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家庭幸福经济学
48739400000017

第17章 平衡艺术的真谛(1)

经济学家认为,任何事物的最优均衡量,都是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消费量。这就是经济学中的“平衡”,这时候的消费量既不多也不少,人们感受到的事物处于最理想的状态。如果停留在这个消费量上,幸福的感觉就“恰到好处”。

劳动力成本账,大学生的难言之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那么供求均衡;如果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就会出现商品紧缺,商品就能在市场中起到主导作用;如果供给量大于需求量,那么,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就是需求方。

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是商品,大学毕业生也是商品。如果人才市场上出现供求均衡或者供小于求,就不存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如果出现供大于求,就业难的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0~100万个。我国经济高速发展,GDP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左右。不过,我国主要采取的是增长优先发展战略,新建项目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劳动力需求增速要慢于经济发展速度。实际上,经济的发展向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每年不足900万。于是,就出现了“高增长、高投入、低就业”现象。

然而,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1年起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除高校毕业生外,城镇的劳动力也在不断增加,此外还有大量的下岗职工需要再就业。其中,2005年全社会各类新增劳动力就达2400万,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总体性的劳动力供大于求,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供求失衡便直接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2001年,全国高校本科平均初次就业率为82%。到2002年变为80%,2003年则直接降到70%。2004年就业率统计方法进行了调整,初次就业率为73%。如果按2004年以前的方法统计初次就业率,2004年全国本科平均初次就业率只有65%左右。实际上,初次就业率已经呈现出连续下降的趋势。

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万,2003年第一批扩招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毕业生人数超过212万。到了2005年和200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增长到330万与413万,到2008年高校毕业生已经逼近千万。

在就业率不断下降和毕业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高校毕业生的收入期望值也在发生着变化。2006年,上海某高校曾对上海地区的高校毕业生进行过问卷调查。高校的本科毕业生期望月收入为2000~3000元,研究生则多在5000元以上。而实际上,大部分用人单位能够提供给本科毕业生的月工资多在2000元左右,研究生也不过3000~4000元。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的月薪期望值也在不断“竞底”:1000元、800元、500元,甚至很多大学生喊出了“零工资就业”。

同时,多数大学生又都希望毕业后能够在发达地区、大中城市或福利待遇比较好的部门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然而,社会提供给大学生这方面的岗位却十分有限,绝大多数的岗位相对层次较低。比如,行政管理或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期望从事管理工作,实际上企业提供的多是销售、业务方面的岗位;即便是毕业于专业性较强的法律专业的大学生,也得先从律师事务所的助理律师做起,其职位是非常低的。

面对社会提供的职位,大学生毕业生们在尴尬中选择着。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看,大学教育的投资回报本身就具有滞后性。毕业生的高期望值与毕业后回报的落差,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就业率的连续走低也成必然。

各高校面对就业率较低的事实时,多把毕业生期望值过高列为影响就业的主要原因。但是,更多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高期望值”也是“身不由己”。

22岁的王洁面临着大学毕业找工作的问题,她并不认为自己的就业期望很高。出生于某省会城市普通工薪家庭的王洁,5年前父母先后内退,父母两人每月的退休金加在一起不过1000元。为了节省开支,王家甚至将位于市区的自家房子出租,一家三口在郊区租了套小房子居住。

家庭对自己的投入,王洁有自己的劳动力成本账:高中时,一年学费3000元,还有书费、资料费等,除掉生活成本,三年下来需要2万多元;大学四年,每年学费6000元,加上1200元的住宿费和500元书费,每月至少需要300元的生活费,大学四年总共支出近6万元。

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耗费完父母积攒多年的8万元积蓄后,王洁的求职期望也只不过是找个单位领份工资,这样的期望和家庭的前期投入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上大学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受到投资预期收益率的影响。经济学家贝克尔曾指出:“唯一决定人力资本投资量的最重要因素是这种投资的有利性或收益率。”

对于任何一个理性的人而言,如果预期收益率下降,就会降低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如果预期收益率降低到低于其他形式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就会放弃人力资本投资,转而选择其他形式的投资。

从小学入学算起,到大学毕业,经过16年的学校培训,即使不算个人的付出,光家庭的教育投入已是一笔不小的投入。而在投入了如此多的成本后,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大学生失落的原因正在于此。面对滞后的教育投资,“产出”和“投入”有着明显的差距,无论是大学毕业生,还是其家庭,都会更谨慎地计较教育“投入”。

你的健康价值百万

小李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由于不断碰壁,他显得心灰意冷。面对人才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小李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优势,整日里愁眉苦脸的。

这一天,爷爷看到了唉声叹气的小李,便把他叫住。“你现在年纪轻轻的,怎么一天到晚无精打采的?”爷爷问道。小李郁闷的心事正要向人诉说,于是把找工作的经历告诉了爷爷,最后还感慨一句:“我的资本再雄厚一点,就不至于这样了!”

“资本,你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呢?”爷爷对小李的感慨很有兴趣。小李回答道:“找工作的资本,比如名校文凭、各种等级证书,最重要的是钱。有了这些资本,我就不愁找工作了。”

爷爷听完小李的抱怨,笑着说:“那我现在给你一百万,让你变成我这样的老头,你愿意不?”小李很惊讶,不过他很快表示了拒绝:“我还有好多理想没有实现,还有好多人生乐趣没有感受过!”爷爷又追问道:“那再给你一百万,让你的身体得一种疾病呢?”小李想了想,再一次拒绝了。

爷爷依然微笑着说:“好,如果现在还是给你一百万,让你成为一个植物人,不用再思考和烦恼了,你答不答应?”“不行。”小李坚定地摇了摇头。

在一系列追问后,爷爷问小李:“那你现在算一算,刚才有几个一百万已经成为你的资本了?”

小李听完爷爷的话,一下醒悟过来。原来自己拥有的年轻、健康……这些都是价值百万的资本。既然拥有如此多的财富,为什么还要去抱怨而不懂得积极进取呢?

小李的苦恼在于只看到了自己缺乏的学历、金钱等资本,没有看到上苍在天平的另一边放着健康与年轻的同等财富。欧洲有这样一句俗语:无知和疾病之外,再无贫穷;学问和健康之外,再无富裕。

健康,是人的第一财富。那么,一个人的健康价值到底有多高?健康价值又由哪些因素决定,如何来计算呢?经济学家将给我们提供答案。

在生活水平较低的时候,人们会把不生病当成健康。慢慢的,人们认识到在健康和不健康之间还有亚健康,在身体健康之外还有精神健康。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健康的定义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从定义上看,健康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那经济学家又是如何定义健康的呢?在经济学中,健康被定义为一种物品:一种使用市场投入和个人时间而生产出来的物品。

健康既然是一种物品,就存在内在价值和生产成本。多大的投入成本才能维持一个人的健康呢?

投入成本会因人而异,但有两大要素是不可或缺的:市场投入和个人投入。国家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和保健费用支出、医院的设备使用、医生的劳动等,都属于市场投入;而个人投入是指每一个人用于日常保健、休息和锻炼的时间,还包括个人医疗的花销。

谁的健康价值更高?一个人的健康价值多少?健康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共同决定了健康价值。

健康的内在价值,是生产健康所需要的物质和劳务投入。投入决定产出,健康并非免费的物品,投入的多少(包括市场投入和个人投入),决定了健康产出的数量和质量。比如,一个花费巨额医疗费进行过手术的人,在同等条件下,比没有手术过的人健康价值要高。

除了内在价值外,健康还有一定的外在价值。健康的外在价值是一个人的健康所能创造的财富,既包括社会财富,也包括个人财富;既包括物质财富,也包括精神财富。在同等条件下,一个收入高的人比一个收入低的人健康价值高,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比一个碌碌无为的人健康价值高。

健康的外在价值,又可以称为使用价值,它首先表现在能带给人的舒适和快乐。身体健康的人,往往比身体不健康的人更容易快乐;而精神健康的人,有较好的自我调试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心情愉快的时候会比精神不健康的人多。

同时,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又是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健康带给我们的舒适感,并不是虚无缥渺的,它和空气、食物、水一样,已经成为生活中基本的需求之一。这种需求的层次比生存需求高,在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会有健康需求,会花费时间和财富为自己的健康投资,从而享受健康带来的舒适和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健康的价值还受消费者个人主观评价的影响,同等质量的健康带给不同人的效用是不同的,一个知足常乐的人比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健康价值高。

健康保险的引入,为健康的估价提供了一个有力依据,健康的价值也得以量化。在健康保险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健康保险的投保金额等于人们享受医疗服务的限度。人们认为自己的健康价值多少,就会投保相应的保额,为自己的健康埋单。

健康不仅是一种消费品,还是一种投资品。人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本,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和财富创造的源泉。一个健康的人能正常地从事工作,创造财富。教育能带来知识和技能,却不能代替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影响着人力资本的产出,它使一个人工作的时间增多,工作效率提高,间接地参与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过:“空的袋子站不直。”没有健康身心的人,就像一个空袋子,价值是不值一提的。人拥有的资本并不只是指金钱,它有着更广泛的范围和内涵。像健康这样重要的人力资本是金钱无法换取的,拥有价值百万的健康资本,未来的幸福就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开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你如何抉择

古时候,有两户人家是邻居。两家平日里相处得不错,关系很融洽。两家都以种田为生,其中一家的人更勤奋一些,家中条件也更宽裕。

有一年,遇上了旱灾,两家都颗粒无收。穷家每年都没有多少富余,就指望着田里的收成过活,眼看着一家人就要饿肚子了。这时,富家因为往年有结余,家里有不少储备的粮食。看到邻居家有困难,富家送去了一升米,这才解了穷家的燃眉之急。

因为这一升米,穷家才没有在灾年饿死。对于自家的救命恩人,穷家非常感激,两家的感情也日益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