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亚洲——缅甸
48771000000009

第9章 点滴生活(1)

生活中的缅甸人表现出了很高的民族素养。他们淳朴善良,尊老爱幼,尊师重道。他们的微笑散发出温暖与真诚,他们的生活也充满着勃勃的生机。缅甸人不管男女都穿着美丽的裙装。走在满是佛光的大道上,可以体会泼水节上人们疯狂而又快乐的祝福;或者走进缅甸人的家中,亲口品尝独特的缅甸美味;又或者在缅甸人独特的房屋中居住几宿,这些都能给你留下美好回忆。

第一节雅俗共赏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另外,缅甸又是一个佛教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对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感情牵绊。佛教对于他们民族传统和生活习惯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另外,缅甸人民对于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深深的感情,任何时候,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他们的感情,即便是英国殖民时期,或者是日本法西斯统治时期,缅甸人民都恪守着自己的传统文化,与之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尽管,当时的缅甸人民经历了恐惧和死伤,但是如今的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和自己的族民,一起携手,唱着美丽的歌谣,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

1.千奇百怪的缅甸饮食

跟缅甸的佛塔一样,缅甸的美食也令人难忘,令人回味无穷。没有见过缅甸佛塔的人可以在自己的脑中勾勒出佛塔的大概样子,而没有吃过缅甸美食的人,是无法体会缅甸美食带给自己的那份快乐的。另外,缅甸饮食的奇特,更是让很多“饕餮之徒”神往不已。

缅甸人非常重视饮食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缅甸人的口味偏好酸、辣和甜,中餐和西餐在那里都是非常受欢迎的。缅甸人钟情中国的川菜,可能与缅甸潮湿的气候有关。概括而言,缅甸的饮食有六大特点,即辣味浓、油腻大、炸食多、拌菜多、酸菜多、椰子和棕糖食品等。

人所共知,缅甸是当年的“世界粮仓”,盛产大米。缅甸人自然以大米为主食,所以在缅甸以大米为原料的制品更是多种多样。据说缅甸人是世界上吃大米最多的民族。他们喜欢吃鸡肉、鱼肉和蔬菜,但是不吃牛肉,不买活鸡、活鱼吃。缅甸人大部分都是佛教徒,所以他们拒绝杀生,但是很奇怪的是他们并不拒绝吃掉这些“生灵”。他们吃鱼只喜欢吃淡水鱼,不爱吃猪肉、狗肉和动物内脏。

缅甸人有的一日只吃两餐,有的一日三餐。他们的早餐也很有民族特色,有一种叫做“馍亨卡”的食物是当地人们的最爱。来到缅甸的人都会被用“馍亨卡”来招待。馍亨卡是一种鱼汤米粉,材料都很平常,但是用料很多,主要原料有:鱼、豆粉、鱼酱、葱、姜、胡椒、辣椒、花生油、味精、米粉、鸭蛋、芭蕉树心等。馍亨卡味道鲜美,并且营养丰富。另外,还有一种对于中国人来说特别传统和经典的早餐在缅甸非常流行,那就是豆浆和油条。豆浆油条的搭配可以说是经过岁月考验以后留下来的经典中的经典。将油条用剪刀剪断,泡进豆浆中,然后一口咬下去,那种感觉不像是在吃早餐,更像是在享受。

喝早茶是缅甸人的一项传统的习惯。缅甸人喜欢去茶馆喝早茶。在茶馆里,人们大多都会选择去喝一种很甜的茶,茶水中还会加入大量的奶或奶粉增加香味。这种做法对于喜欢微酸口味的人的确是极好的享受。另外,某些餐馆,还会向人们提供一种以茶为原料的混合饮料。这种茶加入了丁子香花蕾、桂皮和胡椒,味道与一般的茶不同,喝下去回味无穷。当地人也很喜欢中国的云南茶。除了喝茶之外,他们也很喜欢喝咖啡。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一种独特的苦咖啡,从咖啡渣的量上看,有些类似土耳其咖啡。还有一种速溶咖啡,它是由咖啡和奶粉混合而成的,味道香浓爽口。有时候人们还会在咖啡中放一片青柠檬,这样的咖啡喝起来感觉带着一丝丝凉爽。另外,人们还可以在这里享用牛奶,同时还可以尝到美味的小点心。煎炸的甜味或咸味的点心在这里很畅销,据说这些小点心是专门从印度引进的。此外,这里还有美味的印度香蕉馅或豆馅的炸饼、馕馍馍、可可果的黏米饭、缅甸宫廷饼和甜江米饭。总之,这些美食是非常的精美,非常的别致,让人有着非常好的胃口。

“没有鱼虾酱,就不吃饭”,这句话说出了缅甸人的饮食习惯和特点。炸虾酱是缅甸人每餐必吃的一个菜。“额”是鱼酱和虾酱的总称,从虾酱提炼出液汁的称“虾油”,从鱼酱中提炼出的液汁叫“鱼露”。这两种液汁都是缅甸人餐桌上用来替代盐或酱油的一种作料。人们还经常在鱼酱中放各种香料,比如大蒜、鲜辣椒、洋葱、干虾仁、柠檬等。

“额”可以代替人们平常使用的食盐,是一种极好的作料,可以放在任何菜、面条、汤、咖哩饭和沙拉中。加上一点这种作料,味道马上就会变得不一样。

手抓是缅甸人传统的进食方式。吃饭前,先要仔细洗手,然后他们会用手将菜肴放入盛米饭的盘子里,将菜和米饭抓捏融合,再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将自己调和的美味放入口中。在饭里面放咖喱也是他们喜欢的,他们的咖哩同我们熟悉的一般的咖哩截然不同。缅甸的咖哩没有很重的味道,主要成分是姜、香菜、大蒜、洋葱、罗望子果、柠檬,当然还有虾酱。

缅甸还有很多奇特的美味,比如人们非常喜欢的“烤茶”。它虽是茶,但与一般的茶又有所不同。

人们将陶罐或者沙锅放在火上面,将茶叶烘烤到有香味溢出的时候,再加盐水泡上。浓香中夹着咸味,味道很特别。另外,缅甸还有一种叫做“拌咸茶”的美味,这是将经过蒸煮发酵以后的茶叶,配上炸过的花生米、芝麻、炸蒜片、炸虾米等很多材料拌在一起的一种小吃。凡是品尝过这种茶的人都会赞不绝口,可见这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美味。

缅甸的饮食的原材料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不用费劲心思四处搜罗“奇珍异宝”。他们大多数时候喜欢“炸”或者“烤”,因为这样做出来的美食可以存放更久的时间。在用餐的时候,他们也很讲究地位尊卑,父母都要坐上位,即使父母不在家,上位也不应该由子女来坐。父亲作为一家之主,必须等他落座以后,家里的其他人才能入座。入座的顺序也要按照大小辈分。

2.“有名无姓”的缅甸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自从出生之日起,人的名字就跟着自己,历经风云变幻,春秋交替。可以这么说,一个名字就代表了一个人。

名字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缅甸人来说,名字的含义似乎有不同。

缅甸近代的很多领导人都姓“吴”,比如缅甸政府第一任总理吴努、缅甸前总统吴奈温及前总理吴貌卡、曾经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吴丹等。

这里面又有什么玄机?此外,缅甸人的名字既非中国式的“姓名”,也不是英美式的“名姓”,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吴”字,并不是缅甸人的姓,而仅仅是缅甸人对于男性长辈的尊称。缅甸人的名字并没有传承家族符号的功能,缅甸人其实是有名无姓的。

缅甸人总是习惯相互之间在名字前加一个冠词相称,以此来表示性别、年龄、身份、地位,等等。有时候,人们为了自谦或亲切,也可以将名字前面的冠词省去。如果在军衔、警衔或博士学位后,则不需要加冠词。缅甸男子成年之前,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往往都会在名字前加一个“貌”字,以表示自谦;有时候人们为了表示亲近,长辈称呼比自己年轻的男性晚辈时,在其名字前加一个“貌”字。人们称呼与自己平辈或者年轻的男性时,就在他的名字前加一个“哥”字。比如,一对缅甸夫妇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叫觉温,觉温未成年时人们叫他“貌觉温”,成年后叫他“哥觉温”,等他年长时或者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以后,人们便尊称他为“吴觉温”了。还有很多有特定意义的称呼,比如“波”是对于军官的称呼,“赛耶”是对于教师和医生的尊称。

非常有意思的是,有些缅甸人的名字一般与星期有关。根据缅甸的风俗,一个星期中的每一天都有缅甸语中的字母与之相对应。父母给孩子取名字时,通常将孩子出生那天所对应的字母放在名字的首位,出生后第五天所对应的字母放在名字的末位。所以,即使只知道缅甸人的名字,也能很轻易地猜出他是星期几出生的。比如,奈温将军,一定是出生在星期六,因为他名字的第一个字“奈”取自星期六对应的字母,而“温”则对应着星期三。此外,缅甸人的名字还能很轻易地让人区别出他的性别和年龄。缅甸男名使用比较多的是勇敢、胜利、沉稳、富足、太阳等含义的字眼,这些字的发音雄浑洪亮;缅甸女性则常常以美丽、纯洁、香艳、安静、月亮等为名,发音温婉柔和。这些名字折射出缅甸人的喜好和期许。

缅甸人还喜欢直接用各类宝石的名字为自己取名,为自己的名字增添一点珠光宝气,比如尼拉是蓝宝石,也指宝石蓝或靛蓝;妙是翡翠,也是翠绿的意思。缅甸的女孩子常用的名字妙妙丹,意思是“百万颗翡翠”;缅甸总理登盛的名字意为“十万颗钻石”。

缅甸人非常重视给孩子起名字。从小孩出生后的第七天到第十四天内,父母要挑选良辰吉日为小孩举行隆重的命名仪式。仪式一般由德高望重的人主持,并迎请高僧参加。在念过有关经文以后,主持人讲些吉祥的话,父母用藤金合欢叶和大解宝叶熬制的水给小孩洗头,应邀参加者也象征性地向婴儿头上抹些洗发液,随后为婴儿剃去胎发,穿上洁白的新衣,洒上香水。主持人再根据孩子出生的时辰和日子给小孩一个合适的名字。然后,主持人拿一面镜子让小孩自我欣赏一番,再拿些小刀、针、笔之类的东西让他去抓,以取好兆头。最后还要让人把孩子抱着,叫他做两脚着地状,好像走路的样子,蹲上七次,表示希望他早日长大成人。参加仪式的亲朋好友都要向孩子赠送自己的祝福,赠送金银首饰等物品,家庭也需要宴请宾客,一般都会用缅甸传统的鱼汁米粉汤、拌咸茶招待,还会有一些现代人非常喜欢的咖啡、红酒和香槟等。

随着年龄的变化,女性的称呼也开始发生变化。在两种情况下,女性的名字前加特定的称呼:年轻女子加“玛”;长者或有地位者加“杜”。“玛”和“杜”在缅语中的意思分别是“姑娘、姐妹”和“姑姑、阿姨、婶子”。不论结婚与否,年龄较大或受人尊敬的妇女都可敬称“杜”,而“玛”则表示谦虚和对于晚辈和平辈的称呼。

无名无姓的生活,缅甸人延续了几百年。不过,现在的缅甸人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为了表示对家族的尊敬,他们会加上姓氏。

3.红男绿女皆裙装

每一个民族的环境和历史都会影响到这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因为缅甸的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气候湿热,所以缅甸人无论男女皆穿裙装。

他们穿衣服最讲究的是“透气”和“凉爽”。他们的裙子是一种很特别的筒裙,筒裙一般长约1.2米,宽约2米,在腰的前方打上一个漂亮的结扣,美观大方。

虽然男女都穿裙子,但款式和色彩等方面还是有所不同的。男子的筒裙在缅语中称作“笼基”或“布梭”,意思是“把身体裹严实的布”。裙子一般都是用细格布缝合而成的,大多采用深色调,有带菱形隐格的,也有带不同色彩的方格的。现在的缅甸男子一般都是上装穿一个无领的褂子,下身穿一个方格筒裙,即便出席重要场合,他们依旧穿裙子,但是上装会换成一件布料考究的西装。缅甸女子穿的衣服显得别致许多,缅甸女子的筒裙在缅语中称为“特敏”,意思是“妇女遮体用的布”。她们一般上装穿一件无领长袖偏襟紧身短上衣,袖子修长而且偏窄,很好地衬托出了女性的娇美。衣服用料讲究,既薄又透,颜色艳丽。出席正式场合时,女子常披有丝质大披巾,以掩饰胸部轮廓,下面穿一件色彩鲜艳的筒裙,长至脚踝,透露着一种文雅大度的气质。她们选择的筒裙常常是印有大花或波状花纹,穿着时不像男子那样在肚脐处打结,而是根据个人的习惯把裙腰头掖在左面或右面的腰间。传统的缅甸女子穿筒裙很讲究长度,一般要掩住脚面,脚和小腿都不能露在外面,否则就是一种很不雅的行为。但现代的缅甸女子穿衣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她们的筒裙会短很多,大约长度到小腿的位置,上衣一般也会选择比较流行的款式的衬衫,但是很少有人穿露背装。她们选择的衬衫也大多比较长,长到腰部或者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