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的变化趋势是全球化,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市场;同时世界也为中国的管理者们提供了更宽阔的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空间。中国的管理者们首先要认清中国经济的特征:传统经济与知识经济并存,过剩经济与短缺经济并存。在面对和适应这一快速变化环境条件下,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保持企业持续发展?如何创造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能力?如何实现有效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如何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等等。
正如一则在高级工商管理培训中流传甚广的故事所讲: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价: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
另一只鹦鹉前则标价: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
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
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
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
店主说:“不。”
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
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各方面能力都是最强的,但恰恰是最会用人的、最懂得如何激励下属的管理者。通过将比自己更强的人组成一个高效的团队,从而提升组织的绩效。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经常由于追求完美主义,事必躬亲,总觉得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技术攻关人员、高绩效的营销人员,但却成不了优秀的管理者。
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最严重的问题也是“人”。组织行为学为管理者们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活动机制,为管理者走进员工的内心世界,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创造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提供了科学方法和真知灼见。
正因为如此,组织行为学已经成为现代工商管理的学位教育以及职业培训中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总结我们多年来在组织行为学教学和研究中的成果,我们编写了这本教材。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反映企业管理实践的最新发展情况。本教材力求反映企业管理实践领域的最新进展,增加了情商和逆境商等新内容。
2.贯彻案例教学的思想。本教材编入了一些国内外组织行为学的案例,以便学习参考和课堂案例教学研讨。
3.注重系统性。本教材根据组织行为学学科的特点,从个体行为分析切入,然后是群体和团队,最后是组织层面分析。全书安排了14章内容,完整地体现出本课程的知识体系,便于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
4.结构完整。本教材结构完整,每章有开篇案例、学习要求、思考题,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知识和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书中还附有讨论案例,便于进行课堂案例研讨。
5.注重实用性。组织行为学的内容庞大而复杂,涉及面较为宽泛,本教材坚持从实用出发,紧紧围绕提升理念、培养能力这条主线,不仅注重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介绍,而且更加注重组织行为学理论方法应用的培养和训练,力求通过对组织行为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全书共分14章,写作分工如下:叶龙编写第1、2、3、4、12、13、14章;史振磊编写第5、6、7、10、11章;吕海军编写第8、9章。全书由叶龙、史振磊统稿,李培煊教授主审。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组织行为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有益经验,参考和引用了国内外有关教材、专着、案例和文献资料,因各种原因,未能一一注明,在本书最后列举了主要参考文献,在此谨向各位作者深表谢意。
由于我们的学术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同行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6年8月于北京交通大学红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