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巨大的天然冰体:冰川
48738400000011

第11章 冰雪大世界——冰川探索篇(6)

这个冰洞的规模,绝对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虽然冰洞的传说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是从现场可以推测,这个冰洞形成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几百年,距现在差不多有100多万年。这个天然的洞穴是100多万年前由水冲刷形成的,可为什么这个并不符合结冰条件的洞里现在却结满了冰?这么大数量的冰又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自诞生以来,气候一直在变化中。早在几亿年前,地球就出现过大规模的冰川运动,而且只有冰川运动才会拥有如此猛烈的能量,才能形成许多的地质奇观。所以有人认为,是冰川运动使大量的冰涌进了一个冲刷成形的洞中,也就形成了今天非常神奇的冰洞。但是,经过专门的取测后人们发现,冰的年龄是各不相同的。

山西宁武冰洞中的情形让所有人眼界大开:没想到世界上真有这样一个晶莹剔透的冰的世界。其实,只有一年365天都是结冰的洞穴才能称之为冰洞。那么,在世界上也只有像西伯利亚和南北极等地,少数纬度高而且异常寒冷的地方才能发现冰洞,而且是数量少规模小。所以,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个冰洞所处的位置既不是异常寒冷的南北极,也不是终年积雪的雪山,而四季都很分明的山西省宁武县竟形成了这样一个常年不化的冰洞。那这个冰洞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找出这个神奇冰洞的真正成因。

11.冰上村落-默里萨克

小小的默里萨克村庄坐落在格陵兰岛西北部的冰原上。当地居民区附近海面上厚厚的冰块延伸至周围几百英里,人们可在冰上行驶打猎长达10个月。但由于最近气候变化影响,这个重要通道使用期限已经减少到每年几个月。

默里萨克村庄的居民擅长搭建雪屋。雪屋通常都是圆顶结构,由坚实的冰雪割成大块的冰砖搭建而成。如果是经验丰富的格陵兰本土居民,一个人仅需几个小时,就可以搭建一座雪屋。

12.吃生肉的家族-因纽特人

因纽特人也被称为爱斯基摩人,即“吃生肉的人”的意思。“爱斯基摩”一词是由印第安人首先叫起来的。

历史上印第安人与爱斯基摩有矛盾,所以这一名字显然含有贬义。因此,爱斯基摩人并不喜欢这名字,而将自己称为“因纽特”或“因纽皮特”人,在爱斯基摩语中为“真正的人”之意。

因纽特人都是矮个子、黄皮肤、黑头发。这样的容貌特征和蒙古人种相当一致。近年来的基因研究发现,他们更接近西藏人。他们主要居住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和格陵兰岛等寒冷地区。他们在海岸边安家落户,主要靠猎捕海豹、海象、鲸类、鸭子、驯鹿、白熊等动物为生。

狩猎是因纽特人的传统生活方式。或者说,在北极地区狩猎是因纽特人的“特权”,他们世世代代以狩猎为主。在格陵兰北部,他们在冬夏之交猎取海豹,6~8月以打鸟和捕鱼为主,9月猎捕驯鹿。而在阿拉斯加北端,全年以狩猎海豹为主,并在冬夏之交猎取驯鹿,4~5月捕鲸。他们虽然有时也吃熟食,却总觉得生肉吃起来更带劲,既能抗寒,又能充饥。住房有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的一半陷入地下,门道极低。这儿的人一般都会养狗,用来拉雪橇。

他们以猎物为主要生活来源:以肉为食;毛皮做衣物;油脂用于照明和烹饪,骨牙作工具和武器。男子狩猎和建屋,妇女制皮和缝纫。

因纽特人在过去几千年里,生活自由自在,并没有外人来打扰。

但其发展变化却也极其缓慢,没有货币,没有商品,没有文字,甚至连金属也极少见,是一种全封闭式的自给自足,一种真正的自然经济,与人类历史上的新石器时代差不多。直到16世纪,西方持枪的狩猎者才发现他们的存在。于是,毛皮商人、捕鲸者、传教士接踵而至。如此,本来冷冷清清的北极,顿时变得热闹非凡,世界各国的报刊也频频出现“爱斯基摩”这个名字。这些外来者带来的两种东西曾对爱斯基摩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金钱,这引起了因纽特人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二是疾病,曾使因纽特人的数量减少了许多。

现在,因纽特人的生活已经相当现代化了。他们以前住的冰屋伊格鲁早已不复存在,代之以装有下水道和暖气设备的木板房子;用海豹皮做成的小船尤米安克也已经进入博物馆,被水上摩托所代替。总之,因纽特人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从相当原始的传统生活一跃而进入了现代文明,其速度之快和变化之大不能不说是历史上的奇迹。

13.皇帝企鹅-帝企鹅

皇帝企鹅,简称帝企鹅,是企鹅现存家族中个体最大的,是企鹅世界中的巨人。一般体高在90厘米以上,最大可达到120厘米,体重达30~40千克。在亚南极岛屿,有一种企鹅曾被认为是最大的企鹅,名为王企鹅。后来,在南极大陆沿海又发现了另一种大型企鹅,比王企鹅还高一头,也就是帝企鹅。

帝企鹅身披黑白分明的大礼服,喙呈赤橙色,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黄色羽毛,向下逐渐变淡,耳朵后部最深,全身的色泽非常协调。

在南极冰川,成群的帝企鹅聚集在一起,热闹非凡,而又秩序井然。

金色的太阳将碧蓝的“宫殿”照耀得辉煌壮丽,千万只帝企鹅好像神秘国度的臣民,一个个穿着全黑的燕尾服和银白色的衬衣长裤,脖子上再系一个金红色的领结,精神饱满,举止从容,一派君子风度。

帝企鹅个个都长得很健壮。大海里的鱼虾和头足类动物取之不尽,使帝企鹅们都能够“丰衣足食”。帝企鹅的游泳速度为每小时5.4~9.6千米,平均寿命19.9年。

帝企鹅在南极冬季严寒的冰上繁殖后代,雌企鹅每次产1枚卵,由雄企鹅孵卵。而它的敌害主要有海豹、虎、鲸等。

帝企鹅分布在南极大陆位于南纬66°~77°之间的许多地方。

例如,靠近威德尔海的科茨地和靠近罗斯湾的维多利亚地,帝企鹅都非常多。不过,帝企鹅现存数量也仅有十万只。

在南极的夏季,帝企鹅主要生活在海上。它们在水中捕食、游泳、嬉戏,一方面把身体锻炼得棒棒的,另一方面吃饱喝足,养精蓄锐,迎接冬季繁殖季节的到来。

4月份,南极开始进入初冬了,帝企鹅爬上岸来,开始寻找“安家立业”的宝地。它们一边走,一边追逐、嬉戏,谈情说爱,寻找配偶。

帝企鹅的爱情生活颇为风趣,“三角恋爱”和“情场风波”等也时有发生。假如两只雄企鹅同时爱上了一只雌企鹅,为了争夺恋爱对象,它们常常斗得面红耳赤、遍体鳞伤。败者夹着尾巴,灰溜溜地扫兴而去;胜者则洋洋得意,手舞足蹈,迅速奔到恋人身边,嘴对着嘴,胸贴着胸,紧紧依偎在一起。两只雌企鹅为了争夺一个丈夫,也会出现类似的情景。

帝企鹅经过上述一段爱情生活的波折后,情投意合的伴侣选择好了,繁殖地也找到了,于是,它们的爱情生活便产生了一个飞跃-开始交配、怀卵、产蛋、孵蛋和抚养雏企鹅的家庭生活。

雌企鹅怀卵两个月左右,在5月份左右便开始产蛋。帝企鹅每次产1枚蛋。其蛋呈淡绿色,形状像鸭蛋,但比鸭蛋大得多,重约450克。

雌企鹅在怀卵期也产生妊娠反应,食欲大减,反应严重的长达1个月不进食。雌企鹅产蛋后便完成任务,而孵蛋的重任则由雄企鹅承担。

雄性帝企鹅有着唯一的特性-尽管孵化期间禁食已久,它依然能在伴侣回来前从它的食道里分泌出一种固块物质来喂养出生的小企鹅,但这只能维持两周左右。一旦伴侣未归,生存的本能会让它抛弃小企鹅或者快要孵化出来的幼崽。

初生企鹅的幼儿阶段,是在雄企鹅的脚背上和身边度过的,雄企鹅既是父亲又是保育员。尽管初生的企鹅样子不怎么好看,浑身毛茸茸的,呈灰黄色,瞪着一对带内圈的小眼睛,走起路来还东歪西斜,但雄企鹅对它仍然疼爱有加。

凭着动物的本能和鸟类特有的磁性定位测向的功能,雌企鹅能准确地回到它生儿育女的栖息地。凭着雄企鹅的叫声-企鹅通信和交流感情的语言,雌企鹅又能准确无误地认出它的丈夫,找到它的孩子。

小企鹅在家庭和集体的精心抚养和照料下,不断成长、健壮。

然而由于南极恶劣的环境,小企鹅在这里生长也很困难。

14.南极的空中强盗-贼鸥

在南极,海鸥中有一种褐色海鸥叫贼鸥。听它的名字就知道它大概不是什么善类,人们把它称为空中强盗,一点也不过分。尽管它长得并不难看,褐色洁净的羽毛,黑得发亮的粗嘴喙,炯炯有神的圆眼睛,但因为它惯于偷盗抢劫,所以给人一种讨厌之感。

南极贼鸥是地球上最南纬度可发现的鸟类,在南极点上曾有其出现的记录。在南半球有南极及亚南极两种贼鸥,其身高分别是53厘米和63厘米左右,前者的体形略小且有较浅白色羽毛。贼鸥以企鹅蛋或海鸥等其他海鸟及磷虾为食。它们有时也会共同合作:一只在前头引开欲攻击的企鹅,另一只在后面偷蛋,因而得其名为“贼鸥”。

贼鸥是企鹅的天敌。在企鹅的繁殖季节,贼鸥经常出其不意地袭击企鹅的栖息地,叼食企鹅的蛋和雏企鹅,闹得鸟飞蛋打,四邻不安。

贼鸥好吃懒做,喜欢不劳而获。它从来不自己垒窝筑巢,而是采取霸道手段,抢占其他鸟的巢穴。有时,它甚至穷凶极恶地从其他鸟、兽的口中抢夺食物,一填饱肚皮,就蹲伏不动,消磨时光。

懒惰成性的贼鸥,对食物的选择并不十分严格,不管好坏,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可以了。除鱼、虾等海洋生物外,鸟蛋、幼鸟、海豹的尸体和鸟兽的粪便等都是它的美餐。考察队员丢弃的剩余饭菜和垃圾也可以成为它的美味佳肴。在饥饿之时,它甚至钻进考察站的食品库,像老鼠一样,吃饱喝足,临走时再捞上一把。

更可恶的是,贼鸥会给科学考察者带来很大的麻烦。在野外考察时,如果不加提防,随身携带的野餐食品就会被贼鸥叼走。碰到这种情况,人们只能望空而叹。当人们不知不觉地走近它的巢地时,它便不顾一切地袭来,在头顶上乱飞,甚至向人们俯冲,又是抓,又是叫,有时还向人们头上拉屎,大有赶走考察队员、摧毁科学考察站之势。

贼鸥的飞行能力较强。这或许是由长期行盗锻炼出来的。据说,南极的贼鸥也能飞到北极,并在那里生活。

在南极的冬季,有少数贼鸥在亚南极南部的岛屿上过冬。中国南极长城站周围就是它的越冬地之一。那里到处是冰雪,不仅在夏季几个月里裸露的那些小片土地被雪覆盖,大片的海洋也被冻结。这时,赋鸥的生活更加困难,没有巢居住,没有食物吃,也不远飞,就懒洋洋地待在考察站附近,靠吃站上的垃圾过活。因此,人们称之为义务清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