是这些人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由此看来,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桥梁,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正常发挥。方法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就掌握了打开知识之门的金钥匙。

一、不良学习方法的表现和成因

中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打下坚实基础以待腾飞的关键时期。知识的基础打得是否坚实与学习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学生常见的不良学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一边派”的学习习惯

所谓“一边派”,又称“一边族”,是指那些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一边听音乐,一边背单词;一边听广播,一边读书的人。

“背景音乐”、“环境音乐”对于某些活动的确是有促进作用的。但是,这种效果的产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是对所有的活动都能够提高效率的。对于那些操作性的简单重复劳动,放一些适合劳动节奏的轻松音乐的确可以提高工效,但对于必须高度集中精力的脑力劳动,这种做法则会产生不良的反作用。

一边看书一边做其他事情,会使学习者处于一心二用的分心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分心则是学习的大敌。学习过程是接受新知识的认识过程,需要学习者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注意集中才能感知清晰,记忆准确,思维流畅,想像丰富,使学习取得较大进步。

心理学家彻里(E·chewy,1953年)做过两耳分听实验。实验是让被试两耳各戴耳机,从两耳机中同时收听到两种不同的信息。实验者让被试者注意收听一只耳朵听到的内容并大声复述,然后检查被试者另一只耳朵获得的信息。结果,被试者从没有被注意的耳中得到的信息很少。当原来使用的英文材料改用法文或德文呈现时,或者将课文颠倒时,被试者也很少能够发现。

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远远比不上小说、相声、电视小品,这种状态下,人的大部分注意被学习以外的活动所吸引,学习活动势必受到严重干扰。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在特定的对象上保持并深入下去的心理现象,只有在注意集中状态下的学习,内容才能得到清晰、深入的反映。而有“一边派”学习习惯的学生,由于注意分散,作业容易出错,记单词效率极差,思考问题理不清头绪,得不出正确结论。

(二)学习无计划

表现之一是由老师推着走,老师怎么讲,就怎么听;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作业留多少,就做多少,不留就不知道干什么。自己没有一个确切的计划和安排,学习缺乏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表现之二是兴趣经常转移,今天数学老师讲得有理,于是对数学来了劲头;明天语文老师讲课激发了情感,就对语文倍加青睐;今天搞集邮,明天练跑步,后天又打乒乓球……如此等等,朝三暮四,蜻蜓点水,全凭着一时的兴趣和情绪。

无计划者由于方向不明、目的不清,不仅积极性差,而且学习活动一遇到某些干扰时,就往往半途而废。

(三)拖拉和应付家长

作业拖拉是中学生学习中常见的现象,往往存在于对自己要求不严、意志品质稍差的学生身上。他们常常管不住自己,自制力差,抵不住电视、游戏机及一些有趣活动的诱惑,对于学习兴趣较低,自觉性、主动性差。作业常常拖拖拉拉,能拖到明天的今天就先不考虑。

在“等明天”的借口下,一拖再拖,以至于昨天学的东西,该练习的没练习,今天学的知识,该巩固的没巩固,明天要学的内容,该预习的没预习。到实在拖不下去之时,就采取应付的办法,或胡乱写一气,或走马观花地看一遍,或干脆拿过别人的作业抄一通。总之,应付过老师的检查,即达到了目的。中学时期的学习内容,知识的内在联系很强,有的内容前边没有掌握,下一步学习就发生困难。经常对作业拖拉与应付的学生,因每天皆有新的学习内容,其结果往往形成学习上的“消化不良”,知识残缺。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欠账太多,导致基础薄弱。

(四)疲劳战术与死记硬背

这两种情况容易发生在学习用功但个性较刻板的学生身上,他们缺乏灵活性,对于学习经常采用挤时间的方法,三更睡五更起,终日书本不离手,但学习效率很低。学习是一种紧张的脑力劳动,当集中于学习时,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状态,如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使大脑神经细胞疲劳,从而产生一种保护性抑制。在抑制状态下,头脑缺乏应有的觉醒水平,昏昏沉沉,如果再学下去,便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采用疲劳战术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死记硬背的居多,缺乏对知识内在联系的分析及深刻理解。以重复感知方式进行的机械识记效果远远低于理解基础上的意义识记。因为机械重复的方式不利于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不利于形成知识系统,不利于建立引起联想和回忆的多条线索,不便于知识的提取和应用,因此效率很低。

(五)依赖家长

有的学生独立性很差,学习需要家长督促和安排时间,离开了拐棍,自己就不能独立学习。这种现象,在溺爱教育方式下的独生子女身上较为多见。由于父母的保护过度,事事包办,不仅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也导致了学习上的依赖性,对于稍难的问题,不会分析,不会概括,不习惯开动脑筋思考,理解能力差,有时甚至做对了,也要老师或家长点头才放心。这种依赖性发展下去,会形成不良的个性品质,不仅阻碍学生的学习成绩,严重的还会造成心理障碍,导致社会适应不良。

二、不良学习方法形成的原因

(一)不正确观念的影响

有些不良的学习方法是由某些不正确的观念造成的。

“只要有学习欲望就行”,这种观念认为有学习欲望就能学好,可事实并不尽然。学习欲望作为学习需要转化为学习动机的一个阶段,还只是停留在主观愿望阶段,在没有明确意识到所要实现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方法,没有激起行动时,还不能构成学习动机,不能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退一步说,即使有了学习动机,也不等于有了科学的方法,因为动机代替不了方法。

“只要努力学习就行”,这是一种很有迷惑性的观念。有人坚信这种说法,认为“成功全在于努力”。这种“努力主义”不仅在学习中存在,在其他领域也很有市场。持这种观点的人把学习努力看成了学习成功的唯一条件。实际上,努力只是一项必要条件,仅凭努力刻苦想达到成功是不够的,如果方法错了,即使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要多走许多弯路,从效果上看,是事倍功半的。

“学习时间越长越好”,也是一种不科学的观念。因为学习效果与其说是学习的数量,不如说是学习的质量。人每天除了学习工作之外,还要保证一定时间的睡眠、休息、吃饭、娱乐、锻炼。特别是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是学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如果一天到晚埋头学习,不仅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还会造成生活单调乏味,甚至失去学习兴趣,长期下去,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学习成绩好的人方法便好”也是一种不正确的看法。这种看法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大概掌握着好的学习方法。因此,某些学习成绩落后学生的家长,经常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家长询问、讨教孩子是如何学习的。其实,未受过关于学习方法专门指导的学生,无论学习成绩好坏,大多采取效率很低的学习方法,他们在学习中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与所取得的效果相比是少慢差费的。

(二)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些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所致。有的学生生活作风懒散,无规律,一天到晚混日子,缺乏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有的学生生活无计划,做事不分主次,全凭兴趣和情绪。他们往往自制力差,作业没完成,又抵不住电视节目的诱惑,只好一边干其他事情,一边学习。学习无计划、“一边派”、拖拉应付等常常是不良的生活习惯的表现和结果。

(三)不良性格的影响

性格是人们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儿童的性格是在后天环境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下,通过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基于先天素质的特点上逐渐形成的。家庭成员的世界观、信仰、性格,家长的教育方式、表率作用等都会潜移默化地为儿童所接受,并形成他们的性格。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出的过分依赖性正是溺爱型教育导致的不良性格特征。另外,懒散无计划、拖拉等不良习惯,也反映了学生性格中的态度特征。

(四)教师的影响

某些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忽视启发式原则,往往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缺乏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情境,往往用“死读书,读死书”的方式学习。

还有的教师对工作不负责任,不认真钻研教材,不仔细研究教法,不讲究课堂教学效率,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实压力下,采用大运动量训练的题海战术,每天给学生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学生不是生动活泼有效率地学习,而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一种作业形式,整天淹没在成山题海里。沉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成了主要的学习方式。这种情况下,学生所学的知识很死,缺乏灵活运用和变通的机会,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五)基础不良,学习适应性不好

有些初中生在小学基础打得不好,升初中后面临着诸多的学科和难度加深的课程内容,学习感到非常吃力,上课听不懂,下课作业不能独立完成。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不抓紧努力,往往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滑入学习较差的学生群。造成这种学生学习不良的原因之一是不会学习,适应性不好,在方法上常常表现出被动、拖拉、应付或抄作业等情况。

三、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一)要想学好,先有计划

对于中学生来讲,学习时间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每个人的学习效果却存在很大差异。谁的单位时间的利用率高,谁就能在同等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取得学习的主动权。制定学习计划是科学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他们的自控能力还不强,特别是初中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被无关事情所吸引,忘记学习任务,或对学习活动形成一定的干扰。因此,为了确保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制定学习计划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专家认为关键在于科学地安排时间。在制定计划时,应优先保证学习内容的预习和复习时间;妥善安排好大块时间和零散时间,文理科交叉搭配,提高学习兴趣,减少干扰,提高学习效率。

计划一旦制定,就要坚持执行。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中学生某些不正确的学习方法

直接源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从根本上纠正不良学习方法,确立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有效措施。

1.培养集中注意的习惯

学习的成功,不仅依赖人的聪明才智,而且与一个人的注意品质密切联系着。有些学生上课时思想开小差,做作业时心不在焉,或采取“一边派”,这种学习方法效率极差,其根本原因就是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这种注意力分散,使人的心理活动离开了应该注意的对象,而转向其他的内容。因此,注意对象得不到清晰而完整的反映。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曾说:“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科学研究表明,保持稳定的注意是提高效率的基础,注意的分散是降低效率的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