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火箭发射前应做的准备
用运载火箭发射航天器,火箭起飞以后,出现任何故障,都不可能像汽车、火车、轮船那样停下来修理,也不可能像飞机那样有可能返回地面修理。因此,火箭发射是一件十分复杂和细致的工作,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发射准备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测试区进行技术测试,就是对经过水、陆、空运的或贮存的火箭组件,察看外表有没有机械损伤或松动等情况;然后把一些没有装配上去的仪器设备装上去,接着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全面仔细严格的检查测试,考核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如有问题,找出原因,及时排除或调换;最后把整枚火箭装配起来,在水平状态进行性能检查和试验。
技术测试完全通过后,将火箭(全箭或分段)从停放支架车上转移到公路运输车上,运往发射区。运送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车速不能高,转弯半径不能太小;必须实行交通管制,避免任何交通事故。如果是较长距离的运输,还要不时地停车检查。
火箭运到发射区后,还要进行发射测试。先用塔式起重机和火箭翻转吊具,将火箭或整箭竖立,或逐级垂直在对接发射台上。发射台上面是脐带塔和勤务塔,它们把火箭抱在中间。脐带塔使火箭上的电、气、液设备通过管线与地面有关设备相连。勤务塔则是工作人员对火箭进行测试的地方。首先利用发射台和瞄准设备,对火箭的方位和垂直度进行粗瞄准。然后接通电源、气源和液体输送管路。
接着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检查,如果一切符合要求,则断开电源。这时液体火箭开始向各级推进剂箱加注推进剂,并给推进剂贮箱的增压设备等充气。最后对火箭的方位和垂直度进行精细的瞄准。
一切符合要求后,撤离环抱火箭的塔架。然后进行临射检查,高温、高速或有毒的火箭喷焰,通过深深的导流槽引开,并用大量水流冲洗。
到此为止,在任何一步检查测试中发现问题,都必须中止发射准备工作。在临射检查中,确定各分系统和全箭无任何问题后,发射控制室向各外测和遥测站下达时间统一指令,最后由指挥员下达发射点火指令。
被发射的航天器的发射准备工作,与运载火箭的发射准备同步。
两者联接起来后,也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测试。
虽然经过了上述严格的检查测试,但在火箭起飞后,仍难免发生故障。为了不使火箭和航天器坠地,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或不致造成技术机密的泄漏,火箭航天器必须通过自身的安全自毁设备,自动地或由地面控制人员下达指令炸毁。
第二节火箭相关技术
1.火箭的级间分离技术
所谓级间分离技术是将联结成一个整体的多级火箭按预定程序进行分离的技术。想弄清多级火箭的分离,就需要先了解多级火箭的联结。
目前,世界各国的运载火箭多数为二级或三级,少数为四级。原因是目前单级火箭的最大速度超不过每秒7千米,这样无法将航天器送入地球轨道。因而,只能采用多级火箭,如同接力赛跑,逐级加速,才能把航天器送入地球轨道。
多级火箭的联结有串联、并联、混合三种形式。如果火箭的各级是首尾相联,那就是串联式联结;各级箭身挨着芯体周围联结,则为并联联结;而混合联结就是串联、并联兼有。
多级火箭的每一级,实际上都是能够独立工作的单级火箭。它们有各自的发动机(一台或数台)、控制系统的部分仪器(可分离掉的)、推进剂系统、控制稳定飞行的执行机构等。在火箭的最下面一级称为第一级,依次向上,分别为第二级和第三级。由于这些级好像整个火箭中的“孩子”,所以,也称相应的级为“第一子级”、“第二子级”……为了联结和分离的方便,有些火箭还有级间段。各级的联结一般采用爆炸螺栓、爆炸索、定位销等联结件。火箭飞行过程中,各级按程序指令启动、关闭发动机,然后依次把它们抛掉,从而降低用于继续加速所需的能量消耗。
多级火箭的分离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更不允许该分离而不分离。这就要求它的分离要及时、准确、可靠、安全。火箭的分离常有热分离和冷分离两种办法。
热分离的基本程序是:启动第二级发动机,关闭第一级发动机,起爆炸断联结件。显然,这种分离主要靠第二级火箭发动机的燃气流使第一级断开结合部之后减速,同时又使第二级在启动之前受到轴向过载作用而保证启动的可靠性,因而十分简便。不过,在分离时第二级要受到较大的扰动,并且消耗的推进剂也会有所增加。
冷分离又称减速分离。它的分离指令程序一般是:级间联结件爆破断开,启动第一级的制动火箭或其他制动装置,之后再启动第二级的火箭发动机。在这种情况下,级间分离机构的组件少、也较轻,工作过程不会受到很大的轴向、侧向、振动等作用力的影响,分离平稳。但是这种分离方式对于控制系统的精度要求很高。
当级间的联结件解锁时,第二级发动机点火产生加速,第一级受制动力作用而减速。于是,在这两级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安全距离”。
第一级的制动力,可以用安装制动火箭或反射喷管等装置来产生。它们适时投入工作后,可避免第一级受发动机后效推力作用追上第二级所引起的碰撞,保证分离之后第二级飞行的稳定性。
2.火箭遥测、惯导、计算机技术
火箭之所以能把宇宙飞船顺利平稳、安全地送入预定轨道直射太空,那是因为它拥有一套精密的系统。
(1)遥测系统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工程顺利实施,从电视画面中,我们看到火箭与飞船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指令下准确地完成了各种规定动作,从火箭点火升空直到航天员顺利返回。
这些控制指令的下达与箭船执行情况的判定,都少不了被称为航天遥测遥控技术及设备获得的各种数据、参数来提供保障。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旗下的704所,作为我国遥测技术的中心研究所,为航天员飞天的交通工具——火箭和飞船,梳理着敏感的“神经”。
应急记录器就是俗称的黑匣子。它能抗大冲击、耐上千摄氏度的高温,还不怕海水浸泡。这也是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第一个航天用黑匣子。此外,神舟六号飞船遥测系统中的图像系统,是我国火箭发射史上第一次将图像测量系统安装于火箭上的新技术。它是神舟五号飞船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技术状态的变更。它在我国自主研发后第一次使用,通过图像显示可获取火箭在飞行过程中更多的信息,进一步提高了载人航天飞行试验的可靠性。
(2)惯导系统
神舟六号飞船和它的运载火箭长征二号上都安装有高精度的惯性制导系统。
惯导系统担负着为运载火箭和飞船在茫茫太空中的飞行方向、方向速度和所在位置进行精确测量的任务,这是航天领域中关键技术之一。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惯导中心作为惯性器件专业研制单位,分别承担了“神舟”宇宙飞船和“神箭”运载火箭中惯性系统的研制任务。
可以说,我国研制的载人航天惯性制导系统是世界上先进的惯性制导系统之一。
惯性系统是飞行器控制和导航的关键设备,能测量飞行器的角速度、加速度、姿态角、速度和位置等参数。自1992年开展研制任务以来,我国的惯性系统研制设计工作颇有成效,在历次飞行任务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在“神舟”宇宙飞船研制中,惯导中心承担了挠性惯性测量组合和手控陀螺的研制及生产任务。
在“神舟”宇宙飞船的历次发射任务中,都使用了惯导中心研制的挠性惯性测量组合装置。这次在神舟六号返回舱中,安装了惯导中心研制的八表挠性捷联惯性测量组合装置。
该惯性测量组合与飞船上的其他控制设备一起构成飞船的控制系统。
惯性测量组合在飞船的飞行过程中,测量飞船在俯仰、偏航和滚动等方向上的旋转角速率及轴向加速度,并将这些信息输出给计算机,实现对飞船的飞行姿态和飞行轨迹的控制,保证飞船能够按照预先设计的飞行轨迹飞行。
挠性惯性测量组合和手控陀螺,与船上的其他惯性器件构成可靠性冗余系统。
通过对惯性测量装置的管理,在出现故障时,能做到故障判别、故障隔离和系统的重构,保证飞船和宇航员安全返回。
平台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可靠性冗余技术,从而提高了平台系统的工作可靠性。高可靠性惯性平台系统作为运载火箭控制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在火箭的飞行过程中为控制系统提供火箭的飞行姿态信息,与箭上计算机一起实现对火箭的飞行控制,保证火箭在整个飞行过程中能够按照预定的飞行轨迹飞行。平台系统的性能与精度直接关系到“神箭”运载火箭的飞行轨迹和“神舟”宇宙飞船的入轨精度。
神舟六号飞船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所采用的惯性系统形式多种多样,既使用了气浮支承的陀螺稳定平台系统,也使用了挠性支撑的陀螺和加速度计组成的捷联系统,还使用了液浮陀螺的捷联系统。这些都是当今世界上先进的惯性系统,不但精度高,而且都经过各种型号的运载火箭多次飞行任务的考验。
更重要的是无论在火箭上,还是在飞船上都分别安装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惯性系统,构成高可靠的冗余系统。也就是说,无论哪套系统出现故障,其余的系统仍然能使飞船准确入轨并安全返回地面,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3)箭载计算机
在长征二号F火箭和神舟六号飞船上,作为计算机与集成电路科研生产为一体、并相互配套的专业研究所,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771所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为火箭、飞船和航天员配套研制生产的主控计算机等电子设备近数十台(套)。这些精密的“大脑”,不仅积极营造了航天员在天上舒适的生存空间,而且也为火箭、飞船的安全提供了保障。比如,舱载医监设备能够监测航天员在飞行过程中的心电、呼吸、气温、血压等指标,对航天员实施全面有效的监督,使其能够健康地返回地面。
为了研制与以往不同的、更为精细的“大脑”,771所让这一设备可以将检测到的信号通过多种通道传输到不同的地方,使航天医学专家随时了解航天员的生理参数。由于航天员在飞船中血压、脉搏等弱信号的采集比较困难,飞船内的医监设备与一般医用监测仪器相比,在功能、体积、环境上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控制返回舱内的氧、氮、压力、温度、湿度、烟火报警、灭火指令等,调节环境参数,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飞船适时接收信号、发出信号和飞船内部的指挥,全要依靠船上的控制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771所研制和生产了这一系统的多个关键设备的硬件和软件。同时,根据飞船总体的要求,在研制返回舱主控计算机时,科研人员大胆采用新的体系结构,为飞船“一个故障,继续工作;两个故障,安全返回”的自主容错能力提供了保证。
火箭飞行过程中,计算机不仅仅控制飞行姿态,还控制火箭一、二级在燃料耗尽时脱离箭体的级间分离。火箭点火后,若出现严重故障,为了保证火箭发射场的安全以及飞行轨道沿途群众及重要设施的安全,计算机将在一个限定区域内发出自毁信号,引爆火箭。
为使地面测控人员掌握火箭飞行情况,计算机还在飞行过程中持续发送数字量遥测信号。当然,除了对计算机功能的要求,它的可靠性及环境适应性要求也很高。
771所研制的新型箭载计算机利用冗余技术为长征二号F火箭的安全线增加了“砝码”。特别是在火箭故障检测处理系统中,按照火箭总体的要求,成功研制出故障检测处理器。从发射前15分钟到船箭分离,这个处理器就像一只眼睛,严密监视着火箭,对火箭是否有故障进行判断,并根据火箭故障模式的不同,启动逃逸程序向航天员报警。若火箭在上升阶段出现故障,逃逸程序控制器就要发挥作用,使航天员脱离危险区域,安全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