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奉开枣阳矿时,知县王之翰以该地接近显陵,坚决反对。陈奉便弹劾王之翰及襄阳通判邸宅、推官何栋如以及曾试图救助冯应京的一些官员。缇骑到武昌逮捕了这些人,并追逮冯应京。冯应京任职期间对百姓比较关心,百姓见到他被逮捕,相率痛哭,送他上路。陈奉却在大街上到处张贴通告,罗列冯应京的罪状。士民更为愤怒,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三月,再次暴动,相聚围陈奉公署,誓杀陈奉。陈奉从后门逃跑,藏到楚王府中,暴乱的百姓将陈奉的党羽耿文登等十六人捆缚起来,扔进长江;以巡抚支可大保护陈奉为由,烧了他的辕门。陈奉却又秘密派遣自己的走狗参随三百人带上兵丁,追逐射杀群众。冯应京在槛车中劝说,百姓才散去。万历皇帝知道这件事后,并没有“严肃处理”陈奉,仅仅召回了事。做皇帝做到这份儿上,真是昏到家了。
武昌再次民变的情况传到京师后,有两个多月朝廷不敢派人去武昌侦查。吏部尚书李戴与众官员共同上疏,指出镇抚司所监禁的生员和官犯,一半是因陈奉诬奏而被逮入狱的,请求释放他们。沈一贯及给事中姚文蔚等亦请求撤陈奉回京师,但他们的奏疏都被扣压不报。这时御马监监丞李道正督理湖口船税,也上疏揭发陈奉在水路阻截商船,在陆路拦截贩运商人,敲诈勒索,以所得的三分之一放进自己腰包,要求神宗调走陈奉,以平息商民的怨骂。神宗这才在四月下旨:“其湖广店租及开矿、铸钱、钱粮等项,着守备内官杜茂兼管,陈奉着该抚按差官伴送回京处分。”
陈奉在湖广两年,搜刮了大量金银财宝。支可大恐怕百姓拦截,派兵护送他出境。陈奉回到京师后,给事中陈维春、郭如星再次揭发他的罪行,被降杂职,支可大被革职。冯应京在三十二年(公元1604)才被释放,而王之翰终于死在狱中。
百姓闹事的事件平息下去之后,陈奉才偷偷地从楚王府中溜了出来。之后,他马上调集了大量军队,作为他盗墓的保障。百姓们在军队的震慑之下,只得任由陈奉胡作非为。
就这样,陈奉率领着大批军队再次以采矿为名进驻明显陵。这次明显陵没能逃过劫难,不仅大量的地面建筑被毁,陵墓地宫内也惨遭劫掠。陵墓内所有的陪葬品连同朱佑杬棺椁内的金银珠宝都被陈奉搜刮一空。
面对着皇家陵墓中如此众多的稀世珍宝,陈奉竟然打起了算计明神宗的主意。他虽然贪污受贿,公然劫掠了许多财宝,可是那些财宝与明显陵中的宝物相比,就相差太远了。他利令智昏,竟偷偷地把明显陵中大部分的财宝都据为己有,只把那些不是十分珍贵的陪葬品呈给了明神宗。
据说,陈奉回京述职时,搜刮来的金银财宝货物数以万计,运载财宝的舟船首尾相连,长达数里。为确保万无一失,陈奉还特意为护送财宝而增派了大量士兵护卫。
明神宗虽然在政治上十分昏聩,可是在敛财上却很有经济头脑。他看着陈奉送上来的明显陵中的珍宝,马上就看出了陈奉的把戏。明神宗十分生气,再加上不时有大臣弹劾陈奉对湖广百姓的残暴统治以及他的盗墓罪行,明神宗决定好好惩治一下这个不忠的奴才。一方面是为了把自己与陈奉的种种恶性区分开来,平息朝廷以及天下百姓的愤怒,另一方面也是杀鸡给猴看,借此,警告他的那些敛财官宦。
于是,陈奉一回到京城,明神宗就把他囚禁了起来,并对他施以酷刑杀死。罪大恶极的陈奉最终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
对陈奉盗自己祖宗陵墓的行为予以默许的明神宗,也没能在死后安然地长眠于地下。连自己的祖坟都敢挖的皇帝实在是太昏聩了!300年后,明神宗的定陵也被后人盗掘。这可能是他盗取祖坟的报应吧!
现在的明显陵虽然久经破坏,但依然能显出当年的雄伟壮观来。其围陵整个陵园面积十分广大,由双城封建,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岚叠嶂之中。陵园由内外城,前后宝城、方城明楼、裬恩殿、裬恩门、神厨、神库、陵户、军户、神宫监、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御河、龙形神道等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其布局构思巧夺天工,工艺浮雕美妙绝伦,一陵双冢举世罕见,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乾隆帝偷梁换柱
盗墓与一朝之君联系到一块,或许不少人都可得觉得意外,这怎么可能呢?但为了一己之利、出于坏人风水的考虑,皇帝也未能免俗,做起偷盗勾当,历史上这样的皇帝并不缺少。著名的乾隆皇帝,便干过这种事情。
乾隆,名弘历,是雍正的第四个儿子,雍正死后继承大位,改元乾隆,为清朝第六位皇帝。乾隆继位时,清王朝已经过康熙、雍正两代70多年的治理,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社会稳定、百姓安康。乾隆励精图治,促进了发展,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绝唱出现了,此即“康乾盛世”。乾隆在位六十年,享年89岁,加上三年太上皇,为中国帝王中实际在位时间最长、年寿最大的皇帝。乾隆是一位文治武功卓绝的帝王,他缔造了“康乾盛世”,将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推向最后的顶峰。乾隆一生自负,认为自己功勋卓著,无人能及,晚年自号“十全老人”。
清朝雍正帝打破了“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丧葬制度后,乾隆皇帝认为,若从自己之后,历代皇帝都葬于西陵,那么东陵必然有香火渐衰,冷清无助之感,日久定会荒废不堪。为兼顾东、西两陵的盛衰,乾隆还作了“兆葬之制”的硬性规定,即若父在东陵,则子在西陵;父若在西陵,则子在东陵。还特别规定,以后的皇陵选择非东即西,不能再随便另选陵址。
这位十全老人凡事追求十全十美,修建陵墓也不例外。他的陵寝——裕陵规模宏大,气势雄浑,设计精巧,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在陵墓材料的选择方面,乾隆也要求做到最好。当时清朝正处于巅峰时期,国力强盛,国库充盈,乾隆不惜巨资,遍寻天下优质木材作为自己陵墓地面建筑的材料,这些木材来自全国各地,不远万里被送到北京。然而,乾隆最中意的,却是明十三陵中的建筑用材。
在中国盗墓史上,乾隆该算是权力最大、最尊贵的一位盗墓者了,其盗墓动机亦堪称一奇。据说仅是为了盗取陵中的楠木大柱——偷梁换柱。
最初,乾隆皇帝将目光投向了明成祖朱棣的长陵。长陵裬恩殿的大柱用材是金丝楠木。金丝楠木是木材中的精品,可谓大器晚成,质地坚硬,木材表面光泽,不必髹(xiū)漆,气味芳香怡人,蚊虫不近,历朝历代都以其为建材中的极品。明长陵棱恩殿是中国最大的金丝楠木殿堂,这使得一心渴求精美材料的乾隆大为动心。刘墉(刘罗锅)、纪晓岚等人知道乾隆看上了明成祖朱棣长陵祾恩殿上的金丝楠木大柱后,遂竭力劝阻,方得保住了长陵。但乾隆仍不死心,金丝楠木一日不到手,一日不安。
在一些大臣的谋划下,乾隆皇帝最终还是找到了借口,那就是修缮明十三陵。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乾隆下令修葺明十三陵。乾隆就是利用这次机会偷梁换柱的。负责这项工程的是当时的工部尚书金简和户部侍郎曹文埴。明十三陵的修建工程浩大,建筑结构合理,尤其是永陵,虽然经历了数百年风雨,仍然风采如旧,只有局部需要修补。然而,修葺工程负责人却深谙乾隆的意图,以金丝楠木采伐殆尽为由,上表奏请长陵、永陵的地面建筑部分“拆大改小”,即将永陵的部分宫门、享殿拆除,缩小规模,改建为五间裬恩殿、三间宫门。这样一来,不仅使永陵焕然一新,还能剩余很多木料,而这剩下的木料自然被乾隆据为己有。据《大明会典》记载,永陵祾恩殿原为7间,左右配殿各9间,祾恩门面阔5间,乾隆五十年,拆后重建的祾恩殿变为面阔5间,少了2间,祾恩门也减为面阔3间。定陵祾恩殿面阔及间量也缩小了,柱网分布也与旧制不同。
民间广为流传“乾隆盗木”的故事,就是这次修陵过程中发生的。就这样,乾隆既盗走了金丝楠木,又落了个修缮明陵的美名。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乾隆盗木的丑闻还是被张扬出去。皇帝盗陵的事件实属骇人听闻,最后,乾隆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竟然又导演了一出将自己发配江南的闹剧,不仅给臣子们一个交代,也为市井之间增添了不少谈资。
皇帝都是窃国“大盗”,清朝皇帝确实也喜欢“做贼”。自顺治皇帝始,多有拆毁明朝建筑建陵修殿的记录,据说都是因为看上了明朝建筑所用的优质材料。但敢“盗陵”的,只有乾隆。乾隆的裕陵后来也遭到盗掘,受尽凌辱,不知是不是一种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