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电信事业
1851年印度建立第一条电报线路,1881~1882年度印度就在加尔各答建立第一个有50条线路的电话中心。但在殖民统治时期,印度电信事业发展缓慢。到1948年,印度仅有电话机8.6万部,电话交换机321门,电话线路10万条,长途公用电话局338个,电报局3324个。独立后,印度的电信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到2000年3月,电报局增加到9.29万个,电话交换机增加到27909门,增加86倍;电话线路增加到3277万条,也增加了326.7倍;电话机增加到2651万部,增加307倍;长途无线电话线路达到16.9万公里,长途光纤通信电话线路达到17.13万公里。重要的是,目前印度的电话交换已从手工发展到全部实行数字电话;在全印60万个乡村中,已有37.4万村庄通了电话;电报服务也已遍及全印城乡。从1981年起,印度还开展了移动电话服务。现在移动电话也在印度主要城市迅速发展起来。自1973年开办国际电话业务以来,印度的国际电话服务也发展很快,已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了电话联系;目前印度的国际电话服务也已完全实现卫星通信电话服务;电传服务也广泛用于国内国际通信服务之中,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也广泛运用于印度的通信服务中。全印无线电台系统和电视系统都已经建立起来。随着收音机、电视机产量的提高,电台通信和电视通信服务也不断增多,并逐渐进入千家万户。
五、财政金融发展
在殖民统治时期,印度财政金融体系就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独立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印度的财政金融事业也获得了极为重要的发展。1950年印度宪法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的职责,也划分了各级政府的收入来源。为了协调中央和各邦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印度还实行了联邦财政分税制。从而在印度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财政税收体制。同时,为了加强对货币金融的管理,印度在建立中央银行的同时,还建立了许多国有化银行和专业银行,也允许私营银行在印度存在和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资金融通,形成了颇具印度特色的银行金融体制。
(一)财政税收
1.财政制度
与行政上实行联邦制一样,印度的财政也基本上由两级组成:中央财政即联邦财政和地方财政(主要是各邦财政)。在两级财政体制中,筹集资金的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和各邦政府,因此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都有明确划分,但重大财权都集中于中央政府,如中央政府统一制定财政政策,统一安排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统一制定各种财政规章制度,统一处理各邦财政收支余额等,在印度建立起中央集权,地方分级管理的财政管理体制。该体制始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全印只有一个账户,即公共账户,各邦政府的账户只是中央政府公共账户的分账户。1935年印度政府法公布后,才产生中央政府和各邦政府在财政方面的分权制,各邦政府的会计余额也才与中央政府的会计余额分开,并建立各邦政府单独的公共账户,记载各邦的财政收支情况。1950年的印度宪法又把单一的公共账户分为统一基金、公共账户和应急基金等三部分,并规定各级政府的所有税收、发行国债、发放和收回贷款和预支等,均构成统一基金,在中央政府财政中为印度统一基金,在各邦政府财政中为邦统一基金。各级政府的其他收支,如储蓄存款、劳务收入及国外汇款等,均记入公共账户,在中央政府财政中为印度公共账户,在各政府财政中为邦公共账户。两种账户相互独立,余额却合为一体。为应付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印度中央政府和各邦政府都设立应急基金,由印度总统和各邦邦长根据实际情况动用。印度宪法规定,除法定权力机关外,任何部门不得征收赋税;除宪法规定的方式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支配各种基金;只有经过立法机关批准才能动用公共资金。
2.税收制度
印度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直接税主要包括所得税、公司税及利润税、遗产税、财富税、馈赠税等。间接税主要包括关税、联邦货物税、营业税、车船税、商品税及其他税收等。印度对直接税实行累进制,税率随着收入和财产价值的增加而提高。当然,对个人所得税也规定了免税限额,只有在限额同时,印度的间接税实行从量税或从价税,与商品产量或商品价值挂钩。一般说来,大众消费品的税率较低,而奢侈品的税率较高。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印度政府的税收逐渐增加,从1990~1991年度的8772.3亿卢比到2001~2002年度的37135.5亿卢比,增加4倍多。长期以来,个人所得税及公司税、关税、货物税、销售税等在印度政府税收中战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2001~2002年度印度政府3.7万亿卢比税收中,个人所得税及公司税、货物税、销售税等的收入都在8亿卢比以上,分别占税收总额的20%以上,关税约占15%。
(二)货币金融
1.货币制度
印度货币的基本单位为卢比,1卢比等于100派萨。卢比纸币由印度储备银行监制,可以控制和发行从2卢比到1000卢比的各种面额的纸币,印度政府财政部也可印制小额卢比。但是印度储备银行发行货币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发行准备基金。直到独立后一段时间为止,印度一直实行比例准备金制度。据此,发行基金中的40%必须由金币、金块和英镑债券构成;只有其余60%可为卢比硬币、印度政府发行的卢比债券、可兑换的汇票及在印度可支取的期票等。后来,印度才实行纸币发行的最低准备金制度,即规定发行准备金中应包括一定数量的黄金和外国债券等。
1957年修改印度储备银行法,降低发行货币所需黄金外汇储备,促使印度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印度卢比也于1966年大幅度贬值。由于外汇短缺,印度政府还在1973年公布新外汇管制法,对外汇实行严格控制。同时还决定把卢比与英镑脱钩,使卢比的对外比价与英镑、美元、日元、马克和国际货币基金特别提款等一揽子货币挂钩。20世纪90年代印度进行经济改革以来,印度政府又决定印度卢比在贸易结算中可以全部兑换成其他货币,从而使卢比在经常项目下可以自由兑换。同时,印度政府还提出,要尽快使印度卢比成为完全可自由兑换货币。只是由于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推迟了印度货币自由化的进程。前不久,印度政府又提出,要在21世纪初期使卢比成为完全可自由兑换货币,但是印度货币卢比要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长期以来,印度卢比对外汇价随国际市场的行情波动。目前,美元与印度卢比的汇价约为1美元兑换46卢比。
2.银行金融体系
(1)中央银行。印度储备银行于1935年4月建立,1949年被印度政府国有化。并由中央政府任命总裁和两名副总裁。另在孟买、加尔各答、马德拉斯和德里等地设有分部。地方董事会由中央政府任命。自成立以来,该行就为印度中央政府中央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作为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信贷的调控者和国家外汇的保管人。独立后,该行有一些新功能。一是监督银行,促进印度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功能;二是要求各商业银行改善金融习惯,扩大在农村和小城镇的金融业务,促进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功能。
(2)商业银行。印度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1947年,印度已拥有648家银行和4819家分行。1949年印度取消一些不合规定的银行,到1950~1951年度有商业银行430家,到1980~1981年度只有4家。许多小银行通过合并而成为大银行,到1990~1991年度,印度有表列银行271家。为加强对商业银行监督管理,印度逐渐把大商业银行国有化。到1980年印度国有化商业银行达到28家,占全印商业银行存贷款总额的90%以上。大商业银行国有化后,印度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特别是在农村的分支机构迅速扩大。分支机构总数从1969年的8260家增加到2001年的65624家;到2001年6月31日,在农村的分支机构达32574家,占各商业分支机构总数的49.4%。印度公营银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济效益下降,且一直保持低水平。在1981年至1988~1989年度,印度国家银行集团盈利率分别仅为0.19%和1.2%;国有化银行盈利率分别仅为1.0%和1.7%;而印度外国银行的盈利率却分别高达6.3%和9.1%。
(3)保险公司。印度保险业主要由人寿保险和综合保险组成。人寿保险始于1818年英国人建立的东方人寿保险公司。到独立后的1956年,印度有人寿保险公司154家和16家外国人寿保险公司及75家互助会。当年印度政府接管了所有人寿保险机构,成立印度人寿保险公司垄断了印度的人寿保险业务。1998~1999年度,该公司获得的投保金额达53793.6亿卢比,保费收入达2031.16亿卢比。印度综合保险始于1907年印度人建立的印度商业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后来外国人又成立了一些综合保险公司。独立后,印度经营综合保险业务的公司增加到107家,后来逐渐合并成4家,即国家保险有限公司、印度保险有限公司、东方保险有限公司和联合印度保险有限公司等。印度政府注意对综合保险公司的监管,并于1972年将上述综合保险公司国有化,并成立综合保险公司。1998~1999年度,该公司获得的保费收入达915.8亿卢比,净收入达840.2亿卢比。
3.金融市场
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印度政府注意金融市场发展。货币市场主要为中央政府的短期借款、1年以内的国库券的交易和银行间短期资金的拆借等。2001~2002年度联邦预算估计的市场借款为11885.2亿卢比;而到2001年12月28日为止,中央政府的市场借款已达11770.4亿卢比。由于从2001年5月14日起停止发行14天和182天的国库券,因此增加了92天和364天的国库券的发行,仅从2001年5月16日起就发行92天的国库券25.0亿卢比。此外,印度银行间资金拆借活动也很活跃。
印度特别重视资本市场发展。印度的资本市场分为公债市场和工业债券市场。公债市场主要指买卖印度储备银行担保的政府债券和半政府性质债券所形成的市场。工业债券市场主要指买卖公司债券和股票所形成的市场。印度资本市场的主要投资者为印度国家银行等商业银行、人寿保险公司等专业金融机构、居民和社会机构投资者等。
早在19世纪30年代,印度孟买就开始非正式股票交易。到1947年印度证券交易所已发展到6家。独立后,印度证券交易所有较大发展,1995年已增加到23家,仅次于美国。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孟买证券交易所和国家证券交易所。在印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数也不断增加,1999~2000年度更增加到9871多家,公司股票市值为91284.2亿卢比,仅孟买股票交易所的交易额就达68502.8亿卢比。通过股票上市,公司从证券市场筹集大量资金。1999~2000年度,印度的资本发行额达到6125.9亿卢比;2001年4月至12月的9个月时间内,21家新上市公司就从股市筹集资金377.7亿卢比。
六、对外经济联系
(一)对外贸易量的扩大
独立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印度在满足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商品的需要的同时,还不断增加商品出口,不仅扩大农矿产品出口,而且发展和扩大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从而促进了印度的商品出口逐渐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