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古老的脊椎动物:鱼
48709800000009

第9章 鱼类与社会(2)

据目前来看,江河、湖泊水面的减少,是近来鱼类物种量和资源量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粮食的需求量也快速增长,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人们在江河湖泊周围修建围堰,以获得更多的土地来增加粮食的生产。但是,围堰的修建,可能会使得江河湖泊的潜水区随之消失。事实上,这无疑就缩小了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使鱼类的种群结构和数量都会急剧变化而趋于减少。在我国,围堰或类似的设施常常修建于湖泊周围,如洞庭湖等。

此外,自然灾害也是鱼类生存环境变化的原因之一。

森林植被的破坏常常引起上游地区的山洪爆发,洪水冲刷大量的泥沙进入河流,这将严重影响鱼类的呼吸,造成其大量死亡。

②生殖环境(产卵场)的破坏和饵料来源的限制大坝和水污染等环境的变化能够造成江河中鱼类产卵场的破坏甚至消失。这是因为许多江河鱼类具有较为固定的产卵场,一旦这些产卵场遭到破坏,鱼类的种群数量将会急剧下降。一般来说,江河湖泊中水草丛生的区域,往往是鱼类生育的全佳环境。不过,目前,这些区域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③鱼类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人口数量的增加势必造成食物需求量的上升。众所周知,由于鱼类是人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最终导致鱼类资源被过度开发和利用。目前,这种过度捕捞是鱼类资源量急剧下降的原因之一。如在某些湖泊,人们为了单一的增加水产品的产量,往往除去湖中所有的肉食性凶猛鱼类,不过,表面上看起来,这种方法可能会增加一些鱼类的产量,但事实上,却破坏了湖泊中的生物多样性,使鱼类种群小型化,低龄化,食物链趋于简单。

目前,随着工业、农业及城市建设,越来越多的生活、工业、农业废水被倾入江河及湖泊中,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一般来说,过多的有机、无机废水,会引起湖泊发生富营养化,从而会使得大多数的鱼类不能生存。

此外,盲目地引进鱼类,常常会引起湖泊鱼类的种群数量的下降甚至灭绝。一个湖泊,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形成了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各种鱼类有着自己的生存空间,特定的食物来源。但是,如果所引进的鱼类与原土着鱼类争夺生存空间和食物的话,就有可能会引起原土着鱼类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如新疆博斯腾湖中引进河鲈后,使得土着的新疆大头鱼灭绝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另外,滥捕滥捞的屡禁不止,则凸显了执法不力。总之,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因素,我国的鱼类物种种类和数量在急剧减少,鱼类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威胁,这必将对生物圈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所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挽救濒危鱼类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第二节鱼文化与养殖

1.说说中国的鱼文化

在自然界中,尤其是生物界中,人类的诞生与鱼类相比要晚得多。

不过,自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可以说是与鱼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人类原始社会的生活及劳动中,捕鱼可能是最早和最主要的狞猎活动,鱼也是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这在人类的整个历史长河中,在不同时期的文化中均有所反映。

我国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上,就绘有鱼的图形。

据相关估测,这可能是当时人们的氏族图腾,但从中能够反映出人们对鱼的某种信仰、崇拜或抒发了对鱼的美好感情。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陕西半坡遗址中,发掘的文物就绘有鱼形主题的图形,即鱼和太阳。

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也多用鱼形图案做主要的装饰。周朝时的一些贵族还用玉石鱼坠作为饰物,悬挂腰间或颈上,以显示其富有或高贵的贵族身份;公元前3世纪时的秦代青铜镜背面,多装饰有两条小金鱼并列的图案,这是运用了一种含蓄的意义,表达了男女间的相喜相爱、相互依恋和“双宿双飞”的含义。

据相关史实记载,鱼形图案作为服饰,也曾非常普遍地流行于我国的各个朝代。唐、宋时期,皇帝授予臣属的信物也多采用鱼形物,如“鱼袋”。唐代还有规定:五品以上的官赐佩银质鱼袋,四品以上的官佩金质鱼袋。另外,明代还有一种“飞鱼服”,即用织有鱼形图案的绸缎制造的服装,专属高级官员的服饰。

在我国民间,还有使用鱼形锁的习惯。因为鱼的眼睛没有眼睑,不会眨眼,总是睁着,因而也就被人们视为忠诚可靠的象征,能为人们看守门院,尽职尽责。在日常生活中,用鱼形图案做装饰的也不胜枚举,几乎处处可见,如盆底图案、各种生活用具上的图案等。

可以说,鱼和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影响着中国的文学艺术,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对鱼赋予了很深的情感。

在我国古代,人们用“鱼”来代表爱情和思念,就是由于鱼与水之间难以分开的关系。如古诗《江南》中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有双鲤鱼,相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的句子。通常,古人用莲象征爱情,用鱼代表女性,所以《乐府古题要解》说:“江南古词,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也。”

可以说这是一首表现男女相悦嬉戏的情诗。

此外,古代传说大雁和鱼均可传递书信。据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就是用鱼传书的来历。另《西厢记》中“一春鱼雁无消息”就使用了“鱼雁传书”的典故,很好地表达了崔莺莺希望张生勤来书信,珍惜爱情,淡泊功名的感情。

同时,鱼也表现了中国人尤其是文人对自由的追求。在《庄子秋水》一文中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精彩对话,就很好地表现了庄子发自内心的对自由的渴望,他羡慕鱼的自由,同时更表现了他对人生自由的追求。此外,古代的隐士,还常常以樵夫和渔人的形象出现,形象多为静坐垂钓的渔夫。通常,这里的“渔人”,一般多为隐士的象征,高士的别名,是自由自在的人的代名词。

另外,关于此类的诗句有很多,如“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等。还有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里作者就很形象地用“渔翁”的形象,表达了自己高洁、不随流俗的品质。

2.观赏鱼的养殖方法

通常来说,观赏的鱼类是指那些色彩鲜艳或有奇特形状的鱼类,一般由三大品系组成:温带淡水观赏鱼、热带淡水观赏鱼和热带海水观赏鱼。一般而言,温带淡水观赏鱼主要有红鲫鱼、中国金鱼、日本锦鲤;热带淡水观赏鱼有三大系列,一是灯类品种,二是神仙鱼,三是龙鱼。此外,海水观赏鱼主要来自印度洋、太平洋中珊瑚礁水域,品种多,体彩怪异,具有一种原始古朴神秘的自然美。

金鱼具有“水中花”的美称,拥有一缸赏心悦目的金鱼,是广大鱼友梦寐以求的愿望。众所周知,中国是金鱼的故乡,因此,在各大中城市的观赏鱼市场之中,都能看到金鱼的踪影。

金鱼的祖先是鲫鱼,经过千百年来的人工选育逐步产生变异,目前主要分类包括:龙种鱼,以龙睛、蝶尾为代表;文种鱼,以狮头、珍珠、帽子为代表;蛋种鱼,以水泡、虎头、望天为代表。近30年来,在广大养殖户和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金鱼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品种,如:福州兰寿、红头虎头、皇冠珍珠等。

金鱼爱好者,一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了解金鱼的饲养。

⑴选鱼篇

金鱼不同于热带鱼,鱼场中普遍养殖在室外,经过千百年的繁育,已经建立了属于自身的生物钟。一般来说,根据地域不同,金鱼每年春季2~6月产卵,通常,9~11月为当年金鱼上市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的金鱼已有3~6月龄,已经可以突显部分品种特征,且退色已经完成,具有初步的观赏特征。此外,在7~8月间,可以在市场上看到鱼场淘汰下来的2~4年的种鱼和隔年的金鱼,其中也不乏精品。

通常,我们可根据个人的喜好,在现有数十个品种中任意挑选。但最好能够在选择前了解各个品种的差异,这样有益于养好金鱼。例如,皮球珍珠由于变异太大、肠道短、游动笨拙,对环境要求严格得多,需要在清水、浅水中饲养,饲料要求精良且便于入口;水泡金鱼不适合与其他金鱼混养,在没有任何饰物的裸缸中饲养,以免造成水泡破损。

一般来说,选任何品种的金鱼,都要选鱼体阔壮,胸、腹、尾鳍齐全,尾巴开畅大者。无背鳍的鱼,背脊要选光滑、无残缺背鳍或结节的。而鱼的色彩要选红者娇红,白者纯白,蓝者湛蓝,黑者墨黑,花者色彩调和,花纹细致,一定要有蓝色者才可称为五花。有的鱼体是半红半黑或是身红而鳍边缘黑者,眼下很美,其实不久就会变成全红的,要有预见。此外,在选鱼过程中,对其在特征、体形或颜色方面都别具一格的佼佼者,应予以破格录选,加以观察培养。

通常,在池(盆)中游动活跃、合群、体形丰腴,胸、腹鳍畅开常划动,身上无白点、无白绒毛样黏液,尾、鳞无血丝、溃烂,不常浮于水面,也不侧卧、倒立、沉底的,大便发黑而粗大的为健康鱼,以上情况均可以大胆选购。

一般来说,各种鱼均有本品种的特征:如选寿星头、狮子头、鹤顶红、鹅头红等品种,它们都以头部长有肉瘤而扬名。所以,我们要选头部鳃盖上的肉瘤最发达、宽大的。此外,鹤顶红、鹅头红等有红色肉瘤的鱼以红顶方正(幼鱼时头顶色较深)者为上品。

选珍珠鳞鱼要注意有大、小尾两种,大尾为佳。但不管大尾或小尾,都要选头部尖小,珠鳞粗大无缺,排列整齐直至背脊的。不过,鳞不可竖立,否则多数为鳞立病。通常,腹膨粗圆、尾畅,这种特征才为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