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将来不负
48804100000014

第14章 华枝春满(6)

(3)米芾米芾,一作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襄阳(今湖北襄樊),世称“米襄阳”;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相传,他爱古好奇,常穿了唐代服装在大街上四处走;又喜爱石头,看见奇石就下拜,呼之为“兄”,因其举止狂放疯颠,故世称“米颠”。

米芾书法成就最大者是行书和草书。他能博取前人所长,用笔俊迈豪放,自谓“刷字”,意谓“运笔迅速而劲挺”,世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评。黄庭坚说:“元章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当所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他曾自述云:“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八面。”后人更称赏他是“八面出锋”。

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犊、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奇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之气势。传世作品如《蜀素帖》、《苕溪诗》是其书风成熟时得意之作,用笔跌宕起伏,雄健异常,变化多端,为难得之书品。

《宣和书谱·行书六》称:“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深得意外之旨。自谓善书者只得一笔,我独有八面,识者然之。”

曾自负能提笔作小楷,笔笔端谨,字如蝇头,而位置规模,皆若大字,然不肯多写。曾奉诏仿《黄庭》小楷,作周兴嗣《千字》韵语。

他学过很多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临摹得十分逼真。据说他曾向朋友借了古书画,临摹后,将真迹和摹本一起交给物主,物主竟无法辨认。有人评说:“善临摹者,千古惟米老一人而已。”其擅画,曾创“米字点”,作《夏雨图》,苍茫沉郁,大雨滂沱,为世所重。

著有《宝晋英光集》、《书史》、《画史》、《砚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等。行书书迹有《多景楼诗》、《苕溪诗》、《蜀素帖》、《拜中岳铭》、《三吴诗帖》、《与景文书帖》、《天马赋》、《方圆庵记》、《三帖卷》、《跋陈摹褚本兰亭》、《李太师帖》、《张权帖》(一称《河事帖》)、《张季明帖》、《伯充台坐帖》、《步辇图题名》、《陈揽帖》、《叔晦帖》、《知府帖》、《春和帖》、《珊瑚帖》、《复官帖》、《诗跋褚摹兰亭》、《紫金帖》、《鹤林甘露帖》等;草书有《元日帖》、《中秋登海岱楼二诗帖》、《论草书帖》、《吾友帖》、《两三日帖》等,亦曾书《千字文》,其《鲁公仙迹记》原在湖州鲁公祠,石佚后已重刻。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好收藏名迹,能以假乱真。他以行草书最著,博取前人所长,用笔俊迈豪放,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评。

《蜀素帖》笔法苍老凝练,行笔涩劲,沉稳爽利,世有“清雅绝俗,超神入妙”之叹。其书体虽属宋朝简札书风,是“二王”及唐、五代书风的延续,但细察似乎与前人书法无一相似之处,是米芾自家风格的最好体现。明·董其昌跋曰:“米元章此卷,如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以及“沉着痛快”的风格。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非“矫揉造作”;章法上,重视整休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其画山水出自董源,天真发露,不求刻意,多用水墨点染,自谓“信笔作之,多以烟云掩映树石,意似便已”。子友仁继父法有所发展,自称“墨戏”,画史上有“米家山”、“米氏云山”和“米派”之称。

米芾还爱砚。砚为“文房四宝”之一,为书画家必备之物。米芾于砚,素有研究,有《砚史》一书,据说对各种古砚的品样,及端州、歙州等石砚的异同优劣均有详细的辩论,倡言“器以用为功,石理以发墨为上”。其子米友仁书法继承家风,亦为一代书家。

(4)赵孟頫

赵孟頫,元代大书法家。其书风探远源古,力追“二王”,斟酌隋、唐风格,一变而为宋代“习尚”;其用笔流丽圆转、骨力秀劲,呈现出富有个性的娇美风格、自成一家,世称“赵体”。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人(今属浙江)。他是宋朝的宗室,宋亡后仕元,深受元世祖和元仁宗的宠遇,被授予各种官职,在政治上相当显赫。但因他是宋宗室而为元朝高官,故颇为宋朝遗民所轻视,且常遭到蒙古贵族中一些人的反对,因而心情矛盾,故他的诗文中常会流露出抑郁之情,并将大量精力用在书画创作中。

书法则工篆书、隶书、真书、行书、草书,各体皆能;早年曾学宋高宗的字,中年后取法“二王”和智永(僧),晚年则师法李邕,兼取颜真卿、米芾之长,最后兼容并包、取众之长,形成了“结体严整、运笔圆熟、姿态妍媚”的“赵体”。

存世书迹甚多。正书有《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妙严寺记》、《信心铭》、《续千字文卷》;小楷有《汲黯传》、《道统源流册》、《道德经》、《道统生神章》;章草有《临急就章》;行书有《洛神赋》、《绝交书》、《临兰亭序》、《临集王书圣教序》、《胆巴碑》、《心赋》、《雪赋》、《湖州妙严寺记》、《归田赋》、《兰亭十三跋》等。此外,所书碑石也不少,其中《张天师神道碑》存北京朝阳门外东岳庙。松江有其《松江宝云寺记》。

在绘画上,无论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孟頫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据说他自五岁起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尚“观书作字”,对书法可谓“情有独钟”。其提出“作画贵有古意”、“云山为师”、“书画本来同”等法度,颇为后人所重。

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云:“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俊秀、清雅飘逸,结体严整端庄,笔法圆熟妙丽,世称“赵体”。其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所书,尤其擅长楷书和行草。其小楷,书体备极楷则,墨迹如《道德经》等;其大楷,书体法度森严,如《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等;其行草,书体优美洒脱,墨迹如《洛神赋》、《兰亭十三跋》等,时人有评云“花舞风中,云生眼低”。

浅谈国画

缘起

应诸位同学盛情相邀,于此讲谈国画历史与绘画之技巧,朽人只好勉而为之,权当与大家共学吧!

我国绘画技法堪称“一宝”,与书法并称“双绝”。只是,国画不似西洋画易于保存,多因国画绘制于易碎的纸或绢上。

两汉时期,我国艺术可称谓“大家风范”,但那时的艺术多为壁画,只可观摩,不易携带,不似西洋画之木板或布等材质易于流传。

两汉时期的艺术,材质多是石材或陶瓷、砖瓦,艺术水平极高,但多为笨重之材质,故可遇不可求,临摹亦不易得。

至隋、唐之时,因国富民强、文化兴盛,故艺术成就亦高,我国艺术方至前所未有之顶峰。当时的绘画艺术延续了雕刻之艺术技法,创作作品多以宗教题材、人物肖像画成就最大,亦开“山水画”之先河。

及至宋、元,则为我国绘画艺术之巅峰期,其中尤以山水画为代表,花鸟绘画成就亦不俗。至明代时,绘画作品则以花鸟为卓著。清朝一代,则将山水画发挥到极致,风格倾向写意,虽寄托自然景观之写实,然而重在体现自我之心境,故而流派纷起、大师并出,大有百花齐放之势。

以下,朽人就一些名家或名画加以简述与评析,以供同学欣赏,我们先从隋唐开始讲起。

一、隋唐时期

1.展子虔

展子虔,渤海(今山东阳信)人,是北周末年、隋朝初年的大画家。他曾经历北齐、北周,最后在隋朝担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

展子虔擅长画人物、山水及其他杂画,在绘画技法上几乎无所不能。其对人物的描绘相当细致,喜以色景染面部。他亦善画马,所画之马以神态逼真见长一一如画立马更有足势,若画卧马则腹有腾骧起跃之势,与当时的大画家董伯仁齐名;所绘山水,能就远近,有咫尺千里之势。

他曾在洛阳天女寺、云花寺、长安灵宝寺、崇圣寺等处所绘制佛教壁画,作品有隋朝官本《法华变相图》、《长安车马人物图》、《白麻纸》、《弋猎图》、《南郊图》、《王世充像》、《白描》等六卷,收录入《贞观公私画史》之中;还有《朱买臣覆水图》、《北齐后主幸晋阳图》、《维摩像》等画迹,收录入《历代名画记》中;又有《北极巡海图》、《石勒问道图》等二十余幅,收录入《宣和画谱》中。他传世之作有《授经图》、《游春图》;据称,《游春图》乃我国现存最古之卷轴山水画。2.阎立本《步辇图》所绘之景为唐太宗召见吐蕃使者。画中,太宗威严平和,端坐于宫女所抬的步辇上;红衣虬髯者为宫中执掌礼仪之官员,其后着藏服者即为吐蕃使者。此画的作者阎立本是唐代画家,陕西西安人氏。其父阎毗及其兄阎立德都擅长绘画及建筑。而立本则擅长绘画人物、车马和楼阁,后人有称为“丹青神化”、“冠绝古今”之誉言其传世之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萧翼赚兰亭图》的。此画特色在于,画家将人物的仪态与身份、气质与心境刻画得至为鲜明,尤其是衣纹展现圆转、流畅至为突出,人物之五官亦勾画精细。其中,人物的发式与服饰颇具初唐时期之特点。

3、周昉周昉,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代画家,字景玄,又字仲朗;出身显贵家庭,先后官越州、宣州长史。此人一生性情直爽、好学不倦,擅长仕女画。初学张萱,后取长而自创;其绘画多为贵族妇女,所画人物多优游闲佚、容貌丰满、衣褶劲简,且色彩柔和艳丽,为当时宫廷贵族、士大夫之所重。后来,唐德宗李适闻其名,诏至章明寺绘画,经月余始成,德宗推为“第一”。他所绘制的、具有华丽优美的“水月观音”像颇具特色,雕塑者多仿效之,世称“周家样”。

其传世作品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等。

《簪花仕女图》以四位贵妇人为表现,分“戏犬”、“漫步”、“看花”、“采花”四个情节;而中间穿插一持扇侍女;侍女形象较小以示其身份,与贵妇人形成身份对比;其中人物发型、眉毛及体态都以丰腴肥硕为主,故能体现唐代之审美风尚;勾线流畅、笔画有力,色彩也很艳丽丰富,突显出肌肤之质感和服饰的轻薄感。

4.李思训李思训,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氏,是唐朝皇亲宗室,后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封“彭国公”。他是唐代杰出的书画家,工书法、绘画,尤擅长绘画山水树石,其笔力遒劲、格调细密,喜写“云霞缥缈”之景色,鸟兽草木皆能穷其姿态,亦爱用神仙故事点缀幽曲、寂静之岩岭。他喜以青绿为质、金泥为纹的山水画,作品多富装饰性。

他的绘法技巧源于隋代的展子虔,并继承和发展了六朝以来以“色彩为主”的表现形式,玄宗皇帝曾评其画作为“国朝山水第一,列神品”;明代大画家董其昌更推他为“北宗”山水画之祖。唐代张彦远总结说“山水之变始于吴(道子),成于二李”(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其子李昭道亦擅山水,人称其父子为“大、小李将军”。其传世的画作有《山居四皓图》、《江山渔乐图》、《群峰茂林图》等,收录入《宣和画谱》。

《江帆楼阁图》所绘长松秀岭,翠竹掩映,群山层叠,朱廊碧殿,江天阔渺,风帆近流;有着唐朝衣冠者四人;此画融山水树木与人物,既自然又交相辉映,一派春光景象;画中山石用墨线勾勒轮廓,后以绿色渲染,不作皴擦;所画松树以交叉取形,整体则势态葱郁;他用笔工整,山石青绿,着色艳丽,安歧评之为“傅色古艳,笔墨超轶”,表明山水画到这一时代已趋成熟。

5.王维王维,自幼聪颖,据载他九岁即能作诗写文,后成为唐开元、天宝间的著名诗人;其人书法工于草书、隶书,亦熟娴丝竹音律,擅长绘画,乃多才多艺之才子;其青年时便已名享京师,甚得皇族王公之敬重。唐人薛用弱《集异记》就有记载:“王维右丞,年末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

王维对于绘画的贡献有二:一是融诗情于画中,开创了绘画新篇章,延至宋代,形成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风格。二是突破“金碧山水”之局限,初步奠定我国“水墨山水画”之基础,而至元、明、清三代发展为最重要之绘画形式,故他被后人尊为“文人画南宗之祖”。

此幅《伏生授经图》卷,所绘为汉代的伏生授业的情景,亦是人物肖像画。所绘人物形象逼真、清癯苍老,所用笔法清劲有力。此画无画家之自款,但画上有南宋高宗所题“王维写济南伏生”字样。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而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手段以统治人心,诸多宝贵之书籍顿遭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