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我国的动物保护法
由于中国人有几千年的“美食文化”,中国人喜欢玩赏珍禽异兽,对野生动物的威胁最大,已经导致了许多野生动物灭绝。为了制止这一行为,我国早就制定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实施保护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禁猎期内,禁止猎捕和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
禁猎区和禁猎期以及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和方法,由县级以上政府或者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等特殊情况,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
对盗猎野生动物者,将依照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对其进行刑事处罚。这在我国刑法中有明确规定。
《刑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违反海关法规,进行走私,情节严重的,除按照海关法规没收走私物品并且可以罚款外,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刑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以走私、投机倒把为常业的走私、投机倒把数额巨大的或者走私、投机倒把集团的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刑法》第一百三十条规定: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珍禽、珍兽或者其他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第二节我国的动物保护机构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CWCA)于1983年12月在北京成立,是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社会团体,常设办事机构为秘书处,行政上受国家林业局领导。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是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已拥有省、地、市、县级协会673个,拥有会员21万多人。它是由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科研教育、驯养繁殖、自然保护区工作者和广大野生动物爱好者组成的群众团体,其宗旨是推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为保护、拯救濒危、珍稀动物作出贡献。其主要任务是,组织会员贯彻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的方针、法令,开展拯救和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提供经营管理野生动物资源的技术业务咨询,筹募保护野生动物的资金,同各国自然保护组织和机构建立联系,参与有关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设有科技、宣传和基金管理委员会,以加强和协调野生动物宣传、科技工作和资金的使用管理。此外,为了推动野生动物养殖和濒危物种——鹤类的保护工作,还先后成立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野生动物养殖委员会和鹤类保护专业委员会。
第三节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现在国际社会上都在大力保护野生动物,那么保护野生动物究竟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首先,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由于环境的恶化,人类的乱捕滥猎,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
近100年,物种灭绝的速度已超过了自然灭绝速度的100倍,现在每天都有100多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我国也已经有10多种哺乳类动物灭绝,还有20多种珍稀动物面临灭绝。而它们的灭绝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的分子从此消失,还会导致许多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从此断绝,甚至引起新的瘟疫,由此所造成的损失是我们永远也无法挽回的。
再者,食用野生动物极易传染疾病。野生动物与人类共患的疾病有100多种,如狂犬病、结核、鼠疫、甲肝等。它们的内脏、血液乃至肌肉中均含有各种病毒、寄生虫,如B病毒、弓形虫、绦虫、旋毛虫等,有些即使在零下15℃的低温或100℃的高温下也不能被杀死或清除。稍有不慎,人们就会得出血热、鹦鹉热、兔热病、脑囊虫、肺吸虫、血吸虫、肠道寄生虫病等。例如我国主要猴类之一猕猴有10%~60%携带B病毒,而生吃猴脑者感染的可能性很大,一旦染上B病毒,人必死无疑。
再拿人们吃得最多的蛇来说,它的患病率很高,诸如癌症、肝炎、寄生虫病等几乎什么病都有。同时,在广东地区,由于对饮食力求新鲜,人们经常食用生食和半生食,这使得食源性的寄生虫发病率逐年增加。据2010年的调查显示,在广东省这种寄生虫病的感染率已达16.7%。
另外,各种家养动物能够为我们提供足够的营养,所以人类没有必要去食用野生动物。
最后,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受到广泛重视。保护野生动物,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全社会要积极行动起来,不乱捕、不滥杀、不滥食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餐桌做起,做一个文明守法的公民。保护野生动物就是我们人类伟大人道主义的延伸和发展!
第四节我国的野生动物科普教育
1.动物园野生动物的科普教育地位
我国的动物园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机构,它不仅是城市居民休闲和娱乐的好去处,还是传播动物保护知识和思想的重要场所。
动物园能展出活的野生动物,这是书本和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因此动物园历来都是把科普教育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能。虽然我国的动物园的展出方式还有许多,但动物园的科普教育的主要方式有:
(1)采用笼舍式的野生动物展出,使人们能观看到真实鲜活的野生动物;
(2)设置以介绍动物名称、分类地位、分布区域和生活习性的说明牌和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科普画廊;
(3)印制一些折页、导游图、小册子之类的宣传品以及出版科普书籍、举办爱鸟周活动等。
由于动物园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宣传措施,深受广大观众的好评,每年到动物园参观的人群除了儿童和青少年,还有许多成人。
据统计,中国动物园每年观众人数早已超过一亿人次。因此可以说动物园是提高社会公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宣传教育阵地。
2.动物园野生动物科普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动物园的科普教育工作受到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活力出现减弱的趋势,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许多动物园缺乏专门的科普教育部门和专职的科普教育人员,原来有的也取消了,如北京动物园曾经有一个较大的科普教育基地,现在已经改成科普范围了。
其次,动物园内的展出设施和环境越来越陈旧、脏乱,说明牌张冠李戴,科普画廊久不更新,更不注意展出动物与栖息环境的自然协调、动物群的合理搭配,出现许多不同亚种挤在一起的现象。
再次,由于市场经济的主导,一些动物园的管理者或管理部门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过分强调动物园的娱乐性。特别是那些由旅游、商业部门或个体投资的“新型”动物园,为了增加吸引力而削弱科普教育,甚至走向反面,给野生动物保护带来负面的影响。诸如过多地开展驯兽表演、动物大游行、占用动物栖息的空间,出租或建立商业设施。
另外,动物园科普教育经费拮据,教育经费自筹,很少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资助。
动物园的科普教育现是正面临挑战的关键时刻,迫切地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社会保护组织的政策引导和具体帮助,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动物园的科普教育功能。
(1)政府应鼓励动物园坚持把教育作为自身职能的传统,发挥其展示活的野生动物的不可取代的教育潜力,为广大的参观者提供有关野生动物知识和提高社会保护意识作出贡献。
(2)解决科普教育经费问题。动物园和科普教育需要投入经费,这样可以增加动物园的吸引力,从而增加收入。动物园需要建立起良性循环的机制。这要求上级主管部门制定发展科普教育的方针政策,并在管理法规和机构体制上加以落实。如从动物园上缴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或减免一定比例的税收用于科普教育。政府和社会有关组织拨给或资助进行专项教育活动的经费、帮助建立动物园教育基金等。
(3)活的动物陈列是动物园科普教育的基础,因此如何设计展出是动物园科普教育的重要方面。在陈列中应注意改进那些降低教育效果的做法,如拥挤脏乱的环境、不适当的动物群搭配、不同亚种的混杂、病态的不健康的动物个体(如经常有过度生长的蹄、爪等)。
好的展出设计除美观、清楚、正确的动物说明牌外,展区的合理安排,周围的环境气氛,特别是动物和其栖息环境的自然和谐是十分重要的。
(4)动物园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野生动物的保护必然是动物园科普教育的中心内容。而有关的自然保护机构(国内、外政府的、非政府的)应与动物园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利用动物园的特殊条件和设施,把动物园建成野生动物保护教育中心。
(5)动物园应与教育系统合作,开展对青少年学生的长期的、系统的教育活动,这样做既密切了教育部门与动物园的关系,又使动物园的教育工作走上正规化和职业化,从而加强其社会效益,有利于争取更多的政府和社会支持。
(6)动物园应重视和改进科普教育和手段,利用先进的科普教育手段配合活的动物陈列,提高动物园的吸引力,增加科普知识含量。
(7)提高科普宣传品的数量和质量。动物园应重视折页、小册子、刊物等宣传品的作用,努力丰富其品种和内容,增大发行数量。
第五节发达国家的动物保护和利用
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更先一步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因而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大声疾呼“保护野生动物”。研究他们的动物保护经验和管理方法,也许对我们更好地保护好本土的野生动物可以有些帮助。
(1)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
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目标是:从根本上预测、防止及解决使生物多样性显着降低或丢失的原因,以逆转目前生物多样性降低或丢失的趋势,并使欧盟领土内外的物种和生态系统(包括农业-生态系统)处于满意的保护状态。
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规划出了一个明确的行动框架,并规定了总目标和部门目标。主要是以下4项内容:一是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二是分享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利益;三是研究、鉴定、监测和信息交换;四是教育、培训和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2)美国保护濒危物种的有关法规
美国进行了许多立法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濒危物种法》、《迁移鸟类条约法》、《鱼与野生动物合作法》、《国家野生生物庇护所管理法》、《北美湿地保护法》等。其中最重要的要数《濒危物种法》。
《濒危物种法》禁止未有许可证对列入联邦目录的物种进行捕获。但是伴随新捕获许可证的发放,允许资产所有者在其资产内有濒危物种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其他方面合法的经济开发活动。
例如,美国的国际造纸公司为砍伐作为其造纸原料的木材,制订了一个栖息地保护计划,保护在公司东南部土地上的濒危红帽啄木鸟。计划中描述了砍伐林木对红帽啄木鸟的影响及减轻该影响的措施。措施包括建立近5300英亩、居住了25~30个该啄木鸟家族的栖息地,以增加啄木鸟的数量。
(3)澳大利亚对野生物种商业利用的一些管理办法
澳大利的一些经验表明:给予濒危野生物种一种价值,比没有商业价值能带给该物种的更大保护。例如,为获取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袋貂的肉供本国食用及出口用,持续地对其进行高水平的商业捕获已有几十年。但其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量增加。再如,在澳大利亚巴斯海峡岛上的土着居民商业捕获灰鹱,以获得其肉、油及羽毛供本地应用或出口用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灰鹱的数量仍在增加。这都是由于商业捕获对这些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的保护起了很大作用的缘故。
以上事例表明,只有在土地所有者能从栖息地上的野生生物获得收益的情况下,他们才可能对这些栖息地进行保护。因此,应把天然栖息地看成是一种经济资源,因为它有应用价值,并能与其他使用土地的方法进行竞争,把它看成是有经济价值的,才能使它受到充分的尊重与保护。这也表明,在技术上可持续性的采收或猎取是可以做到的,关键的问题是政府能否驾驭可能起破坏作用的经济和社会力量。
保证资源的拥有者看到管理良好的野生生物贸易具有经济利益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对政府有关机构而言,野生生物商业利用企业家和动物保护团体的挑战是如何对商业应用进行管理,以减轻风险,并达到最大限度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可持续的应用。
然而,我们也不能不遗憾地看到,-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不惜花高价购买发展中国家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眼前经济利益,不得不以牺牲资源为代价来换取一些外汇。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一些地区的生态平衡,致使-些野生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