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冰川的冰舌推进至湖面的常温地带,冰川的融化因地球变暖更为加速,使其不断发生崩塌。这种景观在世界其他地方不易看到。
在这里,游客可以来到冰川面前,近距离看到这壮观的景象。
由于冰川已经顶着半岛的陆地,它便向湖面方向前进,在翠绿色的湖上形成一堵雪白而透出蓝光的高大冰墙,游人在其面前显得那样渺小,即使是湖上的游船,看上去也不过是像一只儿童的玩具小船而已。
20年前的冰川,要每隔两年才会发生崩塌现象,要预测时间才有机会看到,能够亲眼看见冰崩是十分幸运的,现在不到30分钟就会听到大冰块落入湖中的隆隆声。
知识小百科
国家冰川公园
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可乘飞机到卡拉法特镇。再从镇上汽车站乘每天两趟的班车进入国家公园,直接来到距莫雷诺冰川很近的地方,其他冰川则要乘价格昂贵的船,没有陆路可达。冰川附近没有住宿设施,游客都住在卡拉法特镇,每当旺季高峰期(12月~次年1月)的节假日或周末,房间都很紧张,最好提前预订。适宜造访的季节是夏季11月至来年2月,这时的气温平均为10到17摄氏度。冬天(6~8月)最冷可至零下17摄氏度。在过去的20年中,竟有32人在看冰崩时死于砸下来的冰块,因此现在在安全的距离内建起了人行步道。
2.火地岛国家公园
1520年10月,航海家麦哲伦发现了被他命名的麦哲伦海峡时,首先看到的是当地土着居民在岛上燃起的堆堆篝火,遂将此岛命名为“火地岛”。火地岛原为印第安人奥那族、雅甘族和阿拉卡卢夫族的居住地。
1826-1836年始由英国海军部对该地进行系统勘测。1832-1836年间,英国生物学家查理·达尔文考察了火地岛,从此,火地岛声名远播,被人们熟知。
自麦哲伦发现后的350年间,群岛仍为当地奥那(Ona)族、雅甘(Yahgan)族和阿拉卡卢夫(Alacaluf)族印第安人占有。
1880年后,由于牧羊业兴起和发现金矿,智利和阿根廷两国都开始移民,并于1881年商定了两国在该岛的划界。1884年,阿根廷在地处南纬54°47′的地方建立了政府行政机构乌斯怀亚市。1945年马南蒂亚莱斯(Manantiales)发现石油,使火地岛北部成为智利唯一一块油田,而后铺设油管,通过麦哲伦海峡向智利中部输出石油。1947年阿根廷在岛上又建立了海军基地。
主岛火地岛呈三角形(底边临比格尔海峡),使麦哲伦海峡与大陆相望。群岛总面积73746平方千米,约有2/3属于智利,1/3属于阿根廷。
1881年两国同意自大西洋圣埃斯皮里图角沿西经线68°36"38",以及东西走向的比格尔海峡划定边界。但在伦诺克斯、皮克顿、努埃瓦等岛以及海峡口数小岛的归属问题上仍有分歧。
火地岛地形多变。主岛北部大部为冰川地形,以湖泊及冰碛为主,高度在180米以下,大西洋和麦哲伦海峡海岸地势低平。主岛西、南部及群岛为安第斯山脉的延伸,群峰海拔在2100米以上,如萨米恩托峰(Monte Sarmiento)、达尔文峰等,并有高山冰川。夏凉冬冷,年降水量地区差异显着。南部和西部无遮蔽地带仅有苔藓和矮木。主岛中部有落叶山毛榉林,北部平原覆盖着丛生草本植物。
火地岛的冰川风光别具一格,冰川奇形怪状,雪山重峦叠嶂,湖泊星罗棋布。最大的法尼亚诺冰川湖方圆数百平方千米。周围群山环抱、森林密布,湖水清且静,风光秀美。火地岛的夏天是最美的,白天长达近20个小时,半夜23时太阳才落入海面,凌晨四五点钟,太阳又升起。岛上的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海豹和企鹅,还有羊和野兔,以及山毛榉树等。在岛南面的比格尔海峡一带,还时常有巨大、珍贵的蓝鲸出没。另外,火地岛的土着奥那族人的流浪式生活和风俗也独具特色。他们的房子非常简单,就是在地上插几根木棍,再搭上几张骆马皮,很像窝棚。特殊的地域、神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来此观光。为此,阿根廷于1960年在岛上建立了国家公园。
火地岛国家公园是阿根廷最南部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上位置最南的自然保护区。这个占地63万公顷的国家公园是1960年正式开放的,每年阿根廷的夏季时,这里便有成千上万的从世界各地来旅游的客人。
从乌斯怀亚城向西,沿着一条沙石公路行驶,汽车只需半个小时便可到达公园的入口处。这里有一座用原木搭起的牌楼,横额上面用西班牙文写着“火地岛国家公园”字样,背面是一行耐人寻味的标语-“认识祖国是你的义务!”牌楼一旁有个小木屋,是售门票的地方,门票很便宜。
火地岛国家公园之所以美,在于它完全自然,没有经过人工雕饰,完全是一幅原始的自然风光。公路两旁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美洲山毛榉,这是南美寒温带典型的、分布极普遍的树种。间或也有野樱桃、桦、杜尔瓦树等寒带树木。由于树种不多,这里的颜色看起来比较单调。大概是冬天风大的缘故,加上土层瘠薄,树木的根扎得不深,沿途可以看见不少地方的树木成片刮倒,呈匍匐状,但依然顽强地生长着,吐出青翠的枝叶,像一群东倒西歪的醉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醉汉林”。
而钻进森林密布的山谷,便仿佛突然钻入不见阳光的隧洞。路边的许多树枝上结满荔枝状的果子,嫩黄嫩黄的,这就是着名的“印第安人面包”-一种寄生菌,当年生活在火地岛的土着-印第安人,就是采摘这种“野果”充饥的。“印第安人面包”甜津津的,不难吃。除了这种寄生菌,许多树的枝杈上还长满金黄色的树挂,乍一看去,很像一盏盏挂着的小灯笼,真是美丽极了。
一般行经的公路贯穿自然保护区的山坡谷地,一直延伸到惊涛拍岸的海边。在距离海边不远的草地上,立着一块木牌,它告诉人们,这里是纵贯南美大路的泛美公路的终点,由这里出发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为3242千米,仿佛到了天涯海角。
随着公园的位置不同,色调主题也颇为不同。有时,眼前是一泓清澈的湖水,倒映着雪山的美景,呈现出一种安定祥和的氛围,几个游人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垂钓,仿佛时光停滞了。只有林中的鸟语偶尔打破这湖上的静寂;有时,潺潺的流水在山谷中奔腾,一座木桥横跨两岸,在对岸的林中空地,游人搭起帐篷,点起篝火,正在那里野炊;公园的密林深处,建有一栋栋旅馆和酒吧,那些陶醉在大自然怀抱里的游人可以在公园里住宿,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情趣。游客甚至还找到森林里有一座小小的教堂,据说那是为虔诚的教徒预备的。
公园的动物种类不算丰富,飞禽主要有信天翁、野鸭和黑啄木鸟,兽类则主要是狐狸、南美驼、海豹,此外还有从北半球引进的兔子和当地的一种蛙类。最有趣的动物还是海狸,在公园漫游时,经常可以看见海狸筑起的堤坝,这是海狸用树枝堆起来的,筑在小河沟里,由于堤坝淤塞河道、截断水流,成片的树林因此被水淹没,以致枯萎死亡。
在有海狸的地方,往往可以看见枯死的树木。不过,公园方面为了保持原貌,一般都不会清理,游客可以看到海狸的生活习性。
火地岛国家公园是阿根廷拥有海岸的唯一自然保护区,人们还可以乘船去观赏海湾里的海豹岛和鸟岛,不过那得从乌斯怀亚码头出发,那里备有招徕游客的游艇,只是费用相当高。
3.阿根廷农庄风情
除了那惊心动魄的冰川奇观、神秘莫测的“手洞”由来和火地岛绚烂的自然风光,阿根廷还有成千上万个农庄牧场,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星罗棋布地散落在碧绿的潘帕斯大草原。这些农庄成了人们旅游和休闲的好去处。
在阿根廷,对外开放的庄园大多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这些农庄有的是普通农家牧民的宅院;有些则是历史名人、富豪、将军甚至总统的私宅别墅。主人来自世界各地,因此庄园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有的大庄园,如位于恩特雷里奥斯省的19世纪50年代的阿根廷总统乌尔基萨的庄园,占地数十公顷,建筑材料几乎都是从法国运来,规模非常庞大,建筑异常精美,可与欧洲王室的王宫相媲美,是不可多得的宫殿式建筑。
普通农牧业生产者的小庄园展示的则是过去时代普通农村的风貌。
这些庄园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但当初的风貌基本上得以保存,这成为它们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国家重要的历史遗产。有的庄园不仅保留着原有古色古香的陈设,就连生产设施、仓房、牛栏、酒吧也依旧是当年旧貌。
阿根廷的庄园旅游模式多种多样。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数百千米范围内有不少庄园供参观游玩。这些庄园大多面向外国游客,因此服务项目也是多样化的。其中较大的庄园还备有客房,有的一次可接待上百位客人住宿。这里的服务项目一般有农牧业生产表演。在不同的季节,现场展示养牛养羊、挤奶、制作奶酪、耕种或收割,等等。客人可以乘坐马车或骑马游览庄园,还可以观看探戈和民间歌舞表演。
还有一种庄园,是专门为本地人度假休息准备的休闲型庄园。
这里一般不搞歌舞表演,而是以体育运动和休息为主。足球、篮球、排球、网球、台球、游泳池等各种运动设施一应俱全。这些庄园一般有大片的森林、优美的湖光山色,是休养的胜地。
在临近安第斯山区的地方,一些庄园利用地理之便,开办登山探险等活动。这里不仅提供马匹用具,而且租借服装靴鞋、船只车辆等,十分方便。同时还有专人负责对游人的培训、导游和安全保障。濒临大海及河湖的庄园则把水上活动作为主要旅游项目,一般都专门建造了供家庭和多人共用的客房,游人可以自己做饭,既方便又经济节省。
例如圣苏珊娜农庄,建于19世纪末,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当时的主人是一位苏格兰移民。圣苏珊娜农庄现有土地1200多公顷,主要种植粮食。十几年前,农庄主人把它的一部分开放作为旅游庄园。
农庄的主人房是一栋苏格兰农舍风格的平房,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非常朴素。如今这座房子的前部被改作历史博物馆,陈列着当年主人使用过的家具、器物、农具和收藏的艺术品及工艺品等。房前是大片绿地花园,鲜花怒放,碧草如茵。
从房子出来,穿过一排高大的树林,来到一个马厩,里面养着四五十匹马,专供游人骑玩。游人还可以观看骑术表演和着名的穿环表演。所谓穿环表演,就是骑手骑马飞奔,在通过一座木门时,用一支小木箭穿过门框上挂着的比指环大一点儿的小圆环。骑手们个个身怀绝技,箭不虚发,百发百中,博得游人阵阵欢呼声和掌声。表演当中,骑手们还一再弯下腰来与前面的观众贴面亲吻,十分有人情味。
庄园游的一个重要节目是品尝当地特色烤肉。可容纳400~500人同时进餐的巨大餐厅,是由旧仓房改建而成的。餐厅内的全部陈设都是旧时农场用的本色纯木桌椅。餐厅进口处有一个老式小酒吧,厅内有几把用牛骨和牛皮制作的椅子和一张茶几,既是供展览用的古董,又可供游人坐下休息。餐厅外七八米长的烤肉架上,用炭火烤着牛肉、香肠,烟雾弥漫,香气扑鼻而来。
午餐后,歌舞表演开始,在激昂的乐曲中,一对舞蹈家跳起探戈和表现高乔人生活的民间舞蹈。然后,在场的游人也纷纷离开餐桌,入场与身着牛仔服的农庄服务人员一起载歌载舞。与国内旅游景点中女服务人员居多的情况不同,这里的服务员基本上是男性。他们几乎全是多面手,既是骑手又是餐厅服务员,同时也是导游和舞蹈家,而且个个身手不凡。他们身着传统的牛仔服,十分威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