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惊春清谷天”,进入春季之后,天气温暖而潮湿。此时“湿气最袭人”,在相对湿度65%以上时,微生物滋生活跃,空气中水分过剩,是为湿邪。
湿气通过皮肤进入人体,从而影响经络气血运行,使人觉得身体发重、疲倦、头晕、胸闷、小便发黄,大便稀烂,皮肤上起暗疮。中医将湿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困脾,导致气血运化不良而生内湿,内湿就会导致腹泻等病症。想要排除这种湿气,就要经常按摩“关元穴”。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也就是在肚脐眼正下方,你将除大拇指外的4指并起来,在手小指的下缘处,就是你的关元穴所在位置)。
关元穴为“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具有补肾壮阳、理气和血等作用。日常按摩不仅可以抵于湿寒,还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女人如果有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外阴瘙痒等妇科病症时,针对性地按摩此穴位,也能缓解妇科症状。
经常按摩关元穴,可以驱走湿气。那么具体的按摩方法是什么呢?
常用的方法有按揉法或震颤法。
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按摩关元穴以后,人们的气血就活络了。按摩关元穴可以把人体内的毒素给排出来,毒素没了身体自然清爽了,所以说按摩关元穴有舒经活络、温经散寒、消肿止痛、行气活血的功用,同时还能调节阴阳、增强人体的综合免疫力。
与春天的湿气相对应的是冬天的寒邪。冬季以寒为主气。寒邪致病多在冬季。寒邪有内寒与外寒的区别。外寒是外界的寒气侵犯人体而发生疾病的病邪,伤于肌表,称为伤寒,直中脏腑的则称中寒。内寒则是人体机能衰退,阳气不足而致的病症。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按摩气海穴来增强免疫力,以抵抗寒邪。
中国传统养生经验认为,按摩“气海穴”,能使百体皆温,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现代西方研究,按摩此穴,可促使肠胃蠕动,气血顺畅,强化肝脏及消化道功能。
气海在神阙和关元之间的中点处,神阙即我们的肚脐眼。气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保健穴位,古代医家有“气海——穴暖全身”之说。
古代养生家认为此穴与肺气息息相关,是气能够出入丹田的根本所在,所谓的气出人丹田指的是呼吸时以腹式呼吸为主,吸气时横膈下降,腹压增加,使小腹外鼓,感觉气好像经肺吸入了丹田,这就是所谓“气沉丹田”;呼气时小腹回缩,感觉气好像从小腹经肺而出。
按摩气海能够增加人体的免疫力,强壮全身。有临床验证,气海穴对先天体质虚弱、后天劳损太过者有很大的保健作用。气海穴可广泛用于男科病及妇科病,如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虚脱等。
具体的按摩方法为:先以右掌心紧贴于气海的位置,照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用逆时针方向,如前法按摩100~200次,按摩至有热感,即有效果。
气海为人身生气之海,有调整身体虚弱状态,强壮全身,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防卫功能,治疗范围和关元穴近似,常和关元穴配合应用,对于先天体质偏差、后天劳累过度导致身体虚弱、久病大病痊愈后体虚以及产后体虚,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可作为补虚要穴选用。
除了关元和气海两穴之外,经常按摩足三里对人的身体也很有帮助。当我们把腿屈曲时,可以看到在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这就是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一个巴掌的距离)处就是足三里穴位。
经常按摩足三里,可以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泻泄、便秘等胃肠道消化不良的病症。经常按摩足三里,还能防病健身、抗衰延年。
关元、气海、足三里三穴各自有各自的功效,每个都是不可缺少的,配合应用,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驱燥三剑客——胰俞、鱼际、太溪
中医所说的“消渴”,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糖尿病。其中口渴多饮的是上消,多饮多食的为中消,多饮多尿的为下消。上消属肺,中消属胃,下消属肾。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因为阴虚燥热。
燥气是指五运六气中的阳明燥金之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日:“阳明之上,燥气主之。”《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太过,燥气流行。”
秋天天凉,人们容易感冒,这都是燥气带来的。燥气导致的感冒,一般的症状是:口、唇、鼻孔、咽喉干燥,皮肤干燥,干咳,口渴多饮,气喘胸痛,小便短少,大便干结,发热,头身酸痛等等。当然,随各人体质的不同,上述症状可以出现一种或多种,也可能会有不同于上述罗列的症状的其他症状发生。
燥气主要存在肺经、肾经之中,想要解决燥气的侵犯,就需要我们经常对胰俞、鱼际、太溪进行按摩。
胰俞是经外奇穴,它是治疗消渴(糖尿病)的经验效穴,和其他内脏的背俞穴作用一样。这个穴位主要采用按揉和拔罐的方法刺激。
胰俞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上面,在脊柱旁开四指膀胱经第二条线上,肩胛骨下角下面约两指的地方。
胰俞除了可以治疗燥气,同时对糖尿病也很有帮助。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除了选择按摩胰俞外,还要选内庭泄胃火,太溪补肾阴,胰俞和太溪的操作同上。内庭是足阳明胃经的荣穴,“荣主身热”,善去热邪,十二经的荣穴一般都可以治疗相应脏腑或经络的热病。虽然这里的胃热并不是实热,而是“一示”,但是“标实不去,本虚难补”,所以一定要加上善去胃热的内庭。
肾经的太溪在五行中属水,肺为金,而用太溪是取“金生水,金水互生”之意。而且肾阴是一身阴气之本,补肾阴同时也是补肺阴。
按摩太溪的操作方法与按摩胰俞大致相同。
每天的上午7~9点是胃经的旺时,可以在这个时候按揉两侧内庭,给糖尿病以“迎头一击”。同时,晚上刺激两侧胰俞和太溪时还应该配合着再做一遍。
肺经有燥热当然是按鱼际穴。鱼际是肺经的荣穴,五行属火,火克金,从穴性来看,鱼际可以滋阴降火,作用是偏泻的鱼际穴主要有宣肺解表、清热泻火、止咳平喘等功效,主治咽喉、胸肺部病症,也能治疗局部的病症,如臂痛指挛等。所以选用它可以降肺上的燥热以治标。
鱼际有平喘的作用,近代医家对此做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科学实验,认识到针刺鱼际穴有较好的即刻平喘效果。
鱼际穴所以能治疗哮喘,是因鱼际穴为手太阴肺经腧穴,处在肘部以下的重要地位,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每个经穴的治疗作用都可以体现在本经的经外病候及脏腑的病候两个方面。如手太阴肺经的尺泽、孔最、列缺、鱼际都能治疗肘臂肿痛、胸痛等外经病候,又能主治咳喘、气逆等肺部疾患。这就是鱼际穴远治作用的体现,这种远治作用尤以“肘膝以下”的穴位更为明显。
鱼际位于大拇指第二节后面,连接手腕和拇指第二节的骨中点处,
手掌和手背交界的地方。这个穴位的刺激不分时节。对于慢性病来说,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是疗效的积累,所以有机会就要去按揉。
按摩鱼际穴的方法很简单:两手鱼际对搓,搓法恰似用双掌搓花生皮一样,一只手固定,另一只手搓动,搓十余次时,鱼际开始发热,这时热气沿手臂进入肺脏,持续两分钟左右,整个手掌便会发热,这时就可搓另一只手了。这个方法不受地点、时间限制,随时可做,尤其适合易感冒者。
燥是六淫之一,秋燥的邪气伤于肺。秋天气候干燥,容易从口鼻入侵于肺,耗伤肺津,出现干咳无痰,或咯痰带血,咽喉疼痛,胸胁痛等燥气症候。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白喉、急性咽喉炎等疾患。想要阻止燥气的侵袭不仅要经常按摩胰俞、鱼际、太溪三穴还要注重饮食调养和平时习惯,内外结合,清除燥气。
百会穴,治百病
百会穴,《针灸甲乙经》中最早记载,它属于督脉,又称为“三阳五会”。《采艾编》中记载:“三阳五会,五之为言百也”,意思就是说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因此百会穴的治症颇多,为临床常用穴之一。百会穴的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百会穴既是长寿穴又是保健穴,如果这个穴位经过锻炼,可开发人潜能并增加体内的真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益智开慧,澄心明性,轻身延年,青春不老。并能治疗头痛、眩晕、脱肛、昏厥、低血压、失眠、耳鸣、鼻塞、神经衰弱、中风失语、阴挺等症。
从古至今,众多针灸医学家善于运用百会穴。史记就有扁鹊嘱咐他的弟子子阳用针刺这个穴以治愈尸厥的验案。又如《针灸资生经》载:“执中母氏久病,忽泣涕不可禁,知是心病也,灸百会而愈。执中凡遇忧愁凄怆亦必灸此。”据不完全统计,百会穴能主治昏厥、头痛、中风、失语、眩晕、脱肛等三十余种病症。
要想合理地运用这个穴位,首先要学会如何定位该穴道。定位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百会穴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简单的说,百会穴位于头部,在两个耳朵的尖端连线的中点处。
根据我国医学的相关记载,可以将百会穴的主治功能简单的归纳为以下几点:
(1)按摩百会穴可以起到醒脑开窍的作用。脑为元神之府,脑窍闭塞则神无所附,肢无所用,经常突然出现神昏不语、偏瘫等症。百会是督脉的要穴,督脉起于胞中,上行人脑,因此针刺百会穴可起调理督脉,开窍启闭的作用。临床上,凡是遇到脑窍闭塞的危重病人大多会取百会穴,常用于中风、闭厥、惊风、癫痫等病症。有这样一个报道,艾灸百会穴治愈19例输血、输液反应而出现的神志不清等症状。
(2)按摩百会穴可达到熄风止头痛的作用。《针灸聚英》转载了针刺百会出血,治愈唐高宗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的病案。
(3)按摩百会穴可使人宁心安神。古代针灸著作《针灸资生经》中记载:“百会治无心力,妄前失后。”“凡思虑过多,心下怔忡,或至自悲感慨,必灸百会。”百会穴具有宁心安神的功能,用于失眠、健忘等症。经常按摩百会穴,可使人保持良好的身心平衡状态,对于身体健康尤为重要。
(4)按摩百会穴可以使人升阳固脱。气虚下陷,则出现少气懒言,脏器下垂,百会穴具有升阳固脱的功效,用于脱肛、阴挺、久泄不止等病症。在《寿世保元》中有这样的记载:“泄泻三五年不愈者,百会穴五七壮即愈。”《神农经》中也写道:“小儿脱肛,可灸三壮、五壮、艾炷如小麦。”
如何运用百会穴的众多保健作用呢?这里介绍四种基本的百会穴的保健方法:其一,按摩法:睡前端坐,用掌指来回摩擦百会至发热为度,每次108下。其二,扣击法:用右空心掌轻轻扣击百会穴,每次108下。其三,意守法:两眼微闭,全身放松,心意注于百会穴并守住,意守时以此穴出现跳动和温热感为有效,时间约10分钟。其四,采气法:站坐均可,全身放松,意想自己的百会穴打开,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和阳光清气源源不断地通过百会进入体内,时间约10分钟。只要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身体的各种不适症状均能一一化解。
百会穴主要治疗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病症。这个穴位是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具有很高的医学研究价值。正确合理的按摩和敲打百会穴,对于身体的很多不适症状均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