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4867800000154

第154章 鸣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1]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注释】[1]金粟柱:柱就是弦乐器上安弦的轴,其上饰以金粟,故名。玉房:对房室的美称。

李端(生卒年不详),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曾依皎然读书。大历五年(770)进士,初授校书郎,以疾辞官。后起为杭州司马,以厌烦官场俗事,弃官隐衡山,自号“衡岳幽人”。“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多送别寄赠之作,才思敏捷,颇受时人称道。《全唐诗》录其诗三卷。

【鉴赏】本首诗是讲述少女恋情的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通过对一个富有意味的细节(“误拂弦”)的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正在热恋中的少女的形象。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这两句写少女坐在华美的房舍前面,弹着华丽的古筝。这里没有说是一个人还是好几个人,可能是几个人在一起弹奏。这是因为下面两句的意思是说这位姑娘为了得到自己心上人的眷顾而频频拂错了弦,显然这里不只是她一个人。“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的典故出自《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说周瑜作建威中郎将时才二十四岁,国人皆呼为周郎。他精通音乐,凡是演奏有误,一定会被他发觉。当时人说:“曲有误,周郎顾”。这里当然是用“周郎”代指这位姑娘的心上人。但对“误”的原因历来有这样的解释,清人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说:“妇人卖弄身份,巧于撩拨,往往以有心为无心。手在弦上,意属听者 。在赏音人之前,不欲见长,偏欲见短。见长则人审其音,见短则人见其意”。这里将“误拂弦”的原因归结为妇人的卖弄与做作。当然,这位姑娘“误拂弦”的间接原因已经很清楚了,是“欲得周郎顾”,但她并不是因此而搔首弄姿,故意“误拂弦”。而是由于她感情太饱满,心情太激动了。因为她的情人就在眼前,她时时刻刻盼望她的心上人给她投来会心的一瞥,因而她不知不觉地频频地拂错了弦。这才是她“误拂弦”的直接原因。这是她的真情流露,而不是有心机地勾引别人。所以,用“时时误拂弦”来描写姑娘的动作和心理是很细腻很精彩的。

可见,这首诗并不是写一个姑娘的“邀宠”,而是写一个正在热恋中姑娘的真感情的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