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营养革命Ⅱ
48809700000001

第1章 推荐序(1)

一种全新的养生理念和生活方式

《营养革命Ⅱ 露卡素有机生活》是一本关心人类健康,提倡有机生活的科普读物。该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揭示了环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提出了“零糖,零烹调,零化学”的有机生活理念和“无糖低碳,补充营养,有机生食”的露卡素有机生活新主张,即拒绝精糖,控制淀粉,适当食肉,补充营养,首选有机食品,尽量生食,为广大读者展显了一种全新的养生理念和生活方式。

书中提出的“露卡素有机生活”是一种与传统的“以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为主”的膳食理论截然不同的、新兴的饮食营养理论。这一新兴的饮食理论与我们一直推动和倡导的有机食品理念在很多方面均有相通之处。从有机食品开发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确实是对有机食品概念一次革命性的宣传,把有机食品和大众越来越关心的个人健康、食品安全、医疗费用等问题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作者还专门解释了“天然食品不等于有机食品”这一常人容易混淆的误区,并与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概念进行了比较,加深了广大读者对三者区别认识。

正如该书中写道的,随着现在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人类的健康也日益遭受着危害,现代文明病的大规模流行,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的状况令人担忧。发展有机食品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目前有机食品在全球各地的蓬勃发展,有利于改善人类的健康状况,恢复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该书不仅详细介绍了人类常见病症的有机食疗方案、有机育婴方案、大脑营养方案及有机烹饪和有机家居指南,还提供了有机食品的购买途径、有机生活的具体实例,让想步入有机生活的读者有章可循。

希望这本《营养革命Ⅱ 露卡素有机生活》一书,能够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有机食品的了解,唤起人们对有机食品、有机生活的重视,毕竟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人类也只有一个地球。希望大家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消费有机食品就是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主任 肖兴基

2007-6-5世界环境日作于绩溪

一个健康传媒人的露卡素有机生活

作为一名从事健康传媒工作多年的记者,我和其他人一样,对健康管理五花八门各色观点、各种知识见得多了,往往比普通读者更难完全信奉哪一种。几年下来,感觉许多知识或大同小异,或琐碎繁杂,不是大唱四季歌便是相互间矛盾重重,大致印象不深,直至于2005年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健康产业论坛上接触到由西木博士带来的“营养革命:从维生素到露卡素”,觉得这一理论让人耳目一新。准确地讲,在那次论坛上由于其他事情,我并没有听到西木博士的这个演讲,仅从资料看到这个演讲的幻灯片提纲,但它还是吸引了我的眼球。从开始关注到接受再到身体力行一年多来,我感到确实获益匪浅:不仅多年的肠炎没有再犯,咽喉炎大为好转不再担心说话多了声音嘶哑,而且我已有一年多没有吃过一粒药片,对于感冒发烧嗓子疼这类小病,采用营养支持这一自然疗法,效果竟比用药还灵!一年多来,我收获了健康,收获了精力,在年初工作异常繁忙、平均每天只有5小时睡眠的日子里,依然精力充沛,竟不知当时流感正在盛行,身体之好让年龄比我小好多的下属们都自叹弗如。我相信这是营养支持的结果。确实,好身体是吃出来的!而最令我欣慰的是,医生出身、异常固执的老妈妈如今也开始受到我影响!

发自内心地说,此前还没有哪一种理论像“露卡素”营养理论这样令我信服。从前接触过不少关于营养的知识或理念,它们只是告诉我吃什么或不吃什么;而从西木博士那里,我不仅知道他主张吃什么和不吃什么,更知道了为什么吃和为什么不吃。在我看来,“露卡素”营养理论论证严谨彻底,论据充足有力,从头到尾没有疑点和盲点。

“露卡素”理论的核心是“无糖低碳、补充营养,有机生食”。因为碳——碳水化合物,其营养有限,特别是如今无处不在的精制碳水化合物(精制的白米、白面,包括由白米白面加工制成的各种食品),其营养甚至是贫乏的,这早已是公论。学过初中化学的人都应该能理解,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分解后终究是糖;糖刺激体内胰岛素分泌,除了一部分转化为能量外,余者便转化为脂肪,肥胖、三高及代谢综合征也由此而产生。与此相比,各种鱼类、肉类、蛋类、脂类(天然)食品,不仅营养全面丰富,而且血糖指数为零,不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和血糖波动;各类蔬菜水果不仅含有大量营养素,更是很好的抗氧化剂,可以清除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的自由基。按照“露卡素”绿灯食品安排饮食,自然能吃得营养,吃出健康和精力,同时远离疾病。

西木博士经常举例,使用刀叉吃饭的西方人在冬天男子可以穿T恤短裤、女孩子可以穿裙子,西方女子生孩子后从来不坐月子,我们却做不到。为什么?看看他们以肉食为主的传统饮食习惯就不难得出结论。看到这里,一定会有人用所谓的人种说来反驳。那么,所谓人种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基因。而基因的差异又是如何形成的?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结果都必有其物质基础,基因的差异大概也不能例外吧!不同民族饮食的差异,10~20年看不出什么结果,可是一百年两百年甚至数百年呢?从量变到质变,等到差异一旦形成,人们往往已不能跳出圈外看问题——看不到这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于是,找个便捷省事的理由——基因。饮食的差异始终存在,仍在潜移默化中起着作用,而人们却对“基因原因”深信不移。因—果—因—果,互为转化,最终成了一笔糊涂账,也就没人搞得清哪个是因,哪个是果了。长期的肉食和(偏)生食使西方人普遍胸腺发达而胰腺很小,而饮食以粮食和熟食为主的我们却相反。胸腺是什么?胸腺是制造免疫T细胞的“兵工厂”!SARS流行那年,不是有很多人注射胸腺五肽吗?传统的饮食习惯,这大概才是西方人身体强壮的物质根源和基础。

“露卡素”理论正是这样说服我的。但是,从接受理论到亲身实践还需有一个过程。

首先,我开始有意识地多吃肉食——鱼类、蛋类和肉类食品。这并不难,因为我原本也非素食者;同时多吃蔬菜和水果。西木博士说,水果一天最好吃9次。9次是很难做到的,但4~5次还是可行的,最少也可保证3次:早餐时吃一次、午餐后吃一次、晚餐前吃一次、晚餐后吃一次、睡觉前两到三个小时吃一次。如果在家里休息,上午和下午再加两次也不是难事。但每次的量都不会很多,否则消化不了。同时,我尝试着“戒掉”牛奶、精制的白面包和饼干。喝牛奶本已成为我多年的习惯,每天不论起得多晚,第一餐都必定少不得牛奶,否则这一天都过不好。开始的时候当然也会犯馋,便偶尔喝一点,但慢慢地,牛奶真的彻底走出我的生活,连想都不想了;想吃面包的时候,也尽量吃全麦面包。不要说有些食物是你的最爱,放弃对美味的享受得不偿失。其实,很多感性的东西也会受理性的影响,如果你已经知道了某样食品不健康,那么久而久之,你终究会远离它。在某种程度上,喜欢,首先是因为你认为它是好的。