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亚洲——日本
48767100000009

第9章 岛国风土人情(2)

和道流空手道的创始人为大冢博纪,大冢博纪出生于明治二十五年。6岁起学习柔道。于大正九年到船越义珍的明正塾学习空手道及日本神道扬心流柔术。大正十三年,在皇居济宁馆道场举行的舞蹈演武会中参加琉球唐手术表演,大冢博纪表演自创的“唐手术乱取形”(现代空手道中的约束对打),以及捕短刀、捕真剑白刃博得好评。以此为契机,大冢博纪在昭和八年五月创设和道流,即将空手道与日本柔术合而为一的意思。该流派受到“神道扬心流”柔术的影响颇深,其中别“别”、“流”、“押”、“引”、“入身”、“转身”等更是柔术的技法特征。和道流最具特色的是格斗技术,是极少数在格斗中能体现流派特征的空手道,该流派出现了许多空手道格斗比赛冠军。

和道流空手道的代表团体有全日本空手道联盟和道会,世界和道流空手道联盟等,和道流最大势力是在日本的大学和学校,以东京大学、东京农业、明治、日本、立教、日本齿科、东京工业、东京外语、北海道、熊本工业、福冈等高校体育联盟中空手道强校为中坚力量。

系东流的创始人摩文仁贤和生于明治二十二年琉球首里市,13岁时成为首里手名家系州安恒的嫡传弟子,20岁时投入那霸手名师东恩纳宽量的门下。后又学习了松村派、新垣派等空手道更学习了空手道以外的日本古武道器械。摩文仁贤和于昭和三年上京,在到达日本本土的琉球唐手家中,完全学会首里手和那霸手的仅摩文仁一人而已。

昭和九年摩文仁贤和在大坂开设养秀馆道场,以自己两位恩师名字的开头各取一字当成流名,成为系东流。系东流的特点是以“守、破、离”三字来总结,即对型的忠实遵守而后应用最后独立,以此独特的方法来修行空手道。

系东流空手道极其重视空手道精神的修养,开山祖师摩文仁贤和非常强调系东流空手道为“君子的拳”,是为修行圆满的人格和崇高的人生目的而进行的空手道修行。系东流空手道一共有47个规定型,是4大流派中规定型最多的。

系东流的代表团体有全日本空手道联盟系东会,世界系东流空手道联盟,林派系东流、正气会、修交会、修道会、圣心会、明武会等。

自1989起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级空手道比赛。

极真会馆是由大山倍达于1965年于东京创立。大山倍达于1923年生于东京。9岁时在其姊居于满洲的农场内,首次接触到武术,并学习到中国南方拳法“十八手”。1938年,15岁的大山移居日本,并加入日本空军,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那时,他开始接受柔道和拳击的训练。后来,他跟随松涛馆空手道创立人船越义珍学习冲绳空手道。醉心武学的大山,进步神速,17岁时已取得松涛馆空手道黑带二段,20岁时更考获四段之佳绩。同时,他亦成柔道黑带四段之高手。

极真会世界性总部于1963年开始建立,1965年于东京正式启用。

并命名为“极真”,全名为“国际空手道连盟,极真会馆”由1969年起,每年主办全日本空手道大赛及每隔4年主办全世界空手道大赛,至今从未间断,并以全接触式赛例闻名于世。亦因为极真空手道的训练严格,努力不懈,不屈不挠的斗志精神。令极真派得到全球武术界的认同。

在短短的30多年间,极真会馆在全球120多个国家都设立了分部,学员超过1200万人,成为世界上最大之武术组织之一。

学习空手道,首先需要摆正正确的空手道架式,正确的架式与人体运动力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除此之外,还需要良好的平衡感与安定性,特别是在极短的时间内移动身体的顺序。在实战中,拳面击中目标时,瞬间的冲击力非常大。所以为了能承受得住打击,身体各个关节需要非常固定。特别是面对变化多端的腿技,常常需要单脚站立。

不言而喻,保持平衡感的架式极为重要。

力量与速度也是空手道致敌的一项重要要素。力量是由速度所积蓄而成,单靠发达的肌肉无法造成巨大的杀伤力,飞机在空中飞也怕鸟碰,就是因为飞鸟在相对速度飞行时具有可怕的撞击力量。空手道基本技法中最大威力是取决于在使用冲拳、腿技时,击中目标瞬间的冲击力,并随着速度、力量也跟着提升。一个技术成熟的人其冲拳速度,最高可达到每秒钟13米以上。破坏力可达到700千克超重量级的水平。

除此之外,空手道力量的集中与放松,肌肉形成的弹性与爆发力,回旋时所挟有的腰劲,对敌时平稳的呼吸,等等,都是空手道大师所必备的。空手道中的手、腿技、攻击、防守是攻防的基本,也是空手道的入门,更是最终的技术目标,这些基本动作,尽管在几个月内大部分可以练成,但是即使花上一辈子的时间也可能达不到真正完善的境界。

空手道巧妙应用拳、脚,探究胜负的原理,进而达到超越胜败的境地,是磨炼精神、体魄、技术,探究真、善、美的动态的禅道。通过不懈的锻炼、严格艰辛的竞技,掌握高级的护身之技,养成强健的身体和健全的精神,以信心和勇气努力实践,从而为人类社会的正义、和平、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武力为基础,空手道最讲究的是它的“道”,也就是空手道的精神,它是空手道最根本的精髓。

因此,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必须得不懈、不怠、认真而持续地修炼,锻炼。而且要顺应自己的体能,合理地进行有组织、计划性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即使是激烈的训练,也需在符合运动力学、生理学的前提下合理进行。

3.“两个胖子在打架”——相扑

在外人看来,相扑运动只是两个胖子在打架。不过,在日本人看来,它是精粹。

相扑运动员装束很简单,只在腰间系一条兜裆布以遮住下身。在人们看来,这可能有些不雅,但这确实是相扑运动的专用运动衣这种运动是日本的国技,相扑手在日本的地位极为尊崇。

相扑(sumo)被誉为日本国粹,亦称角力、角抵。相扑源于中国。《礼记·月令》:“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后传入日本,始见于《日本书纪·垂仁纪》。奈良时代以后兴盛。

公元695年,日本开始有了相扑比赛。公元728年,相扑运动进入日本贵族的生活圈子,宫廷中设立了“相扑节”,每年定期举行“相扑节会”,有比赛规则。400多年后,皇室势力的衰退,这项运动开始走向民间。

从17世纪开始,兴起了“职业相扑”。

20世纪初以日本的国技姿态广泛开展,1909年东京建起一座专供相扑比赛使用的国技馆,1941年更被列为学校体育正式科目。至此相扑的国技地位,在日本获得了进一步肯定。职业大相扑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职业,相扑手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受到热烈欢迎。为什么相扑手会有如此高的地位?据说这是与日本人的帝皇君主传统观念有很大关系,因为古代相扑人只能在御前为天皇将相表演,当时的“相扑节会”是宫中重要仪式之一,相扑人有幸上场视为毕生荣誉,人们亦视若英雄。积习下来,到了武士当权的幕府时代以至于时至今日,在人们心中,仍然十分尊重他们。经过十几个世纪以后,相扑今日已发展成日本有自己民族特点的国技。

相扑运动员不仅要有气力,而且还要有熟练的技巧,技巧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技术大致分为推、摔、捉、拉、闪、按、使绊等。运动员主要用颈、肩、手、臂、胸、腹、腰、膝、腿、脚等部位,灵活运用各种技术相互进攻。运动员(日本称为力士)按运动成绩分为10级:序之口、序二段、三段、幕下、十两、前头、小结、关胁、大关及横纲。

横纲是运动员的最高级称号,也是终身荣誉称号。十两以上的相扑手称为力士,成为职业相扑手,有不菲的工资收入。

十两以上6级运动员的发型和腰带的质量与幕下以下4级不同。十两以上6级运动员比赛时,有入场式,穿化妆围裙。相扑裁判员(日本称为行司),按年限也分为10级。相扑裁判的等级叫做“格”,“横纲格”是裁判员的最高级称号。他们的等级用指挥扇上的缨带颜色为标志。

裁判用以指挥的扇子称为“军配”,扇子指向的一方为胜者。

在日本,相扑运动员的培养依靠“部屋”。日本相扑协会下设49所部屋,部屋的最高领导叫“亲方”(师父),亲方一般由退休的着名力士担任,他对相扑协会负责,同时教授弟子学习相扑技艺,每年从全国小学生中选招学员。一旦选中,只要家长同意,吃、穿、住全由部屋负担。

“部屋”选择学员后,会给他们吃特殊的食物。一流的相扑手最后都有一个巨大而呈梨状的躯体,他们能有如此身型,秘诀就在于饮食。相扑运动员每天要吃十分丰富的“力士火锅”,这是典型的营养餐,将牛肉、鱼肉、豆制品、蔬菜、大米等放在一个大锅内炖煮,大家围锅而食。力士们一天只吃两顿饭,餐后有的相扑手还要吃大量的奶油蛋糕等甜点,吃完后马上睡觉。按这种规律起居生活,目的只有一个:催肥。相扑界等级森严,小相扑力士必须从擦地、打扫训练场地等杂活做起。相扑看起来简间单,其实颇为杂,索握住要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相扑技术有“技麻利”七十手,加上传统的四十八手,实际有一百多手。弟子从早到晚,除吃饭和午休,其余时间全用来反复练习推拉冲撞等枯燥的基本动作。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做一些非常激烈的健身运动,并且他们练习的时候也非常激烈,健身运动是把筋、肉破坏、撕裂,然后让筋、肉长大。

如今,日本相扑界为了使相扑运动走向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对相扑进行了很多改革。当代职业大相扑比赛的相扑手,必须通过相扑协会举办的训练班,严格训练包括思想修养、饮食、相扑技术、运动医学、生理学及汉诗的学习。而且职业相扑手必须体型高大魁梧,20岁之后要求身高1.75以上,体重120千克以上。

相扑比赛在40~60厘米高、727厘米见方、四边斜度为40°~50°的土台(日本称为“土表”)上进行,土台中央比赛场地是圆形的,直径为455厘米,场地北面为正面。场上有顶篷,四角悬挂黑(西北)、蓝(东北)、红(东南)、白(西南)4种颜色的彩布,象征四季。赛前,需要进行体格检查,20岁以上者身高要超过1.75米,体重在75公斤以上;20岁以下者身高要超过1.70米,体重在70千克以上。运动员梳好发髻(3段以下的运动员不结发髻),系好腰带和兜裆(运动员裸身,只系宽大的腰带和兜裆),在台子东西两侧专门放置的水桶内取水漱口,润喉,意思是水能增加力量,所以称为力水。然后用力纸擦拭身上的污秽,象征着清净心灵上的污点。抓些盐撒在比赛场上,以便使场地清洁,皮肤擦伤不易感染,并祭祀天地,祈求安全。在裁判员鼓打香尺,号召相扑力士出场比赛后,双方上台,走到中央相距60厘米处,相对站立,各自作抬腿踏脚,搓手拍掌等准备活动。再两手接触地面,调节呼吸,准备进入比赛。

运动员在比赛时可以互相抓腰带,握抱头颈、躯干和四肢,可以用腿使绊,可以拍打对方胸部,但不许踢对方胸腹,不许抓兜裆和生殖器,不许抓头发、击双耳、卡咽喉,不许伤害对方眼睛、胃门等要害处,不许用拳头打人或使用反关节动作。

比赛时,能使对方身体任何一部分着地(除两脚掌外)即为胜利。能使对方身体任何部分(包括手、脚)触及界外地面亦为胜利。比赛没有时间限制,如果双方经过长时间角斗,筋疲力尽而胜负未分时,裁判员可以宣布比赛暂停,休息后再重新开始比赛,直至决出胜负。在彼此体型相当的情况下,相扑手要赢的话,除了快之外,还需要力量和时机,加上反应的配合,并不容易。

为了赢得胜利,相扑手都极力“增肥”,他们暴饮暴食、过度肥胖,易患上心脏病、脑血栓、肝功能衰退等疾病,因腿部不堪重负而负伤更是家常便饭。与其他运动相比,相扑士的生命相当短暂。据相关资料统计,相扑士的平均寿命只有57岁。

可能很多人都会很奇怪,相扑有什么好玩的。实际上,日本人热爱相扑,更多的是对这项运动反映出来的日本传统文化的一种热爱。一位日本老教授说得好:“不懂得相扑的精妙,你就无法真正了解日本。”

如今在伦敦、巴黎和纽约的街头,你有时会看到一座座身着和服的移动肉山迎面走过来。日本为了扩大国际知名度,过去10多年来不遗余力地将相扑运动推向世界,每年都要在欧洲、北美、亚洲各城市举行亲善巡回表演。这些日本超级大力士每到一地,都引起围观。相扑运动也同富士山一样,成为日本的代名词。

4.看透生死——日本武士道

在电影、电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武士道精神。什么是武士道精神?它形成于何时?

大化革新以后实行的征兵制随着中央集权制的衰落也日趋松弛。9世纪初改行“健儿制”,而导致服兵役成为贵族的专制,以至军队素质一落千丈。正于此时日本各地庄园兴起,庄园主为了领土和安全,而慢慢分离一些农民去训练,后来干脆成立了专门负责保卫工作的武士团。一些寺庙、神社也组织了“僧兵”。但庄园武装的建立,对地方构成威胁,于是地方势力也组织了武装力量。一般由当地的富豪组成,称为“郎党、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