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的4月13日至15日为泰国的宋干节。泰国人过宋干节,就像中国的人过春节一般,非常喜庆、热闹。略有不同的是,中国人是用爆竹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泰国人则用泼水狂欢的方式喜迎新年。
节日的第一天被称为“马哈宋干日”,标志着过去一年的结束。接下来的一天被称为“望闹”,节日最后一天也就是4月15日被称为“望泰龙宋”,标志着新的一年的来临。
在此期间,从城市打工的许多人返回了家乡,欢庆新年,与家人团聚。往日人流如织的街道,此刻变得很冷清。
店铺大门紧闭,那些家在城里的人们,也早已去海边和乡下度假去了,车水马龙的街道顿时显得宽敞了许多。只有为数不多的市民在马路边三五成群地手端水盆或紧握水枪,时刻向路人泼水、喷水。水花飞溅处,欢声笑语四起,兴高采烈的人们载歌载舞;即使再次突遭袭击,依然满脸欢欣。宋干节期间曼谷泼水最热闹的地点是大皇宫附近的皇家田广场,水枪、面具和水管齐上阵,有的人不仅浑身透湿,还“挂彩”——那是因为涂了满身满脸的白色爽身粉。
“宋干”在泰语中为“移走”或是“换地方”的意思。因为在“十二宫图”中这一天是太阳转换位置的时候,因此许多人相信水可以将霉运冲走。
在泰国,宋干节无论对于学校、社会,还是对于宗教都是一个有意义的风俗。对于家庭而言,这是难得的相聚时刻,一家人坐在一起,增进感情,子女们将混合香水和鲜花花瓣的清水缓缓洒在老人的手里,以吉祥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爱和尊敬,并祈求从老人那获得祝福,老人们则对小辈们赠以祝福的话语,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好运长伴。
下午,在佛像和僧侣们的沐浴仪式过后,参与庆贺的群众不分年龄地往彼此的身上欢快地泼水。最被人所津津乐道的是长买省北部的庆祝活动。从4月13日至15日,来自全国的人们欢聚在那里共度泼水节,争相观看“宋干小姐”选拔赛和热闹的游街活动。
宋干节期间,曲乡村民会到寺庙施僧。人们会将自家逝去亲人的骨灰盒带到寺庙,集体邀请僧人为死者诵经超度,并在第二天早晨集体为死者做功德。在集体做功德的仪式上,强化了村落共同体的集体观念,深化了村民心目中作为曲乡人的意识。
在宋干节期间,在家庭中,晚辈不仅要为长辈举行洒水的仪式,从乡到县或到更高层的行政机构都会举办为各地老人代表洒水的仪式。
此外,人们还会带着香水来到佛寺,为佛像和僧人洒水。僧人在接受俗众洒水时会给予信众神圣的祝福。
宋干节期间的庙会是曲乡最热闹的时刻,马路边会竖立一个大的告示牌,上面醒目地标示着:“曲乡寺庙会:4月13日至15日。”晚上一家人会去庙会上走走看看。连续三晚演出的梨甲戏总会吸引不少妇女和小孩。故事情节往往悲喜跌宕,最终以大团圆的结局结束,而小丑的滑稽表演是解除观众瞌睡的法宝。最后一晚的演出要持续到凌晨4点。
寺庙的主要建筑都被灯火辉煌的戏台、香气四溢的小吃摊、高高竖立的滑天轮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围到了暗影里,灯影中浮动的是人们的笑脸和伴着叮叮咚咚的木琴声传到几里外的唱腔。
如果说从宋干节可以看出泰国人在“水战”中的疯狂,那么“水灯节”却充分体现着泰国青年男女充满憧憬的风情。因为每逢水灯节的夜晚,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只要是濒临河港或湖边的地方,水面上都会漂满水灯,闪着一片烛光,辉映着青年男女们幸福的面容。
每年泰国佛历12月15日(阳历的十一月)是泰国的水灯节。这个季节在泰国是旱季,相当于北方的秋天,气候凉爽,是夜里放水灯的好时候。相传水灯节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诞生于泰国中部的城镇素可泰。关于素可泰与水灯节的关系,当地流传着几个美妙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素可泰有一位名叫“诺帕玛”的姑娘,长得美丽动人,但美中不足的是,她从小体弱多病,因此非常苦恼。有一天,她坐在菩提树下为自己的病忧心忡忡,这时,佛祖飘然而至,姑娘急忙跪拜,请求佛祖为她除去疾病。佛祖告诉她,在佛历12月的月圆之夜,将剪下来的碎指甲和头发放在一个莲花形的灯座里,点上蜡烛,放到河里,就可以赶走病魔。到了这一年的12月的一个月圆之夜,姑娘按照佛祖的话去做,结果她的身体果然康复了。
诺帕玛姑娘为了感谢佛祖的恩赐,此后就在每年的12月15日夜里,用芭蕉叶制作成莲花形状,插上蜡烛,放入河里,用此方式来表达对佛祖的感谢。这件事经百姓中的广泛流传,传到了国王的耳朵里。国王就将王妃们制作的莲花状的水灯点上蜡烛,放到河里,作为表达对佛陀、河神祭拜及谢恩的一种仪式。
还有一个传说是在2000多年前,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行时,有位少女给他送来一个金盘,上面盛满了食物。当时释迦牟尼暗中许了个愿:如果能得道成佛,放到河里的金盘就漂浮在水面上,金盘果然四平八稳地浮着,不久释迦牟尼就悟道成佛了。
另一个传说更加离奇。传说在远古时候,一对白乌鸦在河边的树上筑巢,生下5个蛋。忽然有一天暴雨袭来,乌鸦巢被吹落到河里。白乌鸦淹死了,5个乌鸦蛋却被河水冲上岸。后来这5个乌鸦蛋被孵化成人,他们立志要找到母亲。当他们的母亲——白乌鸦在天上得知此事后,就化成原形,飞到人间,告诉她的孩子们在每年12月的月圆之夜里,把香烛插在形状如雀巢的盘中,浮在河上用来表示对自己的怀念。
这些传说的可靠性已不可考,但是它却为水灯节增添了传统的韵味和民族的诗情画意。
放水灯这个风俗一直流传了下来。每年12月月圆之夜,人们就将准备好了用自然材料制作的水灯,水灯是以长长的芭蕉叶折出莲花盛开的形状,放入一束馨香、一枚钱币,并插上代表希望之光的蜡烛。最近几年,则又发展出豪华型的水灯,用纸板进行造型,还将水灯染上鲜艳的颜色,并插上鲜花,有的甚至还编成小船的样式。河面上闪烁着大大小小的华丽灯火。精致小巧的只有巴掌大,而造型较盛大隆重的,则需要几人一起抬着,才有办法放进河水里随波漂流。
一年一度的水灯节,让泰国平添了几许浪漫气息。青年男女们在此期间都情意绵绵,男子祈祷能找到一个好妻子,而女子祈祷能找到一个好丈夫。
而一般民众,则向皇天后土及水神答谢一年来赐予的食物、水源,并对丢进江河的污秽表示悔过,祈求赦免罪过,期盼全家康宁、幸福地生活。
2.爱,从成长开始
泰国是笃信佛教的国度,佛家的光辉照耀着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无一遗漏。从城市到乡村,木鱼声、钟声,婉转悠扬,让人们在警醒的音乐中体会每寸光阴的价值。那是个童话世界,也充满了佛祖的微笑和世俗的光彩,泰国人的婚姻就在佛祖的光辉下开始了它的传奇。
如果问你,这个世界上哪儿的女性身高最高?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欧洲女子。其实,欧洲女子再高大,也敌不过泰国的新娘。
观赏这种婚礼,必须到泰国南部。只见吹吹打打、载歌载舞的婚礼仪仗队从远处而来。宾客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欢天喜地。男方是婚礼的主角,他们早就准备好“彩礼”了,精致的银碗里,盛满了“龛玛花”和“龛玛菜”。“龛玛花”不过是25颗槟榔果,“龛玛菜”则包括人们喜爱的点心、糖果,此外,男方还要准备凉席、枕头和蜡烛等物件。当然,这些“彩礼”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都只是希望讨一些好彩头。
婚礼即将开始时,新郎打扮得相当英俊,他穿上华美的泰国礼服,被一大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女簇拥着,笑吟吟地穿过鼓乐队伍,在一棵大树下停住脚步,将那些花花绿绿的“彩礼”整齐地摆放在树下。族长主持典礼,他庄严地宣布:婚礼开始!
新郎先点亮一支蜡烛,小心翼翼地插在龛玛旁边。在纯净的烛光的映射下,族长高声朗诵经文。随后,新郎的父亲代表婆家人,将鲜花、槟榔和几块银元,放在龛玛的枕头里——算是送给新娘的一份见面礼。
不过,此时只有新郎,还没见到新娘。新娘在哪儿呢?整个婚礼持续到夜幕降临,仍然没有见到新娘露面。原来,今天的新娘,就是烛光照耀的这棵大树。和大树结婚?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在泰国南部地区,确实有这一风俗。每个成年男子都会经历这种很奇怪的婚姻。娶大树当新娘对当地人而言有着特殊的含义。
泰国南部规定,男子年满21岁,必须要跟“新娘树”举行一场结婚仪式。在当地人的传统观念中,树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大树结婚,就可获得佛祖的庇佑。同时,还能得到忠贞的爱情,将来建立幸福、美满的小家庭。也就是说,只有和大树结婚,才有资格进庙里当和尚,之后才能进入真正婚姻的殿堂,在泰国南部地区,如果哪个男子没有和大树结婚,会被人瞧不起。即便活到古稀之年,在他人看来,也是个愣头青。如果没有经历过这种婚姻,没有一个女孩敢嫁给他。
泰国人真正的婚姻并非“新娘树”,而是还俗之后的“问婚”。问婚就是说媒,男方聘请媒人到女方家去提亲。姑娘的脾气秉性、长相能力,均在考察之列。如果男女双方都满意,便可谈婚论嫁了。
泰国的经济虽然算不上发达,但他们对婚礼的要求还是很高的。不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会将婚礼办得很隆重。似乎想将结婚的喜悦传递给全国的人民一般,尽力将这份喜悦挥洒出去。结婚的喜悦对于当地人来说有如迎接新生儿一般,令人兴奋。唯有用尽全力为即将出嫁或即将迎娶进来的新家人筹备婚礼,才能使自己激动不已的心情得以抒解。因此,不热烈的婚礼,就算不是婚礼。
在泰国人看来,参加婚礼的人越多,主人越体面。因此,泰国的一些富人结婚时,亲戚朋友总会在报纸上刊登广告,让更多的人知道。
这也算得上是一种比较昂贵的祝福吧!
正式婚礼一般安排在黄昏时分,洒水仪式属于“重头戏”。婚礼中,先后要举行戴双喜纱圈、洒水、拜祖宗神灵、铺床、守新房和入洞房等仪式,整个婚礼才算结束。主持人先将双喜纱圈戴在新人头上,双喜纱圈,又叫“吉祥纱圈”,是用纱制成的两个纱圈,如碗口大小,另有一条圣纱连接两个纱圈和圣水钵,再通向参加婚礼的每个僧人的手,泰国人认为圣纱经僧人念过经或符咒后,会产生一定的法力。按照泰国人的习惯,如果先脱新郎的纱圈,预示着将来丈夫掌握家庭的大权;如果先脱新娘的纱圈,则由妻子掌权。
新郎、新娘身穿结婚礼服,新娘多穿白色礼服。按照泰国人的风俗习惯,新郎、新娘是不能穿紫色衣服的,否则会预示着新娘将来会不幸福。洒水前,新人首先燃香、拜佛,然后双双坐在准备好的矮榻上,头部朝向星相家规定的方向,大多朝向东方。新郎坐在新娘的右侧,伴郎、伴娘坐或站在新人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