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拍摄,顾名思义就是镜头从正前方拍摄被摄主体,体现全位的视觉感,一般是整体的呈现。正面方向拍摄的画面可以明显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和横向线条,这时人物正面形象完整、明显,动作、表情便跃然镜上,使观众直观的接受和欣赏主体。正面方向拍摄是使画面中人物和观众之间产生亲近感、交流感的重要方式,有利于表现被摄主体的正面特征,能把被摄体的横向线条充分展示在画面上,容易显示出稳重、静穆的气氛以及物体对称的结构。正面方向拍摄时画面纵深方向透视效果不显着,画面立体感和空间感较弱,所以适合比较小的画面景别,用来重点表现画面主体的形象。
所以在构图时应注意,要避免画面布局不合理,产生呆滞、呆板的视觉形象。
侧面拍摄,即镜头对着被摄主体的正左或正右方拍摄。侧面拍摄与正面拍摄的特点相同。在拍摄人物时,侧面拍摄有助于突出人物的侧面轮廓,特别是面部轮廓。面貌表现作用并不主要,而它的运动姿态和侧面轮廓则是这种角度能够展示的重点内容。侧面拍摄必须有侧面选择主体,为突出某一特征而进行的特殊拍摄。
此外在拍摄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时可以显示双方的举动和神情,能多方兼顾,平等对待。侧面拍摄可体现主体的局部特征或信息,是影视拍摄常用方式。
背面拍摄,指背面方向拍摄时,摄像机镜头在被摄主体的正后方,与被摄对象形成180°角。背面拍摄能够表现被摄主体的背部特征,编导们通过背部形象来表达他们的独特的构思。背面方向拍摄时被摄对象的形貌已经不是画面要表现的重点,是通过主体的背面体现场面特征,例如电影《父亲》里面,从弯曲的背部体现老父亲的一生辛酸,饱经世间沧桑。这时画面主要表现的,除了对象自身的视点以外,还有对象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斜侧面拍摄,即镜头对着被摄主体除正面、背面、侧面以外的任何方向拍摄。斜侧面方向拍摄时主体处于一种不对称结构关系,形体透视产生变化,能较好地展现人物及物体的立体形象,画面纵深感强。
斜侧面拍摄的特点是使被摄主体的横向线条在画面中变成斜线,使物体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同时能扩大画面容量,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俯仰方向的拍摄角度
俯仰方向的拍摄角度,是指以被摄主体为中心,镜头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高度拍摄所构成的拍摄角度。一般分为平摄、仰摄、俯摄3种。
①平摄
大多数画面应该在摄像机保持水平方向时拍摄,这样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画面效果显得比较平和稳定。
如果拍摄高于或低于这个高度的人或物,那么,摄像者就应该根据人或物的高度随时调整摄像机高度和身体姿势。譬如拍摄坐在沙发上的主角或在地板上玩耍的小孩时,就应该采用跪姿甚至趴在地上拍摄,使摄像机与被摄者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如果被拍摄的主角的高度与摄像者的身高相当,那么摄像者的身体站直,把摄像机放在胸部到头部之间的高度拍摄,是最正确的做法,也是握着摄像机最舒适的位置。
②仰摄
仰摄,即镜头低于被摄主体向上拍摄。仰摄有利于突出被摄主体的高大气势,有居高临下的场景效果,能将向上伸展的景物在画面上充分表现。仰摄人物,容易显示出高昂向上的形象,但在广角状态下近距离仰摄人物容易变形。从心理感觉上来讲,这样的画面对被摄对象有赞美欣赏歌颂的意味,人们在拍摄一些伟大、崇高、庄严的人物时,可以通过这样的角度起到一个敬视对方的效果。因此略微的仰拍有利于人物的形象表达,更好地体现人物的光辉形象,但是无论稍仰和大仰拍,都要有一定的叙事情节做基础,否则在无叙事根据的情况下进行的仰角表达,在视觉上也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③俯摄
俯角拍摄时机位通常高于人眼正常的位置,画面效果是一种自上往下、由高向低的俯视效果。这时摄像机镜头高于被摄主体水平线。俯摄有利于表现地平面上的景物层次、数量、地理位置等,能给人辽阔、深远的感受。俯摄适宜表现盛大、开阔的场面,体现总体场面博大广袤的视觉效果,从而去衬托或体现局部场景细微或瞩目。
俯角度拍摄时,地面上树立的高景物、站立的人物有一种斜向聚会的效果。同时由于画面背景不是天空而是景物或者地面,不存在景物完全重叠的问题,因此景物层次分明,十分独立,背景净化。
这时画面中具有竖线条的景物,有一种被压缩感。垂直俯拍时,则看不出竖线条的存在,与地面平面景物形成点面关系,不能体现景物的高大,而可以体现环境的整体和规模。
由于在俯拍画面中被摄对象被进行了一定压缩,所以从心理感觉上来讲,这样的画面对被摄对象有轻视贬低的意味,人们在拍摄一些如低级、猥亵、渺小的人物时,可以通过这样的角度起到一个蔑视人物的效果。但同时,用俯角拍摄对脸型较胖的及脸颊宽阔的人来说在形象表达上能够起到良好的修饰作用。因此,镜头的角度选择是体现场景或人物形象和整体的表示方法,需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镜头方位,从而更好地体现画面或情节的效果。
5.人物视角的拍摄
人物视角也叫主客观角度,它更符合正常人看事物的习惯。有些时候,可能需要表现出拍摄主体的视角,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拍摄的高度是高是低,都应该从主体眼睛高度去拍摄。这样就可以带给观众剧中人物的视觉感受,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进而影响观众的视觉心理,使之随着剧中人物的情绪而变化,使观众进入场景,更好地体现情节的氛围或感染思维方法。这种画面又叫做主观镜头。如:一个站着的大人观看小孩,就应把摄像机架在头部的高度对准小孩俯摄,这就是大人眼中看到的小孩子。同样,小孩仰视大人就要降低摄像机高度去仰摄。这能更客观准确地体现观众的视觉效果。
直接向下俯视的画面通常被用来显示某人向下看的视角。用远摄或广角的拍摄方式从高处以高角度进行拍摄,可以增加片中观看者与下面场景的距离。
(1)影视特技
影视特技的起源似乎极具戏剧性。它的诞生来源于梅里爱一次偶然的失误。1898年,梅里爱在巴黎街拍摄一辆行驶的公交车时,机器出现问题,紧急修复后马上投入拍摄,结果刚好这时候来了辆灵车。后来播放这段片子的时候,画面上,行驶的公车转瞬间竟变成了灵车,给观众带来不少新奇的感受。从那以后,影视特技便开始不断地被研究、更新、创造,直至发展到最后的登峰造极。
日常拍摄中常见的几种影视特技如下:
①低速摄影
低速摄影是使人可以看清高速运动中的物体。1904年,来自法国的布尔和诺盖发明了低速摄影。他们发现,以高于平常频率的片速拍摄,得到更长的胶片,同时所反映出来的动作比实际情况慢。
此后,诺盖和布尔又设计了一台摄影机,用不断出现的高频电火花照射被摄物体,形成间隔画面,实现胶片动静转换并使之曝光。
低速摄影形成的快动作压缩了物体的运动空间,加快了运动节奏,这在广告表现中是十分有用的。一般说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的物体运动速度时常不一致。当人们站在机器旁,看着机床加工零件时,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人们仍看得饶有兴趣。
但在电视机旁,观众如果看着机床加工零件的时间与现实生活中一样长,就会觉得十分枯燥。那么,为了完美地再现现实生活,必须加快电视片中某些物体的运动速度,浓缩现实生活的时间消失过程和操作流程,在这方面,低速摄影的屏幕效果恰恰令人满意。所以,人们常采用低速摄影的创作手法加快汽车、轮船、飞机的运行速度,使生活中的真实成为艺术的真实。
目前,电子技术的进步已经使低速摄影可以达到每秒几百万幅的频率。
②逐格摄影
许多表面看来相对静止的物体,一经摄影机的创造,将一系列互相之间只有细微变化而动作连续的画面拍摄在胶片上,然后以一秒24格的速度放映出来,能获得形象自如的艺术效果。场景和画面就都活灵活现地动起来了,体现了镜头的动作效果。
逐格摄影是电影镜头特殊的拍摄方法之一。它把许多张有连贯性动作的图画依次一张张地拍摄下来,连续放映时就在银幕上产生活动的影像,能使形态渐次变化的图画或静物再产生栩栩如生的活动效果。银幕效果是极大地加快了动作的速度,如荷花盛开、乌云滚动、日出日落、幼芽出土……把几天才能完成的动作,用几秒钟的时间展现在银幕上。这便是镜头将时间的缩短与转化,因为影视的播放是有时间的局限,因此必须使用镜头的转变把物态的变化在瞬间表现,以满足观众的视觉欣赏模式。
③倒拍
电影有一种老式特技,就是把摄影机里的胶片倒着拍,再正过来放,眨眼之间,使得河水倒流、废墟重建、死而复生。某些老的武打片里,观众看见轻功高手拔地而起,越上墙头,其实拍的是演员从墙上跳下来,其视觉效果和人们在家里慢倒录像带很相似。又如一样东西落在地上,倒拍出来,画面是从一块块碎片开始的,碎片逐渐聚集、合拢,朝着从前的模样复原,而后是摔在地上即将四分五裂的瞬间,而后是落地前的完好。这是一个倒拍镜头的逻辑。
新技术普及的今天,已经很少有故事片再使用这种粗糙的特技了。
运用倒拍,还可以表现人物忽然破水而出跳到岸上;一件丢得远远的宝物飞回自己手中;或悬崖刹车、两车相撞、飞箭穿胸等惊险情景。倒拍可以使许多情景神奇化、惊险化,有些效果,在正拍中是无法模拟的。
电影怪诞手法
它指在电影剧作中对所描绘的人、事、物、景,运用种种古怪离奇、悖于常规、异常变形、极度夸张等刻画方式。怪诞手法给人以新奇、刺激的感受,能引起兴趣和加深印象,但描写怪诞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于通过怪诞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反映和揭露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和实质,表现或深化主题等。怪诞虽然不符合生活的表面现象,但符合艺术的真实。怪诞手法的运用有全剧整体性的,有仅在剧作局部使用的,也有与写实手法相交叉使用的。
④停机再拍
在传奇或神话故事片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妖媚作态的白骨精摇身一变,变成了满脸皱纹的老太婆。这种奇妙的画面,都是用停机再拍的方法拍出来的。正像“停机再拍”这个词所描述的那样,停机再拍的拍摄方法是固定摄像机的机位、机身和镜头的景别,开机拍摄一段画面后停机,对被摄景物进行位置的调整或数量的增减,然后再开机拍摄,如此循环往复,最后的画面效果是景物一件件逐一呈现或逐一消失,也可以表现一个物体在画面上循着一定的路线移位,物件出现、消失或移位的速度取决于编辑时镜头转换的长短。停机再拍是电视广告中常用的手法,如周杰伦2009年为雪碧拍摄的广告,两人面对面冲过来,撞在一起的顷刻间却变成了水。
停机再拍的手法用得恰到好处,大大增加了画面的表现力和广告片的艺术感染力。
6.电影工作者
(1)编剧
拍电影需要脚本。换言之,在故事片开拍之前,要先要有一个故事,而把这个故事写出来的人,就叫编剧。
专业地讲,编剧是电视文学剧本和文字撰稿的创作者,主要以文字表述的形式完成节目的整体设计;了解社会需求和教育对象的情况;具有某方面专业知识,经广泛、深入研究,能把一定内容以剧本或稿本形式表现出来;掌握电视特性及创作规律,善于运用视听造型来表达事情;和导演一起研究剧本,作出修改,使其更加适合电视表现。
好的编剧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使剧本的开端巧妙,中间引人入胜,结果又出人意料,还应该有深刻而广博的阅历,要懂得电影表现语言和如何用音乐和音响来营造气氛,打动观众。
(2)导演
导演就像一部电影的指挥棒,他(她)贯穿影片的始末,是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电影导演在接受一个剧本后,就开始“点兵布阵”,组织拍摄组:摄影师、美工、音乐和制片主任等主要工作人员。然后在进行选外景,挑演员,调动声、光、色、化妆、服装、道具诸多视听因素来表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每一个导演都有不同的艺术风格,他们各自不同的气质、修养、艺术品味使世界银幕异彩纷呈。
(3)电影摄影师
影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是否选择到符合他(她)要求的摄影师。摄影师不但要充分领会导演的意图,还要熟练驾驭手中的摄影机,懂得电影的拍摄语言。
在电影发明的最初,摄影师拍摄的技巧还比较呆板,一般采用固定的位置拍摄。后来法国摄影师尤金·普罗米奥改良了这种手法,在拍摄风光片全景时大胆尝试了摇镜头的手法,从此产生了运动镜头,以后又产生了推、拉、跟、移等多种运动摄影形式。
(4)电影演员
在电影拍摄中,演员是观众最能一眼识破优劣的元素之一。一部影片,普通大众或许无法看出它的叙事手法、拍摄方式,以及采用了何种道具,但他们一定知道演员的名字,或多或少还能评判一下其演技的功力。所以,电影演员在观众看来是最具魅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