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体行为的自我管理
学习理论在组织中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管理他人的行为,还可以用于个体对自己行为的管理,这就是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自我管理是指个体管理自己的行为,从而减少外界管理控制的一种学习技术。为什么在组织内自我管理是重要的?这是因为,首先,管理者在实施强化措施时,可能会有许多员工的行为未被发现;其次,实施强化措施的管理人员会变成某种目标行为的一种信号,因而当那位管理人员不在工作现场时,那种目标行为就不会完成,只有当他在场时,才能完成目标行为;再次,实践表明,当员工参与制定组织的那些强化措施时,他们有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个体管理自己的行为所运用的方法和管理者进行强化的方法是相类似的,其基本过程包括:设置行为目标,观察自己的行为,测定自己行为结果,并与目标标准进行对比,当行为达到标准时进行自我强化(如自我庆贺、自我满足),当行为未达到标准时进行自我惩罚(如自我谴责)。大多数优秀的管理者都希望员工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能够实现他们自己制定的目标。但是员工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程度各不相同,优秀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员工的能力特点,将外部管理控制和员工的自我控制综合起来,来规范员工的行为。
2.5情商及逆境商
2.5.1情商
1.情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长期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智力的开发,以为智力的高低决定一个人日后的成功与否。
有关研究也表明,一个人的智力与其社会经济地位有一定的关系,智力是决定成功的重要因素。
然而,传统智力测验所测的内容太多地顾及主体内部的认识活动的结果。或者说,它们太注重于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的重要性。而这些能力更多地与学习能力相联系,所以它们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人们的学业成绩。但是,学业成绩又能多准确地预测人们离开学校后的前途呢?如果智力测验无法预测谁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谁会赢得声望以及谁会享有令人满意的社交生活,那么它存在的实际价值又能有多大呢?
由于传统智力测验所测的智力内容明显范围过窄,无法真正反映一个人的智慧能力,所以心理学家们不断地致力于拓展智力概念的内涵。这其中尤以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嘉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影响最大。嘉德纳认为,传统上根据智力测验所界定的智力,在概念上窄化到只适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他强调人类的智慧至少应包括以下7种不同的智力:言语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嘉德纳在其理论论述中曾着重提到了人际智力和自知智力两种。他认为人际智力是“能够认识他人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作适度的反应”,自知智力则是自我认知的关键,指的是“能够认识自己的感受,辨别其异同,作为个人行为的依据”。
在这两类智力中,嘉德纳明确提到了认识他人和自我情绪的重要性,这为以后情商概念的产生作了有利的铺垫。然而,嘉德纳对智力的定义和分类仍具有强烈的认识色彩:强调如何了解自身与他人的动机与工作习性,并将其运用于生活中以促进人际的和谐。对于情绪本身的作用,嘉德纳尚缺乏深入的探讨。
到了20世纪中期,在心理学界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主要是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华生认为心理学应以客观的可观察的行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应抛弃“意识”、“情绪”、“心理状态”等术语,他反对对那些他认为“不可捉摸”的内部过程(如“意识”、“欲求”、“情绪”、“意志”等)进行研究。后来的行为主义者也基本上继承了华生的这一思想。行为主义思潮风行了近半个世纪,这也就使一切内心活动(包括情绪情感)一直都被排除于科学研究之外。
此后,随着20世纪60年代末期认知革命的到来,心理学的重心转移到研究人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在研究人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中,认知心理学家喜欢把人脑与电脑相比,却忽略了一个事实:人不仅具有像计算机一样的逻辑理性和认知加工能力,而且还受情绪、情感、动机等感性力量的作用。可以说,认知心理学家们所绘制的心理版图是很不完整的,无法解释狂热的情感是如何左右人的行为一类的事实。为了自圆其说,这类学者只好无视于兴奋和激动、恐惧和悲哀、抑郁和喜悦等诸多情绪对人类认知和行为所带来的强大影响。而事实上,这些情绪无时无刻不在作用于我们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情绪的参与,我们的人生才会显得如此的丰富多彩、趣味无穷。这一时期的认知心理学家一味强调人的理性,而对情绪情感的作用仍然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似乎忘了人不仅是理性的人,而且也是有感情的人。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强调人脑的理性加工是不足以揭示人类千变万化的心理世界的,情绪情感的重要性终于得到了重视。在过去20年左右的时间里,心理学家对情感与思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一广泛的研究领域被称为“认识与情感”。情商概念的提出也正是建立在这一阶段纷纭而出的研究成果之上,并很快在心理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吸引了众多心理学家前来参与研究。
然而,何为情商?在萨罗维(Salovey)和梅耶(Mayer)的早期论文中,是根据情商包含的能力来定义情商的。他们的最初的定义是“监察自身和他人的感情和情绪的能力,区分情绪之间差别的能力,以及运用这种信息以指导个人思维和行动的能力”。但是这一定义在某种意义上仅仅论及对情绪的知觉和调节,忽略了情绪在思维过程中的促进作用,显得单薄。1996年,他们对定义进行了修正:情商包含准确地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思维过程中的情绪促进能力,理解情绪及情绪知识的能力,对情绪进行成熟调节的能力。这4方面能力在发展与成熟过程中有一定的次序先后和级别高低的区分,第一类对于自我情绪的知觉能力最基本和最先发展,第四级的情绪调节能力比较成熟而且要到后期才能发展。
1995年,丹尼尔·高尔曼在他的《情商》一书中也提出了他的观点。他认为情商包括5个方面的能力: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情商理论关于情商的核心要点在于强调:认知和管理情绪(包括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自我激励、人际交往三方面的能力。这种对于情商的理解,相对来说,是比较完善的,然而国内一些研究者也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对之进行了校正。认为该定义以及相应的情商的内涵把动机、兴趣、意志等排除在情商理论之外,这种理论仍然是不完善的。事实上,动机、兴趣、意志与情感有密切关系,有的甚至就是一种情感或情绪。
因此,国内有的情商说的研究者在国外情商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情商的定义以及内涵,将动机与兴趣考虑进来,认为情商是指人认知和调控自我及他人的情感,把握自己心理平衡;形成自我激励、动机与兴趣相结合的内在动力机制;形成坚强和受理性调节的意志;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等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具体包括以下部分:第一,认知和控制自己的情感;第二,认知和驾驭、调控他人的情感;第三,动机、兴趣和自我激励相结合的心理动力;第四,坚强而受理性调节的意志;第五,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综合国内外两种观点才是对情商比较完善的理解,情商应该包含以下5种心理素质和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情绪情感调控能力,了解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即移情能力),动机、意志与自我激励相结合的心理动力,人际交往能力。
2.情绪与情感
情绪与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它们都是一种体验的反映,但是两者之间也有一些区别。
情绪是有机体与自然需要(如吃、住、睡眠等)是否获得满足相联系而产生的。情绪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但人的情绪在本质上与动物的情绪是不同的,人的情绪是受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教养的影响和制约的。情绪表现的形式比较短暂和不稳定,一般是由于当时特定的条件所引起的,具有较大的情景性,随着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改变和消失。例如,零乱不卫生的环境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而清洁的环境使人产生舒适的心情。
情感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情感与人的社会需要是相联系的,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如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情感、自豪感、羞耻和良心等,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条件下形成的高级情感。它多用于表达内容方面,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也很密切。一方面,情绪依赖于情感。情绪的各种不同的变化一般都受制约于已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另一方面,情感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总是在各种不断变动着的情绪中得到自己的表现。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及其特点就不可能现实地存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同一种情感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情绪表现。例如,有爱国主义情感的人,当看到祖国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时,是多么的兴奋和喜悦;当祖国受到敌人的蹂躏和侵犯时,会无比地愤怒和激动;当祖国处于危难时刻,又会表现出十分忧虑的情绪。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是相对的,有时人的情感也可能以强烈、鲜明的体验表现出与人的自然需要相联系的情绪。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情绪和情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情绪通常都作为一般情感的同义语来运用。
情绪和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情绪、情感能促使人的行为积极,也能促使人的行为消极。在实践活动中,人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需要有强烈而深刻的情感作动力,推动人们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一个记者只有对新闻事业怀有满腔的热情,才能鼓舞他在崎岖的道路上不畏艰难险阻,去攀登新闻事业的高峰;一个人只有对劳动的热爱,才能创造性地去完成劳动任务。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3.关于情商
(1)情商的内涵
情商就是指非智力因素,指一个人的情绪智慧或情绪智商。它一般包含以下5个方面:
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二是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三是自我激励;四是认识他人的情绪: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
(2)情商的构成
①有识别情绪的能力。一个人善不善于识别自己、善不善于识别他人,这是基础。这种识别从识别面孔的情绪开始。
②一个人能否与别人有共同的感受,即能否将自己的情感移入对方身上,这是很重要的。有的人看什么都熟视无睹,对什么都麻木不仁;而另一些人总能和别人分享快乐、分担痛苦,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对方,把对方的感情引向自身。
③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这需要前面两点作为基础,才有沟通交往的倾向,如诚实、真诚、胸怀宽广等都能使人们进行很好的交往。
④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一个人的情绪不能一味地压抑,也不能一味地放纵,情绪的良性调整对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⑤体验理解能力。情感能力是靠体验才形成的。
1995年元月,美国《时代周刊》的专栏记者所写的《情商》中列举了几个吸引人的故事。
软糖试验
它说的是一位试验者——一个大哥哥对一批初试者4岁的孩子说:“大哥哥现在要出去一下,先发给你们每人两块糖。如果谁能等到我回来以后再吃这两块糖,那么回来后就再发给谁两块;如果谁要忍不住把这两块糖吃掉的话,那我回来后就不再给糖了。”于是这位试验者就扬长而去。过了一会儿回来后,发现有的孩子已经把糖吃了,有的虽垂涎欲滴但还是忍住了,也有一些孩子非常镇静地等着另外两块糖。对这群孩子进行追踪研究发现,17年后,当时吃了糖的孩子多半没有成功,而当时不吃糖的孩子则多半成功了。于是试验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能不能延迟满足,是能否取得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个名叫尤丽的小女孩,10岁,平时在班上沉默寡言,老师也认为她是一个不起眼的孩子。有一天班里做游戏:先将每个同学的头像分别捆在一根棍子上,然后让每位同学说出其他同学的兴趣、爱好、性格等,尽可能地多讲出来,然后说出谁与谁性格相投、要好。最后发现尤丽知道得最多,观察也最细微;她对人际生态关系特别敏感。沉默寡言不一定意味着情商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