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家庭幸福经济学
48739400000031

第31章 效能人士的幸福生活(2)

一位没有双腿的男子,遇见了一位瞎子,就向这位瞎子提议,两人联合起来,可以给双方带来莫大的好处。他对瞎子说:“你让我趴到你的背上去,这样我可以利用你的腿,而你可以利用我的眼睛。我们两人合作,成本会下降,做起事来可以更快一点。”

无论是大雁还是残疾的男子,他们都获得了好处,取得最佳的生活状态。原因很简单,他们懂得通过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同时就是降低了自身的成本,真是应了一句话,省下的就是赚的。说到这里,让人不由得想起一个很经典的故事,那是两位在战场上一个失去左手,一个失去右手的战士,在听到了精彩的演讲之后,他们两位两只手的鼓掌声感染了在座的每个人。

效率工资带来的高效率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南郭先生,身无长物,却有些小聪明。当时齐国国君齐宣王很喜欢听吹竽,南郭先生本不会吹竽,但为了养家糊口,决定铤而走险,去齐宣王那碰碰运气。齐宣王是个讲排场的人,他喜欢听三百人的大合奏,正在四处招人吹竽。于是,南郭先生跟着一帮子人就混进了齐宣王的吹竽乐队之中。

刚开始的时候,南郭先生还有些心虚。时间一长,南郭先生发现,在这个三百人的大乐队中,他一个人吹与不吹都无足轻重。南郭先生慢慢放下心来,他就在齐宣王的乐队中装模作样的混了好几年。

几年后,齐宣王死掉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当了国君。受父亲的影响,齐湣王也很喜欢听吹竽。不过,齐湣王和他爹有些不一样,他更喜欢听独奏。齐湣王让三百个乐手一一上殿独奏,众多吹竽高手们被齐湣王挖掘了出来。乐手们的待遇也有了差别对待,齐国的吹竽水平也得到长足发展。

不过,相对于那些吹竽高手,南郭先生的日子可不好过了。自己对于吹竽是一窍不通,要是被国君知道自己在滥竽充数,可是要掉脑袋的。于是,南郭先生最终选择在一天夜里偷偷溜走了。

滥竽充数的故事有着深刻的经济学意义。南郭先生能够“滥竽充数”,原因在于齐宣王实行的工资制度存在问题。

面对三百人的大乐队,齐宣王实行的是一种平均主义制度。不管每个人吹竽的技术如何,付出努力的多少,都会得到同样的待遇。经济学认为人是理性的,在获得利益既定的情况下付出的劳动会尽量最小化。对于齐宣王的吹竽手来说,吹得好与坏,待遇都是一样的,于是便有了南郭先生的存在。

假设齐宣王一直活下去,那他的这个吹竽乐队一定会解散。原因很简单,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必然会成为乐队的榜样,大家都会纷纷效仿。到最后,三百人的合奏,恐怕没有一个人在真正的吹竽。最终的结果是,齐宣王不得不解散吹竽乐队。这就是平均主义所引起的集体无效率。

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大大降低了整个乐队的效率,有了他的榜样,那么勤奋有才华的吹竽手也会跟着变懒。很显然,齐宣王的这一制度从效率的角度讲,是失败的。

到了齐湣王,集体演奏的方式变成了个人演奏。演得好的,奖励也多,差一点的还能吃饱饭,南郭先生这样根本不会的,就只能选择跑路了。齐湣王考核的方式显然要有效率得多,他会促使吹竽的乐手们更加勤劳。

当齐湣王改变乐手的演奏方式后,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努力学习吹竽,要么赶紧走人。南郭先生没有吹竽的本事,只得选择逃走。把南郭先生这样充数的人淘汰掉,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还能激励其他吹竽的人,整个乐队的效率也得到提高。淘汰无能之辈,让有才能的人更能充分展示才能,齐湣王实行的这套方法就是“效率工资”。

效率工资指的是企业支付给员工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得多的工资,以促使员工努力工作的一种激励与薪酬制度。效率工资的前提是奖罚分明,即出现不好好干活或偷懒现象应严惩不贷。

由于效率工资具有可以相对提高员工努力工作、对企业忠诚的个人效用,提高员工偷懒的成本,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采用了效率工资后,员工努力工作的动机增强,而偷懒、欺骗等败德行为的动机则有所降低,企业发生员工败德行为的概率趋于下降,减少相应的监控成本。

“效率工资”最初来源于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家最初发现,在发展中国家,较高的工资待遇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他们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普遍不良,因而较高的工资可以改善工人的营养,增强身体素质,这样也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但是很快经济学家们发现“效率工资”现象在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于是原来的解释显然不合理。

最后经济学家们统一解释为:较高的工资是企业为防止工人偷懒而采取的激励办法。在这里,工资构成了工人偷懒被发现进而被解雇的机会成本:工资越高,解雇的机会成本越高。为了避免过高的机会成本,就必须努力工作,以免因偷懒而被解雇。所以,较高的工资有利于减少工人偷懒的机会主义倾向。

完全将资源集中于结果

小黄和小李同在一家公司工作,两人学历和工作经历都相差不多。但小黄很快便青云直上,而小李总是低小黄一级。小李观察小黄工作态度还没有自己积极,小李觉得老板没有公平对待自己。

终于有一天,小李忍不住了,他找到了老板:“老板,你交代我做的事,我都努力去完成。每天我还会把做不完的工作带回家去做,即使牺牲睡眠,也在所不惜。我为公司如此卖力,为什么你总是先升小黄不升我呢?”

老板很平静地看着小李,认真地听完他的抱怨后说道:“小李,你的问题正在于此。同样的工作时间和任务,小黄总能在下班前把工作完成,而你总是拖拖拉拉到‘今日事,今夜毕’。你有苦劳,但我更欣赏小黄的功劳!”

小李听完老板的话后,哑口无言,原来自己没有注重工作效能。

市场经济时代,社会越来越认可这样一个理念:做事要追求效率与效益。那些光知道苦干、穷忙的人,会越来越得不到认可。

王刚是公司的财务总监,他是一个工作狂。在公司的例会上,他经常声称自己又加了通宵的班。大家都很纳闷,如此日夜颠倒,白天上班能有多少效率啊?结果,后来的发展让人大跌眼镜,王刚任职不到一年便被公司开除了,原来老板发现他居然有半年的账没有做好。

有些人认为,工作的时间越长,越能显示自己的勤奋。其实,工作的效率和业绩才是最重要的。整天忙忙碌碌但没有成绩,并不是一个有效地工作者。

不仅是在工作之中,在平时生活中,如果不能做到将资源有效的集中于结果,往往会事倍功半,给自己带来许多烦恼。

丽丽是个聪明的学生,期末考试的时候,丽丽发现考试的题目很容易,她对这次考试充满了信心。不过,丽丽觉得要拿高分需要把字写得更好看些,这样老师说不定会给自己额外加上几分。

怀着这样的念头,丽丽考试的时候一笔一画地写着,做题的速度不及往日的一半。当终场铃声响起时,丽丽还有一小半卷子没做。她请求监考老师让她多做一会儿,监考老师说:“时间到了,必须交卷,要不零分计算。”

丽丽没有办法,只好把试卷交了。成绩出来后,丽丽只得了60分。妈妈问她原因,丽丽振振有词地说:“我本来可以得100分的,只是想把字写得更漂亮点,让老师多加分!”妈妈说:“那你做题的速度一定很慢?”丽丽点了点头,仍不服气地说:“确实很慢!不过,我本来能得满分的。”妈妈继续追问道:“那为什么只得了60分呢?”

丽丽还想解释,妈妈摸着丽丽的脑袋,对她说:“丽丽,做事要看结果。你是在考试,又不是比赛书法,字迹工整做不完题目,结果是不一样的。只有全力答完试卷,保证正确率,这样才能得高分。”

丽丽的失误就在于没有认清事情的结果。将资源集中于结果,才会有高效率的发生。经济学中的效率理论,在婚姻中也有体现,这就是“闪婚”一族。

闪婚,顾名思义就是闪电式的婚姻。以前闪婚被认为是前卫与新潮的行为,不过,以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此种现象,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很多人工作压力很大,不想花太多时间去浪费在恋爱上,先结婚再恋爱,这样既节省成本,同时又避免今后两人分手带来伤害,这是追求效率生活的表现。

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日趋激烈的竞争前,许多年轻人对自己的个人问题自顾不暇,根本没有精力去进行一次爱情马拉松。他们也不可能耗费太多的时间去相互了解,因为这不仅意味着高额花销,还意味着要因此而损失大量的时间。

在追求效率的年代,人们被生存的压力机械地摆布,失业危机和不稳定的经济收入使他们疲惫地忙于生计,缺乏接触异性的渠道,时间上陷于仓促,无暇从容选择。

有人说闪婚不注重质量,事实上,即便不闪婚也保证不了质量。闪婚会为婚姻增添风险,但婚姻本身就有风险,闪婚可以节约更多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因为未来等于未知,事情都处于变化中。如果两者都保证不了质量,闪婚至少还有效率的优势。

当然,闪婚并不意味着莽撞。婚前的交流很重要,有了这样的基础后,将所有的资源集中在结婚这个结果上,闪婚也能获得甜蜜、幸福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