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空气温度降低,人的食欲逐渐增强,消化能力也提高,正是弥补由于夏天炎热造成营养不足的好季节。同时这个时候又是收获的季节,各种动物肉肥味美,蔬菜瓜果种类齐全,数量又多,是安排饮食的最好季节。但是由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如果饮食过于“生冷”,则会导致身体上的不适,所以秋天的饮食在养生当中是非常重要的。
秋高气爽,别着凉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但也是一个疾病多发的季节。人秋以后,随着北方来的冷空气的不断向南侵袭,气候变化较大,昼夜温差悬殊。
再加上秋雨不断,很容易使人发生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如胃病、感冒等。
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血液中的化学成分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会发生痉挛性收缩,使抵抗力和适应性随之降低。再有,由于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旺盛,使胃和十二指肠的负担加重,因而容易导致胃病发生。尤其是原来患有胃病的病人在秋季很容易复发。秋凉以后预防胃病发作需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1)饮食要规律、卫生。进餐有时过早,有时过晚,可口的就吃得多,不可口的就吃得少,或任意吃冷食、零食,使胃肠的工作量紧一阵、松一阵,这就容易造成胃肠病。饮食不卫生,腐败的食物吃了容易中毒。因此,选择食物,要注意新鲜、清洁,进食有规律,是防止胃肠病的首要问题。
(2)口味要清淡。要保持胃肠的冲和之气,就得常吃些素食淡饭,适当辅佐一些肉类肥甘食品。胃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温软淡素为宜,做到少吃多餐、定时定量,使胃中经常有食物中和胃酸,防止胃酸侵蚀胃黏膜和溃疡面。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不吃生冷,并戒除烟、酒,以防刺激胃黏膜,促使溃疡恶化和复发。
(3)情绪要乐观。研究表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人的心理、情绪息息相关。过度的忧愁、悲伤、恐怖、紧张、愤怒都能导致胃肠病的发生。因此,预防和治疗胃肠病,要经常心情愉快,保持乐观,避免患得患失、焦虑、恐惧、紧张、忧伤等不良因素的刺激。
(4)身体要锻炼。要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这样有利于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要科学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疲劳,减少发病的机会。
(5)用药要谨慎。临床实践证明,应禁服对胃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的药物。如因病需要服用这些药物时,应在饭后服用或同时加用保护胃的药物。另外,服药治疗的症状消失,也不等于胃肠病彻底治愈。慢性胃肠病多发展为器质性病变,症状虽然可以很快暂时消失,但创面还需逐渐地恢复。患者应继续服药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
(6)衣被要保暖。因此,要随气候的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防腹部着凉而导致胃病发作。
秋天也是感冒的高发期。俗话说:“感冒是百病之源”,感冒发烧可以加重一些疾病的病情,另外,感冒可以继发许多诸如肺炎,心肌炎等较严重的疾病。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病毒性心肌炎。感冒为什么能继发病毒性心肌炎呢?这是因为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可引起感冒的病毒多达百种以上,常见的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鼻病毒等。而病毒性心肌炎就是病毒引起的心肌炎。容易侵犯心肌的病毒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为主,而这些病毒恰恰是引起感冒的那些病毒。。
所以,提醒大家,在秋季要注意预防感冒,得了感冒要及时治疗。
如果症状严重,如出现高热,胸痛,胸闷、心慌虚脱等表现时应该立即去医院就医!
中医有句古话叫“治未病”,意思就是在没有得病的时候提前预防。所以说,提高身体素质,增加人体的抵抗能力,才是上上之选!
秋天是美好的季节,空气湿润、温度适中,非常适合户外运动,也是锻炼身体增加身体抵抗能力的黄金季节!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拥有健康的体魄才是幸福的根本!
老人,留意你的支气管病
秋季秋风送爽,是人们感觉最舒适的季节。但是秋天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气候逐渐转凉,是老年人易发病的时令。因为,此时的气候变幻莫测,温差大,白天气温仍较高,早晚及夜间则相对较低,而一场秋雨过后,气温骤然下降。老年人由于各脏器功能处于衰退阶段,对外界适应能力差,经受不了气温的突然变化,尤其是老年体弱及患有呼吸道疾病和慢性病者更易复发。因此人秋后,老年人应注重以下几点,防止支气管病和其他慢性病的复发。
1.秋季不易洗澡过勤
初秋湿热并重,仍有“秋老虎”肆虐作恶,人们常常出汗过多,但此时早晚凉爽,便改变了出汗就洗澡的习惯,这就容易使皮肤发生疖肿。因此,保持皮肤清洁对护肤尤为重要。但秋季老年人洗澡不宜过勤,以免因皮肤干燥而发生皮肤瘙痒症。老年人的皮脂腺萎缩,洗澡不要用碱性肥皂,秋季气候干燥,再使用碱性肥皂容易使皮肤干燥脱屑,导致皮肤自身保护能力降低,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导致疾病复发。
2.室内通风很重要
秋季气温下降,不少人家关门闭窗,以保室内温度。这样做可能使室内污染严重,造成上呼吸道疾患以及头痛、头晕、鼻窦不适、畏光、流涕、恶心和胸闷等症状。尤其对于老年人,老年人身体免疫系统下降,更容易受到室内空气的污染,导致疾病复发。因此,秋季不宜终日闭户,天凉也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当室内外温度相差10℃时,15分钟即可将室内空气交换一遍。不要在居室内吸烟,以减少污染,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厨房最好安装排风扇,使油烟及时排出室外。庭院、室内可养些花草,勤洒水,以调节室内湿度。
3.锻炼身体保持健康
适当增强锻炼可以适应气温的变化,增强抗病能力。秋季,日照充分,阳光又不是很强,是室外活动的最好时期。老年人可根据自己身体的状况,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户外活动,身体好的可以选择爬山、钓鱼、郊游等活动。而身体较差的则可以选择一些活动量较小的项目,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气功等。这些都可以增强体质,防止疾病的复发。
4.注意增减衣物
深秋时节,气温骤降,老年人要格外注意保暖,避免外邪侵袭,阳气外泄。不要熬夜或蒙头睡觉,要养成开窗而居、露头而睡的习惯;夜间入睡后,腹部要盖上被子,以防受凉。适当“冻”一下有利于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适当少穿点,以不着凉为度。深秋应防寒气侵袭,防止呼吸道疾病和其他慢性病的复发,体弱的老人更应注意。
5.饮食调节
早秋季节,气温仍然较高,是蚊蝇滋生和病菌繁殖的最佳时期,食物极易腐败变质。秋季又是菌痢、肠炎、食物中毒等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所以要注意饮食卫生,尽量少吃生冷食品及海鲜类食品。老年人胃肠功能差,对冷的刺激比较敏感,过食冷饮也可能会引起腹泻。家中吃剩的食品,下餐再吃时一定要充分加热煮透,否则进食后很可能导致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晚秋季节,气候比较干燥,老年人显得津液不足,而出现口干舌燥、大便秘结等症状。此时应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多吃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豆浆、西红柿、梨、香蕉、大枣、莲子及禽蛋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以改善脏腑功能,增加抗病能力。
6.保持心情舒畅
气温的变化不定,冷暖交替,给人的生理、心理带来一定影响。尤其是身临草枯叶落的深秋,常让老年人引起凄凉、苦闷、垂暮之感,易诱发消沉的心绪。因而必须注意心理上的调适,正确把握自己,学会自行解脱。可与亲朋好友同去郊游,登高望远,饱览景色,也可参与一些有趣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有怡神解郁、稳定情绪的作用。
秋季是老年人疾病复发时期,尤其是支气管疾病,老年人自己和家人必须多注意预防,这样才能使老年人身体更加健康,过一个“秋高气爽”的秋天。
秋季饮食需养肺
人秋后,气候逐渐干燥,人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唇干、咽痛、头痛、手足心热等现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秋燥症”。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每值久晴未雨,气候干燥之际,常易燥邪为患。由于肺司呼吸,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当空气中温度下降时,肺、大肠与皮毛首当其冲。这就是燥邪致病的病理特征。所以在秋季我们需要吃一些对肺有利的食物。
早在我国古代,人们对秋季养肺就非常重视,中医有句名言:“形寒饮冷则伤肺”,在《黄帝内经》中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民间对立秋的饮食有这样一种说法,“早饭一碗粥,晚饭一碗汤,除此之外还有凉茶、绿豆汤,秋后被忙”这一说。那么到底秋季我们该吃些什么食物来滋养肺呢?多吃蔬菜和水果,对我们的肺很有帮助。
以下给大家介绍几种对养肺有帮助的水果:
(1)梨: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2)葡萄:葡萄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阴除烦,捣汁加熟蜜浓煎收膏,开水冲服,治疗烦热口渴尤佳。经常食用,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均有补益。
(3)大枣:大枣能养胃和脾、益气生津,有润心肺、调营卫、滋脾土、补五脏、疗肠癖、治虚损等功效。中医常用其治疗小儿秋痢、妇女脏燥、肺虚咳嗽、烦闷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广泛的滋补良药。
(4)石榴:石榴性温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烦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烦渴不休者,可作食疗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