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或国家的费用
国防经费
君主的首要任务,在于保护国家的安全,使之不受敌国的侵略和蹂躏。而君主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借助于军事力量。但是,在不同的社会状态与发展阶段下,所需要的军事费用是非常不同的。
在最低级、野蛮的狩猎社会,人人既是狩猎者又是战士,现在北美的土著人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为了保卫自己的部落或者为了报仇而去战斗,就像在家中通过劳动维持生计一样。在此情形下,君主和国家并不存在,部落无须为他的战斗或战时生活承担任何费用。
在比较进步的游牧民族社会,情况也大致相同。例如,在鞑靼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中,人人既是游牧者又是战士。他们没有固定的住所,要么生活在帐篷中,要么生活在能够迁徙的马车中。随着季节的变迁,或因为偶发的事件,整个部落或民族保持着不断迁移的状态。如果某地的牧草被他们所放养的牲畜吃完了,他们就会迁移到另外一个牧场,周而复始。在干燥的季节,他们迁往河边;在阴湿的季节,他们又迁回高地。由于他们的民族习惯了四处漂泊,所以一遇到战争,他们并不会不负责任地将老幼妇孺留在后方照看牲畜,而是让所有人都变身为冲锋的战士。虽然战争和生活的目的不同,但无论是作为士兵还是牧民,他们的生活方式都不曾改变。在战争中,他们并肩作战,所以人人都竭尽所能。正如我们经常听说的那样,鞑靼的妇女也会参加战争。当他们获得了胜利时,他们就可以拥有敌方民族的所有东西。但是,如果他们战败了,那么他们整个民族都会灭亡,不止牲畜,就连妇女、儿童都将成为对方的战利品。至于大多数没有战死沙场的战士,他们为了活命只好臣服于征服者;剩下的一些人则会因为遭到驱逐而四处流亡。
对于鞑靼人或阿拉伯人而言,日常的许多生活方式与习惯都是在为以后的战斗准备。他们平时所玩的游戏,如赛跑、摔跤、练棍、掷枪、拉弓等,仿佛就是在进行战斗。他们的作战状态也与平日一样,依靠自己放养的牲畜维持生存。这些民族虽然有酋长或君主,但酋长或君主却从不曾负担过他们平时训练的费用。他们所期待或要求的唯一报酬,就是在战争期间大肆掠夺的机会。
由于狩猎不能够提供稳定的生活资料来源,因此无法支持过多的人数,所以狩猎者的人数通常不超过两三百人。与此不同,游牧者的队伍有时能够达到二三十万人。一般来说,如果他们的迁徙过程没有受到任何阻碍,他们就会在甲区域的牧草被吃光后,迁移到牧草充裕的乙区域。这样,他们所能容纳的人数也就一直在不断地扩大。因此,对于文明国家而言,邻近的狩猎民族不足为惧,而游牧民族的威胁则大得多。所以,印第安人在美洲的战争一点也不可怕,鞑靼人在亚洲的无数次侵略才是最令人害怕的。修昔底德曾说,不管是欧洲人还是亚洲人,都无法与团结起来的塞西亚人相对抗。而事实也证明了他的这一论断。塞西亚(或称鞑靼)处于无边的、没有屏障的荒野之中。在出现征服者部落时,或者在一族酋长的统治下,人民一般都会团结在一起,并将亚洲各处蹂躏为荒漠。另外一个大的游牧民族,居住在阿拉伯大沙漠上,仅仅在穆罕默德及其接任者的统治下团结过一次。那次团结的原因,是宗教的狂热,而不是征服。当然,那次团结所造成的结果还是如上文所述。试想,如果把美洲的狩猎民族换成是游牧民族,那么邻近的欧洲殖民地居民的生活就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安稳了。
在更进步的农业社会,由于没有发达的制造业和对外贸易,每个人都是战士,或者很容易就能够成为战士。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时,每天都要在露天的环境里受尽日晒雨淋。这种艰难的日常生活,正好锻炼了他们忍受战争艰难的能力。实际上,与战争中遇到的困难一样,农业工作中也会遇到类似的困难。以挖掘沟渠为例,农民的农业工作中需要不断挖掘沟渠,而他们在战场上也不断挖掘战壕、修筑围墙。在农业工作中锻炼的能力,便于他们在战场上发挥作用。
与游牧民族的游戏一样,农民平日里的娱乐仿佛也是在进行战斗。但是,由于农民不如牧民那么悠闲,所以不能够经常进行这些游戏。虽然大家都是战士,但农民却不如牧民那么擅长战斗。当然,以他们的情形,君主或国家一般也不需要支付费用来训练他们的战争能力。
与游牧业不同的是,农业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是固定的。所以,即使是最愚昧、最落后的农民,也都有一个固定的居住地。如果他们放弃这一住所,将会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在发生战争时,农民不能像狩猎民族、游牧民族那样倾巢出动。一般来说,在农业社会,老幼妇孺都留在后方照看住所,而达到兵役年龄的男子则当全部奔赴战场,小民族尤其如此。并且,一个国家中达到兵役年龄的男子,一般约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只要战争发生在播种期开始后、收获期结束前,即使农民和主要劳动力全部离开住所参加战争,他们也不会遭受太大的损失。因为他们相信,在这期间,老人、妇女和儿童就可以把所有的农活做好。因此,一般来说,发生短期的战争,他们都不需要国家费用的支援,完全可以自力更生。也就是说,君主和国家既不需要花钱训练他们,也不需要支付很多的费用维持他们作战。在第二次波斯战争发生之前,古希腊各城邦的市民似乎就是以此种方式服兵役的。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发生之前,伯罗奔尼撒人也是以此种方式服兵役的。修昔底德曾描述说,伯罗奔尼撒人大约在夏季离开战场,回家收获庄稼。在诸王统治时期至共和国初期,罗马人采取的也是这一方式。维伊之围后,他们才开始通过向后方民众征费的方式来维持前方作战的费用。罗马帝国没落之后,欧洲各王国纷纷在其废墟上建立。在这些王国的封建法律制定前后,很多封建领主及其属民都是自己支付费用来侍奉国王的。与在家中一样,他们在战场上向来也是自力更生,从来不用从国王那里获得任何俸金或资金支援。
当社会进一步向前发展时,由于制造业的进步和战争技术的改良,战士们也就不可能再自力更生了。以农民远征为例,当远征发生在播种期开始后、收获期结束前,他们的离去对收获的影响不大。在这段时间里,就算他们不劳动,大自然也会让农物自行生长。然而,对于一般技术工人来说,战争的影响就截然不同了。以铁匠、木匠、纺织工人为例,他们一旦离开工作的场所,就会断绝其唯一的收入来源。因为,对他们的工作来说,大自然给不了任何帮助,他们必须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因此,如果他们因为为国家服兵役而无法在经济上维持自己的生活的话,国家就应当支出费用供给他们的生活。如此看来,在一个国家里,如果大部分居民都是技术工人和制造业者,导致大部分人都要去服兵役,那么国家就得负担他们服兵役期间的生活费用。
此外,战争的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深奥且精细的科学。战争,已不再是早期社会那种简单、随意的小对抗、小争夺。并且,战争持续的时间也不确定,例如,经常连续发生战事,每一次差不多都要持续大半年。于是,至少在战争期间,国家很有必要维持服从征募人民的生活。不管一个人原来的职业是什么,长期自费服兵役肯定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于是,第二次波斯战争之后,雅典军队好像就采用了一种独特的用兵制度。这种制度,是指士兵一部分由本国人民组成,另一部分由外国人组成,而二者全都由国家支付费用。自维伊之围以来,留在前方的罗马军队也会得到一定的薪酬。在之后的各封建政府时期,封建领主及其从属基本上是通过支付金钱的方式来免除自己的兵役,而这笔金钱就可以用来维持那些必须去服兵役的人。
与未开化的野蛮社会相比,文明社会里服兵役的人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要小得多。在文明社会里,军队的开支将由那些没有参军的劳动者负担。
对于劳动者来说,他们不仅要负担军队的开支,还要维持自己的开支,并且根据自己的身份相应地负担行政司法机关的开支。因此,士兵的数目就不能超过这些劳动者所能维持的限度。在古希腊,小的农业国家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的人口都可以称为士兵,他们随时都在服役征战。然而在近代,各文明国家的士兵人数一般都不超过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一,否则就会给人民带来过重的负担,甚至危及国家经济的发展。
只有当君主或国家为了作战而练兵之后,供养军队才会成为一笔大的开支,而此前的开支似乎并不大。古希腊各共和国的军事训练,是自由市民的义务教育之一。各个城市似乎都建有公共广场,而教师们则在政府官员的监督下对青年进行各种军事训练。这种简单的设施开销,基本上就是希腊各共和国训练市民作战所支付的全部费用。与古希腊的竞技场类似,古罗马也有类似的运动场。后来的封建诸国为了同一目的,也曾多次规定,市民必须操练弓箭并接受其他军事训练,但好像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后来,要么因为官员们缺乏责任心,要么因为其他一些事情,这些规定最后总是成为一纸空文。随着政府的不断更迭,军事训练逐渐远离了人民大众。
在古希腊、罗马共和国时期,以及封建制度建立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士兵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职业,更不能构成一个阶级。任何职业的人民,不仅在平时会认为自己适合当一名军人,而且在战时更会觉得自己有参军的义务。
可以说,战争技术在所有技术中是最重要的。随着技术的改良和进步,这种技术也就成为了所有技术中最复杂的。在一定时期内,虽然战争技术的完善程度取决于机械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的情况,但为了使战争技术达到非常完善的程度,就必须有某些市民以此为职业。当然,这种技术的改良和其他技术一样,也必须非常重视分工。但是,这种分工与其他技术的分工是有区别的:
其他技术的分工,是因为个人意识到专精一种职业比从事多种职业获取更多的利益;而让士兵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则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并非个人的考量。试想,在和平时期,如果人们将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参与军事训练并不求报酬,那么他除了获取一些军事知识和乐趣外,不能获得其他的任何利益。
只有国家支付报酬,他们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来参加训练。不过,很多国家往往缺乏这一意识。
相对来说,牧民的空闲时间很多,早期的农民也有些许闲暇,而手艺工人或制造业者则没有多少空闲时间。因此,关于军事训练,牧民可以花费大量的时间,早期的农民可以花费部分时间,但是手艺工人或制造业者可以花费的时间就很少,因为如果他们花费一小时去进行军事训练的话,他们就会损失这一小时的收入。他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自然会非常抵触这一训练。再者,工艺技术和制造业的进步,必然会促进农业生产的改良使得农民和工人一样,也没有多少闲余时间。自然地,农民也会抵触军事训练,并逐渐消磨了战斗的意识。
但正是由于农业改良增加了财富,所以容易引起邻国的垂涎和侵略。经验告诉我们,勤勉致富的国家往往最能成为他国攻击的对象。因此,如果国家不采取新的国防战略的话,人民战斗意识的衰弱会使他们丧失自卫的能力。
这时,国家一般都只好采取以下两种国防战略:不顾国民的利益、资质、职业、意愿,用严厉的法令强迫所有或部分适龄市民参与军事训练;雇用一部分市民参加军事训练,使士兵成为一个特殊的独立的职业。
当国家采取第一种策略时,国家的军队就被称为民兵部队;当国家采取第二种策略时,国家的军队就被称为常备军。常备军唯一的工作就是进行军事训练,其主要生活来源就是国家发放的生活费或薪饷。相对来说,民兵部队的军事训练就只是临时性的任务,他们仍然要靠本来的职业养活自己。这两种士兵的本质区别是:民兵们更像工人、工匠、商人,而不是士兵;而常备军更多的则是军人性质。
民兵部队也分多种类型。有的国家只对公民进行军事训练,而不将它们编成一个个独立的部队,这些公民没有正式和固定的长官。在古希腊和罗马各共和国,公民们在家乡进行的军事训练一般都是分开的,要么自己单独训练,要么和好友一起训练,只有到战争时期才会隶属于某一特定部队。其他国家则又有所不同,民兵不但要进行军事训练,而且还被编成固定的部队。例如,英国、瑞典乃至近代欧洲的一些民兵制国家就是这样。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国家的每个民兵都隶属于一个特定的部队,都有正式和固定的军事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