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组织行为学概论
48643000000003

第3章 绪论(2)

(二)人是组织中的首要资源

在组织中的人力、物力、财力及信息等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因为在组织的业务活动中,综合运用人力、物力、财力及信息等资源,让它们发挥作用,以谋求实现组织目标,最终要通过人的管理来进行。因此,在现代社会组织中,重视人的因素,重视人力资源潜力的挖掘,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是非常重要的,人是组织中的首要资源。

(三)人是组织活动的主体

在现代和谐社会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深入组织管理活动中,人在组织活动中不是被动的,而是组织活动的主体。所谓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把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作为一切组织管理工作中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要求组织管理中要关心组织成员的生活、尊重组织成员的人格、相信他们的工作、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的管理。而组织行为学着重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这将有益于组织管理者更充分地了解组织成员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从而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激励和发挥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社会物质财富,顺利实现组织既定目标。

四、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

任何一门学科不仅要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还要明确它的学科属性。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确定自己的研究对象的同时,也规定了自己的学科性质。

(一)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具有边缘性、综合性

组织行为学虽然应用了心理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的成果,研究了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但不能简单地把组织行为学理解为“应用于管理领域的行为科学”,因为组织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十分复杂,在组织管理实践中,需要综合运用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管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知识来解释组织中人的行为。因此,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和渗透而形成的边缘性、综合性的学科。

(二)一门研究人的学科,具有两重性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中的“人”,他既是生物性(具有与动物相类似的生理构造和生理机能的自然属性)的人,又是社会性(具有与动物本质区别的语言、劳动、思维、意识的社会属性)的人。因此,从生物性看,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人具有自然属性,从社会性看,组织行为学所研究的人又具有社会属性。正如马克思所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看,组织行为学又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三)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具有实用性

相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来说,组织行为学属于应用性学科。它的根本任务就是将其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组织管理实践中,为提高组织绩效、实现组织目标服务。事实上,在组织管理领域中,组织行为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可以为组织管理实践提供服务,它广泛应用于政府机关、学校、企业、军队等组织管理中。如在企业组织管理中,帮助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协调组织人际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构建组织文化、提高生产效率等,帮助研究组织结构、领导作风等问题。组织行为学将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组织管理领域中日益显示出自己的价值。

五、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内容

组织行为学涉及管理领域中人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个体心理与行为。它是组织行为学在微观层面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因为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的构成基础或构成细胞。个体心理与行为是个体在组织活动中反映出来的各种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其核心内容是激励理论,即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此外还涉及滚体的认知、需要、动机、态度、个性差异等方面的问题。

第二,群体心理与行为。它是组织行为学在中观层面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群体的规模、类型、群体行为结构与功能、心理机制、动力理论与人际关系理论。它是指群体成员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及行为特点的总和。包括群体凝聚力、群体士气、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信息沟通等内容。其中核心问题是人际关系理论。

第三,领导心理与行为。它揭示领导者的素质、行为模式与被领导者的工作效率的关系,揭示领导者正确选择领导方式、提高领导效能的途径和方法。领导心理与行为是影响组织、群体、个体行为,进而影响生产效率与效益的一个关键因素。其主要内容有领导的概念、领导理论以及领导的有效性等问题。

第四,组织心理与行为。是组织行为学在宏观层面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组织的结构对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以及组织变革发展中的心理障碍与对策,以增强组织行为的合理性、有效性,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组织心理是指在实现同一目标而组合起来的两个或多个不同层次、不同职能的群体在组织环境影响中所构成的心理或行为。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的概念、组织结构、组织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与发展等。

研究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的共同点是:组织目标。也就是说组织行为学研究三类行为都是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的预期目标。

总之,组织行为学是以组织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因素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群体、领导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完成组织预期目标为目的的学科。

六、组织行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和渗透而形成的边缘性、综合性的学科。它与许多学科知识密切相关,其中最为密切的有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行为科学、工业心理学等。

(一)组织行为学与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其内容分为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倾向性个性心理(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信念、理想、世界观等)和非倾向性个性心理(能力、气质、性格)。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是一定组织范围内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显然,它要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是普通心理学所揭示的心理活动一般规律在组织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是研究一定范围内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特殊规律的。

(二)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是用科学方法改进管理效率与效益的一门应用科学。

从严格意义上说,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联系

主要表现在研究目的相同、研究对象一致、研究内容大同小异、很多理论来源相同等方面。集中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与人的行为的联系上。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动因,心理活动只有通过行为才能表现和衡量;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行为是在一定心理活动指导下进行的。总之,心理活动与行为是不可分离的,因此,组织行为学在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时,不能不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而管理心理学在研究研究心理活动规律时,也不能不研究人的行为。

2.区别

(1)研究对象的不同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指外观的活动、动作、运动、反应或行动)。管理心理学是管理过程中各层次人员的心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因此,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上各有侧重。组织行为学侧重研究行为的规律性,而管理心理学侧重研究心理活动的规律性。不仅如此,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相比,其理论基础更为广泛、应用范围更广。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生理学、生物学等都是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和来源;而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来源主要是心理学,在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心理学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着重把心理学的原理用于管理之中,侧重于理论研究,而具体方法、实践管理技巧和技术较少;组织行为学则是行为学和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原理综合运用于组织管理中,不但有理论研究,还有许多具体应用方法、技术。因此,人们普遍认为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心理学的新发展。

(2)理论基础的不同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是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等,其理论基础范围比较宽广。

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

(3)学科性质的不同

组织行为学属于行为科学,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管理心理学属于心理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4)形成背景的不同

1949年“行为科学”一词出现,1953年正式命名组织行为学,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形成组织行为学,20世纪80年代组织行为学被划分为宏观组织行为学和微观组织行为学。

莉莲·吉尔布雷斯《管理心理学》于1914年首次使用“管理心理学”一词,随着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工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学说的发展,莱维特1958年正式使用“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三)组织行为学与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包括三层含义:第一,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规律,研究目的在于掌握人的行为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来控制和预测人的行为;第二,行为科学是由多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它吸收并利用众多学科的有关知识来探索人的行为及规律,在这些学科中占核心地位的是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第三,行为科学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把行为科学应用到教育方面,就构成了教育行为学,应用到各种组织的管理中,就构成了组织行为学。这也就是狭义的行为科学的含义。其实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行为科学的应用范围就进入到了组织行为的研究阶段,并开始形成了组织行为学。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出,组织行为学与广义的行为科学既相互联系,又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与狭义的行为科学基本一致。

(四)组织行为学与工业心理学

对组织行为学影响关系最大的是工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是一门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来分析工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领域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工业心理学又包括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组织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

可见,组织行为学与工业心理学所研究的内容有交叉和重叠的关系。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以人的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组织行为学,也正是心理学原理应用的新成果。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原则、方法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原则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总原则是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一般说来,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研究程序的公开性原则

组织行为学大量采用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研究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因此其本身带有一定程度的神秘性。那么要保证其研究成果可靠可信,就要采用公开的研究程序,公开说明研究的全过程、所用的程序、所测的变量和测量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其他研究人员只要按照这种研究程序和方法去做,就能够得到相同的结论,以便进一步验证,增强可信度。

(二)收集资料的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原则要求在科学研究中,客观、如实地收集、占有数据和资料,即所得实验结果和测量数据材料必须真实可靠,不能够任意改动。由于人的心理与行为有自身的产生和发展变化规律,而且人的心理是一种内在体验,难以直接对它进行观察和测量,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通过人的举止言谈、表情和活动等外在行为等进行观察、分析和测量来间接判断,因此要尽可能避免研究人员受自己个性和主观偏见的影响,导致出现主观猜测与臆断现象。这一原则也是任何科学研究方法的最基本的原则和重要的特征之一。

(三)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的发展性原则

要求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组织中的个体、群体、领导者、组织心理和行为活动,它们会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和发展。因此,要把握时机,善于发现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的心理与行为活动变化与发展规律,从而顺利实现组织目标。避免轻易用前人的成果与结论去解释或解决已经变化了的新现象、新情况。

(四)分析方法的系统性原则

要求把组织看作一个开放系统,既从组织与环境的联系,也从组织内部的联系去考察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既要把每个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都置于整个大系统中去研究分析,还要把有关方面的知识从过去到现在加以系统化、条理化。不仅从时间、地点、条件等客观因素方面,还要从主体内在的身心状况方面,以及它们相互联系上研究组织成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