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生活的底片:电影和电视
48698100000006

第6章 理性的韵律——影视的拍摄技巧(4)

连贯、流畅的剪辑技法,就镜头转换而言,须注意以下几点:①防止错乱。镜头动作间的衔接须准确无误,既不脱节也不重叠。如果上镜头是右出画,下镜头又是右进画,同一人物在两个镜头中的行动方向势必相对立起来,容易在视觉上造成错乱。尤其是剪辑敌我交战和追击等场面,方向性必须清楚,否则就会使观众难以区分敌我。②镜头转换协调。剪辑往往以不同镜头中动作事态的造型、节奏类似的部分为剪接点,以达到和谐的转换。常见的技法是“动接动”、“静接静”。“动接动”指在镜头的运动中和人物形体动作中切换镜头,如上镜头是摇摄,在未摇定时切换到另一个摇摄镜头上,而且摇的方向、速度接近,衔接起来的效果相当流畅,观众会随着镜头摇动非常自然地从一个环境或景物过渡到另一环境或景物。在推、拉、移、跟等的运动中转换镜头,“动接动”更多的是在人物的形体动作中切换镜头。如人发怒时拍桌子的动作,在电影里往往就是上下镜头的剪接点,即上镜头手举起,下镜头往下拍。“静接静”指在一个动作结束后切换镜头,切入的另一个镜头又是从静到动。“静接静”多半是转场时运用,即上一场结束在静止的画面上,下一场又从静止的画面开始。“静接静”是衔接和谐的需要。③省略实际过程。就是通常所谓的紧凑剪辑,即同一动作内容可通过镜头的转换来省略其间不必要的过程,而仍然保持动作的连贯流畅。

有的对人物意向表白、间接暗示行动过程省略,有的省略动向动势压缩实际过程,可留给观众的思维空间和想象余地耐人寻味。

连贯流畅的传统剪辑技法,镜头的转换习惯用“切换”,但场面段落的转换,一般用“渐隐、渐现”表现上一个场面段落的结束和下一个场面段落的开始;用“化”来表现一段省略掉的时间过程,划分两个不完整场面的段落;用“划”来表现地点、场合、事件的变换,划分两个以上的不完整场面的段落。以上是利用洗印或摄影方法制作在胶片上的“光学技巧”。此外,还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划分段落,例如仍用切换方式,只是在前段落转换时沿用最有代表性的人或景物镜头作为下段落的开头。

传统的剪辑技法,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和人们日常思维逻辑,但又不是自然主义地再现生活中的所有过程。紧凑剪辑、省略剪辑也说明了镜头间动作纯粹自然的连贯并非总是必要的,压缩(或延伸)真正的时间,让有意义的动作事件全部表现,把自然动作减少到最低限度,是连贯流畅剪辑技法的一条重要补充原则。

电影象征手法

它指电影编剧通过一定剧作形象的描写,寄寓超越具体形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等抽象内涵的一种艺术手法。从影像构成角度看,那些属于影片整体构思的或始属于剧情本身的艺术元素,除了它们的直接意义外,还寓意着更深广的含意(如概念、思想、感情、精神等),这就是电影的影像象征。电影的影像象征分为写实性象征和符号象征两大类。

从电影综合艺术元素的构成看,象征手法所描写的象征形象有四种基本范畴:

1.视觉性象征形象。影片《大决战》中毛泽东和周恩来边推碾子边商量战事,是推动历史车轮的象征;影片《神鞭》中傻二的辫子,作为某种传统文化精神的象征被刻意突出;影片《红衣少女》中,安然身着醒目的红衣的造型,是人物开放向上精神的象征。

2.听觉象征形象。影片《夜行货车》中,以列车轰鸣声象征民族正气。

3.视听结合象征形象。影片《乡音》末尾独轮车的视觉形象与火车轰鸣声的听觉形象交叉,象征新旧生活的冲突和历史趋势的必然性。

4.叙事性象征形象,主要指情节和细节的象征,有全局性的,也有局部的。影片《老井》以全部情节叙述构成影片的整体象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存意志。

5.创造性剪辑

剪辑艺术技巧,在长期的制片实践中,已具有丰富多彩的积累和经验,在欧美的理论着述中,有时统称为“创造性的剪辑”。特别是经过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大师的开拓探索和理论总结,已形成为蒙太奇的某些根本性的原则和法规,并被作为电影艺术独特的结构表现手段,渗透于电影创作的全过程。常见的创造性剪辑技巧有:叙事、戏剧性效果剪辑。尽管经过剧作构思、分镜头摄录,但电影叙事的生动、戏剧性效果,最终还取决于剪辑能否控制关键镜头的时间安排。叙事技巧的要点是运用调整重点、关键性镜头出现的时机和顺序,在镜头动作事态的连贯中,选择恰当的剪辑点,使每一个镜头动作的新发展都在戏剧上最合适的时刻表现出来。故事片常提前暗示或有意延缓“危机”、“事变”来制造紧张而期待的悬念或出人意外的惊恐,给观众的思维一个巨大的转变,使其印象深刻或受到震撼。

类比、表现性效果剪辑。内容或形式不同的镜头间的对列,是创造性的剪辑广泛运用的表现手法。一般引人注意的是通过剪辑的安排和穿插,将一些与直叙故事的内容相对比或者渲染情绪气氛的艺术效果。表现性剪辑的要点是在保证叙事连贯性的同时,利用连贯性表现超越直叙事态之上的思想与情感。这样的剪辑不但不使观众感觉到跳跃和不舒服,反而恰恰符合情绪和节奏的需要。它大胆地简化自然动作,有选择地运用统一的情绪,来集中渲染气氛和情绪。

它有意识的让观众的思维融入,深刻体会情节中的节奏感。

速度、节奏性效果剪辑。当不同景致的镜头组接技巧在空间的具体造型方面成为电影独特表现手段,早期已发现镜头持续的长短,在心理方面具有影响情绪的感染力。镜头短,画面转换快,引起急迫、激动感;镜头长,画面转换慢,导致迟缓乃至压抑感;长短镜头交替切换可造成心理紧张度的起伏。因此,剪辑控制画面的长短,可强化或减弱镜头切换中动作事态的速度,调整与叙事内容格调相应的情绪节奏。这种通过镜头长短对比形成的速度节奏的技巧效果,一般称作剪辑调子,通常叫做快速剪接或慢速剪接。镜头的长短基本取决于镜头画面内容的简繁,画面快慢的切换不能超越镜头内容含义的充分表达和为观众了解的最低时限。剪接调子也表现于场面或情节的段落。快速剪接段落,往往与慢速剪接对列,起互相强调的作用。剪接率是决定长镜头在场面中所占有的频率,一个场面(段落)的剪接调子,是由其中那些占有一定长度、一定放映时间的镜头数目来计算的。数目少意味着场面内长镜头占优势,称作剪接率慢或慢调剪接;镜头数目多意味着场面内短镜头占优势,称作剪接率快或快调剪接。

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是准确运用速度节奏技巧的经典例子。全片由三大段较大的运动组成,每段又分布着无数较小场面不同调子的运动。在叙述兵舰起义的第一大段中,水兵和军官冲突时调子越来越强烈,最后水兵起义夺取军舰达到高潮,是用逐渐强烈的画面片断以及相应的逐渐紧急的剪接调子;高潮后逐渐进入一组平静的场景,一个水兵的葬礼使用极长的回转的镜头,这些镜头都使用平静的、缓慢的剪接速率。这里显示出不同场面剪接调子间的强烈对照。它不但拱托了场面效果,并且对影片的主旨表现有更明显的表达和体现。

影视节目剪辑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影视剧情是否交代的清楚,镜头是否流畅,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对节奏的把握。节奏是人们对事物运动变化的总的感受。把握影视艺术的节奏,是在影视节目编辑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方法。把握节奏的一般要求是:注重运动、富于变化、保持和谐。

6.蒙太奇剪辑

简要地说,蒙太奇剪辑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我国国产影片《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手》都是票房过亿的经典影视,两部影片中最突出的剪辑手段就是蒙太奇,镜头的巧妙衔接和组合是扣人心弦的关键所在。

在电影的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方式,就叫蒙太奇剪辑。蒙太奇的运用,使影视更具艺术效果,使影视的展现力和表达力更强、更深刻。

(1)时间蒙太奇-动作的连续性的拍摄也等于相机的连拍功能,客观连续地表现一系列动作是摄影中比较常见的表现手法,可以通过细节的表现反应出人物的情绪和特征等。

(2)角度蒙太奇-同一物体的不同角度的拍摄组合叫做角度蒙太奇。换个角度看同一个物体,会有不同的感觉,而将这一系列角度组合在一起,会将主体表现得更为全面。电影中相拥的男女主角经常采用这类方式表现,男主角特写,女主角特写,彼此不同的情绪表达不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更为深刻地刻画两者的关系。不同角度的拍摄和组合正是更好地表示主题的特征的技巧,更加完善地刻画和表达场景。

(3)类似蒙太奇-寻找不同物体的相似点进行组合,会发现本来很单调无趣的画面马上变得丰富有意思起来了。当然这其中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同一组物体要有特写以及全景,这样整组画面才会有节奏感。这便是类似蒙太奇剪辑方法的奇妙,以局部映衬整体或以整体烘托局部,从而使画面具有层次感。

(4)视觉蒙太奇-也就是转换视觉点,有点类似于角度蒙太奇,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就是角度蒙太奇都是用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被摄体,而视觉蒙太奇的取景是跳跃式的,这一刻此物体还是“旁观者”,而下一张将成为上一张中被摄体的视觉来观察事物。

7.平行剪辑

平行的剪辑是指在一个蒙太奇段落中,把两条以上不同时空、同时异地或者同时同地不同主体的线索并列发展,相辅相成,统一于一个共同的主题或情节。它强调几条线索之间的逻辑关联,当两条具有明显冲突性因素的线索交替组接在一起时,便发展为交叉蒙太奇。它还强调线索表现上的同时性和频繁的交替切换,更多方位地展现情节的发展和瞬间事态的同时性。

平行剪辑是一种常见的剪辑形式,在运用时,一般有这几种情况:展示同一事件的广泛影响和广阔空间面;利用线索之间的相互衬托关系,深化表现内涵;利用冲突性因素平行交叉组接,营造紧张的戏剧性效果;交叉组合形象,改变画面结构。

比如拍摄一组绑架孩子的场景,为什么要绑架这个孩子是一个故事线索,亲人的找寻又是一个线索,被绑孩子此刻的状态还是一个故事线索。这时候镜头只盯着一条线索就不管用了,虽然如果只是发展一条线索也能把整个事件的情况述说明白,可这样故事就会丧失生动,缺乏时间上的叠加感。如果这个时候运用平行剪辑的手法,将几个同时发生的事件拼凑起来一起讲,令故事更有紧凑感,可以很好地吸引观众看下去。这就是平行剪辑的作用。它也是文章中常体现的双线索,一般有两种,明线索和暗线索,可同时进行,也可单独推动情节的发展,是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

第四节视觉盛宴-影视载体的纷繁

1.球幕电影

球幕电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形式电影,它叫“圆穹电影”或“穹幕电影”。国外的球幕电影院造的很大,影片画幅是我们平常所见的35毫米的10倍。银幕呈半球形,观众被包围其中,视银幕如同苍穹。

由于银幕影像大而清晰,自观众面前延至身后,且伴有立体声环音,使观众如置身其间,临场效果十分强烈,以放映科普和科幻影片为主。

我国早期的球幕电影院是一个半圆型塑料帐篷。它由内外两层组成,帐篷外有一个鼓风机,通过风道将空气充入帐篷的夹层,使帐篷像一个大圆球。我国球幕电影的影片不多。一般来说,球幕电影放映的时间不长,观众一看完立刻退场,下一批观众再进来。因此我国开发的这种球幕电影架构简单,能够流动放映。

2.环幕电影

环幕电影的放映是用9台放映机同时将不同的画面依次地放映到一个设在圆形大厅周围的幕布上,能表现水平360°范围内全部景物的特殊形式电影。这种银幕长达10米,电影院大厅内部没坐席,观众要站着观看,如同站在一个小广场上,可前可后可左可右地任意观赏五彩缤纷的画面,令人目不暇接。观看这种电影时,人们站在圆形观众厅的中央区域,被四周环绕的广阔画面所包围,再加上与影片内容相一致的全方位立体声效果的配合,能产生极强的身临其境感,更加深刻地体会影片的氛围或展现内容。

环幕电影是借助新的科技手段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电影形式,其特点是电影画面特别大,银幕包围观众厅整整一圈,观众可以站在场地中央随意观看。这种形式的电影是9台摄影机同步全景角拍摄的,再由9台放映机在环形银幕上进行同步放映,形成一个360°的全景式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