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亚洲——泰国
48775500000008

第8章 黄袍耀日(3)

1434年,这座玉佛在清莱被发现,此后因为战乱,玉佛到处辗转,由南邦、清迈到琅勃拉邦等地,一直到1584年,郑王才把玉佛带回曼谷对面的吞武里。而后,在1782年拉玛一世定都曼谷后,历尽沧桑、饱受灾难的玉佛像这才有了最终的归宿。拉马一世还为玉佛制造了两件精美的佛衣,分别供玉佛在夏季和雨季的时候穿。后来,拉玛三世又为玉佛增添了一套冬季衣,此后历代泰王每年都为玉佛更衣三次:热季换镶红宝石的金衣,雨季穿缀有蓝宝石的金衣,而凉季则穿一件纯金的金衣。金玉相配,珠光宝气,耀眼夺目。其顶上还悬挂有九层金伞保护,两侧分别是代表太阳和月亮的水晶球。每年的5月,国王还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春耕节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三座巍峨的大塔位于玉佛寺大雄宝殿西侧,一个是第四世皇时代建造的圆形金塔,称“乐达纳舍利塔”,据说塔里有佛陀的舍利子;中间是藏经楼,为第一世皇时代建造;北边的一个叫“碧隆天神殿”,三座塔均有塔尖,且每个尖顶都有赛璐珞、彩瓷、金箔等装饰,流金溢彩、绚烂夺目。

雄踞着曼谷最辉煌的建筑群之一、具“万佛寺”之称的佛庙——卧佛寺,位于大皇宫以南,卧佛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建于16世纪,是曼谷最古老的寺院。院内耸立着95座佛塔,回廊中还有394座佛像。

佛塔的通体用青、白、黄、蓝四色釉磁砖贴面。在阳光反射下,色彩斑斓,灿烂夺目。寺内供奉的释迦牟尼卧像,长45米,高15米,脚底板长5.8米,并铸有108个吉祥物图案,侧卧在佛坛上,面积有篮球场那么大。佛像用铁水铸成,外包金箔,间有宝石嵌入,远远看去,雍容华贵,神色慈祥,双目微闭,似在神游物外。佛为卧时有顿悟、涅盘之意。

在曼谷王朝时期,许多国王都对卧佛寺呵护有加,进行了精心的修缮,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卧佛寺是幸运且幸福的。拉玛一世在位时,曾广泛收集各种残破不全的大小佛像,总共1248尊,然后召集皇城优秀的铸造专家和技工补修佛像,使之恢复其本来面目。到了拉玛三世时期,国王下令搜集了许多国民须知的有关建寺历史、佛史、药方、卫生、格言、文学、暹罗属地和风俗习惯等常识,刻在石碑上,目的是要让卧佛寺成为一般老百姓求知的地方。有人称卧佛寺为“泰国的第一所大学”,这种称号并不为过。这里至今仍有一所泰国古典按摩学校,招收国内外的学员来培训古式按摩术。泰国人认为卧佛寺里的医和药最灵验,遇到头疼脚痛,只需备下香烛、金箔,给卧佛前的一尊小卧佛贴金,痛楚即可解除。当然这有虚构成分,不可当真。

国之三宝为金佛,金佛寺位于古老的唐人街,因其神秘的身世和传说而闻名。金佛是一尊用纯金铸成的如来佛像,重5.5吨,高4米,双膝盘坐,庄严肃穆。

金佛的神秘传说之一:金佛铸于1238年,原供于素可泰王朝的佛寺内。18世纪,缅甸人入侵泰国,为了避免佛像遭涂炭,僧侣们决定将佛像全身涂上灰,埋入土中。由此,佛像免遭破坏。就这样,佛像在地下默默地守候了一百多年。1953年5月的一天夜间,曼谷狂风大作,暴雨瓢泼,佛像泥土遂被剥落,始现金身,这一事件震动了曼谷,消息很快传遍了各地,人们纷至沓来观看金佛。于是,有人传说,这金佛是佛祖的化身。由此,金佛寺声名远扬,传遍海内外,每年都吸引着大批信众前来进香叩拜。

金佛的神秘传说之二:700多年前,金佛寺处在一个非常荒凉的地方,后来不断有华人搬来居住。他们把扔在荒山上的一个铁壳佛像搬回了家,搬运过程中,佛像被拆成了9节。几经周折运抵寺庙后,佛身的一块块铁壳掉下来,露出里面金光闪闪的佛身。人们把所有铁壳敲掉后,金色闪亮的完整佛身露了出来,因此而名动全国。

泰国三宝都供奉在人气极旺之地。为表示对佛祖的恭敬,泰国要求每一位进入的游人,必须穿着端庄,穿短裤或吊带裙是绝对不允许进入的。男士必须穿长裤,女士也必须穿长裤或者过膝长裙。入口前均有鞋架,供游人存放鞋。

正门前一般设有供台,上面有一口大铜缸,里面盛满了圣水,铜缸旁放有许多莲花枝,入大殿的人们都先用莲花枝沾些圣水点在头上,或许愿,或虔诚地跪坐在地上,或碎碎念着,或顿首拜着,经过长久叩拜,地面已被磨得锃亮。屋宇亭榭、金玉璀璨、宏伟壮观,雕梁画栋、壁画满墙。寺内佛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融佛教精华于一处。走进寺庙就是清净世界,走出寺庙就是红尘。两个世界的完美相处,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图案。

2.布施,掌控善德的舵

在泰国生活,是一件幸福的事。泰国是较早实行5天工作制的国家,而且很多的节假日,这让泰国人在这块土地上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泰国的8月,是众所周知的雨季。农民们等待五谷丰登的时刻到来,同时还等待着另外一个重要的节日——守夏节。泰国的守夏节也称为守居节、入夏节等,是泰国最重要的佛教传统节日,在每年泰历的8月16日举行。守夏节在泰文中叫做“考攀萨”,该词来自梵巴文,“考”意为“进入”,“攀萨”意为“雨季”、“雨期”。

据说这种仪式源于古印度人,每当雨季到来的时候,他们就停止出行,如有游历在外的泰国僧人,在哪里碰到雨季就在哪里停留3个月,雨停了继续行进。即使是三藐三佛陀尊者(对佛陀的敬称),他们要去各个地方游历,雨季时他们也会停止游历。当时的守夏并不是一个风俗习惯,也没有佛祖规定僧侣们要守夏。

直到后来僧侣越来越多,有一回佛祖居住的玉舍城(古印度摩提陀国首府),有6个和尚由于缺少住处,所以在雨季也只得出去游历,损坏了庄稼、草木和农田,这引起了老百姓的抱怨:“即使是异教徒(佛教以外)都懂得在雨季时停止游历;鸟在下雨的时候也懂得回窝避雨,但是为什么僧侣们一年到头都要到处去游历,踩踏许多活生生的草木和杀害许多小生物呢?”这些话传到了佛祖的耳朵里,于是佛祖就规定:

每年雨季的3个月里僧侣们一定要住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停止游历,也就是阴历的8月16日至11月中旬,这一时期叫做守夏期。每当这一时期僧人们应在寺内坐禅修学,接受供养。这段时间就称为雨安居期,僧侣们禁止外出。

守夏节前,僧侣们要清扫寺院和僧舍,修补残破的东西。守夏节当天,全寺的僧人要举行隆重的入夏安居仪式,僧侣们聚集佛堂,开始念经拜佛,之后宣读祈祷词,祈祷词为“贫道将在此寺守夏安居3个月”。重复宣读3次,宣读完之后,资历较低的僧侣向资历较深的僧侣宣读宽恕词,其大意是:请宽恕我因为疏忽而导致的行为、言语和心灵上过多的错误。宣读完后资历深的僧侣给他们以训斥,让他们引以为戒,以后不能再犯。僧侣也互相表示能够宽恕对方。仪式完成后,僧人们正式开始安居修学。

守夏节的这一天,泰国全国放假一天,以便人们参加守夏节的活动。

守夏节的早晨,泰国的平民百姓就开始涌入到寺院施斋,所施斋饭除了新鲜的米饭菜肴外,还有传统的糕点蕉叶兹粑。同时奉献的还有蜡烛丛及甘蔗水、糖、牙刷、牙膏、肥皂、浴巾等日用品,并且制作成可燃3个月之久而不熄灭的巨大蜡烛,敲锣打鼓地送到寺庙,供僧人们在守夏节诵经时使用。

每年的守夏节,都会有供奉鲜花的风俗,这被看做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风俗。作为供奉的各色鲜花,大部分是提前准备好的,也有些人专门来到卖场选购,或是一些专门从事守夏节鲜花买卖的女商贩进入到寺庙里摆卖,但是得到的钱会作为香油钱捐献,也可以算是和众人们一起参加了布施仪式。

如今的鲜花布施风俗还安排了很多活动,如米饭团布施、蜡烛布施,等等。在仪式的最后,由僧人组成鲜花布施的漂亮长队,这时信徒们会把蜡烛花放在僧钵或者僧人的行囊中,以供他们起程去朝拜佛陀足印之用。当僧侣们获得这些香油钱的时候,就会出发前往佛陀足印的佛殿,开始诵念戒律的守夏节仪式。

傍晚时分,人开始多了起来,大人们抱着孩子或者干脆把孩子放在肩头,等待布施。

更有稚龄的每个孩子们手上都拿着鲜花,神情严肃地排成长队等着布施,古老的仪式在这个国度后继有人。信徒们则把漂有花瓣的水倒进水盆中,用来给佛殿的僧人们洗脚。在进入佛堂之前用含花瓣的水洗脚被认为是最有功德的行为。

鲜花供奉活动是有历史继承性的。佛经有一段这样的记载:当佛祖悟彻成为了涅盘者,在去拉车倥市安抚屏披散皇帝的途中,虔诚地向他请求剃度出家者达到1000人。最后随行的僧人非常多,让城里的百姓和其他教派的人感到很吃惊。

人群中有个叫玛拉干的人,他的工作就是寻找鲜花献给国王。当他抱着八束鲜花经过的时候,见到追随佛陀的人非常多,于是也追随着这个队伍,想找些东西供奉,但因来不及,情急之下就把手上的鲜花举上头顶祈祷,之后就撒向四周。佛祖过来教导了他,鲜花不落地反而在空中盘旋,变成遮风挡雨的华盖。周围的百姓们见此情景,喝彩声响彻天空。不久,国王得知了这件事情,不但没有责罚玛拉干,还赐给他很多贵重的物品。由于玛拉干与生俱来的好品德和悟性,不久之后就悟道成佛了。

雨季持续的时间就是守夏节这段时间,也是万物复苏的时候。稻穗花草给大自然点缀上了缤纷的色彩,雨后,满山遍野都是各种各样盛开的鲜花。更奇特的是,在北镖府傍山而建的抱木寺里,有一种树平时不开花,只有到了守夏节这一时节,才纷纷冒出花骨朵来,开出各种颜色的花蕾,黄色的、白色的、紫黄色的等。

每当佛教徒们看到这些守夏节之花时,就会自然地想到玛拉干先生供奉鲜花给佛祖的事情,于是就共同举办了这个布施鲜花的仪式,并且每年都是在那一天举行。而另外一个目的,则是为自己这一年做了对佛教有冒犯的事情而进行赎罪的意味在里面。

许多虔诚的人们都会在守夏节期间出家3个月,聆听僧侣们诵经,当然也可以在家中持守佛律八戒,表示对佛教的虔诚。相对于守夏节,还有解夏节。每年泰历的11月15日为泰国的解夏节,这一天的到来,标志着3个月的守夏安居期满,僧人可以恢复正常外出。这一天,平民百姓在寺院内进行隆重的施斋并听僧人诵讲佛经。人们将佛像从佛殿里搬出,安放在可以移动的小亭子内。佛像放着僧钵,众僧手捧僧钵相随佛像之后,列队而坐的信众们将施舍的饭菜放入僧钵内。施舍的斋饭主要有米饭、菜肴、粉蕉糯米粽和亚塔椰叶粽等。此外,在解夏节时,人们还要进行奉施僧衣、守夏僧衣及施放黄布等布施活动。

当人们把挂在佛殿四周的锣鼓敲响,布施的善德就会扩散到每个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