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的限度不好把握,却必须把握。掌握这个“度”其实并不难,只要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认真为他人着想,即使给予什么,也不要过量,就能够既让对方察觉到你的心意,又保证对方的独立性。要记得你的关怀应该是对对方的辅助,而不是越俎代庖,什么事都为对方做,因为你帮得了他一时,帮不了他一世。
一对老夫妻住在一座海岛上,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老人每天在近海捕鱼,妇人喂家禽,夫妻二人生活平静。一日,一群天鹅落在海岛上,老夫妻很喜欢这些漂亮的鸟,便拿出谷物招待它们,天鹅们也很喜欢这对老夫妻。
日复一日,天鹅群分成两个阵营,一个阵营认为老夫妻心地善良,真心喜欢它们,它们应该留下来陪伴老夫妻;另一个阵营认为天鹅应该寻找最适合居住的地方,而不是居住在这个只能依靠老夫妻的海岛。两个阵营经过激烈争吵,无法达成共识。最后,一批天鹅飞走了,另一批天鹅留了下来,和老夫妻一起快乐地生活着。
过了几年,飞走的天鹅早已找到了栖息的乐土,它们再一次来到海岛,想要感谢那对老夫妻,也看一看自己的同伴。没想到,岛上什么也没有,只有当年的老房子。原来,这几年,老夫妻先后去世,天鹅来不及飞走,在湖面封冻的时候全都饿死了。而及时离开的天鹅靠着自身的本领,避免了这种厄运。
依赖是一种深厚的感情,故事中的人与天鹅相互依赖,彼此善待,在外人看来是和谐美满的一幕。有时候,我们的爱是对他人的一种回报,但要记得回报应该量力而行,如果你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与强大,如何更好地回报对方?如果执着于这种依赖,很可能像故事中的天鹅那样失去生命,这也是一种必须放弃的“痴”。
爱是一种无私的情感,别人给予你爱,并不是要把爱当作一种工具,甚至不求你会回报。如果你想要报答,首先要想到的是自己的能力、自己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做那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这样不但不能报答对方,还会让对方有负罪感。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感情的平衡,不论是给予还是报答,都不要过度,过度不但会害了别人,更会害了自己。
有个成语叫作“情深不寿”,意思是感情太深就不易持久,就像火焰燃得太烈很快就会熄灭。这种感情并非不真不美,只是它过了度。不妨在爱的过程中也有一颗禅心,用一种平和而有节制的态度付出爱、接受爱,这也就成了佛家所说的“大爱”。懂得大爱的人,不会为一人一事过度执迷,他们的爱往往出现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如春风化雨,恰如其分。
【静心小智慧】
过度的爱,会成为一种伤感。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感情的“度”。掌握这个“度”其实并不难,只要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认真为他人着想,即使给予什么,也不要过量,这样既让对方察觉到你的心意,又保证对方的独立性。
8.何必执着于他人的看法
所谓的褒贬,不过是众人口中的一句话罢了。
两个和尚一起云游四方,以增进自己的修为。这日他们走到一条河流面前,想必是连日下雨,河水暴涨,水流湍急,且河面无桥无船,两个和尚决定游过去。
这时一位年轻女子走了过来,向他们央求道:“二位大师,小女子有急事要去对面的村子,可我不会游泳,能否请二位师父带我过河?”
一个和尚想:“出家人慈悲为怀,本应该助她过河,可是一个和尚将一个年轻女子放在背上,河水自然会将衣衫浸湿,就算我本人并无杂念,路人看了,难免闲言闲语。”另一个和尚二话不说,背起女子游过了那条河。
过河后,两个和尚继续赶路,没有背女子过河的和尚问:“难道你不怕影响自己的修为?”那个和尚说:“我们出家人万事皆空,又何必在意旁人的眼光和说法?如果在意,那就不是旁人耽误自己的修为,而是自误。”
万事皆空的人,心中空明,依然做着实事,而且比旁人做得更好。禅心代表着一种定性,智者想得明白,做得明白,不会介意他人的眼光,也不会在意他人的议论。只有完全参透、看透,才能毫无芥蒂地做任何想做的事。就像故事中的和尚,只把助人当作己任,根本不在意他助的是一位妙龄女子还是个苍老妇人,这就是修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不到万事皆空,心中常常会有杂念。最大的杂念来自于他人,确切地说,是我们心中杜撰出的“他人”。做一件事,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做好,而是他人会怎么看、怎么说,或者去想一想如果是他人会怎么开始、做到什么地步。这就是将自己置于他人的阴影之下。总是注意这些,哪还有精力好好做事?
活在别人的目光里是一种痴,这样的人过分看重社会关系和个人形象,把他人的看法当作行动指南和成绩单,很容易因他人的一句话改变主意,更容易沦为他人的附庸。这时候心里也会有莫大的压力,因为凡事不但要想自己更要想他人,他人的意见倘若不一致,更让人烦恼。这种执着于他人看法的做法,是种自误,应该经常提醒自己:“好好做自己的事,管他人做什么?”
唐亮学平面设计,毕业后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唐亮是一个优秀却敏感的女孩,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她工作努力,却得不到上司的肯定,心里暗暗着急。
一天,唐亮在洗手间无意中听到上司在打电话,上司带着不屑又烦躁的口吻说:“真不明白现在的大学生在学校都学了什么?笨得要命,教什么都学不会,做出来的东西根本不能看!”唐亮认定上司是在说自己,她想自己很快就要被上司辞退,情绪十分低落。
好在唐亮是个负责任的人,虽然有要被辞退的预感,她仍然认真地做着手头的企划。只是每当同事们聚在一起,唐亮就觉得他们在议论自己的不是;每当上司投来一个眼神,她就觉得上司在琢磨怎么炒她鱿鱼。唐亮把企划书交上去,没想到得到了上司和同事们的一致称赞,同时,另一位同事被解聘。唐亮这才明白:那天上司抱怨的人并不是自己。
一场虚惊,从此以后,唐亮再也不去自找烦恼,给自己无谓的压力了。
生活中,很多烦恼都来自于内心的多疑与不自信。就像故事中的唐亮,对自己没有正确评价,一个武断的推论就让她烦恼数日,整天让自己生活在马上就要被解雇的压力中。其实事情哪里有那么严重?工作不好,上司自然会提醒,做得太糟,公司也不会留着你,这么简单的事都看不明白,有压力也是自己的过错。
现代人压力大,总嚷嚷着要减压,事实上,他们每天都在给自己增加无谓的烦恼与压力。他们每天都要寻找以下烦恼:今天什么事很难办,肯定办不成;今天什么人让我反感,真讨厌;今天遇到了什么倒霉事,运气真不好;今天又出现了什么样的新麻烦,真是越忙事越多……想要减压的人偏偏给自己找压力,真是自作自受。
明理的人就不会有这种烦恼,他们想的正好相反:我今天做成了什么事?是不是遇到了有趣的人?解决了什么麻烦……他们的思维是积极的,自然就不会产生压力。生活中有很多烦恼,我们要争取修炼这样的禅性:放下烦恼,海阔天空。
【静心小智慧】
活在别人的目光里是一种痴,这样的人过分看重社会关系和个人形象,把他人的看法当作行动指南和成绩单,很容易因他人的一句话改变主意,更容易沦为他人的附庸,从而滋生各种烦恼。这种执着于他人看法的,是种自误,应该经常提醒自己:“好好做自己的事,管他人做什么?”
9.雾里看花花最美
镜头只有调到不远不近时,拍出的相片才是最美的。
人总是希望心灵能够宁静祥和,又害怕一成不变的生活,就算是修禅的人也渴望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但是,欲速则不达,把自己的大脑装得太满,就成了一个密闭的容器,不但装不了新东西,连旧的东西都无法正常流动,思维也就出现了钝化,难怪没有进步。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壶香茶,我们每个人都在滚水般的困境中历练,才散发出香气。人生的价值应该是外向的,所以我们应该学着奉献,就像茶水倾倒自己供人解渴。同时还要记得不要装得太满,这样才能填充新的东西,补充新的滋味。
比起肉体的衰老,精神上的停滞更加可怕。一旦思维困在某个角落,那么眼睛就不会注意其他东西,脑子全围绕着一个东西转动,最后成了钟表上的时针,机械呆板,再也没有新意,这就是“痴”的代价。如果能给心灵留点儿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可以站得高一点儿,想得深一点儿,看得远一点儿。也只有在这个空间,你才能够察觉自己有远离尘嚣的一面。
张黎和徐青是一对好朋友。大学时,她们在不同的宿舍,学不同的专业,每周见几次面,每次见面都要给对方一些小礼物,还有说不完的话。她们觉得对方就像自己的亲姐妹一样,只盼望毕业后两个人能够住在一起,朝夕相处。
毕业后,张黎和徐青终于能够搬到一起,没想到,她们的相处并不是那么愉快。两个人住得近,难免挑剔对方,发生口角。终于有一天,两个人吵翻了,张黎嚷嚷着说要搬家。一位师姐听说这件事后说:“以前你们两个好得像是要穿同一条裤子,怎么毕业没多久就吵翻了呢?有道是距离产生美,你们不用搬家,只要不住在同一间房里,保证没事。”
张黎和徐青没有搬家,只是住到了不同的房间。二人有了各自的空间,关系果然缓和了不少,依然是很好的朋友。
常言道:“距离产生美。”这句话是与人相处的至理。两个人一旦太接近,缺点就会暴露无遗。不在一起的时候,想到的都是对方的好;朝夕相处之后,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不好。不要小看人的挑剔,如果人一开始就能懂得宽容,又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提倡修禅养心?
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不是件坏事,一朵花远远看着是美丽的,就不必非要凑到跟前,连它被虫子咬的黑乎乎的窟窿也看个一清二楚,既让你不愉快,也让它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