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北美洲——加拿大
48769800000007

第7章 纵览加拿大风土人情(4)

印第安人的社会结构以氏族为基础,若干氏族组成部落。但一个部落往往不是一个组织严密、内部联系密切的实体,只有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才是基本的社会单位。每个氏族都推举勇武善战的武士和猎手充当首领,有时出于战争等大型活动的需要,几个氏族往往联合起来,由其首领组成首领大会或者参事会领导他们。部落和部落之间交往较少,往往因语言、风俗不同和生存竞争而处于敌对状态。不过也有例外,如易洛魁人诸部落即具有相当发达的社会组织,于16世纪建立有5个部落参加的比较稳定的部落联盟,1722年其成员增加为6个部落。联盟事务由一个50名首领组成的联盟会议管理,负责协调其成员部落之间的争端,举行谈判,决定对外战与和的问题。各部落可自己处理内部事务,但在对外时必须以联盟为整体。这种较牢固的联合,使易洛魁人成为一个拥有很大实力的土着群体。

由于与欧洲人的接触和白人文化的渗透,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动。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铁器、火枪和酒的传入所造成的种种后果。铁制工具加强了印第安人的谋生能力;先进的火器改变了狩猎和战争的方式;饮酒的习惯则损害了部落武士的身体和战斗力。更严重的是这些器物和技术都非印第安人所拥有,而必须从白人那里获得,这就使他们对白人及其文化产生很强的依赖性,危害了部落的独立和生存。

另一方面,印第安人的文化成就也对加拿大的殖民和开发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那些在湍急的河流上航行的独木舟技术、就地取得住和衣的本领、种植玉米的方法、在厚厚的雪地里行走的雪鞋、狩猎捕鱼的技巧等等,给早期来到加拿大的欧洲人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他们在荒野中站住了脚跟,获得了在这块新的土地上生存的本领。

特别是在毛皮贸易兴起并成为殖民地经济的支柱后,印第安人的作用就更为重要,因为他们是毛皮的主要供应者。

进入20世纪以后的10年,加拿大土着人口承接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态势,持续高速增长,并不断从传统的保留地向非保留地、从乡村向城市转移。从整体上看,土着人口在就业、收入、教育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远远落后于非土着人口,其民族文化也面临日渐衰退的严峻局面。

但是加拿大土着人丝毫不为自己的生存状况而担心,古老的风俗继续沿着历史的轨道来到现在这个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

印第安人以前曾称为红种人,因为他们的皮肤大多是红色的,后来才知道这些红色是由于习惯在面部涂红颜料所给人的错误认识。

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大多数印第安人都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地区。

他们与外界很少往来,大多印第安民族都保留着自己传统的生活习俗。

印第安人做饭时,仍喜欢使用质地粗糙的陶罐、石碗、木勺。有人生病时,他们采来草药,或将其点燃对病人进行烟熏,或煮汤为病人沐浴。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宗教信仰在印第安人生活中占据很高地位,最重要的部落首领是宗教领袖,他在内部事务上的权力高于酋长。

但是酋长的权力并非因为宗教领袖的高高在上而有丝毫削弱,实际上,一个部落的酋长管理着这个部落的生老病死,特别是关系到延续宗脉的婚姻关系上,没有酋长主持的婚礼仪式,印第安男女青年的婚姻不能被族人认可。

在加拿大两种土着民族的风俗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因纽特人的“抢亲”婚俗与印第安人的“烟枪”婚俗。

加拿大印第安人的婚礼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婚礼地点多选择在印第安人聚居区公共建筑物里举行,一般是一幢较大的木头房屋。举行婚礼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村中居民纷纷来到木房里,众人席地而坐,互致问候。

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装,款式新颖,色泽艳丽。虽然印第安人性情开朗,婚礼场合却显得非常安静,即使说话也是轻言细语。

婚礼的主持人是酋长和两位长老,当他们来到现场时,全场的人向他们致礼表示敬意。酋长身着民族服装,头上象征权威的高高的羽毛格外醒目。酋长在大厅中央坐定,两位长老分坐酋长左右,他们是当地年岁最大的人,灰白色头发结成长辫垂在肩上。新郎新娘身着白色的鹿皮传统服装,跪坐在酋长对面。成年男子围坐在酋长、长老、新郎新娘周围,妇女和儿童围坐在男人的外围,每人面前放着刀叉和盘碗。

仪式开始,酋长面向空中,高举双手,全场鸦雀无声。他点燃艾草,随着一股伴有浓香的青烟升起,酋长用民族语言向神明祈祷,为新婚夫妇祝福。酋长说完,由左右两边的长老边说边唱,歌声豪放粗犷。

祈祷完毕,酋长从身上取下一根长管烟枪,在艾草上点燃,再将烟枪平举在胸前,自左而右地转一圈,放进嘴里吸几口。随后,将烟枪交给左边的长老,这位长老照酋长的样子做一遍后交给右边长老,接着传给新郎、新娘、客人们。

按照印第安人的传统风俗,烟枪象征和平,吸烟表示友好。当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吸过烟后,四位年轻人抬来一大桶汤羹,新郎新娘先为酋长和长老每人盛一碗,酋长接着将汤羹分盛在五六个小桶里,再由人分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根据印第安人传统习惯,新郎婚前要设法猎获一头糜鹿,用鹿肉加野米熬成汤,婚礼上分给大家喝。按照古老惯例,印第安人婚礼上吃玉米饼时,还应吃烤野牛肉,但今天的野牛成为保护动物,所以许多人婚礼上的烤野牛肉便用美国的“肯德基炸鸡”代替了。这样,印第安人的婚礼既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习惯,又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喜宴结束,酋长和长老离去,人们来到一块空地上,随着欢快的鼓声,兴高采烈地跳起传统的印第安太阳舞。

加拿大因纽特人(爱期基摩人),性格乐观、慷慨大方、友善和气、喜欢说笑。他们异常好客,被喻为是世界上“永不发怒的人”。居住在加拿大北部的因纽特人人,至今流行着“抢亲”的古老习俗。因纽特人人注重诚挚的感情,不讲究结婚的形式。一对男女青年产生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男方给女方家盖一幢房子或者送给女方一套能够御寒的衣服,女方家庭成员住进房子或者女方穿上衣服,就算相互间的婚姻关系确定了。

因纽特人的婚礼日期多选在隆冬季节举行,因为这段时间大雪封门,无法外出捕鱼或打猎。举行婚礼的那天,男子偷偷隐藏在女方家附近,一旦有机会,便将姑娘“抢走”。姑娘自然知道小伙子在门外挨冻,为了考验他是否忠诚,故意深居内室,让他难于“抢”到手。

聪明的小伙子,总是用计谋将姑娘引出家门,达到“抢”人的目的。如果婚礼选在夏天,小伙子可以钻进女家,扯着姑娘往外跑,姑娘佯装不从,家人视而不见,最后姑娘的喊叫声慢慢消失在远方。因纽特人婚礼异常简朴,新郎新娘叩拜家族长老、父母兄弟、亲朋好友等,大伙吃一顿饭,纵情跳一阵舞,婚礼便宣告结束,客人各自离去。

9.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

加拿大政府规定的节假日共有61天。其中52天为周日,9天为其他节日,加上周六的假期,实际的节假日至少有113日,几乎占了一年的1/3。

加拿大人多为欧洲血统,宗教信仰和欧洲相似,所以本国的节庆也大都为西方国家共有的元旦、圣诞节、情人节等。加拿大的节日比较多。1月1日是元旦,除夕夜举行欢庆活动。他们将白雪作为吉祥物,堆放在住宅四周,筑成雪墙,认为这样可以阻挡妖魔。2月上旬至中旬有狂欢节,庆祝活动持续10天,是魁北克省居民最盛大的节日,具有法兰西色彩。他们用白雪筑城堡,戴着红缨小绒帽,扎着红、绿、白三色腰巾,载歌载舞,选出“狂欢节王”和“狂欢节女王”,然后乘坐彩车游行,举行各种冰上体育比赛。三四月份举行枫糖节,这是加拿大特有的节庆,人们欢歌曼舞,品尝枫糖糕和太妃糖。

除此之外,加拿大还有圣星期五、复活节的星期一、冰雪狂欢节、建国纪念日、荣军节、维多得亚女王诞生日等节日。但是比较有特色的是龙舟节、枫糖节、西部牛仔节、热气球节等。

加拿大盛产枫叶,其中以东南部的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的枫叶最多最美。人们采集糖枫叶,熬制枫糖浆。枫糖节是加拿大传统的民间节日,每年3月春意盎然时,生产枫糖的农场被粉饰一新,披上节日的盛装,大家在一起品尝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甜蜜礼品。传统的枫糖节都向来自国内外的游人开放,尤其欢迎儿童。一些农场还专门保留着旧时印第安人采集枫树液和制作枫糖的器具,在节日里沿用古老的制作方法,为观光客表演制枫糖的工艺过程,有的还在周末向旅游者免费供应枫糖糕和太妃糖,任人品尝。节日里当地居民还热情地为游客们表演各种民间歌舞,带领观光客欣赏繁茂美丽的枫林红叶。

在加拿大的东南部港口城市魁北克,举行冬季狂欢节(Quebec Winter Carnival)已经有了40多年的历史。冬季狂欢节为期10天,每年从2月份的第一个周末起开始举行。狂欢节的规模盛大(与渥太华的冰雪狂欢节并称两大狂欢节),活动内容奇特多彩,具有浓郁的法兰西文化色彩。

节日前美术工作者往往要花上一个月工夫,用冰块堆彻起一座五层楼高的“雪的城堡”。城堡上彩旗林立,迎风招展,雄伟壮观。节日到来时市民们就推选出一个“魁北克冬季狂欢节之王”,作为狂欢节期间该市的临时“统治者”。他将身穿白色衣服,头带白色帽子,手带白色手套,被打扮成一个活“雪人”,向参加狂欢节的人们含笑招手,表示欢迎。狂欢节期间举行冰雕比赛、划船比赛、越野滑雪比赛、轮胎滑雪比赛、大型滑车、狗拉雪橇赛、冰上赛马等各种体育活动。冰雕比赛是狂欢节的主要活动项目之一,20多个国家的冰雕大师都云集在魁北克市。

在一条被称为“狂欢节大街”的街道两旁,随处可以看到用冰块堆砌或雕刻而成的各种人像、动物、建筑物、几何图形等,晶莹剔透,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

花车更是节日里热闹的一幕,一辆辆装饰得五彩缤纷的花车播放着悠扬动听的乐曲缓缓进行,人们随着乐曲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直至深夜。加拿大狂欢节每年吸引近百万国内外游人。

进入夏季,到每年7月的首周,加拿大西部甚至整个北美的牛仔便会聚集加拿大西部城镇卡尔加里,举行一年一度的牛仔竞技大赛。这一赛事从星期五开始,为期10天,卡尔加里牛仔竞技乡土气息浓厚,比赛项目繁多,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牛仔竞技表演”。

卡尔加里是落基山脚下艾尔伯塔省的第二大城市。1912年,因为美国牛仔盖伊·威迪克的梦想在卡尔加里得到了支持,并成功举办了牛仔节活动,卡尔加里因此成为一年一度的牛仔竞技场。时至今日,卡尔加里牛仔节被称为“地球上最伟大的户外秀”。《断背山》中曾经提及的牛仔大赛、骑牛、骑马比赛以及主角在最穷困之际,想借牛仔大赛捞一点奖金等场景,其实就是一年一度的卡尔加里牛仔节的缩影。

牛仔节在每年7月的第二个星期举行,连续10日有各种展示、户外秀、游行、竞赛等庆祝活动。每年这个时候,这个人口仅10万的小城会一下涌入30多万游客。街上到处都是牛仔装扮的人,白天,人们将市中心南边的竞技公园斯坦皮德公园(StampedePark)挤得水泄不通,每天超过10万人进场,观看慑人心魄的牛仔竞技表演和马拉车大赛以及音乐会和展览。真正的牛仔竞技场是在马鞍形的萨德尔多姆体育馆里,比赛连续8天,各项赛事经过初赛、复赛、决赛,最后得出名次,比赛项目包括徒手捕牛犊、骑烈马、攀野牛、强绑母牛、马拉车比赛等。在徒手捕牛犊的比赛中,牛仔骑马飞奔,慢慢靠近所捕牛犊,突然腾空飞跃扑向牛犊,眼疾手快地抓住牛角,然后使出“霸王扛鼎”般的力气,一招致敌,将牛扭倒在地,需要干净利落,拖泥带水容易受伤,被牛犊踢伤或牛角顶伤。

骑烈马是最危险的项目,选手们在马背上呆足8秒钟才算成功。

烈马一出闸口便横冲直闯地狂跳着,它们个个性格暴躁,身强体壮。

参赛的选手们除了需要精湛的骑术,还要有超人的勇气。想在烈马背上呆足8秒钟可不容易,观众们的鼓噪似乎激怒了烈马,它不停扭动硕大的身躯,一心要把背上的选手掀翻在地。落地后的骑手必须敏捷地逃离铁蹄才能保全性命,剩下怒气冲冲的野马满场狂奔。

在马拉车比赛中,马车被涂成花花绿绿的颜色,上面涂满了广告。

比赛开始,骑手们以最快的速度把比赛道具——帐篷支架和炉子扔进马车里,然后飞身上马。尽管比赛强调人马安全,但人仰马翻的情形随时都可能发生。到了晚上,全城街道挤满纵情享乐的人群,酒吧、餐厅传来乡村音乐,人们彻夜狂欢。

西部牛仔节在牛仔狂野的表演下徐徐落幕,到了8月中旬,加拿大龙舟节在唐人街开场。

赛龙舟起源于中国,本来是华夏儿女喜闻乐见的一项群众性活动,但是近年来,随着华人移民的不断增多,赛龙舟声势越来越大。在加拿大多元文化土壤的滋养下,赛龙舟已成为一个集运动、娱乐、旅游和公益事业于一体的全民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