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中国最新校园心理建设指导丛书-青春期心理健康必读
48637400000027

第27章 学习兴趣(3)

1.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是导致厌学情绪的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受到了普遍的关注,教育投入增加,多渠道集资办学,使基础教育稳步推进。但应该看到,这种发展是不平衡的,在农村和部分经济落后地区,由于经济原因,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办学条件还十分简陋。有的学校缺乏起码的办学设施,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奇缺,教师素质不高。民办教师与学历不合格教师还占很大比例。这样的办学条件,难以形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平。而在我国目前仍存在着城乡差别、就业制度无重大变动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之一仍是升学。在这种教育质量低、升学渺茫的情况下。是非常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产生厌学情绪的。

2.学生的厌学情绪和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效果有密切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课堂气氛的调整,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学有为数不少的教师不能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而总是单调死板地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师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无法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成了装知识的容器,丧失了学习的自觉性,缺乏积极寻求和探索问题的倾向,长久下去,便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变成了一种枯燥无味的负担,厌学情绪随之产生。

教师的语言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语言缺乏准确、生动、简洁、形象、逻辑、趣味等特点,平铺直叙,死板生硬,冗长重复,啰嗦混乱,就不能准确地对教材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无法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因而,学生不容易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不容易尽快形成知识体系。学生必然感到教师所讲的内容平淡乏味,或是茫然不解,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淡漠,导致课堂注意力涣散,产生厌学情绪。

3.教学内容过浅或过深也可引起厌学情绪。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也对学生的厌学情绪有一定影响。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最愿学、最感兴趣的内容,不是已经熟知的过浅的内容,也不是非常深奥难懂的内容。因为过浅的内容达不到学生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学生一看就会,一学就懂,再学等于单调地重复,浪费时间和精力,学起来感到没意思。如果学生长期处于吃不饱的状态。不仅会产生厌学情绪,还会妨碍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样,过深的内容,超出了学生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和原有的知识不能衔接,便会使学生失去信心,甚至悲观、消沉。过浅或过深的教学内容,都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会令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四)学生学业不良是导致厌学情绪产生的内在原因

中学生学业不良与厌学情绪有很大关系。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很多:小学知识学的不扎实,基础较差;升入中学后,学科门类增多,学习内容加深,学习方法改变而产生适应不良;转学造成知识衔接不好而形成断层;某种原因落课太多跟不上进度;父母不和,家庭环境不好,造成情绪低落而影响学习,升入高中后,在重新组合的班级中失去了过去优越地位,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落差,缺乏学习热情而导致学业不良等等。中学教材内容内在联系紧密,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他们在课堂上常常兴趣索然、坐立不安、烦躁压抑、注意涣散、不能专心听讲。

有的教师面对学生的这些表现,不是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分析原因,进行鼓励、教育、疏导,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使之跟上学习进度,而是一味地采取训斥、体罚、告状、罚款等错误做法。这些简单粗暴的做法,不仅使学生受不到教育,反而会加重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和对学习的厌倦。

当前学校中频繁进行的考试、排列考试名次等做法,使学业不良的学生屡遭失败,经常受到人们的忽视、轻视、鄙视、奚落,求知、自尊、交往的需要都不能从学习中得到满足,对学习也就从没有兴趣发展到憎恨,有的不愿上学,有的毁坏书本,有的逃学旷课,最终导致流失。

四、消除厌学情绪的心理卫生指导

中学生的厌学情绪及行为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它降低了办学效益,对普及义务教育起到了滞后作用,妨碍着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教育目标的实现,导致国民素质低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上不去,经济的腾飞、科技的发展、四个现代化的实现都将成为空话。因此,消除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情绪及行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中学生的厌学情绪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单靠教育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综合治理。首先要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大环境,改善和提高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扭转当前经济收入的脑体倒挂、分配不公局面,端正人们对教育和知识的认识,其次,要把中学生的厌学情绪导致的流失行为上升到违反《义务教育法》的高度来认识,使家长、雇主意识到:指令及接受孩子留学经商务工不是家庭、个人间的私事,而是一种违法行为;再次,从教育内部,一方面要转变教育指导思想,端正办学方向,使目前的升学教育、应试教育转到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要增加教育投入,广开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增强教育自身的吸引力。只有教育内部、外部各自转轨,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良性循环,才能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教师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提高教师素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也是制止学生流失,消除厌学情绪的关键环节。要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思想业务素,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应采取一定的政策和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大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尽快完成教师学历达标任务,着重抓好教师岗位培训,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从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优秀教师上课,能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运用启发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不仅动脑,还要动手动口。因此,能够紧紧抓住学生,引起探索,培养训练学生的能力。这样的教学,不会使学生厌学,出现的是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局面。

(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下决心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才能使之身心健康发展。学校中考试不断,使学生超负荷地学习,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形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这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出现厌学情绪的重要原因。

有的教师课堂45分钟效益不高,却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以此来加以补救。甚至有的教师,以加大作业量的方式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这是一种失职的过失行为。教师应从转变旧的教育思想入手,深化教育改革,深入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向课堂要效益,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三)满腔热情地关怀学业不良的学生

满腔热情地对待学业不良的学生,爱护、关心、帮助他们分析造成学业不良的原因,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补救,这是制止流失、消除厌学情绪的重要方法。要抓住提高自信心这个环节,寻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阶段目标,使之可望可及,并在其取得成功后真诚地给予鼓励。提高学习兴趣。教育实践证明,满足学生情感上对于成功的渴望及自尊的要求,是消除厌学情绪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