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传记丛书——孔子
48747900000023

第23章 过郑往陈

孔子自宋国出逃时,因为行路匆忙,有一部分弟子失散了,还好事先约定前往郑国。

郑国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县附近。周厉王的幼子被封于郑,起初郑国在陕西省华县一带,幽王时,平民起义,犬戎入侵,郑国国君携所有财产和百姓迁至河南省嵩山以东,是为新郑。

子贡首先抵达郑国,他不知道孔子一行人是否到了,所以四处打听。

后来有一个人告诉他说:“我在东门看到一个人,身高九尺以上,他的额头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像子产。然而自腰以下,就比夏禹差那么三寸了。他看上去十分疲惫,一副不得志的样子,好像丧家之犬。”

子贡连忙赶到东门,果然见着了孔子。孔子问他是怎么找到这儿的。子贡不敢有所隐瞒,就把刚才郑人说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

孔子笑着说:“他把我和尧这样的古圣贤相比,未必恰当,倒是把我形容成丧家之犬,非常妙!妙极了!”

当时郑国有位贤相叫公孙侨,字子产,他主政时宽严并济,对内用礼法驾驭宗亲世族,对外用外交手段与强国相抗衡。所以郑国虽处于晋、楚两个大国之间,却始终能保持安定,避免战祸的牵连。孔子对他极为推崇、景仰,所以前去拜会。

子产任郑国丞相多年,周旋于晋、楚二强之间,每每心力交瘁,深感苦恼,也想向孔子求教。

孔子告诉他说:“国家的存亡兴衰,不在于疆域的大小。当年成汤所在的亳地,方圆仅70里而已,武王的镐地,也不过方圆百里,他们当时的处境和贵国现在相似,到后来,还不是一统天下了吗?”

子产谦逊地答道:“敝国微小,实在不敢希冀能成就成汤和武王的盛业。但请夫子指点,成汤和武王究竟是怎样治理国家,而使羸弱小国终能统一天下呢?”

孔子说:“很简单。不外乎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举任贤人辅佐国政。成汤得伊尹、文王访太公,就是很好的例子。”

子产称谢道:“谨受教。”后来,子产曾多次邀请孔子同朝为官,孔子都婉言谢绝了。

子贡为此疑惑不解:“夫子一向抱持着匡扶君王、造福百姓之心,为什么不答应他呢?”

孔子说:“子产做丞相这么多年,尚不能使郑国强盛,我有什么才能,能够胜过他呢?”

孔子准备到陈国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